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坎坷不安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坎坷不安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坎坷不安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坎坷不安意思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了疫苗後,最大的副作用是我與父母的張力瞬間爆發了。 ⠀ 這張力跟大部分人一樣早在未成年就存在。成年後,發生過幾次衝突,不但沒有舒緩,反而隨著後來為了避免衝突而刻意拉遠距離,那關係就像拉撐的橡皮筋一樣,可以傷人。 ⠀ 我覺得自己在進步。雖然進步的過程非常坎坷,也還在努力中。但至少這次面對他們不斷轉發...

坎坷不安意思 在 羊格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7:36:06

: 山並先生和松本小姐至今拍拖已有六年,直到他們慶祝第七年的周年紀念時,所謂「七年之癢」的詛咒,讓他們整頓晚飯都不安樂。 山並先生看着餐廳窗外的維港景致,問她記不記得他們拍拖第一年,那段在黃昏下的維港旁邊走過的光景——那時藝術館還未裝修、太空館還是那個太空館。 松本小姐不是不記得這些事情。只是...

坎坷不安意思 在 Johne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01:04:45

[添慌夜痰]最近我深切感受到人體の奧妙與健康の重要,由大前天開始我每天起床也靈異地吐出一大陀啡黑色的瘀血狀物體,疑似朱古力醬但完全無血腥味和朱古力味,其濃郁度甚至可以cosplay京都念慈庵,我一直自我催眠這沒什麼大不了呀不過是天氣乾燥鼻血倒流罷了,但情況持續我忍不住上網做research得知很多絕...

  • 坎坷不安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01:53:24
    有 1,709 人按讚

    打了疫苗後,最大的副作用是我與父母的張力瞬間爆發了。

    這張力跟大部分人一樣早在未成年就存在。成年後,發生過幾次衝突,不但沒有舒緩,反而隨著後來為了避免衝突而刻意拉遠距離,那關係就像拉撐的橡皮筋一樣,可以傷人。

    我覺得自己在進步。雖然進步的過程非常坎坷,也還在努力中。但至少這次面對他們不斷轉發來的資訊與指責,我不會想反駁了。之前我覺得反駁是一種溝通,但很快就認清 一旦牽涉政治、宗教、基本價值,溝通往往是無解甚至有點多餘。因為前提是:我們都想要對方改變。他們覺得我被洗腦,我覺得他們被洗腦,只要是這個立足點,最後都是疲憊又失望的結果。

    在這個階段,我卡了很久。卡的點已經不是立場問題,而是一種「#遺棄父母的罪惡感」。在第一個卡的階段,我只能選擇不看他們丟來那些會讓我想反駁的東西,甚至以疫情為理由很少碰面(一看就想回,一談就會吵)。但我的意識慢慢開始感到不安,覺得這種刻意忽略的行為對他們很殘忍。同時心裡也會思考,是否就是因為他們感覺到被世代忽略/排擠,所以才把對現實的不滿更加注投射在我的身上。於是我即使不回應,他們的嘗試也沒有減少,累積到一個量的時候,又會開始抱怨,然後衝突可能再次發生。

    所以還是行不通。於是下一個階段,我為了克服遺棄他們的罪惡感,就採取已讀不回。這動作是讓他們知道,我確實讀了你們的資訊,所以你們收到的東西我也收到了。但因為我完全沒有文字回應,他們可能也會覺得我只是點開根本沒有看,所以這種方法雖然看似不會起衝突,但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

    直到,我打了高端疫苗。

    我沒有特別告知他們我打什麼疫苗,因為我覺得每一個成年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打哪種疫苗。不想打也是一種選擇。一切關於疫苗與肺炎的議題,早已全都成了政治議題,已讓人非常疲憊。所以我依然卡在能不談就不談的階段,繼續與之共存。

    但接下來我從父母那邊收到的訊息,讓我覺得困惑又受傷(當然他們一定也覺得我的行為讓他們受傷又困惑)。他們對疫苗有存疑有想法我完全理解,但在得知我打了他們不認同的疫苗後,我所收到的訊息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認為我為了某種他們不理解的理念或是錯誤資訊,選擇冒著生命危險,這是一種意氣用事又幼稚的行為。我也讀出了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的感受。這次,我用受傷的感覺取代了我的反抗與憤怒。

    我受傷的感覺是:相較於他們的意識形態,我的人生安全更是其次。
    而我也理解他們受傷的感覺是:妳不尊重這個我們賦予妳的生命與身體。

    到這裡,突然有些東西明瞭了——癥結點在「#認同」。

    我一直「像個孩子」一樣渴望父母的認同,無論是在工作表現、行為、甚至是身為一個女兒該有的樣子。這方面我覺得從來都沒做好,因此深感痛苦。然而我忘記自己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不需要,也不應該需要父母的認同而活著。當我內心深處還是在渴望那份認同時,我就還是在依戀當個孩子。而我的父母,始終認同我是「他們的孩子」而非一個成熟的「個體」。所以當我們沒有順從他們時,他們會感到失望與不被尊重。於是折磨我們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己渴望的「認同」。「認同創造出受苦,從認同解脫才是真正的自由。」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要說的是「#尊重」。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說得很清楚,以下擷取部分:

    ❝尊重是結合了尊敬(respect)和敬重(honor)。這兩個字很容易受到誤解,尊重並不代表人需要去做些什麼,需要去認同並延續某種忠誠擁護。尊敬父母不代表要順從他們的建議來做。

    ❝父母親之所以應受尊重,只因為他們是父母親。

    ❝尊敬與感激並不像過去理解那樣表示服從。順從某人和心懷感激是相反的現象,誠如歷史讓我們看到的:順從者往往不是心生感激,而是心生怨恨。

    ❝而真正的尊敬來自了解:是我們能完全承認一個人、以及此人的所有生命經驗,在毫不干預時發生的連帶作用。

    ❝愛不是一種作為,而是對人深度的敬意,並接受每個人都是單獨的。


    ☆會寫下這些,不是想要鑽回同溫層尋求認同,也絕對沒有要批評我的父母親的意思(我有這種公眾話語權,他們沒有所以得更小心使用)。但這份體悟在今天發生,我覺得非常重要,希望能幫助到與我面臨類似問題的人

  • 坎坷不安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2 21:36:11
    有 94 人按讚

    不好意思 那麼晚才po出八月七日新書發表的影片 因為之前十幾分鐘好像收音有雜訊 所以我一直在想是否要一起po出那天演講草稿

    其實我那天很想跟大家說的是: 如今是各種風向亂吹的年代 有時我也會被吹到頭昏腦脹 自我懷疑 但我後來想這時最重要的是穩住自己的節奏 不要亂 成為一個偶爾可以群舞 更要是一個可以獨舞的人(這是我對自己的勉勵)

    為何人在邊緣 仍可以自得其樂?

    (新書《邊緣人手記》八月七日發表的演講草稿)

    當我總感覺煙花易冷,我怎麼在一個充滿熱血與正能量的世界生存?

    因為身為一個觀察者 實在很有趣

    就在前幾天 我有個好友看完《邊緣人手記》後傳訊息給我 說:「我沒有想到你成長歷程這樣坎坷?」

    我那時愣住一下 我應該沒覺得自己太坎坷 或我很久沒想過這個念頭 因為好像因為早年類似「挫折」的經驗

    可能就是沒有大家認為的「美滿家庭」
    或者是標準的「快樂童年」反而造成我這個人有個特殊的視角
    就是從頭到尾 沒有在中心點過的人
    而且因為這觀眾視角 讓我對人生有種樂此不疲的觀察精神(而且意外地會有諧星的細胞)比方不小心在禮堂鞠錯躬
    好像人生也是個集體實驗室 好像八零年代這樣熱錢發燒 九零年代的空虛 到21世紀變這樣 焦慮的年代

    我們在一個百家爭鳴 卻人人邊緣的時代

    現在人人都是沙丘上的王座 但那海水的溫度 與浪潮都是後面的機制操控的 你紅固然是因為你有能力 但你同時更快更容易感到匱乏與殘缺

    數據隨時都在掃你 掃我 掃掉一部作品 一個網紅 甚至掃一個時代 掃掉一個國家 以前歷史的確是這樣掃掉人的 只是它現在會讓你聽到嘩啦或咚隆被丟進垃圾桶的聲音 所以搶地盤的焦慮感愈深(虛擬世界是個新大陸)

    但這始終會有一種被遊戲機制愚弄的感覺 好像你我就是自動販賣機的罐頭 你是寶礦力 我是木瓜牛奶樂利包(於是我被扭得更厲害) 然後彼此問對方你今天流量有更好嗎?可是都更改不了我們卡在遊戲機制裡的存在

    生存或存在感好像很難抓住 一閃即逝的年代 我經過這完全不同的這三個年代
    卻覺得非常有趣 雖然我在這兩年的當下也感到未知的惶然

    輿論雖然澎湃 但內裡充滿殺氣戾氣 儘管當下我也會感到未知 比方疫情牽動的種種 好像有什麼將要改變了 但它還是難以掩蓋我內心那種「觀察真的好有趣」的心情。

    我為何從反派寫到今天的邊緣人

    但我後來想想 我從頭到尾 從反派寫到今天的邊緣人 都是希望別人如果有一天落入我這本書中寂寞的狀況 或是有一天覺得自己找不到共鳴 我有一個書寫的慾望是:「那你要不要試試看我這個方法?」

    當一個觀察者 但要拿著小板凳 向跑道戲台下的邊緣位置 當一個出神的觀眾試試看?

    而且要像導演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寫的:「當一個合格的觀眾。」

    我一開始寫《反派的力量》的確是因為我內在的反動 我覺得社會氣氛的正能量太過 甚麼人都要往光明面看 但試試看一直看太陽 這種行為真的會變睜眼瞎 同時這樣一昧地遮掩內在的傷口或陰暗 真的會讓一些人自欺欺人 會很痛苦 所以我那時有股衝動要寫反派

    那我今日為何要寫《邊緣者》並且要把筆當手術刀挖出我的前半生

    我試圖用一個很清冷的角度 去寫那些照理說跟我很有關的事情 我為何要這樣做 因為人生際遇大體上還是清冷的 每個人的驟變 其實都是海中浪 孟克的尖叫 是無人知曉的

    所以我如果要寫實 忠於我當下或事後的體會 那份無人知曉的狀況 的確是冷清的 但我有一份熱情時 如果你今天 就我的讀者 如果也發現際遇殺你個措手不及 或是你的哀傷或寂寞無人知曉時 我只是有分熱情 讓你知道 你不是唯一的一個

    然後今天有一個人這樣 或許有一個別人眼中不太美滿的童年 但那些都跟他(就我啦)沒甚麼關係 因為他有一個讓自己很開心 或樂此不疲的方法

    或許就很像卡夫卡說的:「我撥開人生的廢墟、斑駁的東西,來告訴你我所看到的東西。」我就是想撥開那些殘破廢墟的東西 來告訴你所看到的 那個閃亮亮 很值得的東西

    培養一個快樂的 但之前你可能要受挫 我成長的路上 一路都有來自寫作者的救援

    我記得有一個街頭訪問 有一個女生說:「書店搬家對他沒甚麼關係,因為他不看書。」我會記得那則新聞的原因 是因為我那時當下想跟她講:「恭喜你 那你很幸運。」

    我曾經經歷過必須要跟書求救的過程,就是在我外公的書櫃 在我哥我姊留下的唱片裡 我一度喊著「救命啊」 以這樣的心情找到了書 然後我一路都不放手 一路都把書當成救命藤蔓 是這樣長大過來的

    我記得那時我從外公書櫃找到了史記 紅樓夢 歷史雖然是強者杜撰的成分多 但總要嵾些真實 但那時最大的啟蒙是紅樓夢 後來去東方書局 一直看書 像找到救命繩一樣地一直看

    我記得有朋友問我妳那麼小 怎麼看得懂紅樓夢 是 我是沒看懂 但有種書就是厲害到 你沒看懂 但你看懂的 足以拯救你 薛寶釵的不安 林黛玉為何要哭(他根本沒有生存資本)後來白茫茫一片真乾淨時 我真覺得真是爽快 它讓我看到一個入世的出世者

    也提醒我 我原來可以既入世又出世

    它讓我知道 有些書跟電影一樣 你現在沒看懂沒關係 它會跟著你一起長大 千萬不要跟別人求取答案 讓你有一天發現你看懂了 這本書一直活在你心裡

    卡夫卡 蛻變 卡謬 異鄉人 沙林傑 我不屬於現世 蒼蠅王讓我畢業 然後村上春樹讓我知道我感到的虛妄並不是假的 那種現代化的孤獨 被他理解了 所謂末日的想像是甚麼 海豚旅館那層樓又是甚麼 他完全寫盡20世紀的空虛

    於是因為看書 就有一雙洞穴眼 像地鼠一樣知道地面上何時雪融了 甚麼時候枯枝要掉下來了 甚麼時候春天來了 要結果子了 那些所有細節都吸引我

    我母親對我的影響 (我書中有幾篇寫道我母親的失智症)我母親是我最重要的人 她保護了我 撐下來 告訴我這世界啥都沒變 但我也起了保護她的念頭 我要快樂與堅強

    如果沒有她 我應該無法成為一個「外向的內向者」或真的會很自閉

    我跟這社會的連結不太深 朋友也知道我不擅長說話 別人要的東西 我都沒甚麼感覺 以前考50幾名也沒感覺 考到第十我也沒感覺 別人考壞了在哭 我也沒覺得如何

    或別人喜不喜歡我 我也沒太大感覺

    我應該就是一個在大會操裡發呆的人 在球場上會去看觀眾的人

    但因為有保護媽媽的心 我起碼要正常一點 所以我本來就是個怪胎體質吧
    因為有了這念頭 我死命地看書自修 我骨子裡反抗學校制度 我就自己列書單 齊格蒙包慢 傅柯 昆德拉 卡爾維諾 托爾斯泰的安納卡列尼娜 莫泊桑

    我其實一開始 從小沒有覺得自己很邊緣 或者說我這個人根本沒身處中間核心過
    但發現時 自己已經是很邊緣了 我如何從一個很安靜的人 就像柏青為我寫的序文一樣 他說看到我時 有時是面具下空無一人 我其實不在那裏

    「我不在這裡的咒語」
    我專心的地方跟別人不一樣 我很容易走神 (一個自帶地下室的人)

    比方別人在看電影裡一對男女在談戀愛 我可能會注意到那地上有蟲 我跟別人都畫不同的重點 我就是一個劃錯重點的人

    我是個同時入戲 又同時是個觀眾的人 忍不住各種角度的看 對我來說 作品看得懂 看不懂都沒關係 就像抽象畫一樣ˋ它會內化在你心裡 讓你懂你必須懂得那部分

    如果有人告訴你全部了 並且說這就是正確答案 那就真的很接近一無所知了

    我的筆很冷 因為心很熱

    我朋友小樹說 我很疼愛那些反派 寫小丑就是因為我難過他跟這世界太較真了 朋友知道我這部份很溫暖 甚至有點不切實際的浪漫

    因我的學校 我精神潔癖很重 也讓我去觀察人性 讓我很習慣棋盤上的思考

    就是哪個人哪個年級 他可能在棋盤上的哪一個位置 以蒼蠅王的角色分布去推演人的社會地位跟角色 政客目前在哪一格 他的打扮跟喬裝應該如何配合拉爾夫 或專制者傑克

    關於我的家庭的事情 讓我感受到甚麼是煙花易冷 所以我沒有太容易很high

    有人問我 我要甚麼 我回說 我要的就是現在這時候啊 桌上有紙有筆 我就有一個安寧的世界 我的工作就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 這是我比較能想像的「自由」

    但我真的比較像刺蝟 以為伸展著小刺 就可以保持一己的安寧 裡面有一粉色很軟的靈魂 如果一用筆 或碰到同類的邊緣人 我那裏面的核心就會像被擊破一樣

    必須要寫出來 或搶先一步寫道 如果身為怪胎 或孤獨的人 可以會碰到什麼 要做好什麼準備

    然後我在前方搖著火把等著你 並且揮手 告訴你有人走在前面喔 我要的與我所擁有的寫作衝動 大概就是這個。

  • 坎坷不安意思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4 15:07:53
    有 335 人按讚

    【05/04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摔跤了,不要哭,再爬起來,站直一笑,拍拍塵灰,繼續奔跑。正視人生的每一個
    挫折,適應人生的每一回起伏,吸取人生的每一場失敗,利用人生的每一個坎坷。
    努力給自己一個最美好的心情,平衡住自己的氣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於成
    功之事,就算摔了再大的跤,也一樣能成為明天的更好…」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當日子變很慢,從慢中找到新的自己…》

    演員是個有意思的行業,「身體、頭髮不是自己的」。
    在大學的時候參與一個學校大製作的演出,暑假過後準備開排,竟被導演老師臭罵一頓,因為我把頭髮給剪短了。這個教訓我永遠記得,所以很早就對照顧身體保持很高的警覺性,因為它不只是我自己的、我父母的,因為它是「觀眾」的。
    正因為有這種訓練,對身體有了強烈的照顧覺察意識,才可以在這一次疫情大爆發的時候,保持一種平穩安定的身心狀態。
    劇場人,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前。這一次對劇場整體而言是最嚴峻的考驗,超過2003年的SARS時期。因為在這疫情暫時看不到盡頭的現在,劇場因為需要安全社交距離而無法好好宣傳,即使票賣得滿座,也無法演出,因為觀眾席需要採取梅花座,而梅花座就是只有一半的觀眾可以進場看戲,只有一半的票卷收入可以支持劇場所有的藝術工作者。
    而此時的演員更必須保持身體的健康,心裡的平衡,以及勇氣與熱情,才能夠進劇場表演,不造成劇場的負擔。這也表示我不只是我自己:而我是劇場、是觀眾、是社會、是國家,是地球的一分子。

    練習活出豐盛:感謝貴人,也觀察自我的身心平衡
    這次疫情將全球都綁在了一起,沒有一個人是局外人。
    這一次對大家最大的衝擊可能是經濟層面,於是就有人發起了一個豐盛的社團(我也參加了),主要是練習如何讓自己活出豐盛:
    1. 找出50位在生命中影響自己極大的人並用清單條列方式寫出來,寫出感謝他的地方影響自己的方向。
    2. 列出自己的各種貸款與每個月的付出項目(不用寫金額),然後觀察並記錄每一次付錢的時候的心理狀態:是悲傷、憤怒、還是覺得自己好貧窮。
    這個練習要持續21 天(目前還在繼續練習中),所以有21個主要練習的主題與方向。當我在練習第一與第二項的時候,發現自己很早就開始清理自己的人生劇本包括財務。所以在這一次的疫情中自己的狀態是比較平衡、無焦慮感的,然後,還可以有餘力去幫助他人(例如捐款)。
    當劇場好多年輕朋友考慮轉行或斜槓其他工作的時候,這更加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如此才可以繼續充滿熱情、勇氣地挺住在這裡。
    什麼是有準備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照顧自己的人。
    那什麼又是有意識呢?也許是對於身體的健康意識與對金錢的觀念以及心理上平衡的素質。
    曾經跟朋友分享過心理上的平衡是什麼意思?例如對於未知的未來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想法去想呢?是用害怕恐懼、詛咒怨懟或是焦躁不安等等感覺,還是選擇用有意識的角度看見我們是與他人沒有距離分別,與他人的處境相同。這一種不同於自己想法的發現,就可以改變心裡的平衡感,產生同理心與友善感。

    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趁疫情練習照顧自己
    看過一個說法:疫情的隔離是屬於(相對)有錢的人的(因為弱勢族群沒有隔離的本錢,染病之前就可能先餓死)。仔細探究是有點道理,因為豐盛的人才能夠活得自在,活得清安,活得不造成別人的困擾及負擔,是必須處在豐盛的身心靈狀態。
    人年過50之後,也點像處於這種疫情隔離狀態:年輕人與我們開始保持社交距離,當我們少說多聽,看不見太多表情與情緒,也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需要被安排。因年紀的關係,使我們變慢:說話、行動、思慮等,看清楚一些事情的重要順序。
    於是會有意識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清理人生劇本的人際關係,整理後半生的財務需求,清理一些不必要的情緒負擔,回歸自己。
    其實,疫情使得所有人都成為需要變慢,有意識地照顧自己呀!
    所以,50後的我們,是最時尚最潮走在最尖端的一群人呀!
    我們正處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如何藉由這個機會,活出自己最理想的狀態。而這一種夢想不要變成幻想,邱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現在的狀況就是一場自我調整的戰爭,中年的我們太容易陷入慣性,聽很多話語、看很多書、想很多往事、八卦很多與自己不相干的人事物,但卻沒有行動力,活脫脫的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老人。
    沒有行動力,沒有落實自己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下流老人」。
    我會持續豐盛練習21天的工作,因為,可以藉由這個機會轉化自己的人生角色,「哀樂中年」或許是一種心態而不是現實,因為沒有行動力,沒有實踐自己夢想的能力,就等著被淘汰。

    人生就是舞台,50後想演出什麼劇情,此刻開始行動
    50後的人生,其實是一個全新可能的人生,過往的角色已經演夠了,可愛討喜的小孩、努力上進的青少年、叛逆追風的年輕人、悲情可憐的家庭煮婦、控制狂的媽媽或爸爸,陷在空巢期孤寂的婦女等等角色,那都是過去式,而也是當時很全心全意扮演好的角色,但,夠了嗎?想換了嗎?想創造一個人生中最不一樣的角色嗎?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莎士比亞曾經寫過:人生就是個大舞台,我們都是台上來來去去的演員。
    如果我們將人生當作一個大舞台,我們都是台上的演員時,就會開始有意識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心靈,讓自己處在平衡的狀態下。知道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好周邊所有的人。
    你的身體不只是你的身體,你的情感不只是你的情感,你的故事不只是你的故事,你的人生也不只是你的人生,這很像量子力學裡面的無量之網,我們與他人盤根錯節地編織在一起,沒有一個人不在這個編織的網絡裡,好多的朋友參與了其中,因為,我們也參與了他的故事。

    (文章來源: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7924?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