[爆卦]報告封面格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報告封面格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報告封面格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報告封面格式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閱讀前哨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抽獎贈書活動】《#最高學習法》x1本 🙋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老師?因為我們必須透過如何「教」,才會知道如何「學」;透過如何「記」,才會明白如何「讀」;透過如何「聽」,才能夠練習如何「思考」。 📚介紹一本對「#教學和學習」有著深刻洞見和啟發的書。 ✍️閱讀心得 https://read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08.04更新: 2019單身婚育補助已不適用,請參考2020租金補助辦法影片⬇️ https://youtu.be/CCcSmD_aVao —— 內政部推出的協助單身青年和鼓勵婚育租金補貼,申請成功後,最多可以得到一年6萬元補助,等於是一個年輕人兩三個月薪水。 這麼好的補助,應...

報告封面格式 在 GOtrip.h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3:43:24

【#GOtrip熱話】BNO好處多多,很多香港人都喜歡同時擁有。如有多個免簽證國家,去旅行就更加方便!現時英國護照署簡化了BNO (renew) 續期的步驟,只要在官網遞交申請並上載證件相即可。雖然如此,Gotrip為大家整理了申請續期資料,例如 countersign (副簽),相片要求,遺失/補...

報告封面格式 在 涼丰 · Liang Feng watercolo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0:09:16

  為 2019 schedule book  正式訂名為 涼丰水彩畫集手帳  希望以一種製作畫冊集的心情 安靜的收納了所有美好  手帳目前尚在繪製中 此篇算是閉關沉靜許久後浮出來跟各位報告一下近況  更多詳細細節內容 請等我約九月下旬再好好發佈 ...

報告封面格式 在 Kenneth La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21:47:53

/ 上年 Advanced Listening 封面,右下角非常詭異。😱新一年 Advanced Listening 筆記內容比去年豐富 40%,分析全新 DSE 題目。 . 呢個星期五晚 九龍灣淘大二期開班 黎緊星期日晚 銅鑼灣信諾開班 請快報💪🏼 . Advanced Listening 共4堂...

  • 報告封面格式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10:12:20
    有 110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最高學習法》x1本
    🙋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老師?因為我們必須透過如何「教」,才會知道如何「學」;透過如何「記」,才會明白如何「讀」;透過如何「聽」,才能夠練習如何「思考」。
    📚介紹一本對「#教學和學習」有著深刻洞見和啟發的書。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art-influencing/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最高學習法》的作者是教育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傑里德.庫尼.霍維斯(Jared Cooney Horvath),他擅長人類學習、記憶和腦部刺激的相關研究。他在這本書的一開始,就直截瞭當地說明寫這本書的目的:

    我會探索腦科學研究,深入分析各種心理現象,再運用一些有趣的實驗,向你說明十二個關於人類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觀念。我的目的除了幫助你運用這些觀念,也要你深刻了解它們,確保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或環境裡,你想傳達的知識都能真的被理解、記住,也能發揮效用。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特別,書的本身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簡報演講。作者透過書頁之間不同的編排方式,完美詮釋了自己的理論,我在讀的當下已經很驚訝,讀完之後更是佩服。附帶一提,這本書最好去買「紙本書」來讀,電子書效果會大打折扣。

    一本教人如何讓訊息「深植人心」的書,讀完之後也的確讓這些概念「深植我心」,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示範?以下摘要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重點精華,試著讓你理解為什麼「教學和學習」是一體兩面且息息相關的事情。
     
    1.文本和口語
    閱讀文字的同時沒辦法聆聽他人說話。

    你有沒有看過一種簡報者,喜歡在簡報裡面塞進大量的文字,鉅細靡遺的程度簡直就像一頁報紙?這種報告的方式,被作者直接宣判死刑。研究證實,人沒有辦法同時「閱讀文字」和「聽懂別人說話」。

    如果你是聽眾或學生,你不可能一面理解你在讀的文字,同時聽懂你聽見的口語。所以聽講時的學習策略很簡單:「只鎖定演講者」。不要同時讀文字和聽演講,那樣只會削弱你的學習效果。當然,如果演講者懂得適度停頓,你還是可以讀一下投影片上的文字。

    如果你是演講者或簡報者,一場吸引人的演講,必須注意幾個重點:簡報上的只用極少文字、不要照著唸出投影片的文字內容、講義也不使用太多文字。當你的聽者在閱讀和聆聽之間頻繁切換,會大幅減損對你演講內容的記憶。

    2.圖像和口語
    聽演說時觀看圖像,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圖像比起文字,有兩個巨大的優點。第一個是「便利性」,想像你用一段文字描述科學怪人,別人可能要花30秒才能讀完;但是當你秀出一張科學怪人的照片,別人只需要不到0.2秒,就能辨認出那是科學怪人。第二個是「明確性」,如果在同樣的半秒內,別人只讀了科學怪人四個字,但每個人腦袋裡的科學怪人,或許長相都不一樣,各自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一張科學怪人的圖像,每個人看來都會是一樣的,不會有同一段文字帶來不同想像的問題。

    單獨使用聲音訊息效果還不錯,單獨使用視覺訊息效果也不差,可是聽覺搭配視覺,也許能創造超凡效果。

    3.空間
    可預測的空間配置釋出心理資源,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我們形成所有記憶的時候,都會連同周遭的「空間」資訊一起記下來。例如讀書的時候,看到序言的某段重點,你會有印象這是在書本反沒幾頁的時候讀到。這些空間資訊,有助於「喚起記憶」,想起那些過去學習的經驗和資訊。記憶時的空間資訊還扮演另一個角色,那就是「預測未來」,例如你會預期運動比賽的比分板出現在右下角、網頁的設計總是卷軸式往下。應用到自己的簡報上,確認講義與投影片的格式一致,在需要聽眾專心的段落,也需要保持每張投影片格式一致。

    4.情境和狀態
    人們練習的所在地和練習時的感受,會形成他們所學內容不可或缺的面向。

    練習時的所在地講的是「外在環境」,假如你總是喜歡在星巴克念書準備考試,你的這些記憶很可能都會跟咖啡、店內的擺設、店員的微笑有關。當事後要回想起這些記憶,可以試著回想自己待在星巴克的感覺。

    練習時的感受講的是「內在環境」,也就是當下的情緒。作者舉例當你聽聞黛安娜王妃死訊的時候,內心感受到無比傷痛,此後你對這個記憶的所有細節,都會伴隨著當下的哀傷情緒。

    如果只是單次活動,訓練情境最好模仿場地情境,當你上場時就能倚賴情境帶給你的提示,例如:在教室的期末考、大會議的年終報告、在當地劇場的試鏡活動。

    如果要多次彈性運用,就混合不同學習情境,讓自己在不同的地點跟心情下練習,例如:撰寫任意主題的文章、給十幾名客戶的文案、即將巡迴演出的舞台秀。

    5.多工能力
    人類不能一心多用,這麼做會影響學習與記憶。

    眾多腦科學的研究指出,99%的人是無法「一心多用」的。也就是說,你如果覺得某個人特別擅長「多工」,可能只是他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得比較快而已。要達到最有效果的學習和記憶,終究都回歸到一個字:「一個時間只專注在一件事」。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設定目標」上。你如果設定遠大的單一目標,就更容易陷入一心多用。結果就是計畫延宕、表現變差、降低自己對技術和能力的信心。比較小的目標不但可以避免一心多用,還能加速計畫完成、增進成果、提升信心、加深學習效果。

    一個人能一面安穩地開車、一面接吻,只是因為接吻不夠認真。

    6.交錯
    練習過程中交錯各種技能,有助於增進臨場表現與技能遷移。

    作者舉網球為例,如果你單獨練一個動作練很久,頂多只能提升那個動作的熟練和精準度;當你試著混和不同的動作交錯練習,有助於提升臨場反應。因此,刻意練習有利於提升單一技能,交錯練習有利於融合彈性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可能會喜歡玩腦力訓練遊戲(例如APP),然而,研究成果指出:「腦力訓練遊戲不能增強記憶力或智力;它們只能讓你更擅長…腦力訓練。」

    7.錯誤
    接受錯誤有助於增進學習、記憶與預測。

    當人類碰到跟自己舊觀念不符合的事情時,會感到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讓你對一些「錯誤」後的更正可以刻骨銘心。當我們接受那些具有挑戰性和令人困惑的事情,短時間可能看起來沒有進不,但長時間修正下來,成長與創新能力會逐漸提高。

    利用錯誤學習的另一個關鍵是「接受反饋」,無論是來自於別人或者自己的。反饋就像一個導航裝置,讓自己搞清出你現在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下一步改怎麼走。缺少反饋的學習,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甚至滯足不前。

    8.回想
    回想(有別於複習與再認)能建立更強、更深、更容易存取的記憶。

    這個研究結果可能和你我小時候接受的觀念不太一樣,我以前認為重複不斷地閱讀某一個段落,就會記得比較深。然而,研究指出,最強大也最有效果的記憶方式,其實是透過「回想」。為什麼你越常回想某個記憶,它就會越深刻、越難忘?

    腦科學指出,記憶就像叢林裡的小屋,只要我們持續提取(也就是開闢路徑),隨時都能取用。唯有當我們停止存取記憶,它們才會被枝枒與雜草掩沒,遺失在叢林裡。因此,「提取記憶」是形成深刻、持久又易於存取的記憶的關鍵。

    我們並非思考我們記得的事,而是記得我們思考的事。

    9.促發
    預先啟動知識、期待和策略,來增進他人的學習。

    這個章節是整本書裡,我還沒辦法完全理解的地方。「促發」大致上的意思是,大腦會保留最近的聯想,將它們和新的資訊連結,利用這些聯想力,設計特定的策略,達捯引導學員理解、反應和表現的效果。我學到的應用是,如果當一個講師或簡報者,第一印象很重要。

    例如你在正式的公司簡報場合,如果身穿合身的襯衫和領帶,會給聽者正面的促發,聯想到專業的形象。如果很邋遢穿著鬆掉的T-Shirt上場,會給聽者負面的促發,對你的演講內容聯想起不專業的印象。

    10.故事
    利用故事增進理解、引導思考並形成記憶。

    為什麼對一位厲害的教學者來說,懂得如何說「故事」很重要?有兩個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

    第一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腦袋會分泌「催產素」,這是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對母親產生依賴和親密感的來源(知道床邊故事的重要了吧)。這也是讀者和聽者會對說故事的作家和講者產生依戀的原因。

    第二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當你聽得越沉浸,就越會跟演講者產生一種「神經耦合」,你的大腦會開始試著模仿說故事的人。意思是你跟講者的腦波逐漸同步了,你會受他的思考模式影響,漸漸地對他產生認同感,也會開始喜歡對方。

    11.壓力
    適度壓力有助於增強記憶與一般學習(不過高度壓力與零壓力可能有害)。

    如果你想要達到有效果的學習,記得一定要給自己「適當的壓力」。當你遭遇壓力時,攻擊記憶神經元的皮質醇蜂湧而出,支援鞏固記憶的蛋白質迎面回擊,如果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最後海馬迴的記憶神經元會得到修補,就很像森林裡的種子持續萌芽一樣。

    反而,「太強烈或持久的壓力」會造成皮質醇戰勝,造成海馬迴萎縮,嚴重甚至會帶來記憶抹滅。「完全沒壓力」則不會觸發任何的戰鬥,你的海馬迴和記憶神經元年久失修,結果就是你很容易遺忘,未來越來越不容易記憶新東西。

    12.分散
    把練習時間切割為幾個分散段落,可以增強記憶、提升學習效果。

    相信大家都當過學生,體驗過那種「臨時抱佛腳」的感覺,趕在考前一刻才發憤圖強,密集在短時間內死背大量東西。當然,不需要研究證明你也知道,考完試的隔天,你大概已經忘記90%以上的東西了。

    研究指出,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短時間密集吸收。你反而要把學習的內容「刻意分散」在不同的時段學習,例如你要學習新的數學觀念,分散在星期一、三、五各花一小時學習,會比起在星期一連續學習三小時來得好。
     
    【讀紙本書或電子書學習效果比較好?】
     
    這個問題,在這本書裡面獲得了有科學根據的答案。根據研究,腦中有一塊叫做海馬迴的組織,人類為了產生「長期記憶」,這些記憶的內容必須透過海馬迴上面的「位置細胞」才會產生。位置細胞會把記憶當下的「空間資訊」埋藏在每一個新產生的記憶裡面。

    所以你會「感覺」在讀紙本書的時候,某些重點就藏在書裡的某個「厚度」,原因就是這樣。紙頁上的資訊,會存在一個清楚明確的三度空間裡。翻書的定點是你此刻正在生成記憶的一部份,未來可以充當回想這項資訊的引導提示。

    這邊也讓我回想起之前讀《雪球速讀法》時,作者也討論過這個議題:「拿起這本書的感覺、厚度、重量、封面,都會成為記憶的入口,喚起閱讀時的經驗。電子書閱讀器缺乏這些特徵。」。所以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學習與記憶,那麼你應該選擇紙本。
     
    沒有任何事物會消亡,它們只是偶爾沉睡、被遺忘。
     
    【後記:你學會了嗎?】
     
    在我讀完《最高學習法》之後,試著用「分散」的方式,隔一天再複習了一次,然後再隔一天用「回想」的方式,用自己的話直接寫下這篇文章70%的內容。寫完之後發現有一些觀念沒有記得很熟,就再回頭把書裡的資訊複習跟回想一遍。

    這次的練習給我的具體感覺是,透過認真回想寫下來的東西,會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對那些回想不起來、或者寫錯的東西,當我回頭重新讀過後,蓋上書本再回想一次,就有一種「錯誤被更正」的感覺,反而更讓人印象深刻。

    聰明的你讀到這裡應該發現了,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讀後練習(很騷的操作有沒有?)!這套方法,或許也是一個可以用來寫「讀書筆記」的好方式,不但可以寫得快,也會讓記憶更加深刻,以後的文章我也會再試試看這種寫法。

    最後,我非常推薦這本淺顯易懂、易用的書,給還是學生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學習,你會學得更好;也推薦給在職場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吸收,你的簡報會更有成效;也推薦給講師或行銷人員,看懂大腦如何聆聽,你的教學和文案會更深植人心。
     
    【抽獎辦法】感謝 大田出版
    1、抽出「1本」《最高學習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最喜歡的老師或演講者是怎麼教學的?他做了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我喜歡大學的物理老師,他會用簡單的圖表呈現複雜的觀念」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25(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1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7(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報告封面格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3 14:36:34
    有 2 人按讚

    中國人工智能熱潮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

    發表時間: 12/07/2020 - 13:54

    作者:
    《亞洲周刊》
    中國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許多領域處於世界前沿,也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抓住機遇。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中國人工智能熱潮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二零二零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智聯世界,共同家園」,觀眾通過雲端「圍觀」一百五十參展企業的「AI秀」,聆聽五百五十位全球科技大咖的AI之聲。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加速金融、製造、能源等傳統行業智能化變革。中國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許多領域處於世界前沿,也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抓住機遇。

    中國在智能科技發展上有哪些最新的進展嗎?

    隨着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升空,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經過超過二十年建設,終於完成全面部署。從城市到鄉村,從珠穆朗瑪峰到海洋國土,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北鬥開始融入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智能時代開啟無限可能。此刻太士空中有超過三十顆北鬥衛星在軌運行。含智能手機在內採用北鬥相容芯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七億台、套。

    香港在智能科技方面的情況如何?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楊荃荃、林曉燕主持的一份研究報告《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策略研究》,在香港科技界企業引發關注。她們在報告中指出,香港近年正爭取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但政府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至今仍沒有拿出一份真正的宏觀藍圖,也沒有專職部門負責。她們認為,政府必須要從創科的促成者和推廣者,轉變為「宏觀領導者」和「需求創造者」。

    香港在這方面是否有優勢呢?

    楊荃荃、林曉燕認為,香港是有數據優勢的,因為之前香港的資訊科技打下了很好基礎,留下很多歷史數據,現在問題是歷史數據沒辦法用起來。舉醫療為例子,香港醫管局在一九九三年就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資訊科技系統,這意味着從那時開始錄入的數據就已經是一套標準化的數據:公共醫院裡面這一套數據的格式是一樣的,醫生的培訓是一樣的,這意味着這套數據的質量非常好。人工智能開發首先要有數據,然後是要有好的數據,香港在醫療數據這一塊的優勢是非常獨特的。

    附圖:亞洲周刊封面 © 亞洲周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E5%8F%B0/20200712-%E4%B8%AD%E5%9C%8B%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7%86%B1%E6%BD%AE%E6%8E%A8%E5%8B%95%E9%A6%99%E6%B8%AF%E8%A1%9D%E7%A0%B4%E5%9B%B0%E9%98%BB%E8%BF%8E%E9%A0%AD%E8%B6%95%E4%B8%8A?fbclid=IwAR0mUd-izvl0A5iA4go8mBH6m32O4kgm23Nccc8ddoxWESeSYl4FH0uBdPw

  • 報告封面格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2 17:30:00
    有 2 人按讚


    中國人工智能熱潮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

    發表時間: 12/07/2020 - 13:54

    作者:
    《亞洲周刊》
    中國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許多領域處於世界前沿,也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抓住機遇。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中國人工智能熱潮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二零二零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智聯世界,共同家園」,觀眾通過雲端「圍觀」一百五十參展企業的「AI秀」,聆聽五百五十位全球科技大咖的AI之聲。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加速金融、製造、能源等傳統行業智能化變革。中國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許多領域處於世界前沿,也推動香港衝破困阻,迎頭趕上,抓住機遇。

    中國在智能科技發展上有哪些最新的進展嗎?

    隨着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升空,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經過超過二十年建設,終於完成全面部署。從城市到鄉村,從珠穆朗瑪峰到海洋國土,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北鬥開始融入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智能時代開啟無限可能。此刻太士空中有超過三十顆北鬥衛星在軌運行。含智能手機在內採用北鬥相容芯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七億台、套。

    香港在智能科技方面的情況如何?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楊荃荃、林曉燕主持的一份研究報告《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策略研究》,在香港科技界企業引發關注。她們在報告中指出,香港近年正爭取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但政府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至今仍沒有拿出一份真正的宏觀藍圖,也沒有專職部門負責。她們認為,政府必須要從創科的促成者和推廣者,轉變為「宏觀領導者」和「需求創造者」。

    香港在這方面是否有優勢呢?

    楊荃荃、林曉燕認為,香港是有數據優勢的,因為之前香港的資訊科技打下了很好基礎,留下很多歷史數據,現在問題是歷史數據沒辦法用起來。舉醫療為例子,香港醫管局在一九九三年就已經有一套完整的資訊科技系統,這意味着從那時開始錄入的數據就已經是一套標準化的數據:公共醫院裡面這一套數據的格式是一樣的,醫生的培訓是一樣的,這意味着這套數據的質量非常好。人工智能開發首先要有數據,然後是要有好的數據,香港在醫療數據這一塊的優勢是非常獨特的。

    附圖:亞洲周刊封面 © 亞洲周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www.rfi.fr/…/20200712-%E4%B8%AD%E5%9C%8B%E4%BA%BA%E…

  • 報告封面格式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26 17:48:57

    ※ 2020.08.04更新:
    2019單身婚育補助已不適用,請參考2020租金補助辦法影片⬇️
    https://youtu.be/CCcSmD_aVao

    ——

    內政部推出的協助單身青年和鼓勵婚育租金補貼,申請成功後,最多可以得到一年6萬元補助,等於是一個年輕人兩三個月薪水。

    這麼好的補助,應該是搶破頭。但我昨天看到新聞,9/27就要截止了,卻還有1.1萬個名額無人申請?!

    因此,今天要趕在截止之前,用「最簡單」的方式,八分鐘,讓大家了解,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在「一天之內」完成單身婚育租金補貼。

    網路申請租屋補貼,我已經幫大家整理成三大步驟:

    1️⃣ 確認身份資格
    2️⃣ 第二步,準備申請文件
    3️⃣ 第三步,完成上網申請

    三大步驟的分解動作,以及網路申請詳情,請看影片

    網路申請到9月27日晚間11:59分截止,還有近一萬個名額,最高六萬元補助,24小時線上申請,符合資格的朋友,不要猶豫,有申請有機會!

    申請網址 👉 https://single-newlywed.cpami.gov.tw

    ⚠️影片內口誤:申請網址前面不是www。請大家以上面的網址為準🙏

    應備文件及取得方式:

    1️⃣ 所有家庭成員的身分證影本 或 戶口名簿影本,二選一就好:
    正本不在手邊的,可以叫家人拍照傳給你。請注意,你要知道你的「戶號」。

    2️⃣ 你的租約,租約上要有房東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

    3️⃣ 合法建物證明文件:
    最容易取得的是「第二類建物登記謄本」。不用房東同意,你只要到全國任一「地政事務所」去申請就可以了。

    4️⃣ 郵局存摺:
    如果你沒有郵局帳戶,可以趕快去開戶,或者也可以找一位你絕對信任的人,跟他借用帳戶。他必須要提供給你存摺封面影本,以及他的身分證字號。

    5️⃣ 就業證明(選配):
    如果你的租屋處和戶籍地在同一個縣市,就不用準備在職證明啦
    如果你是選用單身青年的身份,租屋和戶籍地在不同縣市,請準備好你的任職單位開立的在職工作證明。在職證明沒有固定格式,只要上面有你的名字、身分證字號、就業期間、公司行號、地址及公司章就可以了

    有問題的話,直接打電話到地方政府的承辦單位洽詢喔~
    ☎️各地方政府承辦單位聯絡電話:
    https://tinyurl.com/y3znzkor
    ☎️營建署諮詢專線:02-7709-8801

    ——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935-2855
    市政建議電話
    ☎️ (02)2729-7708#7051
    ⚠️上列電話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五,10:00-17:00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記得開小鈴鐺喔🔔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 報告封面格式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20 19:21:29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