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好運動嗎?讓我們從科學看太極!】
今天要帶你來看看傳統東方智慧,能不能通過現代科學檢視!🔬
會做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我們一位打排球的朋友跟我們說,他練了太極之後,排球變強了!
一開始我們想說你在公三⋯?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太極能訓練下盤穩定對接球有幫助、回想張三豐那種甩鞭...
【☯️太極拳是好運動嗎?讓我們從科學看太極!】
今天要帶你來看看傳統東方智慧,能不能通過現代科學檢視!🔬
會做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我們一位打排球的朋友跟我們說,他練了太極之後,排球變強了!
一開始我們想說你在公三⋯?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太極能訓練下盤穩定對接球有幫助、回想張三豐那種甩鞭的出力模式,的確也可以增加殺球的出力效率。
所以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太極拳蘊含著哪些好處吧!
【太極拳會訓練到什麼?】
在過去的 45 年研究中,曾發表過 500 多項試驗和 120 篇系統評價,研究太極拳的益處。
其中談到,太極拳的套路動作中,會訓練到核心、重心轉移、呼吸控制、平衡、及身體協調;其中的「呼吸控制」與現代物理治療界強調的,藉由呼吸訓練核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於重心轉移的部分,在太極動作中,重量會在雙腳之間轉移,這必須要求平衡與下肢肌力,因為這些動作平面包含額狀面(左右)及冠狀面(旋轉),能彌補平時比較少訓練到的肌群,也因此要將動作做的完善,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復健領域中,根據研究文獻回顧,太極可預防跌倒、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且提升認知能力,對於憂鬱、失眠、心臟病和中風後復健有幫助。
【太極所顧到的是—基礎身體素質】
太極是建立「基礎身體素質」很好的運動,也建議以此搭配適量的有氧與重量訓練;
對於運動員及健身族群來說,太極拳可以在「穩定度」及「小肌肉控制」上有很大的幫助。
而太極拳應用在復健領域,則是幫助重新建立神經肌肉連結。
太極動作能夠是自身情況調整快慢與輕重,因此危險性小,對於體弱或是對於想建立運動習慣的中老年人非常適合,因此練健康將從基本面著手,推出太極拳團體課程,讓有興趣的你或長輩們一同加入,一起提升身體素質,一起練健康!
📝報名表單:#首頁連結點按報名 ,或是來電報名
【課程名稱】樂活有氧常壽太極
【講師陣容】
📍中央警察大學外聘摔跤教官、中華最後武狀元常東昇宗師嫡傳十二代掌門—常達偉老師
📍世界常門武術聯盟、中華武術摔跤協會教練團—陳玟星老師(美籍)、卓家蓁老師(俄籍)
註:講師人數視學員人數而調整
【上課時段】 8月27日~9月27日
【上課地點】練健康(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9號B1)
【上課星期】 週一、五 早上09:30~10:30
【招收對象】適合任何年齡層
【課程收費】750元/堂,十堂一期優惠6,000元(600元/堂)
【教學目標】
增強免疫力,增加運動量,增高律動感,增進互動性;伸筋展骨,筋膜揉解,除憂却煩,提昇帶氧,平和情緒,旺盛代謝 。
刺激末梢神經,靈活大腦神經,促進敏捷協調 。
【教學五大核心】
❣️每週上課皆重新複習上週內容,各單元並增加新的練習動作。
❣️總複習為最後二週,心得分享與學習反饋 。
一、太極丹道養生法門之伸筋展骨,呼吸,吐納,開闔,律動,拮抗,延展及大腦末端神經叢(含顏面,手腳,指頭,皮膚等)之扭轉,折拗,彈抖,振顫,搖晃,碰撞,敲擊,搓揉,擺盪,反錯等機能活化性質運動。
二、揉胸推腹,深推四門,深沉呼吸,暖腰腎激活帶脈 。
三、太極拳組合套路練習:原地,連環,逢源,四方,八法)。
四、頭部前後大天凸區之眼壓,耳壓,腦壓相關穴道經絡按摩舒緩。
五、調息吐納,挑掌排打,煖手起陽完整收功 。
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私訊或下面留言詢問哦!
參考資料:Huston, Patricia and Bruce McFarlane, 2016. “Health benefits of tai chi What is the evidence?,”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 Le Médecin de famille canadien.62(11):881-890 and e645-e654
圖文編輯|文編 @claire081330
文章審核|北投流暢哥 @rotator_bro 宇劭 @lkk_ptpt
總編輯|肥老闆 @lkk_fatboss
#太極 #太極拳 #太極武術 #養生 #格鬥 #常達偉總師範 #常門摔跤 #中高齡訓練#銀髮族訓練#健康是練出來的#久坐焦慮的上班族也能來 #放鬆身心 #物理治療 #肌力訓練
團體治療文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嚴選好書推介
病態人格的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病態,但往往被折磨及虐待的人,也並不知道自己正被一個病態人格的人傷害和折磨。
病態人格的人,不懂自己的痛苦,所以對他人的痛苦也一無所知、一無所感。
而這當中所形成的虐待及殘害的關係,有可能是親子關係、伴侶關係、職場關係,也可能是友誼關係。即使你可以確認你身邊的家人、朋友及親密關係並非病態人格的人,你仍然很難擔保自己在社會上與人打交道時,會不會遇見一位具有病態人格的人。
然而,社會的複雜性及黑暗面,已經迫使人們正視這個現象的存在,不能再假裝沒有「病態人格」存在,以及繼續忽視病態人格將帶給家庭、社會、團體什麼樣的危害和侵犯,尤其是對人的操控及暴力。
日本近幾年來頻傳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無差別殺人的、親生父親用BB彈射殺自己小孩、親生母親出門遊玩獨自留下三歲小孩以致餓死⋯⋯各種傷害事件和社會案件,都令大眾感到不安和不解,尤其是二〇一七年11月,在神奈川縣發生的連續殺人案件,某棟公寓發現了九具屍體,受害者共計八名女性與一名男性,全都是十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最小的受害者為十五歲的高中生。
「根據報導,受害者透過社群網站與嫌犯結識,並於短短兩個月內接連遭到殺害。若報導屬實,相當於一週殺害一個人,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嫌犯供稱,他不但獨自殺害所有人,還進行分屍,只留下頭顱和部分骨頭,其餘則當作垃圾丟棄。」
這要有絕對的冷漠和無感,才能對他人的生命罔顧,並且熱衷於看別人痛苦。然而這樣人類虐待甚至虐殺同類的情況,各國都在發生,慘絕人寰的案件,正說明人性裡的邪惡和殘忍,仍存在於許多社會角落,從未消失。
大部分的人最關切的是這樣的人格能否治療?如果我們的假設是其病態人格出自於早年受創的童年、受冷漠無情的虐待,以致他們無法培養出良心、道德感以及對他人的同理、體貼….那麼,是否有治癒的可能?目前這個答案仍是未解,也較傾向為悲觀。
但病態人格還有「病態人格之成功人士」及「溫和型病態人格」,他們並不會對社會做出犯罪行為,必須具有「魅惑別人」的慾望和傾向操控別人,屬於惡性犯罪型病態人格,才會帶來許多負向和暴力犯罪行為。
《病態人格心理學: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作者~原田隆之,是日本犯罪心理學權威,致力研究犯罪問題近三十年,從各國的犯罪心理研究,及犯罪者治療的困境中,帶領讀者直面病態人格的面貌和真相。雖然讀到一些案例會讓人有驚悚感,但對於探究人性那些不為人知的深邃之處,提供給讀者不少視角,試著再更近一點看見他們。
這本書雖然有許多研究文獻討論,也有各國研究病態或是犯罪心理的成因和機制理論,但並不艱澀,是很好閱讀的一本探討病態人格的書籍。
如此專業主題的書籍之所以出版,我想是有必要讓大眾能透過閱讀更認識這個世界的呈現,同時能夠增加自己的認知能力,謹慎、覺知自己可能會如何的遇見病態人格的人,而能給自己一些適當的自我保護能力,避免成為被操控及暴力的對象。
我們的內心可能也都有「惡」的因子,閱讀本書也可以端詳自己內心的惡及暴力的那些黑暗面貌,它們如何的存在及出現?是否仍在自我與良知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保有對人類(包括自己)的痛苦懷有悲憫和仁慈。
這是讓我們不會走向極致惡的護身法門,對痛苦有感而了解,才能保有內心的良知
。
-
推薦好書
#病態人格心理學: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方言出版)
博客來連結:
https://bit.ly/3hpZjij
團體治療文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一輩子大概會花三分之一的時間睡覺,而且剛剛好的是,大約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會有失眠的困擾,通常女性失眠的機會比男性高。
阿嬤:「醫師,我每晚都睡不著啊…」
醫師:「是沒有辦法入睡?還是睡了,又醒過來?」
阿嬤:「都有啊,而且睡不著,就會一直亂想,結果越想越睡不著。醫師,你要給我安眠藥喔。我沒有吃安眠藥,都沒辦法睡。」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在睡眠,全臺卻有高達1/ 3的民眾受失眠之苦,進而尋求安眠藥的幫助。然而鎮靜安眠藥的不良副作用,嚴重且可能致命,因此防治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誤用、濫用、依賴、成癮)已是當代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107年統計,全臺將近20%的國人,近一年內曾接受過鎮靜安眠藥物治療,當中使用鎮靜安眠藥長達六個月以上不在少數,更有一定比例的族群每日使用超過建議劑量。不良副作用的風險持續攀升,且與使用的時間與劑量成等比增加。(李明濱)」
安眠藥不當使用為多重原因所導致的結果,本議題針對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將議題分成:(1)流行病學、(2)臨床準則與(3)策略擬定三大面向研議,期望能全面性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
流行病學組透過分析健保資料庫與管制藥物管理系統,洞察國人鎮靜安眠藥整體用量變化;彙整特殊族群研究資料,了解使用鎮靜安眠藥增加不良事件之風險。
臨床準則組則透過文獻,回顧國內外安眠藥與睡眠處置相關指引,結合臨床實務,搜集目前現有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彙整提出合於實際情況的失眠處置準則。
最後由策略擬定組經由文獻回顧與醫病雙方的焦點團體,統整前述兩組建議,擬定了下列三大策略方向:
(1) 全面性策略:提升大眾失眠/安眠藥使用知能及專業服務架構與量能。
(2) 選擇性策略:強化醫療處遇量能以早期有效診治跨科病患失眠問題。
(3) 指標性策略:提升醫療人員失眠處遇專業技能。
最後,由衷地感謝所有參與「臺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議題之委員、政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等人員,共同為此議題努力。希冀本書能夠作為政府在制定安眠藥不當使用防治政策之重要參考。
(免費電子書)歡迎線上閱覽「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臺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建言書」:https://forum.nhri.edu.tw/book-110-5/
團體治療文獻 在 林右昌UCha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連幾天記者會後,有媒體朋友關心我的身形與精神;比起這些,給我三分鐘,我更希望大家關心一下、聽聽我接下來所說的話:
這幾天,很多人打電話、傳私訊、寫留言;在臉書粉專,或許也正好在您的心底,對於這次來勢洶洶的疫情成因?應該如何應變?何時會結束?打上許多問號和充滿恐慌的驚嘆號!!!
依照現有文獻,相較SARS,COVID-19重症的比例低上許多,治癒並不難;難在有限的醫療資源,是否都能優先用於搶救重症患者,挺過輕症患者的大量湧入。因此,我們在篩檢上就必須搶時間、盡快找到那些最有可能染疫的個案,盡速隔離、盡早治療、避免造成家庭群聚、斷絕其繼續傳播!
勤洗手、戴好口罩,#做好自身防疫工作是基本功;呼籲有症狀、有接觸史先來篩檢,則是兼顧防疫與長久抗疫、走出疫情的關鍵一步!
疫情當前,每一步都要走穩,不能亂!市府會扮演所有基隆醫護的堅強後盾,盡力爭取、加速防疫醫療資源撥補;明天,全市第一線A1醫療人員全面優先施打疫苗!準備好,再上場!
目前基隆正在進行各間醫院分工及醫療降載,這需要時間;接下來,基隆市內的各醫療院所打的是團體戰,無論重症專責醫院、社區篩檢站動線人物力等等規劃皆已到位。
也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條件在疫情壓力下,開啟更多篩檢站,成功切換至分工明確、流程順利、量能充足的抗疫模式;現場醫護無後顧之憂,前來站點採檢放心,週遭社區居民也才安心。
目前,基隆四處醫院篩檢站持續運作,如果您有收到涉足高風險區域提醒、有接觸或疑似症狀請與衛生局聯繫;如果沒有,就先做好自身防疫工作,這是需要人人投入、團結一心的時刻!
夜深了,還有許多在疫情防線上的一線人員還沒放下手邊工作,繼續處理檢體、核對散亂無序的足跡資料;這不該是他們的日常,但為了台灣和親愛的家人,這已是他們過去一週,甚至是未來一段時間,不得不的選擇。
相信我,明後天不出門,會是我們對他們全力付出至今,最好的報答、也是最溫柔的守護!
外出戴好口罩,在家宅兩天;二選一,下週的台灣都會更好,一起加油!
——
特此感謝
#基隆長庚醫院
#部立基隆醫院
#三總基隆醫院
#台灣礦工醫院
#市立基隆醫院
#新昆明醫院
#仁祥診所
#基隆醫師公會
#基隆護理師公會 院長、理事長暨全體醫護同仁會員投入,醫起來護基隆!
——
🔍確診個案可傳染期去過的地方,都要停業嗎?
✅停業與否,主要會依疫調結果,評估其足跡是否產生高群聚風險,進而決定在清消場所後,是否要求停業
對於群聚風險高低,我們有以下幾個判準:
1️⃣個案是否在該密閉空間與他人接觸超過15分鐘
2️⃣個案與他人接觸時,其和旁人是否有戴口罩
3️⃣個案與他人是否有小於1.5公尺的肢體接觸
因此不是所有個案走過的餐廳、便利商店、傳統市場,我們都會要求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