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地界線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地界線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地界線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地界線定義產品中有6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建立公正文化,鼓勵提出問題,而非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談談公司化以外的台鐵改革」 昨天在交通委員會備詢時,王國財交通部長不斷強調「普悠瑪是車子的問題、太魯閣是工區管理的問題」。但是,這些只是個案問題嗎? — 2018年的普悠瑪事故,撞出了台鐵驗收管理和車輛維護的問題,也讓台鐵進行了總體檢...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40的網紅AB的異想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發現男人場域社群有在討論硬價值與Game之間哪個比較重要的話題,估計是因為前陣子新聞報出某些各項硬價值都爆表的公眾人物,翻出他們的私密對話後發現這些人和女人聊天的內容實在令人不堪,令人開始懷疑到底硬價值到底真的有用嗎? 本次直播我邀請台灣專業的約會團隊AMG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到底傳統大家聊...

地界線定義 在 佳佳|女子生活實踐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5:29:24

本書重點:正視『#停下來 』的重要,修改你對時間價值的定義,不帶著眼光批評,發現對生命中對你來說重要的人事物有哪些。 ⁡ [越忙,卻沒有更快樂] ⁡ 我們創造了一個認為忙碌是正常、可取的社會。說服自己相信,活得有效率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不允許腦袋享有片刻的自由寧靜。 ⁡ 如果不把每一刻時間都填滿...

地界線定義 在 goodbyehkhellou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6:27:20

依家做人好敏感,到底要唔要召喚「So玉華」 Emma Raducanu打入US Open決賽可以話係今日英國傳媒嘅焦點,因為佢成為史上由外圍賽贏足咁多場,仲係未輸過一盤,全部以二比零全勝姿態打入總決賽嘅人。所以當佢擊敗世界排名28嘅Maria Sakkari之後,就即刻成為新聞頭條,不論首相、工黨...

地界線定義 在 彭紹宇 Wenny Peng / Peng Shao Y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2:01

#半熟倫敦 #EP19 #英國人的酒吧日常 #聯合副刊專欄 #BritishDrinkingCulture 來到倫敦之前就對英國的飲酒文化時有所聞,似乎得踏入酒吧,才能真正走入在地人的娛樂生活。當我第一次和學校同學見面時,就是約在酒吧,在那之後的生活也時常到酒吧報到,往往在這裡能讓人卸下心房,放鬆...

  • 地界線定義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21:00:25
    有 1,237 人按讚

    「建立公正文化,鼓勵提出問題,而非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談談公司化以外的台鐵改革」
     
    昨天在交通委員會備詢時,王國財交通部長不斷強調「普悠瑪是車子的問題、太魯閣是工區管理的問題」。但是,這些只是個案問題嗎?
     

     
    2018年的普悠瑪事故,撞出了台鐵驗收管理和車輛維護的問題,也讓台鐵進行了總體檢。
     
    體檢報告要求台鐵建置安全管理系統(SMS),台鐵因此在2018年設立「營運安全處」,推動建置及落實安全管理系統。
     
    然而,今年4月的太魯閣事故,又撞出了台鐵對於工區管理的問題。 
     
    重大事故後的「總體檢」完成後,又再次發生重大事故,凸顯台鐵的問題不是個別問題,而在整體的組織與文化。
     
    可惜的是,王部長的台鐵改革,「總路線就是公司化」,彷彿只要公司化,所有問題都會跟著解決。
     
    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
     
    首先是組織的問題。
     
    台鐵是三級機關中,具有超高密度組織法規範的特殊機關。​包括「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組織條例」​、「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分支機構組織通則​」、「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餐旅服務總所組織條例」和「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貨運服務總所組織條例​」。
     
    連餐旅服務單位都要組織條例,就可以知道機關組織的僵化和龐雜。而運務、工務、機務及電務四大分支,看似各司其職的組織分工,實則各自為政,讓人力到資訊都難以統合。
     
    這個問題,王國材部長非常清楚。因此在上任之後,就表示將設立「分區營運中心」,整合運務、工務、機務及電務的運作。
     
    但是,「分區營運中心」並沒有組織法上的定位(事實上,連營運安全處都是黑機關!)。​這些仰賴部長授權而存在的單位,到底能多大程度「整合」台鐵,讓台鐵更安全,甚至建立「合作文化」?
     
    可惜的是,從行政院到交通部,並不認為制度上的組織改造,應該優先於台鐵的公司化。
     
    其次,則是文化問題。
     
    特別是從公務機關的究責文化,走向公正文化(Just Culture)​的決心。
     
    什麼是公正文化?
     
    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9859號文件第1版有非常清楚的定義:「一個良好報告文化之根基乃為不處罰環境,員工須了解並認可何謂可接受行為和不可接受行為。雖在一個不處罰環境下,但管理者絕不容許明知故犯或是刻意違反之行為。在特定環境下,公正文化認可需有處罰行動,並試圖去定義可接受和不可接受行動或活動之界線。」
     
    簡單講,在承認人會犯錯的前提下,可以欣然接受小孩指出國王沒穿衣服,員工指出台鐵螺絲掉滿地。
     
    只有在互信文化下,才能鼓勵員工主動提出重要的安全資訊。
     
    可惜的是,過去台鐵家醜一旦外揚,台鐵最先想到的都不是「怎麼解決問題」,而是「趕快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於是,從下班後主動巡查通報斷軌的道班領班、指出列車習慣性超速趕點的司機,到普悠瑪事件後具名接受媒體採訪點出問題的技術人員,都被一一懲處。
     
    這樣的組織文化,如何鼓勵員工主動反映問題、解決問題?
     
    最後,在制度上,鐵路法也沒有和「民用航空法」一樣,有對主動提出問題者減輕或免除處罰的保障。
     
    民用航空法第112-1條:「對於前二條未發覺之違規,主動向民航局提出者,民航局得視其情節輕重,減輕或免除其處罰。」​這就是希望藉由制度性的保障,建立起「公正文化」,讓員工更容易主動表達疑慮以獲得資訊,防微杜漸。
     
    人命關天,高度強調風險管理以確保安全的航空業,對吹哨者有相關保障,同樣涉及高度風險還常常出狀況的鐵路,又怎麼能不重視?
     
    可惜的是,部長在今天的質詢上面表示,應該只需要內部規定做就好。只是,內部規定,難以成為阻卻法律責任的事由。
     
    台鐵近年來,建置和落實安全管理系統的嘗試,我認為要予以肯定。
     
    不過,如果不能直面沉痾已久的組織與文化,那麼,再多SOP的建立,只怕就像軍隊中的「喝水小卡」或保15-002表格(裝備檢查及缺失改正表),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和偽造了更多文書之外,也難以阻止下一個普悠瑪,下一個太魯閣事故的發生。

  • 地界線定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21:00:16
    有 98 人按讚

    ▨(非)主流歌詞選:從地下音樂到獨立音樂 ▨ ◎ 九月第四週責編/林于玄
     
    寫在「獨立音樂」和「主流音樂」界線逐漸消失的現在。
     
    當「地下樂團」邁向「獨立樂團」,當「獨立音樂」逐漸進入金曲獎名單和流行音樂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改變了什麼?過去對地下音樂、獨立音樂所下的定義和期許是否仍然適用於今日?
     
    流行音樂是不斷在變動的,獨立音樂也是,嘗試在兩個時時流動的名詞間找尋一個模糊的邊界是一項困難且漫長的路程。從 2000 年前後「獨立音樂」一詞逐漸取代「地下音樂」,成為當時非主流音樂的代稱後,「什麼是獨立音樂?」便是迴響在歌者和聽者耳邊的待解謎題。過去已經討論將近 20 年,而未來也將會持續。那麼在此時此刻,「(非)主流歌詞選」的意義是什麼呢?這些歌曲又如何與當下的時代連結,成為聽眾的耳蟲?
     
    本週,我們挑選了六首別具意義的歌曲,從雷光夏、珂拉琪、餵飽豬、當代電影大師,到熱寫生、海豚刑警,由各個寫手輪番上陣撰寫賞析,祝大家收聽愉快!
     
    -
     
    ▨ 美術設計 _ 李昱賢
    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私房歌單 #地下音樂 #獨立音樂

  • 地界線定義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21:48:18
    有 88 人按讚

    又是一篇無解的文章,遇到兒子總是無解~~

    #高敏媽與直男兒
    #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1_囤積癖

    一直很想寫寫「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這個主題。其中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就是「囤積癖」。

    直男兒從小就熱愛囤積各種「資源回收品」,如果是顏值高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類如漂亮的紙袋或包裝紙之類的東西,我還可以理解。

    畢竟,身為「前幼兒園老師」,我也曾經瘋迷收集好多年。

    可惜,他不是走這種路線,舉凡空寶特瓶、紙盒、紙袋、用完的原子筆筆芯、修正帶替換芯、餅乾塑膠盒、衣服吊牌、路上撿的石頭和樹葉…反正,你能想到的他都要留著。

    如果我纏著他整理,甚至不計髒亂下海幫他,他還會跟我翻臉。問他為什麼要堅持。

    他說:「這個這麼好,怎麼可以扔!」
    「誰知道我以後會不會用到!」

    感覺我們母子角色對換了,收集東西捨不得扔的不該是父母嗎?結果我生出一個像老大爺一樣的直男兒,而且不小心青出於藍勝於藍(泣)😅

    每次去他房間,看到那些佔地方又積灰塵的資源回收品,我都要心中反覆不斷默唸:「是親生的。」

    深呼吸這招不能用,因為吸入灰塵會引發高敏媽的咳嗽和過激反應。🤷‍♀️

    /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被我說服扔了一箱資源回收品,結果好死不死學校說要帶紙盒。

    吼,他把我罵得狗血淋頭,從此後要他扔東西簡直比登天還難,開始囤得坦蕩、囤得爽快😅達到囤積出快感的境界,享受被物品包圍的滿足感。

    也更加謹慎地防範高敏媽我(是防賊逆?)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說囤積症被定義為精神科疾病,要判斷囤積症有兩個標準,其一是患者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在正常人眼中沒有價值的物品。

    其二是囤積帶來的壓力會影響正常生活。

    直男兒既沒有出現大量收購,也沒有讓囤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顯然罪狀不足,也不好強迫他改變。

    不過,已經嚴重影響媽媽我的視覺感受。我沒有嚴重潔癖,只是比較愛乾淨一點的那種程度。(認真)🤔

    既然造成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很少談到教養,也很少寫「正統的教養文」,因為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特別討厭大人的教導。

    因此,比起教養,我寧可謀求親子間的相處之道。也換一種比較生活詼諧的筆觸記錄。

    我和兒子之間的差異那麼大,意味著面臨的相處挑戰也很大。書寫過程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如何認識,理解和接受一個全然陌生的個體。

    / #收集和囤積的界線

    我跟兒子說,有時候越是他人眼中沒有價值的東西,越是能給我們帶來微小且綿密的幸福感。

    所以,只要他開心的話,我願意接受他囤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但是,資源回收品要保持乾淨,集中在一個區域,例如放在紙箱裡,只要超過這個紙箱的東西就要嘗試斷捨離。

    畢竟,我們旅居在異鄉,所處的空間有限,根本放不下那麼多東西,再加上隨時都有搬家的可能,請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上海後,我們已經歷兩次搬家,一次他們年紀尚小無法幫忙,另一次爸爸訂下嚴格規定:

    房間裡的東西如果不整理出一個範圍,要他們自己整理裝箱自己搬,東西太重的要請工人幫忙,搬家費要從他們的零用錢裡面扣。

    還是爸爸英明懂得小孩也有人性,一說到要自己搬自己付錢,馬上就肉痛起來,傾刻斷捨離得乾乾淨淨,所有的資源回收品都投入黑色大垃圾袋的懷抱。(媽媽竊喜)😁

    結論就是,如果你家也有一個不改初心,堅持囤積的孩子,可以考慮搬(叫)個(爸)家(爸),再不行就搬兩次,如果實在不想搬家就換個更小的房間給他吧!

    不過,我實在不忍心告訴大家,直男兒搬了新家之後又收集了新的資源回收品。(結果還是說了)😅

    /
    #後記:我們年底又要搬家了,兒子聽到這消息馬上跟我說,媽媽你不能搬到一個更大的房子嗎?這樣就可以裝得下我所有想囤的東西。

    媽啊!我暈~~

    好啦好啦,也許,囤積也是一種生存哲學吧(顯示為媽媽已放棄掙扎)😅

    /

    #照片故事 | 兒子戴女兒的髮箍,感覺他換了女裝就是我本人了❤

  • 地界線定義 在 AB的異想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3:07:37

    最近發現男人場域社群有在討論硬價值與Game之間哪個比較重要的話題,估計是因為前陣子新聞報出某些各項硬價值都爆表的公眾人物,翻出他們的私密對話後發現這些人和女人聊天的內容實在令人不堪,令人開始懷疑到底硬價值到底真的有用嗎?

    本次直播我邀請台灣專業的約會團隊AMG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到底傳統大家聊的硬價值的概念是什麼?而AB的硬價值六大屬性的概念又是什麼?硬價值與紅藥丸覺醒的關係又是什麼?以及硬價值和Game是不是吸引女人的最佳策略?以及最後要來聊聊與辦論到底硬價值與Game哪個重要?

    本次紅藥丸覺醒與PUA最廣最深入的內容,就在9/10(五) 20:00 的直播,千萬別錯過。
    --
    影片目錄
    00:00 intro
    01:52 開頭
    06:43 討論男人場域
    09:16 硬價值與GAME的辯論
    13:09 Alex對硬價值與GAME的定義
    16:54 阿灰對硬價值與GAME的定義
    18:05 Alex:個性既是硬價值也是GAME
    28:22 Alex:某些硬價值的效果是GAME無法達到的
    32:36 阿灰:量夠大,懂GAME,不要太過執著都可以把到妹
    36:02 AB:硬價值是一種吸引力"被動"技能
    38:04 健身與整容就能吸引到妹? 如果你沒有GAME的技能一樣留不住
    46:38 Alex:地位產生的影響力,為何補習班老師總能吸引到年輕女學生?
    49:49 從明星醜聞思考:空有價值但不會GAME為何會產生糟糕結果?
    54:28 兩性動態領域四大象限,學習吸引妹子的「四大門派」
    01:02:21 紅藥丸是種心態
    01:07:57 (好好先生預告片)
    01:10:25 好人不敢與設定界線,所以關係爆炸了
    01:14:50 Q&A:設定界線拿捏:遇到難聊妹子直接走人對嗎?
    01:23:35 Q&A:搭訕旁邊有男生的女生,背後心態是?
    01:27:26 Q&A:好好先生如何脫離完美主義,並抽離自責情緒?
    01:38:39 Q&A:容易自責並且持續很有的負面情緒
    01:53:46 Q&A:學了硬價值反而開始有接近焦慮和比較心態,怎麼調適?
    02:00:30 Q&A:怕生的人如何在社交場合中打破太過安靜的窘境?
    02:09:53 Q&A:學了很多課程與理論,卻還是常常匱乏、沒自信?
    02:21:41 Q&A:覺得Youtube市場已經飽和了嗎?
    02:23:44 Q&A:雖然價值提升不少,但還是不敢接觸女生該怎麼辦?
    02:30:37 Q&A:克服恐懼與焦慮就是要一直往下挖掘找到根源並面對嗎?
    02:38:55 暖男的冬天
    02:42:45 兩性動態領域四大象限的提升分析
    --
    暖男的冬天
    https://amessageforinnergame.com/goodboy/

    紅丸三傑秋季線上講座第二場10/23「挽回技術分析」早鳥票連結
    https://p.ecpay.com.tw/E49C684

    紅丸三傑秋季線上講座第三場11/27「挽回與人生」早鳥票連結
    https://p.ecpay.com.tw/5168116

    加入「紅藥丸覺醒紀元 -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red-pill-era/

    加入「選擇你的現實2.0 - 將你的熱情與技能打造成線上事業」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choose-your-reality/

    加入「夢想生活全世界都是你的社交圈」
    https://abovelight.com/dream-life-social-world/

    加入AB的異想世界黃金訂閱
    https://abovelight.com/members-home/

    「Game出你的社交圈」電子書免費下載
    https://abovelight.com/join-ab-community/

    AB一對一線上諮詢服務
    https://abovelight.com/consult-ab/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aboveligh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ovelightlife/
    Telegram: https://t.me/abovelightlif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shang-rung
    Twitch: twitch: https://www.twitch.tv/abovelight
    iTunes podcast: 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id1207576640
    官方部落格網站: https://www.abovelight.com

    Rollo Tomassi - The Rational Male
    https://amzn.to/3wBAjcA

  • 地界線定義 在 Jan Curiou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30 12:41:16

    Jan Curious - 媽媽

    曲、詞:Jan Curious
    編、監:Jan Curious、Anna hisbbuR

    媽 媽 讓我降生地球
    媽 媽 像面向我的月球
    愛是引力吧

    媽 媽 讓我棲身於這
    家呀家 沒別處我想逗留
    你說別害怕 喝杯熱茶

    有些說話
    說不出用結他

    啦啦啦⋯⋯媽媽聽到吧
    啦啦啦⋯⋯媽媽聽到嗎
    心中的對白
    說出口太肉麻
    媽媽 聽懂了嗎

    媽 媽 就算撤出地球
    媽 媽 在世界的盡頭
    看着月球 揮揮手

    看星說話
    奏身邊木結他

    啦啦啦⋯⋯媽媽聽到吧
    啦啦啦⋯⋯媽媽聽到嗎

    啦啦啦⋯⋯媽媽聽到吧
    啦啦啦⋯⋯媽媽聽到嗎

    咀邊的説話
    媽媽猜到嗎

    Cello : Rebecca Li
    Acoustic guitar : Sunny Chan
    Electric guitar : Teriver Cheung
    Backing vocals / keys / mixing: Anna hisbbuR
    Recording engineering : Eason YH Chan, Ka Chun@miso

    Director: 神蹟再現
    Videographer: 神蹟再現、余日一
    Post-production: BASI Production

    Hair styling: Kennki Lau
    Special thanks to Funky Town

    Jan Curious 首支個人派台單曲〈媽媽〉已登陸各大音樂平台:
    Spotify: http://bit.ly/spotifyMaMa
    KKBOX: http://bit.ly/kkboxMaMa
    JOOX: http://bit.ly/JOOXMaMa
    MOOV: http://bit.ly/moovMaMa
    Youtube Music: http://bit.ly/youtubeMaMa
    Apple Music: http://bit.ly/applemusicMaMa

    關於 Jan Curious

    Jan Curious 身兼本地音樂人與插畫師,2005 年活躍至今,先後擔任獨立樂隊觸執毛 (Chochukmo) 及 R.O.O.T 主音(自 2016 年起),向來以破格音樂,題材廣泛而天馬行空的歌詞,以及極具爆炸性與感染力的現場演出著稱。他在觸執毛期間發表的〈The King Lost His Pink〉及〈A Tragedy Your Majesty〉兩張英文專輯,均收錄多首電台流行榜冠軍歌,樂隊不但活躍於各地大小音樂節演出,更衝破本地所謂「非主流」與「主流」音樂界線,曾為許志安、王菀之及何韻詩等歌手創作歌曲,觸執毛並先後兩度獲邀擔任 2015 年度及 2017 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表演嘉賓。

    2016 年,Jan Curious 聯同經常到世界各地巡演的爵士結他手 Teriver(張駿豪),年紀輕輕已經常為一眾流行歌手作曲、編曲及監製的蘇道哲(Sotoc),及來自台灣天團八三夭前鼓手,現活躍於爵士樂界的黃子瑜(Fish Huang)組成 R.O.O.T。樂隊以獨立搖滾的創新精神,將爵士高低跌宕、變幻莫測的情緒起伏發揮得淋灕盡致,配上流行樂般流暢動人的編排,以及各成員深厚的音樂根底與演出功力,造就一種無法明確定義卻又充滿個人風格的破格作品,並勇奪 2020 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 叱吒樂壇生力軍銀獎」。

    2019 年,Jan Curious 開始以個人名義發起其他音樂企劃,包括與觸執毛貝斯手 Tom 以 Jan Curious & tombeats. 名義,推出兩張有別於以往樂風而電子味十足的 EP 《S》及《I》,並曾參與 Tone Online Festival 演出。

    2021 年,Jan Curious 以個人名義展開創作,並推出首支個人單曲〈媽媽〉,同時積極籌劃推出首張個人專輯。

    FB:https://www.facebook.com/thisisjancurious
    IG:@jancurious

  • 地界線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8 14:31:32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