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Vol.34─旅外創作者的創意實踐 -
🔌心得:
第一次參加#pechakuchanight
本次講座邀請到許多非常棒的講者,短短20張投影片的時間就是一位設計師拼鬥幾十年的心血歷程,深受鼓舞。
插畫家許匡匡的作品真的跟本人一樣療癒(...
10/14🚩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Vol.34─旅外創作者的創意實踐 -
🔌心得:
第一次參加#pechakuchanight
本次講座邀請到許多非常棒的講者,短短20張投影片的時間就是一位設計師拼鬥幾十年的心血歷程,深受鼓舞。
插畫家許匡匡的作品真的跟本人一樣療癒(聽她講話就好療癒😚)好羨慕作品能擁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慢食堂創辦人陳小曼分享的心路歷程也非常觸動人心😭
聽到這些設計師們的分享,真的喚醒當初讀設計的初衷與熱忱,過了四年荼毒,一定不能放棄人生,畢竟,我們可是選了自己最愛、最有興趣而讀的科系,不是嗎😤?
(話說講座拿了好多免費雜誌還有啤酒跟零食,好滿足的一晚❤) -
🚩講座介紹:
持著對夢想的一份堅持,行進到國境之外自我挑戰。
在異文化裡汲取精華,雜揉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味道。
像調酒般,每一次的駐留,都慢慢混合成人生的特調。
每次出走,都帶一塊台灣出去;
每次歸來,都帶一點世界回來。
離開不是唯一路徑,是種人生的選擇。
嚮往不同視野的你,來聽聽這些創作者怎麼說,
也許從他們的視角,看到屬於你的未來。 -
2017.10.14 (六) 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Vol.34 邀請到十位旅外創作者,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他們的步調。聽聽他們的旅外經驗,看看他們如何把見聞轉化成為 20 x 20 的創意實踐。 -
|主持人|
張鐵志 -
|本屆講者|
許文蓁 Cotton Disco|
英國 Central Saint Martins 美術系
SUPER ADD Studio 超級注意力不集中 創辦人
邱美寧
美國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服裝科系・服裝設計師 Envol Avec Ning 品牌總監
許匡匡|
英國 Kingston University 插畫系
插畫家
宮保睿 Paul Gong|
英國 Royal College of Art 設計互動系
思辨設計師 Speculative Designer / 藝術家
劉辰岫 Ivan│
英國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物理系
德國馬克斯浦朗克研究院 物理博士學位
新媒體與科技藝術家
陳姝里|
英國 University of Brighton 連續性設計與插畫研究所
插畫家
林天惠 Millie Lin|
美國Pratt Institute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Happ Design 和圃數位文創 負責人
陳小曼 Slow Chen|
米蘭理工設計學院 SPD 食物設計研究所
Slow Food Design 慢食堂 創辦人
廖培羽 Ann Liao|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lbourne Australia) FH MAINZ (Mainz Germany) Communication Design
TOTES & TEES 童意心 (Social Enterprise) 創辦人
張嘉麟 isaac|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
英國 internship Henry Poole & Co LONDON
Temperature 溫度物所 創辦人
戴呈緯 Wayne|
法國 Esmod Paris 服裝設計男裝
Temperature 溫度物所 主理人之一 |PechaKucha|
源自日文,意指:喋喋不休的閒聊。
2003年由Klein Dytham建築事務所的合夥人Astrid Klein與Mark Dytham在日本東京結合「20X20」的規則創立了PechaKucha Night。
一開始只是想提供年輕設計師們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現在,全球已有超過870個城市舉辦,包括紐約、倫敦、東京、上海、阿姆斯特丹、雪梨、舊金山、柏林、開普敦、香港等城市,臺北唯一擁有代理權的舉辦單位就是學學。
PechaKucha night是NPO (Non-Profit Organization) 非營利組織,任務是促進設計師之間的交流。 |20 X 20 創意規則| 「20 X 20」的創意規則為每個講師上台分享20張圖片,每張圖僅有20秒的分享時限,透過圖片與緊湊時間傳達自己的理念與熱情。
在這400秒裡頭,沒有枯燥乏味的陳述,只有意猶未盡的靈感交流、無限延伸的創意啟發,是臺北最無可取代的展演盛事!
#pechakucha #designer #chat #for #design #inspiring #talk
#學學文創
圖馬斯特台灣代理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天可恥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反高雄的惡質媒體】
NCC昨天對中天換照案做出「不予許可」裁定,今天同集團的中國時報就登出全版「可恥」自我介紹。而其政治夥伴中國黨今天則集結高雄市議會搬出鄭南榕抗議,也很適合用這兩字形容。
但中天的可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雖說本次中天換照不通過是因為違規嚴重,內控失靈,但其實背後更可怕的是,中天對這塊土地濃濃的惡意,首先就從中天對高雄的抹黑談起。
#惡意抹黑高雄
2009年11月30日,中天新聞引用網路影片報導,痛批高雄捷運內違法飲食的民眾,但從車廂內裝與廣播來看,影片拍攝很明顯就是台北捷運車廂。然而中天至高捷拍外景,訪問高雄捷運局,最後再打上「#高雄報導」字樣,試圖誤導閱聽人。
被揭發後,中天硬凹表示該報導是中天高雄駐地記者在網路上發現影片,記者根據大眾運輸法無城市之分,就地採訪高雄捷運局而做出報導,從法律面程序來說,並無問題,強硬拒絕道歉。
從這則新聞就可看出,中天透過媒體權力和報導手法,有系統性的產製高雄,甚至整個南部的負面新聞,早從11年前蔡衍明入主時就開始。而到了2018年選前,更達高峰,當時只要涉及高雄市政新聞,旺旺中時集團幾乎都是以韓陣營角度負面報導,完全配合「又老又窮」的敘事手法,並帶進高高在上的天龍觀點,讓這些北部記者做起新聞來格外帶勁。這條線埋了10年,產生的傷害難以估量!
以近期例子而言,中天報導高雄輕軌,幾乎都以「民眾不滿」、「居民抗議不斷」等觀點出發,報導新北淡水輕軌,就是照搬「人潮客滿」、「第一條看台灣海峽捷運」等宣傳話語,偏頗的報導方式於法無法處罰,對高雄的傷害卻不斷累積。
不要忘記,韓國瑜發言人之首,新聞局長王淺秋就是出身中天體系,在中天當到高階主管(政治中心副主任),和高雄毫無淵源的台北人,從「抹黑高雄」到「攻佔高雄」,背後就靠著媒體的洗腦宣傳力量! 這些蓄意污衊高雄的記者,你們的良心從未反省過,現在爭工作權?死好而已!
#旺旺自認是中國傳聲筒
中天開始抹黑高雄的2009年發生什麼事呢? 前一年11月,蔡衍明併購中時集團,並在12月5日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報告說希望:「藉助媒體的力量,來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
王毅當場表態說:「如果集團將來有需要,國台辦定會全力支援。」
蔡衍明更畢恭畢敬的對王毅說:「我們都有依照上面的指示,好好報導祖國的繁榮」
果然,中國旺旺控股自2007年起,從中國領取約180億的政府補助金,其中2018年選前更達到高峰,中國旺旺再以租金、廣告、購買產品等方式,將資金流向台灣中時集團。近4年,若扣除中國旺旺每年投入約6億廣告費用,中天就會大幅虧損。等於說中天生存必須倚賴中國金流。
而馬英九時代,蔡衍明坦承自己確實要求中時「不應批評總統與政府官員」,因為「公司老闆不好,你應該做的是離開公司,而不是批評老闆,馬英九就像是大家選出來的老闆,所以我覺得不應該批評」
蔡衍明過去更曾多次表示:「64沒死這麼多人」、「中國在許多地方是很民主的」、並要「推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而對於蔡衍明違法收受中共置入資金被罰款,他更強辯:「我要講的是什麼,為什麼不讓我們賺光明正大的錢? 為什麼要讓我們賺偷偷摸摸的錢?當然這是過去的一些陸委會規定什麼,我是不知道,但是,我認為,應該讓我們去賺這個錢。」
本次NCC透過中天內部大量群組對話,判斷蔡衍明直接介入電視台節目製播方向。讓這樣一位資金來自中國事業,完全聽從中國政府、只批台灣不批中國黨政府的老闆用媒體機器扭曲事實,幫中國辯護,這是哪門子言論自由?這是納粹中國宣傳部吧!
#南部需要南部的聲音
中天換照不過後惱羞成怒,狡辯:「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對此,NCC主委陳耀祥則嚴正聲明,這種說法對其他新聞台是一種侮辱,自數位化後,「從來不會只有一種聲音,不是中天以外,所有都只有一種聲音」
誠哉斯言!在台灣,關了中天以後,還有無數的親中統媒,只要沒有被抓到違反新聞製播規範、沒有抓到「直接」中資介入,他們都有舔中的言論自由,甚至「顛覆民主」的自由。除了NCC監管以外,我們更需要完成 #代理人法案,比照美澳等民主國家,將受外國政府控制或影響的媒體標註為「外國代理人」,避免破壞我國之民主自由。
另外,我們也要提醒執政黨,除了秉公處理新聞自由,嚴打中國滲透的的大原則外。在台灣國內,也不能只有「台北的聲音」。
過去陳水扁時代,行政院曾經核定在高雄設立公視南部台,但在馬英九上台後立即被中國黨政府所取消。然而,政黨再次輪替後,儘管民進黨政府更為重視本土文化,並設立公視台語台,增加文化預算。然而,在影視製播與媒體方面,就連公部門資源分配也仍集中台北。
我們過去多次呼籲,比照BBC進駐曼徹斯特「英國媒體城(MediaCity UK)」模式,在亞洲新灣區設立 #公廣集團南部園區,並結合流行音樂中心、軟體園區、引進傳播數位相關高等教育資源,建立起公共性媒體之上下游產業鍊,提供南部的視野以及南部影視產業的穩定後盾。後續並持續吸引民間影視產業與相關企業進駐,帶動高雄產業轉型。這是扁政府時就有眉目的政策,相信現在要推動更是水到渠成! 希望 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能夠大力疾呼,讓高雄的聲音被聽見!
圖馬斯特台灣代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翁銘邦的作品,你必須慢慢的看,慢慢的發掘驚奇〗
【 #一影像專訪 NO.101 】以繪畫為靈魂| 翁銘邦 (Vinci Weng)
《享世樂園》是翁銘邦橫跨繪畫、攝影、後攝影、數位藝術與劇場概念等領域的系列作品。從事繪畫與攝影創作的翁銘邦表示,山水畫在他的創作中佔了相當大的份量,如〈盛夏行旅圖〉,即是由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轉化而得。
翁銘邦自言此系列是以繪畫為靈魂的影像創作。其中可見得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立軸構圖,同時又有華麗繽紛的色彩、台灣的風土人情地景,匯合古今,持續逼向數位攝影的極限。
他的全景觀畫面,無意於收攬或探討人類的當代處境與整體文明,純粹是畫面上豐富性與趣味性的考量。至今完成9幅作品的《享世樂園》,翁銘邦企圖以畫面、作品的連續性,打造一個無盡綿延的視覺世界。
對翁銘邦而言,《享世樂園》系列是他內在的個人風景,是對棲地宛如樂園的再現,加入自身的思維、觀照,乃形成無比奇幻、夢想的幸福樣貌,具備著正面的想像。
此外,翁銘邦也認為,《享世樂園》系列的萌發,一部份起源於女兒的誕生。因為女兒喜歡至樂園遊玩,所以也造就他更能帶著愉快、豐饒的目光,塑造出一幅幅充滿歡樂假日時光的攝影作品。
《小檔案》
翁銘邦,1970 年生於臺灣臺北,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1995~2004年間旅居英國倫敦與伯明罕等地,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傳播學院專任副教授,專注於新媒體影像創作、研究與教學,居住並工作於臺北。
近來作品屢獲國內與國際影像藝術獎項(如 Chromatic Awards 2017 數位後製類首獎,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15~2016 數位後製類銀獎,Fine Art Photography Awards 2015 數位特效類銅獎,首屆英國 Lumen Prize 國際數位藝術獎優選與2014高雄美術獎特別獎等)及展覽等殊榮。
且曾應邀發表於倫敦、伯明罕、牛津、布里斯托、紐約、洛杉磯、巴黎、巴塞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台拉維夫、香港、上海、吉隆坡、澳洲、阿根廷、拉脫維亞及歐美等主要城市,並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文化部藝術銀行、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英國倫敦攝影家協會、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等。
2018年受邀為法國巴黎國際知名 YellowKorner當代美術攝影藝廊藝術家,作品陸續在該藝廊各國主要城市的據點展出;並於 2019 年獲英國倫敦ArtLink Creatives國際藝術策展顧問公司之邀成為ArtLink的代理藝術家,以及美國加州Daylighted國際藝 術策展平台的藝術家等。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http://bit.ly/2PVoJHu
🎥更多攝影師專訪:http://bit.ly/2PkyzSN
圖馬斯特台灣代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翁銘邦的作品,你必須慢慢的看,慢慢的發掘驚奇〗
【 #一影像專訪 NO.101 】以繪畫為靈魂| 翁銘邦 (Vinci Weng)
《享世樂園》是翁銘邦橫跨繪畫、攝影、後攝影、數位藝術與劇場概念等領域的系列作品。從事繪畫與攝影創作的翁銘邦表示,山水畫在他的創作中佔了相當大的份量,如〈盛夏行旅圖〉,即是由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轉化而得。
翁銘邦自言此系列是以繪畫為靈魂的影像創作。其中可見得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立軸構圖,同時又有華麗繽紛的色彩、台灣的風土人情地景,匯合古今,持續逼向數位攝影的極限。
他的全景觀畫面,無意於收攬或探討人類的當代處境與整體文明,純粹是畫面上豐富性與趣味性的考量。至今完成9幅作品的《享世樂園》,翁銘邦企圖以畫面、作品的連續性,打造一個無盡綿延的視覺世界。
對翁銘邦而言,《享世樂園》系列是他內在的個人風景,是對棲地宛如樂園的再現,加入自身的思維、觀照,乃形成無比奇幻、夢想的幸福樣貌,具備著正面的想像。
此外,翁銘邦也認為,《享世樂園》系列的萌發,一部份起源於女兒的誕生。因為女兒喜歡至樂園遊玩,所以也造就他更能帶著愉快、豐饒的目光,塑造出一幅幅充滿歡樂假日時光的攝影作品。
《小檔案》
翁銘邦,1970 年生於臺灣臺北,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1995~2004年間旅居英國倫敦與伯明罕等地,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傳播學院專任副教授,專注於新媒體影像創作、研究與教學,居住並工作於臺北。
近來作品屢獲國內與國際影像藝術獎項(如 Chromatic Awards 2017 數位後製類首獎,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15~2016 數位後製類銀獎,Fine Art Photography Awards 2015 數位特效類銅獎,首屆英國 Lumen Prize 國際數位藝術獎優選與2014高雄美術獎特別獎等)及展覽等殊榮。
且曾應邀發表於倫敦、伯明罕、牛津、布里斯托、紐約、洛杉磯、巴黎、巴塞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台拉維夫、香港、上海、吉隆坡、澳洲、阿根廷、拉脫維亞及歐美等主要城市,並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文化部藝術銀行、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英國倫敦攝影家協會、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等。
2018年受邀為法國巴黎國際知名 YellowKorner當代美術攝影藝廊藝術家,作品陸續在該藝廊各國主要城市的據點展出;並於 2019 年獲英國倫敦ArtLink Creatives國際藝術策展顧問公司之邀成為ArtLink的代理藝術家,以及美國加州Daylighted國際藝 術策展平台的藝術家等。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http://bit.ly/2PVoJHu
🎥更多攝影師專訪:http://bit.ly/2Pkyz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