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舉辦以色列新創資源說明會】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NTU ILO)於10月31日下午在「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舉辦以色列新創資源說明會,邀請到以色列駐台北經貿處處長Tslil Lahav、海法大學代表Revital Shpangental、臺大研發長李百祺教授、臺大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

  • 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01 12:00:57
    有 63 人按讚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舉辦以色列新創資源說明會】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NTU ILO)於10月31日下午在「以色列投資合作中心」舉辦以色列新創資源說明會,邀請到以色列駐台北經貿處處長Tslil Lahav、海法大學代表Revital Shpangental、臺大研發長李百祺教授、臺大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彭聖偉及其團隊和NTU ILO的企業會員,針對以色列的新創資源、教育、產業投資環境做詳盡的分析,對談以之間的產業互補性提出了專業見解。
     
    期間臺大國際產學聯盟的企業會員踴躍發問,Lahav及李百祺研發長也分享,若能結合以色列及臺灣的優勢,有望讓臺大國際產學聯盟的企業會員及新創團隊,在中美貿易戰及全球資訊化浪潮下,藉由以色列及臺大與臺灣產業的綜效優勢,加速臺灣的產業創造創新價值。

    #NTU #ILO #以色列新創資源說明會

  • 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 在 台灣的未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1-07 14:54:07
    有 5 人按讚


    歐美亞產學國際大師同台交流,導入產學營運新思維

    為了掌握世界新趨勢,提升國家競爭力,科技部推動的國際產學聯盟(GLORIA, 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於 11 月 7 日舉辦 GLORIA Workshop「產學連結─翻轉創新思維國際論壇」,邀請以色列、英、美等國際產學技轉專家同台分享產學合作創新趨勢,深入交流產學合作推動經驗,有助台灣產學研以更具創意、效益的方式,進行前瞻科技合作與技術移轉。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致詞時表示,為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開創新局,科技部一直思考著該如何將我國學研豐沛的科研能量有效導入產業,為產業創新與成長奠定穩固基石,國際產學聯盟至 10 月底已吸引 275 家國內外企業簽訂加盟,會員費收入逾新台幣(下同)9,400 萬元、促成產學合作及技轉逾 5.5 億元,今天的論壇舉辦,希望藉由國內外產學實務專家分享創新趨勢、交流推動經驗,希望能進一步翻轉我國產學合作發展方向,提出未來創新推動做法。

    在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登場的這場論壇,吸引超過產學研各界 150 名精英聚精會神聆聽,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技轉公司 Yissum 執行長 Yaron Daniely 針對「重塑學界科研成果技術移轉」主題現身說法,談及以色列推動經驗與訣竅,該校為達到學術成果商業化,與產業界聯繫相當緊密,早在 1964 年即成立 Yissum 技轉公司,提供一站式的產學合作資源,迄今累積上萬個專利、逾 2,800 件發明、900 個授權、衍生超過 130 家新創企業,Yissum 致力建立創業家、投資者及產業的全球化社群,全球龍頭企業 Google、Intel 等名列合作夥伴。

    英國倫敦帝國創新公司管理主任 Brian Graves 介紹「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產學合作推動機制」,深入解說促成產學合作的誘因及生態體系,Imperial Innovations 自 2006 年上市以來,引資金額超過 2 億 600 萬英鎊,衍生超過 45 家新創企業,技術商業化能力極高。

    美國大學技轉經理人協會前會長 James A. Severson 闡述「美國大學科研成果商業化」,從成功案例出發,說明從創意發想到成功實現並創造價值之間,美國學界也面臨過跟台灣相似的挑戰,最終朝向建構產學研創新生態系引領成功。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陳勁初主講「台灣產學合作推動與展望」表示,國際產學聯盟在人工智慧、半導體、綠能、智慧機械、生技醫療、金融科技與智慧農業等前瞻科技領域,建構平台、媒合全球商機與人才,接軌國際,開創嶄新的合作模式,會員廠商可獲得專人客製化服務,優先接觸研發成果,產業應用、學界能量及人才培育多向進行,為產學合作注入新動能。

    下午時段,大會透過圓桌論壇方式,讓 GLORIA 學校代表等與會來賓掌握最新產學合作趨勢,激盪對於產學合作接軌國際的見解,加速培育國際人才與打造自給自足營運機制的腳步;論壇次日則安排前往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等 GLORIA 學校參訪交流,討論國際智財授權與技術合作,同心協助建立學界與產業密切合作的生態體系,厚植台灣科技實力。

  • 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09 14:12:23
    有 18 人按讚


    ✨亞太地區全球集思論壇登場✨
    Global Initiatives Symposium in Taiwan (GIS Taiwan) to be Held at NTU on June 9-13

    亞太區最具規模與代表性的國際學生學術論壇─全球集思論壇(Global Initiatives Symposium in Taiwan, GIS Taiwan) 自 7 月 9日(一)至7月13日(五)為期 5 天,在臺灣大學舉辦。
    今年全球集思論壇更進一步與臺灣大學系統基金會共同致力推動學術研究及國際交流,今年主題為「Race the Tide」,以近年十分火紅的「人工智慧」、「平台經濟」、「微權力」、及「個性化教育」等作為議題,透過專題演講、高峰會及行動企劃等方式,讓參與代表與講者進行近距離互動,期許將世界的浪潮帶給所有的參與者。

    #Global #Initiatives #Taiwan #GISTaiwan

    本次活動協辦單位如第一銀行、亞洲矽谷、臺大國際產學聯盟也到現場參與開幕典禮。臺大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彭聖偉說到:「公司成功的元素-創新有一大部份是來自學生,並勉勵在場學生要對自己有自信。」第一銀行資訊管理業務副總經理劉培文先生則針對產業轉型說:「面對FinTech時代的來臨,銀行應透過AI進行數位轉型,進而提升競爭力與其附加價值。」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人資長闕河鳴則說,科技發展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動力來源,並表示亞洲矽谷會全力支持新創產業的發展。

    本屆臺大全球集思論壇選定「人工智慧」、「平台經濟」、「微權力」、及「個性化教育」等四項近年的火紅議題,透過演講、工作坊、及行動方案等方式,讓大學生與講者進行近距離互動,討論在指數型態發展的時代,異軍突起的各項科技、商業議題,並預測其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提供學生在快速變動的潮流中學習自處、發崛自身價值的平台。

    畢業於臺大醫科,現任均一教育平台執行長呂冠緯擔任本屆GIS TAIWAN開幕式的演講嘉賓,針對「個性化教育」進行演講,分享其投身教育事業的契機和過往經歷。與會代表認真聆聽,回應熱烈。

    *注意事項:
    1. 本次論壇於各項活動中皆備有記者席,請親愛的媒體朋友事先告知有意願前來的活動場次,以便我們協助安排與提供更進一步之資訊。
    2. 如有意願專訪各活動講者,請另外先與我們聯繫方便協助安排,若可行則會另外準備休息室進行專訪。
    3. 本活動全程以英文進行,除 7/13(五)下午柯文哲市長之演講為中文、並提供同步口譯的服務之外,其餘恕不提供翻譯。

    *聯絡人:
    第十屆全球集思論壇公關部長 傅靖惠
    Mobile: 0932-213-024
    Email: chfu@gis -taiwan.ntu.edu.tw

    第十屆全球集思論壇公關部長 彭寶賢
    Mobile: 0978-397-142
    Email: phpeng@gis -taiwan.ntu.edu.tw

    ===

    Global Initiatives Symposium in Taiwan (GIS Taiwan), the largest and most representative international student forum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ll be held at NTU from July 9-13. GIS Taiwan is themed “Race the Tide” this year, and will cover much-discussed topic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economy, micro-power,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rticipants and speakers will engage in actual interaction and conversation via speeches, summits, and action projects during the 5-day sympos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