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基督教信仰真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基督教信仰真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基督教信仰真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基督教信仰真義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4歲的我才真懂爸媽的恩情,要跪拜奉茶行成年禮的孩子又懂多少啊?】 昨天收到孩子學校的「成年禮」邀請卡,其中有一個儀式是高中孩子要行跪拜給爸媽奉茶。 過去,在尊崇五常倫理的我們X、Y世代,這個儀式看起來合情合理,更是可圈可點,因為藉由儀式化,當孩子虔心為父母奉茶時,或許可以靜默感受一下父母多年...

  • 基督教信仰真義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3 14:06:50
    有 561 人按讚

    【54歲的我才真懂爸媽的恩情,要跪拜奉茶行成年禮的孩子又懂多少啊?】

    昨天收到孩子學校的「成年禮」邀請卡,其中有一個儀式是高中孩子要行跪拜給爸媽奉茶。

    過去,在尊崇五常倫理的我們X、Y世代,這個儀式看起來合情合理,更是可圈可點,因為藉由儀式化,當孩子虔心為父母奉茶時,或許可以靜默感受一下父母多年來無怨無悔的劬勞與養育之恩,

    然而,時代大巨變,在這個講求人人平等、各群體相互尊重、絕不強調上對下、絕對抗拒強壓弱的時代,對父母跪拜這一個動作,或許還被新小孩嗤之以鼻,

    他們或許贊成奉茶,但至於跪拜,不少這一代的青少年除了覺得八股、做作、表面化,卻說看不出實質的意義在哪?

    「站著奉茶」就沒有心意嗎?孝心就不見了嗎?

    在這個博愛座都不見得一定要讓坐、小子和老子平起平坐、學生會毫不留情指著老師的失職或謬誤的時代,新一代孩子思維的變化與社會之變遷不只同步,更因青少年思辨力大爆發,還以大人認為的怪力詭譎之姿、挑釁找碴之姿,大幅超前社會尚在調適或可接受的範圍。

    事實上,我自己不在乎孩子願不願意跪拜奉茶,這或許真的只是一個行之有年傳承下來的古禮。多數順從乖巧不多思考的孩子當然會按照指令乖乖跪拜,

    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特別是稍晚熟的男孩,真的了解其真義嗎?而大膽忤逆提出古禮有待商榷的血氣少年,在奉茶的那個瞬間,難道沒有一絲一毫對父母恩情的感念嗎?

    其實,要保留跪拜禮,還是乾脆來個「親子交拜」,在這個什麼都不奇怪的巨變時代,身為一個接近資深的媽媽我,真的不是那麼在乎。

    我關心的是,孩子到底何時才真心懂得父母的辛苦?到底懂多少父母的辛苦?到底有沒有存著感恩的心與具備感恩的能力?

    昨天和一位朋友見面聊天,突然聊到信仰,我說我的老媽一直是基督教,我從小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教會,但一面聊、一面思索著,來自最保守、最傳統、最南端的我的老媽,怎麼會信基督教,而不是拜媽祖、進寺廟?

    我就這樣,將心裡思索的脈絡如讀白般,一字一句的在朋友面前流淌出來:

    「原來,我到現在54歲才想通這個問題,也才真正體會我媽當年的焦慮與無助。」

    我的媽媽來自屏東一個貧窮偏僻的客家小村落,我不避諱的說,我媽媽是個文盲,除了自己的名字、和幾個簡單的國字,比如大、小、中…,其他目不識丁。

    24歲那年,在沒有任何感情的基礎上,我媽嫁給了比她大24歲的我的外省爸爸。

    結婚的頭一兩個月,一個人講湖北話,一個人講客家話,中間還需要媒人傳情達意,我不明白這樣的狀況下居然還能生下五個寶寶,其中一個四歲因病夭折。

    二十多歲,在現今看來,不過是青春期延長後的一個大孩子罷了,一個從未踏出家門的小女孩,一口氣跑到台灣的最北,跟一個語言不同、年齡都比自己爸爸還大的男人一起生活,一口氣連續蹦出五個她從來不知道怎麼餵養、怎麼哄抱、怎麼溝通的難纏小娃兒。

    天天忙家務、洗尿布、餵奶、做家事,內建勤勞的客家本質,或許勤快與忙碌,這些都難不倒我的媽媽。

    但心靈的孤寂無助,或許再怎麼勤勞也無濟於事。

    在老媽步入老年、尚未失智時,我喜歡找時間聊她的過去。

    我記得老媽說過:

    「我一個人來到台北,都沒有認識的人,常常覺得很孤單、很害怕,尤其是你們小時候生病的時候,一下子這個燒到40度,一下子那個上吐下瀉,我常常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心裡好急,因為你的二姊在四歲就因為血癌死掉了,我傷心到好想去死,

    但是你們都好小啊,我好怕再有孩子死掉了,但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才可以讓你們退燒、讓你們不要再吐、不要再拉肚子,尤其你又瘦又黑又小,你的三姊(現在的二姊)也從小一直生病沒好過,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候有鄰居來教我禱告,於是我就只能禱告,心裡才覺得稍微安心,後來就跟她去教會。」

    我跟朋友敘述這一段回憶的那個當下,我似乎才真正進入當年那個20多歲什麼都不懂、也不具備任何育兒知識、更是舉目無親的無助小女孩、我的媽媽的心境裡。

    而我的心也回到過去、媽媽在跟我講述這一段心路歷程的那個時間點,我才想起,那時候我早已成人,但是,在聆聽的過程,我卻只像是聽一樁感人揪心的旁人故事罷了。

    當時的我,並沒有真正感受到老媽當年的無助、無法深層地體會一個南部小女孩初來乍到台北、進入一個沒有感情基礎之婚姻的痛楚,

    沒辦法感同身受毫無親人、自己獨立經歷一次次生產的痛苦、一次次暗無天日的帶大奶娃、一次次照護體弱多病的親身骨肉,

    當時聽媽媽講述的我,羽翼已豐,但是仍然沒辦法全然感受到媽媽年輕時是多麼無助、多麼辛苦、多麼愛我們,更遑論感謝她用一個經驗極為有限的年輕生命、想盡各種辦法來養大我們。

    而在昨天,我已然54歲,我才能真正的說,我真的好心疼媽媽,我真的好感謝媽媽,我也才敢百分之百的說,爸媽的愛,真是世界上所有的愛加總起來,都無可比擬、無可取代。

    此時,我還想起一幕,當年因為工作不順心,於是一心想逃離台灣,工作兩三年存了一點錢,於是準備出國讀書,我拿到第一所學校的入學許可就迫不及待飛去美國了。

    我依稀記得,在機場出關的那一刻,我媽哭得老淚縱橫,稀哩呼嚕,泣不成聲,最後在我背影逐漸淡去時,我姊才把不甘願的她拉走。

    媽媽那不捨的狂飆淚水有沒有打動當年二十多歲的我的心?

    我必須說,我從小是一個人際高敏感度、心腸非常軟的孩子,但是,出關後,媽媽苦楚的眼淚也只在我心裡停留十數分鐘,

    之後,我的滿眼,盡是興奮地望向天空、望向遠方,望向可以讓我擺脫所有在台灣不順不暢的新希望、新大陸。

    昨天,在和老友聊天的過程中,近三十年前,老媽縱橫苦楚、淚流滿面的那一幕也順勢跑出來了。

    我才明白,二十多歲的孩子,即便如我這般心地柔軟的女兒,要感受到爸媽的不捨、爸媽的心疼、爸媽出自本心無怨無悔的愛,也是談何容易啊?更何況無視他們曾經無心犯下的過錯、化解、原諒、體諒,並真正懂得感恩。

    即便我在我的書《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裡談到,孩子在二十五歲額葉長成之後,便會成熟許多,理智許多,我也談到,女孩大約二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會能更加站在爸媽的位置來體諒父母;而男生呢?那就得等更久一點了,或許悲觀地說,可能要等到他們當了爸爸之後。

    然而,如今,我已過半百,我才發覺,30歲對父母恩情的體會,和現在我54歲的體會,實在還有一大段距離啊。

    也許,等到我70歲再回頭,能領悟到的深度,更是我現在無法想像的。

    所以,回到孩子的成年禮跪拜奉茶這件事,說實在,五月份那天到來時,我真的不會期待在孩子跪下去的那一刻,能真正感受到媽媽我對他所有的付出,我更不會期待他真能如此早慧早熟地理解到奉茶的感恩深義。

    因為如我這般,也是不斷經歷了各種人生的甘苦、身分的變化、角色的承擔之後,才有辦法一點一滴生出感念與諒解、深層的進入父母無私之愛的本心啊。

    平常,孩子若懂得在我身體疲累之時,幫我倒杯茶、問聲媽媽好些沒,足矣,因為,這就是他們這個年紀有辦法達成的成長印證吧!

    要等孩子感恩?我真的不覺得要等,因為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時間。

    青少年?急不來啊。

    直到他們真正理解父母的恩情,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禮物。

    因為他們終於知道這一生、這世上,有人如此毫無分別心、毫無私心、沒有理由的就是愛著他們,永遠不會改變。

    等到孩子因而生出了真心深刻的感念,或許父母早已白髮蒼蒼、甚或百年。

    這一生,他們會有自己的時間真正進入父母的心境,會有機緣學會感恩父母。

    但是,那絕對不大可能是在跪下來奉茶的青少年成年禮。

    懂得感恩,是他們自己的人生體悟、自己的功課,更是他們自己的人生禮物。

    (((更屬於他們自己修得的人生圓滿)))

    只要他們這一生能獲得,父母又何須計較、催促與叨唸呢?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 基督教信仰真義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6 20:29:17
    有 546 人按讚

    ▋《東京教父》: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不知道

    「瑪麗亞以處女之身懷孕,所以人妖也有希望!」

    開場後五分鐘,這樣簡單一句台詞,道出《東京教父》的趣味與深刻。許多遊民們聚集在教會活動,因今天是聖誕夜,看完耶穌誕生這場戲劇表演、聽完講道,就有東西可以吃。嚮往有個孩子的人妖小花說出這句台詞時,將位於社會眼中位於底層的自己與聖母連結,既是破除神聖性,也將觀眾引導回信仰的真義——如台上神父所說,耶穌,是為了孤獨的人所降臨。

    《東京教父》翻玩基督教符號和語言,先是讓主角們聽教誨、領聖餐,而後讓他們脫離現有的宗教體系,以生活去經歷「耶穌降生」的奇蹟與幸福。小花和中年男子阿銀把領到的麵包帶回寄居處給女孩美由紀吃,三人在小花堅持下到垃圾搜集處找禮物,意外發現一個嬰兒——此處有三人堆擠平分畫面的構圖,強烈呼應故事開始時搬演的東方三賢者。在馬廄已經被神聖化的當代來看,垃圾場場景也讓人思考,聖經故事裡的馬廄對那時所有人來說也就真的只是個馬廄,或許也滿臭的。

    〈哥多林前書〉有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美由紀即便是不情願地吃著麵包,終究還是因嬰兒的到來得到了幸福。隨著故事開展,三人漸漸揭露自己的過去,有時撒謊,有時在夢中錯亂現實,但在這場冒險裡,他們因為希望孩子好,而成就了自己的好,這也符合宗教向善的意志。

    「天使」在全劇中擁有重要的位置。

    母性堅強的小花從一開始就對嬰兒愛護非常,以純潔之意為其取名「清子」,而在故事裡孩子連色調都粉紅溫和,和其他角色以灰藍咖啡等陰暗色調構成的形象對比,像是發光。開場不久美由紀的出場在一座大樓頂樓,跟隨著巨型招牌上寫著「淚的天使」,連結她作為城市中受困、充滿眼淚與傷痛的存在。她向樓下的人吐口水,那是對社會的鄙夷與無力感。她甚至用粉筆畫下一滴一滴形狀做紀錄,但那水滴狀,又像極了眼淚。

    美由紀回想離家出走的原因,與爸爸之間的爭執,裡頭有隻她過去愛極的貓咪,背上有白色紋路如翅膀,因而名為「天使」。而她離家半年多後最深刻的召喚,也是看見一則訊息寫到:天使回家了。每一個家都有可能擁有天使,天使是貓,是人,也是團聚的希望。當小花走投無路時,她回到自己從前工作的酒吧——那裡也喚作 Angel Tower。

    今敏在《東京教父》裡展現了許多很可愛的幽默感,像是這名救了阿銀的小姐扮裝也是白衣、翅膀、光環,台詞絕妙。天使與小姐之間的扮裝關係,也像回歸故事的進展,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從前並不知道。

    ▋全文請見:https://bit.ly/2Er3pGo

  • 基督教信仰真義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1 19:36:52
    有 84 人按讚

    遠離華夏食人族,恢復人性共興亞

    要發掘何謂香港民族,思考華夏食人族之源起與發展在所難免,而當我想更準確咁解釋華夏之時,我忽然就聯想到過去人在澳洲深入偏遠沼澤尋訪鴨嘴獸之經歷。尋幽探秘嘅結果,雖然係一如預期嘅遍尋不獲,但因為本來就有可遇不可求嘅心理準備,回程感覺既講唔上可惜,亦未見得氣餒。活化石之所以引人入勝,原因在於觀察世間罕見嘅物種,可以親眼見證佢地幾乎絕跡於世嘅形態同習性,而鴨嘴獸作為十九世紀初歐洲科學家一度以為係惡作劇嘅卵生哺乳動物,正與以「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居嘅華夏文化極為相似。以下將探討中國—華夏食人族—儒學鴨嘴獸保守估計已達三個千紀嘅發展停滯,論證香港民族脫離中國方可振興亞洲之道義責任,希望可以刺激民族同胞對於未來世界之和平想像。

    華夏死水,寸草不生

    世間萬物平等,適生淘汰係物競天擇使然,生物學意義上嘅保育瀕危物種亦應當支持,但香港民族飽受華夏食人族之害,絕對唔應該對近在咫尺嘅惡霸過於寬容,事關香港民族自身亦負有順應世界歷史演化嘅偉大使命。促使老帝國順勢解體、活化石安分退場,責任在於華夏歷史之非歷史,中華帝國之千年如一日,而香港民族為東亞生態系統所做嘅,只不過係呈現自身之求生意志,順勢向鄰國一池死水送出有助人類同胞起死回生嘅氧氣——唯有中國解體,中共治下各個族群方有望恢復人性,繼而步入正途,接上現代化之軌道。所以,相比起香港曾經風行一時嘅大中華主義思想,發揚民族主義,勇於改變受制於人嘅局面,先至係為華夏食人族燃點希望嘅合理路徑。

    根據現代考古成果,位於現時伊拉克之兩河流域乃係孕育人類文明嘅豐饒之地,因為人類協作共生,形成部落聚落,大約公元前四千年左右,世界史上首個農業社會應運而生。由於農業社會之形成往往係經過漫長嘅選擇同適應階段嘅成果,活躍當地嘅人類早喺新石器時代已經掌握人工種植穀物技術,因此喺短短幾千年間,農耕技術已經傳遍四方,愛琴海、地中海、黑海以至黃河文明後來之繁榮,亦同蘇美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由此可知,華夏以農立國,既非世界農業社會史上唯一演進路徑,更非優異於其他古文明,發展初期嘅大體安定,只不過係因為遠離其他族群,避過激烈競爭——公元前嘅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之所以一直經歷各個王朝嘅武力征服,呈現出華夏食人族與一般香港人唔太習慣嘅歷史亂象,正係因為區內各國都無法以閉關自守形式經營。

    當人類文明因為劇烈競爭而快速成長,歐亞大陸嘅東面,以黃河流域為根據地嘅儒學鴨嘴獸則因偏安而成為華夏食人歷史敘事中嘅適者。傳說中嘅夏王國稱霸中原地區,改禪讓制為世襲制,反映出武力同資源多寡極大程度上決定歷史走向,但其後商王國直至盤庚定都於殷之前都要不停遷都,則反映縱有共主之名實,當地貴族動亂與外敵入侵卻係從未間斷。商人統治衰落之際,周人以更具道德約束力之社會文化擊敗前朝,周禮於是成為定制。如此興衰交替之現象,其實係歷史上應有之常態,因為人類存在於世,本來就係要保持開放,不斷改革,面對各種天敵同環境轉變,繼而推動世界歷史不斷向前。因此,中國經歷文革之後以改革開放為國策,向世界展示友好姿態,本質上只係扭曲自然然後放開束縛,但瘋狂嘅係,華夏食人族已經習非成是,淪落到視經濟發展自然規律為權威嘅恩賜。中國人喺近乎缺氧嘅鎖國生活之中都可以如同老鼠一樣生生不息,又更無負儒學鴨嘴獸之名——野生鴨嘴獸繁殖能力固然不如儒學鴨嘴獸,但缺乏競爭而演化緩慢則為兩者共享之特性。

    而要了解儒學鴨嘴獸到底係缺乏競爭在先,抑或係拒絕競爭在先,研究與華夏密不可分之儒學即可獲得關鍵線索。華夏文化敬鬼神而遠之,以自然解釋人倫,迴避形而上學嘅傾向,眾所周知,而孔子正係其中將形而下之事睇得最重因而成為所謂萬世師表嘅代表人物。無可否認,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確實出現過百家爭鳴之現象,事關當時儒學尚未具備壓倒一切嘅能力,但天人合一之謬說之所以喺秦漢之後成為主流,絕對唔係單單源於某任皇帝強行推動,真正起決定作用嘅係漢帝國人民已經具有充分思想準備迎接糅合陰陽學與五德終始學之儒教。華夏食人族之精神世界貧弱,易子而食,以至道德殺人嘅文化,就係由儒教所支撐,而儒教之所以歷久不衰,到廿一世紀都有人擁護,現象背後反映嘅正係華夏食人族即使曾經擦出資本主義嘅火花,但一直都未有真正進入近世,係貨真價實嘅人類文明活化石。

    精神貧弱,後繼無人

    回應世人對秩序嘅需求,本來無可厚非,亦有好處,但喺華夏文化之中,理想同現實逐漸割裂,倫理地位日高,實際道德反而每況愈下。周人趕絕已征服地內之故有文化風俗,由上而下推行官方祭祀儀式,係世界歷史上相當常見之統治策略,但封土建國求安穩之後,始終要面對周天子失去民心之事。春秋時代,各國主體意識亦變得不穩,人人急於發掘治道解決眼前困境,而魯國孔子選擇嘅策略就係上追周公,重塑國家地位以自保。當時魯國歷史悠久,但政經實力皆不敵其他國家,再次從諸侯國林立之背景中突出自身自然成為孔子嘅目標。

    「周禮盡在魯矣」一說,既反映魯國求助於周禮力量,亦透露孔子以先王聖道描述自己心目中嘅理想國之心,無奈再苦心經營嘅政治理論,到最後都因為缺乏小共同體而歸於塵土——如此發展,同時亦已預示後世所有真心儒者屢試屢敗嘅必然下場。孔子之政治思想,本來或者係有向善演變嘅空間,但魯國自己人唔支持,子弟傳道又力有不逮,久而久之,自然失去進入新時代嘅活力。其實,假如周公理念真係值得魯國上下傾盡全力守護,如此優秀嘅文化又豈會經唔起時代考驗,因為他國入侵而輕易失傳?對比以色列人之堅忍不拔,甚至將地方神想像成至高之神去解釋亡國滅族嘅命運,最後令猶太教釋放出自我救贖之能量,影響其他族群以至成個羅馬世界,孔門子弟嘅傳道意志,可謂相當薄弱。

    周人統治早期,前朝文化仍然興盛,重視鬼神意見,事無大小都會問道於天,刻有甲骨文之龜甲出土,正係商人信仰虔誠之象徵。然而,周人之文化有別於前朝,而且對缺乏道德責任感之祖靈天帝都失去耐性,於是佢地開始相信個人意願高於神明指引,自身德行更勝上天欽點(畢竟商人亦曾經係天命所歸),結果就令神明成為政治決定嘅背書者。當神權變得低落而未有惹起嚴重爭議,人道比天道更重要之思想自然慢慢成為主流,華夏過早嘅政教分離,就令後人視人間一切都係人類事務,亦令「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成為後來孔子思想嘅基礎。

    孔子死後兩百年左右,秦漢相繼而興,前者焚書坑儒,殘害儒者,後者則借屍還魂,利用儒學,儒學自此已經因應華夏土壤而萎縮變形,再未見昔日曇花一現過嘅茁壯之姿。畢竟,周人已經播好君權先於神權嘅種子,制裁政治由人定斷嘅果實亦係時候加以收割。收割之後,漢武帝以儒學包裝專制,以官俸收編文士,繼位者再興黨錮大獄屠殺少數敢言之輩,種種行為都係以唔敬神嘅周人為榜樣。公元二百年左右,東漢陷入分裂之局,周公理念終告壽終正寢,華夏文化亦正式鴨嘴獸化,而儒學幾經焊接轉化再焊接,就衍生出南宋國之民族主義、明清政權之閉關自守,以至當代中國之自卑自大矛盾心理——當華夷之辨代表排外心態,中華正統則代表自我中心,所謂「孔子學說本身係好」一語已經再無討論價值。

    唯古是尚,輕薄自然

    漢武帝想將儒學演繹為儒教,唔可能一廂情願推行,因為鞏固權力嘅過程引起太大反彈,就會擦槍走火,觸發動亂。換言之,在上位者收唔收窄到思想自由,係視乎民間接唔接受思想控制嘅準備。而活化石代表人物孔子之政治主張唔主張普世,唔主張反戰,是非對錯觀念含糊,可謂最有利於政權殘民自利,溫水煮蛙。

    孔子主張之中,愚民反智首推「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先王所指,不論係理解成神話傳說中嘅堯舜,定係創立周禮嘅周公旦,其實都唔係完美無瑕嘅人,因為聖人始終係人。有能之人為處身於特定時代同空間中嘅人民建立社會共識,其實即係同英國普通法一樣嘅概念,過度歌頌某個時期嘅聖人,甚至要求往後嘅統治者都要複製聖人王政,簡直係忽略時移世易之自然規律。例如,神話人物神農氏之能力,在於推廣農耕技術,神話人物黃帝嫘祖之能力,在於擊敗蚩尤同推廣養蠶紡織,呢啲所謂為人民謀福祉嘅形象,其實係將人物刻意平面化加隱惡揚善嘅壓縮式造神運動,以聖人稱呼凡人可謂不合情理。雖然基督教信仰之中都有大量先知聖人,但先知聖人永遠唔係上帝,佢地只係負責傳達福音同按神意行事,最後審判之權仍然在於造物主手上,國王都要向上帝交代,人道之外畢竟尚有天道。

    然而,儒教世界觀認為聖人有權替天行道,而天理既然要運行於人間,就唯有由最了解聖人之道之開國皇帝定斷。皇帝之所以自動成為聖人,係因為佢獲得五德終始說嘅加冕,咁亦即係話,天理係用於追認獲得江山嘅人間權威,天理可以係少數凡人嘅意志,天理根本同自然意義嘅天毫無關係。眾所周知,中華帝國皇帝概念(Emperor)同歐洲國王概念(King)有異,主要分別就係前者係天人之間溝通嘅中介,即使係貧民出身都一定係天命所歸之聖人,成聖之後就會自動同平民身分徹底割裂,而後者重視貴族血統,繼承領地只因家世顯赫,管治之時都經常要同教廷或教會爭奪權力。明白到兩者分別,兩種發展模式之相異即刻呈現眼前:平民爭奪聖人頭銜,華夏因而自陷於惡性循環,貴族爭奪俗王寶座,歐洲則逐漸走上協商之路,簡而言之,儒教可謂罪魁禍首,但產出儒教之族群亦難辭其咎。

    審視返華夏神話,神農氏以身試藥嘅實證主義有貢獻,唔代表佢係仁義之人,黃帝攻打原居於中原地區嘅蚩尤部落,更分明係武力征服,後世儒者咁都可以話「君臣朋友之倫,亦為聖人所立,故人知之」,可見崇拜權威之頑疾已經積重難返。華夏食人族甘心接受統治,儒者更孜孜不倦於以聖人概括古代有能之人,不斷將有能者同有德者混為一談,直接導致嘅結果就係華夏文化總係有陳義過高、厚古薄今嘅傾向,而長遠後遺則係信史非史,真假混集,社會進程不進則退,如同鴨嘴獸一樣停止演化。

    因為拒絕面對歷史,拒絕相信聖人非聖,拒絕與時並進,抑制商人同民不聊生最終就成為中國歷史書上最常見嘅兩個四字詞。戰國時代,商鞅入秦推行變法,已經提倡重農抑商,壯大地主階級力量,希望社會經濟停留喺農業主導嘅階段;至漢武帝執政,社會經濟再次興旺,朝廷又以新經濟政策打擊商賈,妨礙商品經濟發展,只為平息紛亂;其後儒者王莽篡漢自立,面對農民賣地,商人買地,土地兼併導致民不聊生之局,新政府嘅對策將儒學發揚光大,參考周禮推行終極復古,以井田制之名充公土地,再次分配,胡適形容佢做「一千九百年嘅社會主義者」,可謂無意幽默而更顯幽默。概而言之,儒學之本質,就係深信只要倒帶歷史加高舉禮教就會改善社會爭逐名利之亂狀,儒者之本質,則係真心推廣從根本上消弭階級生成空間之聖人必聖學說,既然如此,共產主義會同華夏文化無縫對接,自然合乎邏輯。

    擁抱階級,拒絕天道

    商品經濟係農業社會不斷發展就必然會走向嘅新階段,而唐帝國之所以重視貿易,所謂中國歷史都曾經有過資本主義之說,則係受益於儒教正統地位一度旁落。漢帝國時代,朝廷長期徵用異族士兵對抗異族,久而久之,異族亦定居中原,各族文化因而融和。其後,異族勢力隨時而增加,趁漢帝國崩解之際建立政權,更多異族大舉遷入中原,衝擊原有文化,儒教逐漸不敵佛教,平民精神世界亦因佛教傳入中土而稍為開闊。北朝政權一輪混戰過後,北周成為強國,然後楊堅取而代之,建立隋國,但僅僅經歷兩代君主,即敗於李唐,最後,面向世界之鮮卑文化正式主導中原,舊漢氣象因而大變,中原自由之風可謂空前絕後。故此,唐帝國時代,政權非但無意效法周禮解決經濟問題,更順應社會互信逐漸建立嘅趨勢,開創出前所未見之榮景。究其原因,並唔係君臣相契,而只係在於唐人未受儒教繁文縟節所限,敵視異族文化之心淡薄,亦無法接受只講倫理、盲從古制之落後觀念。

    十世紀初,李唐由盛入衰,遊牧民定居日久,節度使手握重兵,地方力量割據,擊碎帝國模型,而以漢人領袖自居之趙宋亦乘機佔地稱王。積弱不振之趙宋定都汴京,再偏安江南,最後都係不敵其他政治力量,根本原因就在於世界秩序層層加疊之結晶品必然會超越華夏疊一層又刮清一層返回起點之墨守成規。丸山真男認為,儒學所呈現嘅世界觀,係從自然現實嘅觀察中演繹社會關係,即係將人間之事反映於自然界,呢種認知模式喺人類思維嘅初級階段其實係屢見不鮮,正正點出點解死守祖宗家法係不可取。研究前人經驗,抽取合乎自然之道加以發揚,係人類一直穩步前進嘅基礎,而因時制宜而精進,從來都唔係易事,任何部落、城邦、民族脫穎而出,都一定係有佢地嘅適生之處。華夏食人族之所以適生而又非適生至今,靠嘅就係閉縮世界一角,始終堅持以力服人,排斥人心善性,以無神論掏空平民對死後世界想像,令平民專注今世之禍福。佢地唔相信天堂地獄,唔相信真主在上,更唔相信八百萬神明時刻存在,就連因果報應之說亦唔會對佢地構成實質心理壓力。終於,仁義禮智倡於市,即演變成虛偽造作,中庸之道行於世,即演變成折衷妥協,三綱五常為定法,即演變成父權壓迫,儒教之流弊,盡見於當代中國社會。

    孔子真心相信貴賤有序,君臣有別,佢推崇仁義嘅目標只係想維護社會秩序,而唔係期望小人質地嘅人有朝一日變成聖人。天人相關之世界觀,係孔子理念之核心,即使天人合一同性即理係後人加以發揮,亦唔代表孔子本人係意識到天道但刻意存而不論。而朱熹生逢社會排外心態熾熱之際,主張「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慾」,則向下開啟魯迅式精神勝利法。戴震批評朱熹理學,「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與外儒內法之華夏治國之道相呼應,本居宣長直言「儒者用儒道古聖人之說,佛道用佛之說,以定其理,於儒佛之中選取優劣,名之為道,皆己所私作之道也」,更係一矢中的。假如儒學所倡之君臣父子關係為恆定不變確為千古之法,父對子如同天對地,夫對婦如同陽對陰,階級社會合乎天理,咁古埃及王朝嘅「法老祭司—官吏軍人—商人農民—奴隸」社會制度同印度社會已經廢除但影響猶存嘅「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賤民」社會制度又有何不當?印度賤民女性生而為高階種姓男性之性器,應當承受施暴,若然理據來自種姓制度規定,又何以於理不合?當今印度社會之所以輕視女性,正正就係因為人類將人為之定制誤奉為金科玉律,唔再與時並進。當法老之墓已經風化,種姓制度亦已廢除,華夏儒教竟然仍然受到無知之徒狂熱吹捧,現代人除咗同情,大概亦只可苦笑。

    人類之所以生於人道,在於人道生於天道,所謂天道即世界秩序、自然規律,難以名狀,但世界各地嘅神話同宗教正係人類解釋自身對天道如何理解嘅參考,只要加以比較,就會理解儒學鴨嘴獸原地打轉之演化史既罕見亦唔算罕見之處。希臘神話、北歐神話、日本神話等神話體系之中,諸神品格並非無可挑剔,但正因為諸神各有瑕疵,以天理操縱凡人之事至得以避免,因為人間之上有天神,天神之外有宇宙。漢武帝之後,所謂儒者,僵化大腦之內充斥盲目抵制外國之執念,又堅持凡人必須接受教化方可由惡轉善,所謂人本思想由此更見粗陋。

    取締腐儒,遺毒自清

    香港歷史自開埠起即與華夏食人族分道揚鑣,儒教思想早已隨年月而淡化,國體安定之後,新政府與學術界亦應以全面否定儒教遺毒為要務。回顧香港歷史,前人對中國革命事業嘅熱情確實高漲,而二戰之後,居於香港但卻心繫故國嘅人亦不在少數,但對香港民族新世代而言,反民主、反自由以致反歷史嘅華夏文化,已經變得陌生。即使中小學一直受到教科書論調洗腦,但大多數香港人都已經從中共暴政同華夏食人族真心擁戴不義政權之驚人現實之中,明白到中國政權同中國人之社會共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嘅恐怖真貌。所以,只有徹底排除儒毒,解構華夏,香港民族至有可能正本清源,堂堂正正步上獨立之路。

    二十世紀初,滿清帝國倒台在即,稍有學識之革命人士如梁啟超抄襲西方民族主義,虛構出中華民族概念並加以普及,尚未進入近世嘅中國平民照單全收,忽然就成為炎黃子孫。華夏可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之荒誕主張,亦係梁啟超得意之作。香港華人定居香港日子尚短,難免關心故地政事,香港歸屬尚未生成,積極參與中華民國內政者不在少數,何東之第三子何世禮放棄英國國籍而加入中國國民黨,戰後按黨指令促成港台貿易,直至1973年返回香港都繼續辦報為國民黨作政治宣傳,正係出名例子。

    另一相當熱愛中國代表,則必定要數中大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余英時形容佢「一生為故國招魂」,可見錢穆終生以所謂國學推廣者自居,完全未有因移居香港而改變舊思想。昔日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時,錢穆極力取爭院校首任校長必須係中國人,又認為中文大學應以中文為教學主要語言因而堅持以「香港中文大學」命名,中國認同昭然若揭。佢對自己想像中嘅中國一往而情深,因而流露一種彷彿終生從未接觸西方與東洋思想之固執,重申中國傳統政治唔可以僅僅以西方之君主專制簡單概括,實為「一種自適國情之民主政治」——視唐帝國為一個中國、主張唐之三省制有效制約君權、中國之常態係和多於分等等,都係落伍到無以復加嘅一管之見。而由佢生前曾經講到美國就發狂,指住門口一隻狗當佢係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咁痛罵,更講出狗都比杜魯門有尊嚴呢類軼事觀之,佢嘅生平係完全符合一個愛國儒者嘅典型形象。如此人物,即使對本地大學教育事業有所貢獻,但情緒上狂熱反美反帝,又為中華帝國千年專制辯護,學養實在需要重新評估。

    無可否認,大量香港前人視野受時局影響而繼續以中國人自居,但如此現象持續至香港前途談判時期,已經開始生變。香港人雖然尚未完全去除原有認同,但香港文化喺無形之中已經重塑緊大眾嘅心理,只係香港人發現唔到自己一邊做中國人,另一邊又希望維持英殖原狀之精神分裂。呢種精神分裂之下嘅集體意識流動,其實就係香港人成為民族前嘅心路歷程,而一百八十年嘅潛移默化所實現嘅厚積薄發、飛躍進步,非但唔係儒家教化而致,更係完全因為親近西方同時遠離華夏而成。

    脫華復性,重新做人

    所謂親近西方,更準確嘅講法其實係脫離華夏,恢復人性。儒學本身具有箝制思想之效,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已見一斑,名為推廣文教,實則罷黜各家各派思想體系;南宋朱熹理學號稱重振道學,實際上只係以嚴厲道德批判約束平民,同時助長社會無道德無責任之風;至明之世,統治者為求維持社會穩定,藉科舉制度推動儒教洗腦,應舉者因而受到顧炎武所指之「八股之害」,最終心腦俱殘,民智盡廢。儒學鴨嘴獸分泌之毒液之所以毒,在於人性本有善心,社會發展本有規律,無論任何年紀,都自然會心懷慈愛,無論任何職業,都應該以誠待人,但儒教竟一味高舉聖人之教,無視人類生而擁有之情感與本能,以及可以憑藉強大意志戰勝自身惡念之潛能。結果,華夏食人族因為遺忘人性而更難消滅食人文化,每日猜忌鄰里甚至親人,惶惶終日,最後只可以加入恐懼共同體以求自保;而香港先民因為勇於走出重圍,移居自由天地,最終就喺講究契約精神同市民權利嘅英國殖民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皇后大道東〉歌詞提及「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知己所指正係英國。香港人當時之所以認為知我者莫若英國,其實係因為尚未意識到真正嘅原動力始終來自自身,而非他者。的確,「這個正義朋友面善又友善/因此批準馬匹一周跑兩天」,英國殖民統治為香港先民提供比華夏食人族領域更自由嘅生態系統,但「百姓也自然要鬥快過終點」之「自然」二字,其實只係香港人之自然,並非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因為香港人願意為家人付出,亦積極計劃未來,再好逸惡勞都始終希望跟隨社會流動,成為中產。香港人樂天而散漫,靈動而急躁,好食懶飛、輕言放棄者大有人在,然而,大家從未向惡勢力低頭,正係因為心中有愛,是非分明,始終相信只要肯做肯試,凡事皆可能。

    香港人開朗樂觀,自覺鴻運當頭,源於香港歷史順風順水,寄居香港,有付出就必定有回報。香港位處東西之交匯處,立於風暴前線,但自開埠至廿一世紀初,城市內部大體風平浪靜,經濟偶有受挫都總係快速復原,貨如輪轉,財源滾滾來,香港人因而難免自覺好彩。加上,香港人長期觀察邊境以北之民間疾苦,對比之下,落戶香港有如抽到上上籤之感,自然油然而生。然而,香港人心中亦一直暗藏惰性,雖然知道不勞而獲只屬幻想,但仍然難以戒除受華夏食人族文化影響之少做少錯僥倖心理。不過,香港人有小聰明,學習能力強,享有相當教育水平,配以外資林立之營商環境以及因自由開放而格外開闊之國際視野,醒目仔女形象相當鮮明,心懷僥倖都一直過到骨。香港人思維靈活,重視規則但絕不死板,生活上體現為擅長與來自世界各地之人溝通,寬容接納各式文化,抗爭時則表現為手段多樣,變化莫測,創意無窮,正係醒目之明證。不過,一般而言,香港人唔係以堅守原則而廣為人知,急功近利與缺乏耐性,常見於日常生活及工作,可以敷衍了事則必然得過且過,節省成本心力,亦係香港人之特點。由此可知,香港人之民族性,與告別華夏食人族之香港歷史緊密相連,全靠一代接一代發揚人性,一點一滴累積而成,香港民族形狀方有今日之清晰可見,後人應當追認珍惜。

    華夏毀滅,東亞振興

    霍布斯認為,人處於自然狀態難免侵略他人,故此強大政府結合嚴刑峻法,方可防止人類作惡,喺著作之中,佢更以神話中嘅海怪利維坦比喻權力無限膨脹之政權,形象鮮明而震撼。如此思維,正與華夏食人族之認知經驗相似,兇猛海怪與儒學鴨嘴獸之相似,自然亦合理不過。當我回想遠足當日尋覓野生鴨嘴獸,行到設有指示牌之處時之興奮,守候多時而更覺眼前湖景乏善可陳之悵然若失,我突然就諗起黑格爾對中國歷史之精準概述——不停將歷史推倒重建,只不過係「重複終古相同之莊嚴毀滅」。人類文明史上有戰有和,興亡交替,但整體一直係向建立契約、互相約束、互相理解邁進,生活亦因而變得更加美好,無奈華夏食人族一直錯過改革機會,最終就只可以凍結於遠古之世,停留於保護自己免於遇害身亡之原始時期,無法離開every man is enemy to every man之悲慘國度。

    中國解體之後,以理殺人之儒教枷鎖將會同時崩潰,滅頂之災會令華夏文化追隨者真正意識到自身信念之不合時宜,而中國治下飽受壓迫嘅大小族群將會經歷西方族群早已經經歷過嘅後帝國時代,呼吸道聽途說已久之自由空氣。建設之路雖然長路漫漫,但天花拆封之後,非你死則我亡之敵對心理自此鬆綁,以日本為秩序維護者之東亞各國將會長久和平共存,而香港建國,既要與日本台灣攜手合作,鞏固東方連繫,亦要促進北方初立諸國與已發展國家之政經交流,扶掖後進。香港深受東西文化薰陶,輝煌歷史已達一百八十年,經驗之豐富絕對不遜色於世上其他喺戰後至按住民自決原則建立嘅國家。只要繼續精進自身,分工合作,堅持到中共主動挑起戰爭之日,香港民族自然會戰勝黑暗,浴火重生。

    精進之真義,在於將好戰之意約束於一己體內,以批判他人之態度自我批判,每日反省,每日悔悟,直至重新發現香港民族本已有之嘅人性,成就自己同民族全體。而人性之內,本來就應該有順應天道與愛護他人之心,因為香港民族既然一早已經從華夏食人族之無神論輪迴中自我解放,自然亦等同回歸最初之善良。幾年之後,中國勢將發動戰爭,殘害香港民族,兩國平民難免要兵戎相見,但我相信香港民族大獲全勝之後,絕對唔會重蹈華夏食人族覆轍,冤冤相報,種下更深仇恨。相反,香港民族經歷正義之戰後,將會胸懷促進全人類之道德觀及世界觀差距繼續收窄之美好願景,上承抗爭時期齊上齊落口號,由學識寬容對待民族同胞開始,發揚民族內部應當愛人如己之團結精神,為日後同敵人亦可冰釋前嫌鋪路,成為更成熟嘅民族。只有維持香港文化中一直存在之宗教多元主義,勇於承擔為區域和平竭盡所能之重任,香港民族至會既可確立香港國體,同時再次成為名副其實嘅自由香港、東方之珠。
    https://gnimmm.com/2020/06/11/chinese_platypus/

    特別鳴謝同道 歪畸 贈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