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培育同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培育同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培育同義詞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皮筋兒 Journe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概七年前買了費南多薩巴特的《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即使過了很多年,也不間斷的常常翻出來思考,這本書探討的「倫理學」跟我小時候認知不同,作者探討的是如何過好生活,就不能忽略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 所有的倫理框架都是從「自由」開始談起。 人類與其它物種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擁有「自由的意志」。人擁有自...
培育同義詞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概七年前買了費南多薩巴特的《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即使過了很多年,也不間斷的常常翻出來思考,這本書探討的「倫理學」跟我小時候認知不同,作者探討的是如何過好生活,就不能忽略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
所有的倫理框架都是從「自由」開始談起。
人類與其它物種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擁有「自由的意志」。人擁有自我的意志,要不要做一件事,都是自己決定的。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人必須為每一個決定負責任,包含不做選擇的責任。即使身在極權國家,也擁有自由的意志,只是必須與威權抗衡。
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好的人,就會衍生出思考「道德」與「倫理」的討論。
道德和倫理,並不是同義詞。「道德」是一個大家普遍認為有效而接受的行為規範的總合;「倫理」則是去思考「為什麼」我們認為這些行為規範有效。
而「倫理學」所探討的,是如何獲得更好的生活、人群之中的生活。想在人群當中過更好的生活,就是你被當作「人」來看待,獲得友誼、尊重,和愛。人們往往用被對待的態度來對待別人,所以如果我們自己想要被當作「人」來看待,首要條件就是我們必須把別人當作「人」來看待。你想要獲得什麼樣的態度,就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別人。
努力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承認他人是自己的同類,首先意味著從他的內心去理解他的可能性。
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做個好人?
我們從同伴身上能夠獲得的最大利益,就是來自於更多自由個體的關聯與友愛,使自己的人性拓展與加強,這是物質換取不來的。
全心投入的生活,好好活著、好好對待別人。
我們都是先成為一個人,之後塑造成不同的意識形態,包含台灣價值。
我們不是一出生就台派,這也不是什麼基因上的某個性狀,這只是一種成長後逐漸養成的意識,而每個人的意識都是包含不同價值觀。
如果你討厭一個人的人品,那他是不是台派又怎樣?
他是先成為這樣人品的人,之後才是台派身分。
所以如果有個人,品行跟妳喜好不同,那跟他個性有關,跟台派無關。
我有禮貌是我的個性,不是因為我是台派。
同理,有人表現差勁,也不能因為他理念台派,就批評整個台派都差勁。別把台派的身分看的太大,忽略了我們都是先成為一個人,在這過程塑造出不同價值觀。
去年發生許多事,所以我發過類似的文,覺得「台派」又被賦予了一個負面標籤,感覺好像回到說台語,講妳是台妹很俗氣一樣,有這樣的聲音,我也有點傷心,因為台灣本土意識在這三十年來不過才慢慢萌芽而已。
大家會稱「菁英藍、知識藍」,但沒聽過有人說「知識綠」,很大部分程度綠在大家心中低了一階,這樣的現象我也很難過。
如果大家被說支持台灣本土政黨等於台派是一件負面的事情的話,那就越來越少人會想作這樣的身分土地認同,那我會想換個說法,我支持反侵略,也以身為台灣人為榮,感謝前輩們為了自由民主付出至今。
希望無論台派、華派、反侵略派、友中派都能一起思考對台灣未來的發展,自決建國以後在國際上發光,與別國自在來往,人民能了解正確的歷史,也就能有更清晰的思路,思考怎麼培育下一代。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自由 #倫理學
延伸閱讀: #道德部落
#台派
隨手附上手繪女兒小時候
培育同義詞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63821557256450/
準備了三年,歡迎藝術工作相關朋友加入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馬戲團、魔術)產業工程社團(喜愛雜技藝術的朋友再等等),幫助台灣建構正常雜技產業環境,增加劇場、藝文就業機會,讓雜技工作者享有跟戲劇、舞蹈工作者一樣的政府資源,為世界帶來更多歡樂:)
社團宗旨-推動台灣雜技產業正常化:
1完整雜技產業工程草案
2雜技史文獻收集與推廣,
目前請先參考 郭憲偉博士 碩士論文
台灣戰後雜技表演之發展研究(1945∼2006) 指導教授蔡宗信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
3世界雜技史推廣;
4正名名稱討論;
5串聯雜技界團隊、名單與連署;
6舉辦雜技正名記名投票大會,從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馬戲團等名稱中投票決定統一名稱(或不需要,文資法已有雜技);
7推動雜技工程所需法律、行政程序(記者會、公聽會等);
8公告正名成功;
9永續監督政府執行(監督正名執行與監督雜技專業人才聘任等)。
中華民國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馬戲團、魔術)產業工程草案
(以下簡稱雜技工程,2017/03/22開始撰寫,此為2020/04/22版)
請藝術相關作者幫助雜技人撰寫完整,以便日後推動(強烈建議您就近加入願意為您發聲的工會,因將來應是以「工會聯盟」的方式推動雜技工程,保護自己隱私之下推動改善雜技產業工作條件與增加就業機會)。
中華民國依法行政,行政文件以法律名稱為主,故暫以文化部行法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載之傳統表演藝術「雜技」做主詞(雜技也是中文歷史、學術論文最廣泛的專業用詞,國際用語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資產並列 Acrobatics / Circus ,兩字為國際專業同義詞。)並非不重視其他業界用詞,懇請諒察。正式名稱暫定日後業內「記名投票」決定。)
雜技正名工程文案草稿撰寫:光班志工黃明正,指正、交流請電洽或 Line:0952 808012 。
*建議您先將使用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馬戲團名稱爭論擱下,先從下列十六項內容之三、四、五項內容討論起,因為這三項才是雜技工程真正重要的內容。名稱問題暫定日後業內記名投票決定是否要推動中華民國立法院修法(或是不需要,因文資法已有「雜技」可使用)。
藝術業內公告所有內容皆起草階段,敦請業內賢達一起完成。草案內容易有不當描寫,為求顧及多方,時時修改,供藝術業內傳閱請勿外流,各自顧問除外。此次公告共十六項內容,大綱如下:
一,公告目的
二,法源根據
三,雜技工程宗旨
四,雜技工程目的
五,雜技工程訴求
六,推動方式(分三階段)
七,雜技工程運作內容;
八,自己可以做什麼來推動雜技工程?
九,答客問
十,正名推廣志工聯絡人
十一,為何要加入工會?
十二,工會聯絡方式
十三,連署人
十四,補充資料
1全臺縣市政府對雜技專業名詞使用與的補助部分現況
2世界雜技/馬戲團概況
十五,雜技在臺灣歷史上重要貢獻
十六,文化部雜技專業用詞使用亂象
一,公告目的:
1再次引發業內討論雜技工程事項、溝通連署,事關雜技世世代代權益,誠摯敦促一起推廣至每一人;
2請大家協助蒐集業內名冊,以完成第一階段業內統計工作(名冊蒐集請先聯絡 光班志工黃明正0952 808012 )。
二,法源根據:
(ㄧ)憲法第 165 條 「國家應保障教育、科學、藝術工作者之生活,並依國民經濟之進展,隨時提高其待遇。」
(二)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 「二、無形文化資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傳統表演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表演藝能。...」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19723.html
(三)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九條「本法第三條第二款第一目所定傳統表演藝術,包括傳統之戲曲、音樂、歌謠、舞蹈、說唱、「雜技」等藝能。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9_19939.html
三,雜技工程宗旨:
為完善文化多元之專業化、
建設雜技藝術家世代沃土與傳承、
提升觀眾高質量雜技藝術活動之呈現,健全雜技之法律、政府、學術、教育(專業與推廣)、產業、觀眾培養正常環境,故推動雜技工程。
四,雜技工程目的:專業、保護、尊嚴。
(ㄧ)專業與歷史:雜技就是雜技,不是戲劇或舞蹈,是獨立的表演藝術。但未統一「官方專業名稱」會使整體產業努力無法累積、無法編寫系統性雜技藝術史。
(二)保護與資源:建立雜技藝術正常產業系統環境,藉由整理法律與雜技史並追認功績、產業統計、教育推廣進而全球定位等,正式注入政府全面性資源(文化部文化政策、教育部、教材與課綱、體育署運動項目、縣市政府文化局...等)以建立保護、培育雜技專業之永續環境。
(三)尊嚴與榮譽:目前雜技沒有法律、官方、教育、學界統一的名稱與獨立資源,在發展雜技藝術過程中會產生認同混淆、申請政府資源出現「踢皮球現象」、職業榮譽感低落等發展瓶頸的嚴重問題。所以快速推動文化部正名能讓雜技在專業累積、保護資源與尊嚴榮譽上深深扎根。...
培育同義詞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Feature
先有光,後有夢(一)(文:唐明)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三藩市科學探索館(Exploratorium)完成遷址,重新開幕當晚,舉行了一場題為 “Emergence” 的典禮,整座科學探索館化作一座光影之叢林,各種生命孕育、誕生、發芽、蛻變、演化、成熟、繁茂之影像,投射在整座建築物上,隨著夜色和燈光不斷閃耀幻變,由於投影之巨型比例,令人在謙卑的角度,感受到無限生機與野趣,造物之神聖與奇妙,這一幕至今依然是三藩市令人難忘的盛事之一,幕後的鬼斧神工是一家名叫 Obscura Digital(以下簡稱 Obscura)的科技媒體公司。
Outside the box
為製作這一場典禮,Obscura 事先製作了科學探索館的模型,每一格投影畫面其實都有真實的生態培育過程為基礎,每一次色彩噴射與幻變的時間都經過精心計算,最後創作出如同幻境之神奇畫面,震撼全場,為觀眾開拓出全新視野。
自創立以來,Obscura 的名字經常見於和全球知名博物館、地標建築、科技企業、公共機構之合作,譬如三藩市交響樂團一百周年慶典、Youtube音樂節、阿聯酋國慶、杜拜 360 劇場等,他們的多媒體表演或藝術展覽,由於大膽創新,別開生面,已經等同於有型、領先、尖端之同義詞,一向被譽為文化及潮流盛事。本刊有幸在汕頭大學本年度畢業典禮上遇到了兩位創辦人 Travis Threlkel 和 Chris Lejeune,得以親睹他們為畢業禮製作的一場投影表演。
他們告訴我們,Obscura 的目標是突破慣性視野:從古至今,人類借助的媒體,一向只依靠長方形的框架,無論是畫作、電影、電視,還是今天的電腦和智能電話,都擺脫不了此一窠臼。但 Obscura 想要為觀眾提供一個全方位無邊界的視野,利用建築本身的特徵或者特製投射螢幕,突破傳統的長方形平面感,創造令人身臨其境之感,得到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
Obscura 之命名,靈感取自達芬奇發明的光學儀器「暗箱」(Camera Obscura),這位文藝復興曠世奇才不僅是藝術家,也傾心於技術發明,「在科技與藝術之間其實有一個交匯的領域,兩者相輔相成,」比起達芬奇,喬布斯的例子更為確實,在他的帶領下,藝術與科技不但並不分裂,而且完美結合,「正是如此,他的品牌才獲得了巨大成功。」
(全文見 CUP Magazine 163 期八月號專題「盛極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