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產品中有2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元照出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代收賄「職務上行為」之判斷標準/吳巡龍(最高檢察署訴訟組調辦事檢察官)#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文討論收賄罪的「職務上行為」判斷標準,並聚焦於民意代表關說、遊說、施壓等行為之認定。全文詳盡分析歷來學說見解,就貪汙治罪條例上收賄罪「職務上行為」的不同理論,說明「法定職務說」與「實質影響說」...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香港區議員選舉,泛民派大勝! 反送中抗爭折騰了快半年,還有四千多人被逮補,沒想到支持真普選的泛民派竟然獲得了過半票數,而原本佔七成席次的親中建制派卻掉了超過200個席次,這次只有58位議員當選。許多香港選民都半夜看完開票後跑到街上開香檳慶祝呢! 其實這次選舉泛民派能有這樣的成果,主要是來...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5 08:29:15

【#正言焦點】韓大元轟港選舉存缺陷令崇獨者勝選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愛國者治港」是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原則。要落實「愛國者治港」,有必要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完善香港選舉制度...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賴嘉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01:53:42

致時代力量全體黨員夥伴: 大家好,我是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主任賴嘉倫。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事事如意。我要向大家報告,我決定參與時代力量第三屆決策委員選舉。 2020年,時代力量承載著109萬張政黨票的託付,持續在立法院為人民發聲,為社會正義打拚。 過去一年來,即使遭遇風雨,時代力量的夥伴們...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謝淑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6:45:04

感謝上萬鄉親相挺淑亞! 我們要前進立法院! 22年的行政經驗,從古坑鄉長、縣議員、縣農會總幹事、斗六市市長,到雲林縣副縣長,「一路走來從未懈怠」,20幾年如一日。 因為有這些經歷,我知道地方的需要是什麼,這也是淑亞為什麼要參選的原因。因為我想要做事情,我想要做民眾需要的事,做讓雲林更好的事! ...

  •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10:04:47
    有 30 人按讚

    📌民代收賄「職務上行為」之判斷標準/吳巡龍(最高檢察署訴訟組調辦事檢察官)#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文討論收賄罪的「職務上行為」判斷標準,並聚焦於民意代表關說、遊說、施壓等行為之認定。全文詳盡分析歷來學說見解,就貪汙治罪條例上收賄罪「職務上行為」的不同理論,說明「法定職務說」與「實質影響說」之內容與差異,並指出實務雖採實質影響說,卻仍在民代遊說行為有所游移,惟新近最高法院似有穩固認定民代可實質影響而構成職務上行為之趨勢,與美、日法例及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精神相符,值得肯定。
     
    ✏關鍵詞:職務行為、收賄、實質影響說
     
    ✏摘要:
    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違背職務收賄罪及第5條第1項第3款不違背職務收賄罪之「職務上之行為」如何判斷,長期困擾臺灣司法實務。例如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金訴字第47號判決立法委員林○世案,就「職務上之行為」之判斷採相當限縮之見解,造成輿論譁然。
      
    ✏試讀
    🟧「職務上之行為」判斷標準之見解歧異
     
    臺灣司法實務對公務員收賄罪「職務上之行為」之認定,從具體職務權限擴張及於一般職務權限,並不以實際上所具體擔負之事務為限;並從「法定職權說」進入「實質影響說」。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判決(龍潭購地案)認為:「所謂職務上之行為,係指公務員在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之行為而言,祇要該行為與其職務具有關聯性,實質上為該職務影響力所及者,即屬相當。」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判決似乎認為需同時符合兩要件:一、與其職務具有關聯性,二、實質上為該收賄公務員職務影響力所及,才該當「職務上之行為」。其後,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656號判決、100年度台上字第7001號、100年度台上字第2049號、4150號、6482號、102年度台上字第2967號、3799號判決均同此旨,「實質影響說」已成為實務穩定見解。
     
    臺灣公務員收賄罪「職務上之行為」,實務雖採「實質影響說」,但其判斷標準仍然紛歧。對於民意代表若收賄而替特定廠商向受其監督之公務機關關說、施壓,是否屬民意代表之「職務上之行為」?最高法院最近103年度台上字第1327號判決(立法委員高○鵬案)即認為:「且由人民選舉之立法委員基於代議民主制度,受託對政府遊說或接受人民遊說,應以立法委員因遊說所從事之特定行為是否屬其職權之行使而判斷立法委員是否行使其職務上之行為,要難率認立法委員之職權包括『遊說』在內。」
     
    然而,晚近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052號判決認為:「而其職務範圍,除公務員之具體職務權限、一般職務權限外,即或雖非法律所明定,但與其職務權限具有密切關聯之行為,亦應認屬職務行為之範疇。至所謂與其職務權限有密切關聯之行為,包括由行政慣例所形成,為習慣上所公認為其擁有之職權或事實上所掌管之職務,以及因自己之法定職務關係或因之所生之必要輔助性權力,經由指揮、監督、干預、或請託之方式,足以形成一定之影響,使特定之公務機關或公務員為職務上積極之行為或消極不為行為之情形。」亦即,有下列兩種情形之一應認屬於「職務影響力所及」,判斷該當「職務上之行為」:一、習慣上所公認為其擁有之職權或事實上所掌管之職務,二、因自己之法定職務關係或必要輔助性權力,足以形成一定之影響。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563號判決(立法委員洪○榮與其子洪○元案)同此見解。
     
    🟧「職務上之行為」之學說
     
    公務員「職務上之行為」界限為何?臺灣學者之見解紛歧,其中主要者有「法定職權說」、「實質影響說」二說。主張「法定職權說」者認為:「職務」一詞,無法透過文義、論理解釋乃至歷史解釋,以求其具體的概念形象,必須從法規範目的作目的解釋。而依罪刑主義之要求,目的解釋不能逾越文義解釋與論理解釋範圍,且對於犯罪成罪條件,應採取嚴格的目的限縮解釋。所謂「職務關聯性」、「職務實質影響力」均屬於擴張解釋的產物,故僅限於公務員之法定職務權限才屬於其職務行為。
     
    臺灣學界大多贊成「實質影響說」,例如吳耀宗教授認為:公務員職權範圍,法令很難全部包含在內,仍須與國家機關組織之相關法令連結,否則必然產生重大法律漏洞。賄賂罪法益包括「公務員職務行為之公正性」、「公務員之廉潔性」,只要二者之一受到侵害,即可能成立犯罪,不以影響國家公務行為之公正性為必要。罪刑法定主義係指無論採取何種解釋方法,均禁止超出法條之可能文義範圍,亦即禁止類推適用,並非禁止合理的擴張解釋。公務人員任用法第3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職務,係分配同一職稱人員所擔任之工作及責任」,應指公務員本其職位而實際上所從事的各種相關事務之行為,是否法定並非關鍵所在,如此解釋不僅較符合一般國民常識,公務員也瞭解其收賄與職務關聯行為間有對價關係,並無難以預期的問題……
     
    🗒全文請見:民代收賄「職務上行為」之判斷標準,吳巡龍(最高檢察署訴訟組調辦事檢察官),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6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4 15:36:51
    有 1,262 人按讚

    #女性參政的世代對談及前行

    昨天晚上,很榮幸受到女書店的邀請,能夠主持「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座談會的第一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

    這個場次名副其實邀請了4位 #跨世代女性參政者 對話交流:

    #李元貞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苗博雅 MiaoPoya

    大家的參與前後跨越近四十年,見證台灣女性參政歷程並實踐其中。整個座談會實在是太精彩了,感謝兩三百位與會者一起渡過了精彩的150分鐘。

    #婦女運動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重要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性平運動」比較認識,但其實台灣發展性別平等,是從婦運開始的。

    這場座談會世代傳承的意義格外重要,關心性別議題的各世代,可以直接由運動者的分享,了解婦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含台灣成為 #亞州最性別平等國家 的歷程。
     
    #女性參政所帶來的改變與意義

    今天座談會主題是「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參政」只是其中一種實踐路徑。

    女性參政不是只為了女人要平等的權利,而是一個女性邁向平權的象徵與過程。如果性別真的已經很平等,以佔據人口一半來看,應該要有一半的決策者是女性,但實際並沒有。

    此外,女人參與公共事務,也會改變政治的結果。許多研究都看到,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會讓公共政策不一樣;因為女性會更關心和家庭相關的公共政策與下一代,例如托育、健康、照顧和教育。
     
    #四起女性參政的重要事件
    台灣在女性參政上有許多重要的事件,以下列舉我自己最熟悉的4起事件作為分享:
     
    1️⃣1996年,彭婉如女士擔任婦女發展部主任時,成功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要求民進黨內各類公職選舉提名,保障女性名額佔1/4,這是歷史性的突破。
     
    2️⃣2000年,當時婦女團體遊說了所有總統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女性內閣比例要1/4。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女性內閣比例21.4%,是首次台灣內閣女性超過20%(42位中有9位是女性)。
     
    3️⃣2005年,修憲的關鍵突破之一是「不分區立委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婦女保障名額」,這件事我自己有親身參與推動。

    當時,立委要從「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我們提出實證研究,說明單一選區對於女性不利,所以做出要求, #成功獲得跨黨派支持。

    這個關鍵改變,保障了全國113位立委中,即使區域立委皆無女性當選,至少還有17位女性能擔任不分區立委,佔整體的15%。

    也因此,愈來愈多女性的努力與傑出表現 #能被看見(之前是連機會都沒有);連帶影響更多女性能夠進入國會,到我們這屆女性立委比例已突破4成,不只是有史以來最高,也是亞洲之冠。
     
    4️⃣2016年,社會民主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中6位中有5位是女性,只有1位是男性,女性佔83%。

    當時還有人質疑說:女性候選人這麼多,社民黨是不是厭男?但反過來,過往常見許多候選人提名多為男性時,卻鮮少遭受質疑。

    #女性參政還要更往前

    過去,婦女運動為台灣女性參政打下重要基礎。現在,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加性別平等的公共參與環境。

    我在立法院,有兩個相關的修法提案:

    🍀 內閣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的修法草案:

    台灣在2007年就簽署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公約),其中第23號一般性建議便指出,女性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的比例應達30%至35%。

    我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增訂第十二條之一條文草案」,希望台灣的內閣比例,#任一性別不得低於1/3,本草案已於去年9月一讀通過。

    🍀 政黨補助款5%培育多元人才參政的政黨法修法草案:

    促進女性參政已是國際潮流。以韓國為例,2004年起,政府對各政黨所補助的經常費之10%必須用來促進婦女參政,約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2.5%。

    台灣應參考南韓培育女性參政之作法,培育多元族群(含女性)參政人才制度性的財源應更加擴大。因此我將提案,建議「多元參政人才培育」費用比例,應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5%。
      
    #座談會精彩分享摘要

    昨天4位重量級與談人以及1位神秘嘉賓的精彩分享及回應,我就自己印象最深的點盡量摘要,希望能為這場豐富座談留下一些紀錄,也跟大家分享:

    🙋♀李元貞

    1982年婦女新知雜誌創辦人/台灣婦運先驅/淡大中文系榮譽教授/《眾女成城》作者

    20世紀7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興盛,人權觀念開始被提出,但當時很少討論兩性平等,也缺少對於婦女議題的重視。

    所以我和好幾個婦運夥伴就在80年代婦女新知基金會知基金會,把全台各方面的婦女議題,包含兩性平權、女性各類議題(婚姻、家庭、就業、參政等),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提出主張及批判,讓社會能夠看見。

    我在威權時代做婦運時,常常被人家罵說:「你那什麼問題啊?!女人都已經有婦女節了,台灣哪裡有什麼兩性不平等?!」等話語。

    也因為我離婚,所以那時大家就說:「元貞就是因為離婚,心理有問題,一天到晚要講兩性平等。」

    當時的我面對人家這樣說,就覺得更要去提兩性平權;當人家說婦女哪有什麼情慾好談時,我就更要去談。
     
    婦運的努力從早期,一直到後來好多婦女團體紛紛成立,推廣各種不同面向的婦女議題,真的愈來愈好。

    當然推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競爭與辯論,例如早期提出的婦女就業較無爭議,後來情慾部分的爭議就比較多。但整體來說,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權益愈加關注與提升,尤其是年輕人,對此我相當開心。

    🙋♀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2001年創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2018年教授退休/2020代表台灣基進參選不分區立委/現任台灣基進黨 性別發展部 顧問
     
    今天的主題「眾女成城」雖然是「女」性為主,但這之中也有男性的參與。

    元貞寫的《眾女成城》這本書中就有提到,早期消基會的創辦人之一柴松林,每次婦女運動時,他就是一個白髮蒼蒼的男人站在一群女性中,跟大家一起遊行與支持。

    有人會說你們都不包括男人,我覺得不是,重點是以女性為主體,任何支持性別平等的男性,也都會是我們的好夥伴。

    談到女性的參與,公共事務的認定應該要很寬廣,我們的發言、開會、上街遊行、課堂教學、在外演講或寫書等,這些都是公共事務;我們不應該只將參選和擔任公職當成參與公共事務。

    例如當時劉毓秀堅持要從母姓,這個行動和發言就改變了大家的思考,去反思為什麼姓一定要用父親的姓?為什麼不能用母親的姓?
     
    另外,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1983年的暑假,我和婦女新知的夥伴聚在一起,大家開會討論 sexual harassment 這詞要怎麼翻譯?後來決定要翻成「性騷擾」;隔年,華航空服員做身體檢查時遭到醫師性騷擾,這個詞就開始有意義、成了公共議題。

    🙋♀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為什麼歐巴桑會參選?一個是身為小民的不服氣,另一個是做為一位女性的不服氣。

    不久前富比世雜誌指出,女性在領導國家時,比較具有公開透明、當機立斷、富同情心、鼓勵對話與交流等特質,也使得許多國家遠離新冠肺炎的疫情威脅。

    我們很希望女性能夠帶進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為父權文化其實影響我們生活各個層面,也影響了政治的場域,比方說逞凶好鬥真的是唯一的樣子嗎?

    2018年時南部還有男性議員的候選人,看板設計是把自己和金正恩的照片併在一起,然後下標說:敢說敢做敢爭取。

    但其實民意代表不只是爭取福利,更是要喚起民眾的參與才對。且這個照片雖然下面寫了「傾聽民意」,但金正恩這個人物本身就和民意有所衝突。

    當然,我們也不能認同女性候選人穿著結婚禮服下標說要嫁入議會。

    我們的參選是希望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包含女性帶來新的政治文化、更多的對話、溝通、同理.以及讓這個政治不是一個金錢的競賽。推動參政平權,支持更多女性和一般的小民能夠進入政治場域來為大家的生活帶來改善。

    🙋♀ 苗博雅 MiaoPoya
    台北市議員

    我自己剛好是在解嚴的1987年出生,我等於是大家努力奮鬥下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先前二、三十年大家努力做的倡議和教育,今天台灣是不會進入到讓像我這樣子的一個人選上議員的時代。
     
    過去二、三十年,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了一件工作,就是台灣性別平等法制工程其實是做得相當好。

    尤其是我有時候跟其他亞洲國家,例如香港和日本的朋友經驗交流時,他們常提到台灣有一些在亞洲相當亮眼的數字,比如說女性國會立委的比例、女性政治人物的比例、婦女的就業率及勞動參與率等等,他們常問說到底台灣做什麼麼才有今天的成果?

    我認為過去大家努力推動各種法律制度,顯著提升婦女與各種性少數、LGBT族群的法律地位以及國家公權力的保障,這點非常重要。
     
    包含《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等等,正因為台灣有這些相對完整的法律保障,讓我們的婦女不管是在職場、家庭,或我們現在不斷培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在學校內,都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更自由地發展自我。

    🙋神秘嘉賓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從現任各級民選政治人物的女性比例:
    總統100%
    立委41.6%
    縣市長31.8%
    縣市議員33.7%
    村里長16.6%

    就可以看到,和我們很驕傲的立委及縣市議員女性比例相比,女性村里長的比例相對很低;且在我們推女里長運動前,更只有13.9%。
     
    保障名額帶來了正面的效應,讓許多女性的亮麗表現被看見,讓愈來愈多女性被提名;但在保障名額制度無法執行的村里長層面,則必須要婦運的陪伴與支持。
     
    2016年的資料顯示,社區女性志工的比例有69%;但女性村里長只有14%、女性社區協會理事長只有19.3%,都不到1/5,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況,必須要系統性的改變。

    --------
    以上是 女書店「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的首場摘要分享,接下來還有6場次。

    下一場接棒的是10/8(五)晚上,由紀惠容監委所主持的「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相信精彩可期,請大家持續關注女書店臉書,報名參加!

    婦女運動四十年的歷史,讓我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

    我也會在國會繼續推動修法與政策監督,讓台灣成為一個讓所有人不分性別與認同,都能平等自在生活的地方!

  •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7:00:12
    有 13,018 人按讚

    首先,我要感謝過去七、八個月內,所有支持我及協助我的黨內先進及戰友們!這段日子中我跑遍全台灣,參與了至少上百場黨員座談及地方拜會活動,我也要感謝所有黨內的前輩及好友們,願意耐心傾聽我闡述對於國民黨未來發展的想法!

    從今年五月開始,台灣因為民進黨的失策,開始一連串災難!民進黨3+11的荒謬錯誤,導致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至今仍無法完全平息,也因此影響到我原本的規劃!

    由於民進黨的亂政,台灣陷入極度欠缺疫苗的慘狀,如今又發生疫苗空窗期,這種很多人打了第一劑卻不知何時能打到第二劑的困境!而面對Delta病毒的威脅,台灣不知道何時才能達到疫苗接種率八成的群體免疫!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社區仍然有隱形傳播鏈,及不明感染源的確診者,尤其是在與我關係最密切、政治上對我最重要的雙北地區,仍然有不知道多少無症狀者潛伏於社區!而新冠病毒對長輩及身體患有重大疾病者的威脅極大,因此我若持續競選活動,維持過去那種到處跑,有票就去拜的衝刺模式,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是我在過程中不幸染疫,再進一步傳染給家中的長輩,這將是我一生都無法承受的災難,我一輩子也無法原諒我自己!

    我的父親一直都是位個性堅毅、樂觀而且沉著的人!從小在我心目中,他的身影就有如同巨人一般,而他於今年五月因身體不適住院時,當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父親的年紀真的大了!尤其是當他手上打著點滴,發著近40度的高燒時,看到我卻依然用虛弱的口氣,關心我基層拜訪的情況,剎那間我的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所以各位支持我的好朋友,請原諒我!於私方面,我有我無法持續黨主席競選活動的苦衷!

    而我在過去曾提出「專職黨主席」的想法,在地方拜訪過程中,許多前輩提醒我,專職黨主席牽涉到黨章的修正,黨內現況很難通過,所以我也說過,考量政治現實,只要能夠在黨內中央選舉提名制度中,建立利益衝突迴避機制,我也可以接受!很高興我的想法能夠獲得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認同!

    我並不會像某些媒體所言,不選就不去堅持我的理念,因為「自私」這兩個字,是國民黨現今所有困境的起源,未來的我,還是會持續推動我心中「無私」的理念!

    民進黨的惡行惡狀,令許多民眾憤怒不已,讓民進黨的支持度大幅滑落,但國民黨作為最大的在野黨,支持度卻也一同滑落!不管是黨外的民調,或是近期黨內委託中立機構所做的最新民調,都顯示出國民黨的支持度,只有維持在20%左右,有時甚至更低!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的平均支持度卻超過三成,有些首長甚至更高,表現遠遠超過民進黨的縣市首長!而民進黨縣市首長與民進黨的支持度,大約都在26%左右,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與國民黨本身的民調卻存有巨大落差,原因為何?而若這種趨勢一旦成形,未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只會更與黨中央保持距離,以免黨中央變成拖油瓶,這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明年選舉當中,黨中央不但無法幫助本黨各地的候選人,甚至連募集資源都有困難!大家自尋生路的結果,這個黨只會變得更糟,不會更好!

    擔任國民黨主席,注定是個苦差事,尤其在逆境當中,更是毀多於譽!擔任主席的人若沒有這種覺悟,還想把這個職位當做踏腳石,那做任何事,都只會先想到自己的得失,最終就是進退失據、左右為難!作為黨的領導人,在基本原則上絕對不能搖擺,在逆境當中必須挺住,在狂風暴雨襲來時,也絕不能選擇隨波逐流,因為這樣的作法,並不會增加國民黨的支持度!

    從民調上看來,本黨在許多關鍵議題上採取模糊化甚至跟進對手的做法,並未增加我們的支持度,黨的支持度反而維持在低點,也讓我們的支持者更加失望!

    因此我要強調,兩岸和平、降低雙方敵意,確保台海局勢穩定,這是國民黨的資產,不是負債!黨內若有人認為2020年的慘敗全因兩岸問題導致,那是以偏概全,也忽略了國民黨內包含人事、制度等一樣甚至更嚴重的問題!如果有人認為國民黨今天的困境,只有「被抹紅」,那經過一年來的嘗試,似乎並沒有解決問題!而各種以科學為基礎的民調也顯示,國民黨在特定族群中的低支持度,兩岸問題也並非唯一因素!

    作為黨的領導人,我們不能被敵人所牽制,因為當敵人具有「瞬間變臉」的特異功能時,就會產生在大陸鄭州發生嚴重水災時,蔡英文公開跳出來溫暖問候,國民黨卻是低調冷漠以對,這種令人錯亂的畫面!

    沒有2022,就沒有2024!我自認在過去的公職選舉當中,對民意代表的輔選相當有經驗,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對於縣市首長的輔選,雖然我自己曾是候選人,但在雙北以外的區域,許多有關地方自治的事項,黨內的確有人比我更加熟悉。也因此,於公方面,為了讓國民黨在2022年關鍵一役中勝選,我可以去支持與我理念比較相近、做事方法也比較正確的黨內同志,以小我的忍讓,去成就大我的成功!

    再次感謝所有支持我、鼓勵我以及陪我一路奮戰的兄弟姊妹及長輩們!作為國民黨的志工,我仍舊會持續的關心、幫助這個黨,我也相信國民黨必將再度執政,重返榮耀,帶領台灣突破困境!We came through, and we shall return!

  •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30 22:00:00

    2019香港區議員選舉,泛民派大勝!

    反送中抗爭折騰了快半年,還有四千多人被逮補,沒想到支持真普選的泛民派竟然獲得了過半票數,而原本佔七成席次的親中建制派卻掉了超過200個席次,這次只有58位議員當選。許多香港選民都半夜看完開票後跑到街上開香檳慶祝呢!

    其實這次選舉泛民派能有這樣的成果,主要是來自新增的票源。這次有39萬、史上最多的新選民登記,投票率從上次的47%大增到71%,創下歷年來新高,投票人數更超過294萬。很多人就在說,這次的選舉,更像是在對送中條例進行全民公投,大多數的香港人都用這次的選票來發聲。

    而且不只是投票,也因為過去半年香港人對政府信任度大幅下降,加上過去投票過程和點票都有不少狀況,這次就有很多人投完票後繼續留下來當「監票部隊」,畢竟在選舉的過程中,也有傳出明明還沒投票,自己的票卻已經被領走了,這樣疑似作票狀況。

    但事實上泛民跟建制派兩陣營的得票比還是跟過去沒有差距太大,只光復了「黃金六比四」,這次席次看起來差距非常大,主要是因為區議員選舉是單議席單票制的制度。跟上一屆2016年立法會選舉來比,甚至增長了33萬。幸好這次很多選區都有非常多年輕人或政治素人出來參選,讓建制派完全沒有機會自動當選,就是我們台灣說的同額競選。

    因為這次當選的除了政治素人之外,也有很多過去的學運領袖,許多人都是在反送中議題上有明確表態的。這幾個月以來,兩度被攻擊的岑子杰,以及被咬斷左耳的趙家賢、還有其他遭到襲擊的泛民派參選人全部當選;不過許多建制派重量級人物卻是「意外落選」,像是之前被認為鼓動元朗白衣人攻擊抗議群眾的何君堯,或田北辰、麥美娟、周浩鼎等等。

    但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不是一直都在說中國的資訊戰、宣傳戰很厲害,可以影響選情,但這次怎麼好像沒什麼用?

    這真的是很有趣的問題,美國「外交政策」的資深編輯 James Palmer 發表文章表示,他訪問了好幾個中國官媒,包括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央日報等,發現他們操作資訊戰操作到連自己人也矇蔽了,北京當局真心相信這次香港的選舉建制派會大勝、相信沈默的多數都會站在他們那邊,也沒有料到像何君堯這樣的中共代理人會輸。許多官媒甚至沒有準備選輸後要發的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官媒根本只有報導香港有選舉這件事,而沒有報導選舉的結果。

    而且這次建制派沒有掉太多票就已經很厲害了!果你的街坊連續好幾個月都可以看到警方在丟催淚彈、有人被跳樓、有人上班途中被捕,你還會相信網路上的說詞嗎?香港《立場新聞》在比對「區議會選區分界」和「香港催淚彈地圖」後發現,泛民派候選人在發射過催淚彈的選區得勝率比「無煙選區」還多9%;而在30個「催淚彈重災區」裡面,泛民派候選人拿下了29 勝。

    這每一發的催淚彈都變成催出香港人民的催票彈了啊!

    不過雖然說這批選出來的區議員改變了香港區議會跟立法會的版圖,可能影響立法會選舉和特首選舉,但實際上,他們的職權還是比較類似我們台灣的里長;而且這次的很多新科區議員可能缺乏實務經驗,更缺乏相關專業領域的人才。如果說接下來這些區議員沒有辦法在地方服務中讓選民有感,選民很可能會懷念過去建制派那種傳統深耕地方服務的窩心,進而出現鐘擺效應,讓下次選舉無法延續這次的改革趨勢。

    投票只是一個過程,不是終點。選民用神聖的一票表達出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的期待,獲得權力的民意代表或是失勢的政治組織都該好好反思檢討,才能化解衝突,讓香港再次繁榮成為大家能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你對於這次香港選舉有什麼想法呢?你認為對後續反送中的運動會有什麼影響嗎?快來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23 20:30:00

    ⚠️政黨法2017年修法,將補助款門檻下修為3%,節目中誤植為3.5%。

    11月22號就是2020立委選舉登記的最後期限了,從半年前吵初選,到最近各黨喬不分區名單,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不過這兩個禮拜各個黨討論不分區的名單也是戲碼很多,有人哭、有人靜坐、還有人因為名單罵來罵去,不過說到這個不分區名單,這個名單上面的人是要怎樣被選進去立法院?為什麼一直要吵誰排在第幾名誰要往後排?

    一般來說呢,選舉體制有分成:票數最多就當選的「多數決」、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的比例代表制,以及混合制這三大類。那我們2020的立委選舉就是混合制,也就是說因為我們在選立委的時候會拿到兩張票,一張投給區域立委、一張投給政黨。

    投給區域立委的就是票最多的當選,很好懂,但是為什麼要多一張政黨票咧?

    其實過去選立委其實是跟我們去年選地方民意代表一樣,是採「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複數選區涵蓋的範圍會比較大,雖然每個人還是只有一票,但會依照最後的得票數高低選出相對應人數的民意代表。但是2008年以後立委席次減半,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一個選區只會選出最高票的一位立委,所以候選人比較不會只打特定議題、標新立異,因為必須要拉攏中間選民才有機會選上。BUT!這種做法其實對小黨很不利,而且可能讓大黨獨大,高票落選的聲音也沒有辦法呈現在席次上。

    那這個政黨票是用來選不分區立委的,不分區立委跟區域立委除了選法不一樣,性質也不太一樣。

    因為立委就是希望各個政黨可以推出專業的、弱勢代表的、以及可代表黨的立委人選,目的是要更兼顧全國的利益來問政、修法,可是很多社會上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要叫他們去透過「地方選舉」來進入國會實在太困難了。所以他們就能夠透過這份不分區名單,走進立院。不過,不分區立委因為是政黨提名的,所以若是被「撤銷黨籍」就會跟著失去立委資格,像是前陣子時代力量的高潞以用,就因為退黨失去立委資格,但林昶佐、洪慈庸因為是區域立委,所以退黨也不會影響立委資格。

    計算到底有幾位不分區立委當選,其實也有不同的做法,像我們是採並立制,也就是把不分區跟區域立委分開算,政黨得票的比例只會去乘不分區的席次。但如果是德國或紐西蘭他們採用聯立制,就是政黨票比例會先乘以全部的總席次,再扣掉該黨區域立委當選的席次。等於說政黨的得票率就會比較接近立委的總席次,所以聯立制是有利於小黨,讓小黨也能夠為民發聲,不再只有大黨獨大。

    但是聯立制也有一些問題,像是如果小黨林立,可能會導致一直在換內閣、國會運作失能。像當初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國就是完全的比例代表制,也就是說不管你的黨多小、或有多極端,都可以得到席次。有部分學者認為,這也是納粹能建立他們政治勢力的一個漏洞。所以後來就設立了政黨票門檻來制衡,如果沒有超過門檻,還是不能進立院的。

    這個門檻其實也很多種,像目前台灣的門檻是5%,丹麥則是2%、希臘3%,義大利、瑞典4%,土耳其則高達10%。有些國家還會加上區域席次門檻,比如說南韓是3%或分區得五席以上。

    那如果投給小黨,但他們沒達到門檻,我的票不就浪費了?

    其實就算你投的票沒有辦法讓他們得到席次,但如果政黨票得票率有1%,政治獻金就可以抵稅、有2%,之後可以不用提滿10席區域立委就可以提不分區立委,有3%就可以領取政黨補助款。這些都是能夠幫助小黨繼續存活經營的養分。

    當然也有聽到不少呼聲,希望政黨票的這個門檻能夠下修,避免總是兩大黨在把持立法院。

    你對於立委選舉的制度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制度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8-21 17:29:15

    陳其邁:【堅持改革 不會恢復議員配合款制度】

    針對國民黨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日前表示,將適度恢復議員配合款一事,民進黨市長參選人陳其邁與競辦發言人召集人李昆澤、趙天麟今(21)日召開記者會,趙天麟質疑質疑韓國瑜為了選舉還要走回頭路嗎?陳其邁主張,堅持改革,不會恢復議員配合款制度。

    趙天麟表示,市政要進步,改革不走回頭路。過去議員配合款不僅常有不法情事傳出,甚至有議員私相授受額度,遭到批評為綁樁政治。有少數議員禁不起誘惑與廠商共同謀取利益,規避公開招標,違反採購法。趙天麟說,都會區跟鄉村區城鄉差距與建設需求各有不同,如果所有議員採求齊頭式平等的額度,對於偏鄉選出的議員相當不公平。以議員每人固定額度的配合款形式,這是一種政治綁椿,將拉大城鄉差距。

    趙天麟指出,從2000年到2015年,從台北縣、新竹縣、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都有層出不窮議員配合款的弊案。包括民意代表及廠商等都遭到判刑。這樣情況下,不分藍綠,大家都有改革的意願。馬英九曾經以「堅百忍以圖成」,說過去台北市沒有工程分配款,他也支持賴清德院長在擔任市長時期取消議員分配款的決議。吳敦義也說,咬住青山不放鬆,管他東南西北風,不可以放寬配合款給議員,不可以違背行政立法的分際,這樣子會弊端叢生。陳菊市長在2015年民進黨議會過半後,也展開改革,我們也取消了議員配合款。趙天麟質疑韓國瑜,連馬英九吳敦義都認為萬萬不可,會違背行政立法分際弊端叢生的議員分配款,「韓國瑜還堅持為了選舉而走改革回頭路嗎?」

    陳其邁表示,2005年擔任代理市長的時候當時並沒有所謂地方配合款,從過去也包括吳敦義市長、謝長廷市長。所以地方配合款在過去六都部分,包括陳水扁擔任市長的時候,也就取消了地方配合款。後來繼任的馬英九跟郝龍斌也沒有恢復地方配合款。地方配合款因為執行上衍生相當多的弊端,包括讓整個財政資源破碎化,以及讓執行過程衍生違反政府採購法相關風險,以及因為地方配合款定額補助方式,造成齊頭式平等。高雄市面積將近2900多平方公里,是台北十倍大,地方配合款會加大城鄉差距。

    陳其邁說,他認為在2015年陳菊市長取消地方配合款,是一個進步的決定,是一個我們應該要堅持的價值,所以未來他也希望為了維持財政完整,他會負起政治責任,透過預算的編列,包括第一個公民參與式預算,第二個由里長或議員來對地方相關建設需求,以及市府第三個市府整體的市政規劃,藉由不同的管道來對市政府的預算,在未來在整個計畫實行和編列和整個計畫,來做完整評估後,最重要的還要經過議會的監督審議,藉由公開透明、民眾參與民主方式來編列市府預算,相信這是市民期待市府能夠堅持的改革,而不該讓改革走回頭路。陳其邁認為,這是對於落實地方自治跟廉能政治,民眾對相關預算編列最起碼的要求。他堅定表示,會堅持改革,不走回頭路,不會恢復地方議員配合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