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國際式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際式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際式樣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管碧玲 (kuanbil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搶救工作已經展開! 拼這是原中國廣播公司使用的日治時期「台北無線電信局板橋送信所」,1927年9月19日起造,1928年9月12日完工,至今已有87年歷史。 民進黨執政時期追討不當黨產,交通部提告索討中廣5處土地,已追回新北八里、板橋及彰化芬園3處土地,但嘉義民雄追不回來,另中廣花蓮台土地仍審理...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Jorsindo Motor Clu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扭力大師」作為品牌核心的 MT 家族自上市以來都十分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而原廠也在 2020 年對 MT-07 與 MT-09 兩台街車擔當進行大改款,展現新一代的暗黑和風。而為了延續討論熱潮,總代理台灣山葉在 2021 年初就完成車輛引進,並且在國際摩托車展中發表實車,與台灣車迷搶先見面,現在就...
國際式樣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21:22
【里港藍家古厝③】210823 —續上篇— ◆藍雲錦 是藍鼎元六個兒子中的老大,在藍鼎元平定朱一貴後被安排來臺開墾,被視為里港藍家的「來臺定居第一代開基祖」,生平曾任福建水師提標,乾隆年間逝後更名為「國祥」,安葬在旗山鎮新光里中寮山下的「嶗碡坑」(平埔族語,意為野豬出沒處),同治年間後代重修墓園,...
國際式樣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21:23
【高雄驛】210821 我覺得高雄車站的前傳我就不要廢話了~~ 因為舊打狗(今哈瑪星)的發展到1930年代已經逐漸飽和,1936年高雄州提出「大高雄都市計畫」,內容包括將高雄市定位為軍需工業為耀的重工業都市、規劃新的棋盤狀街道、以環狀鐵路(今臨港線)最為市區界線,以及在新市鎮設置一座新的高雄車站...
國際式樣 在 1男+4胞胎=5寶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16:38:59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人沒辦法出國玩,我和孩子爸都會討論,假日該帶孩子去哪,因為平日不會帶她們出門,所以假日就想帶五寶去放電,孩子爸和我又可以放鬆心情的地方,最好又可以帶孩子 認識美麗的寶島。 11月底全家去宜蘭綠舞國際觀光飯店&綠舞日式主題園區 Dancewoods Hotels & Re...
-
國際式樣 在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Jorsindo Motor Clu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07 22:52:40以「扭力大師」作為品牌核心的 MT 家族自上市以來都十分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而原廠也在 2020 年對 MT-07 與 MT-09 兩台街車擔當進行大改款,展現新一代的暗黑和風。而為了延續討論熱潮,總代理台灣山葉在 2021 年初就完成車輛引進,並且在國際摩托車展中發表實車,與台灣車迷搶先見面,現在就來看看這兩台扭力雙雄的新面貌吧!
詳細文章連結
https://forum.jorsindo.com/thread-2556679-1-1.html
#2021年份 #YAMAHA #MT09
小老婆IG訂閱訂起來了啦!
https://www.instagram.com/jorsindo/
要看詳細的各項報導請看《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https://forum.jorsindo.com/
https://www.facebook.com/jorsindo.motor.club/?fref=ts
↑這個是小老婆肥書粉絲專頁(很刷存在感!喜歡被刷就訂起來) -
國際式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21 21:00:14本集主題:「吳哥深度導覽:神廟建築、神話傳說、藝術解析完整版」介紹
訪問作者: 張蘊之
內容簡介:
沒有一本華文世界的吳哥導覽,寫得比這本更詳盡了──
不論臥遊或是實地參訪,想全面性理解吳哥神廟建築特色、
宗教文化或神話故事,看這本就夠了!
提到「吳哥」,相信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大概就是那抹神秘的微笑、古蹟、廢墟、石雕以及塔、塔、塔,很多的塔。也或許是這樣的刻板印象,所以在華文的譯名,通常加上了「窟」字,稱其為「吳哥窟」。
然而,你知道嗎?
吳哥的神廟雖然富有濃厚的印度色彩,建築形式卻是原生於高棉的,且其建築的式樣與裝飾元素,還對後來崛起的暹(泰國)產生深遠的影響。
吳哥留給世間的,不僅是宗教建築的遺跡,更是東南亞文明在國際舞台上繁盛一時的重要證據,它驚人的建造水準與藝術成就,在在顯示了高棉民族優異的創造天賦,唯有足夠強大的國力,才能產生如此精緻優雅的文明。
它是吳哥王朝輝煌的歷史的見證。
可惜的是,柬埔寨脫離法國殖民獨立後,因為國家無法負擔龐大的維護成本,只能任其自生自滅。直至一九九二年,吳哥遺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才由聯合國組織了國際團隊,在吳哥進行著長期的維護計畫。所以我們今日見到的吳哥,在其沉穩的外表下,是各國精英群策群力共同保存的人類瑰寶。
不管是不想走馬看花遊吳哥,想沉浸在吳哥的神話世界,或是僅想在家臥遊,都只要看這本就夠了!
作者介紹:張蘊之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天下雜誌微笑台灣款款行特約記者。曾做過劇場演員、製作人、動畫編劇、記者、出版企畫與編輯,熱愛苦行式長旅,專注探索已消逝的人類文明,以傳遞死人骨頭留下的智慧為己任。著有《澳洲不思議》、《柬埔寨:吳哥文明的繼承者》、《Lonely Planet IN 台灣》、《Lonely Planet 廣東》第二版等,並彙編有《圖解100個印度史詩神話故事》一書。
相關著作:《吳哥深度導覽:神廟建築、神話傳說、藝術解析完整版》《澳洲不思議》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國際式樣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7-17 08:00:00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現已全部併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稚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它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
1913年,辦集美小學。
1917年,辦女子學校。
1918年,辦師範和中學。
1918年,成立集美師範 。
1919年,辦幼稚園。
地標性建築中學部南熏樓由主樓及兩側附樓組成,呈Y字形矗立與於潯江西岸的制高點上,1957年6月建成。樓名取自虞舜時南風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慍兮",以示陳嘉庚一生興學造就後代的心願。主樓為高15層的西式建築,屋頂為中式方亭。塔樓頂部有“集美”兩字。兩側附樓似展翅的雙翼、淩雲騰飛。南薰樓全部用細紋花崗岩建造,綠瓦飛簷,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立面裝飾,都為集美標誌性建築。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簷、雕樑畫棟,人們稱其為“嘉庚風格”。建築特點是:一是穿西裝,戴斗笠。二是三曲燕尾脊。三是彩色出磚入石。四是梁檁桁柱不油漆。五是創新嘉庚瓦。陳嘉庚先於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划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闢了一個規範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宣導“誠毅”精神,一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一”,堅持到底。
嘉庚故居坐落於集美鎮後尾角,今嘉庚路149號,是陳嘉庚先生居住過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後重修,直到完工後才重修居宅。現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並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二層的會客室、餐室、工作間、臥室等,均按陳先生生前原樣陳設。故居西側的一座三層樓房為“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蹟陳列館”,共以“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三部分陳列。
1992年,為完成陳嘉庚先生的宿願,在鼇園的北面建設“嘉庚公園”。與鼇園相連,是陳嘉庚建築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園林自由佈局的形式。公園占地面積3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於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周年竣工,向遊人開放。公園內紅柱飛簷琉璃瓦的亭臺樓閣,它們一個連著一個隨著曲折回廊成一條龍展布。嘉庚公園以中國式的庭院為主體,公園內還有水池、曲橋、石欄、草地,結構排列。公園西側正中有大型人物群雕《桃李芬芳》,展示了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莘莘學子仰望著"集美解放紀念碑",緬懷校主恩澤。園內的東邊有一個尊師重教榮譽碑,雕塑巨型蠟燭一根,石碑上鐫刻著捐資興學的個人和單位姓名。公園裡有著地毯式草坪、市樹和市花。位於集美東南海邊的鼇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鼇園。1950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時,將這一島嶼擴填成園,於1961年完工,歷時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園中共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閩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鼇園門廊兩側中國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鏤雕。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鼇園的主體建築,碑高28米。陳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紀念碑正南面,1961年8月20日,國家為陳嘉庚先生舉行了隆重的國葬。1988年,陳嘉庚墓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際式樣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搶救工作已經展開!
拼這是原中國廣播公司使用的日治時期「台北無線電信局板橋送信所」,1927年9月19日起造,1928年9月12日完工,至今已有87年歷史。
民進黨執政時期追討不當黨產,交通部提告索討中廣5處土地,已追回新北八里、板橋及彰化芬園3處土地,但嘉義民雄追不回來,另中廣花蓮台土地仍審理中。其中板橋這處土地共有八筆,面積共約1萬7千平方公尺,纏訟10年後終於在2014年8月26日由最高法院判決定讞,中廣須將土地返還國家。因此去年12月30日中廣貼出公告,要在今年1月5日拆除地上物。
昨天國會辦公室接到關切的民眾來電希望我們協助搶救這棟送信所,我立即請同仁前往了解並記錄。也將在今天發函請新北市府立即啟動文資審查,這樣就能立即以暫定古蹟的法定地位保護它,我也希望朱立倫市長應將它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予以永久保護。
板橋送信所建物共有三層,一樓142坪,二樓136坪,三樓44坪。構造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體現當時機能主義國際式樣的簡約與幾何立方體風格,但以圓潤的轉角收線及拱窗柔和了混凝土冰冷的水平垂直線條;西側一、二樓L型窗廊、西北角主要梯間、及放送機室北面拱廊最為精采。這個事務所建築還包含了面積極大的電池室、電力室、放送機室,也因需24小時運作發報,還配備了職員浴室和宿舍。
建築物北面有一個圓形噴水池,內有一座石砌的台灣島,還維妙維肖地堆出中央山脈的形狀,非常特別。此外,若干附屬建築、電線塔,以及主建物周圍於興造時一併種植的好幾株大榕樹,共同形塑了這個送信所的歷史氛圍,都應一併審議指定為文化資產。
板橋是台北地區漢人開墾極早的地區,文風鼎盛,目前板橋的文化資產中,最有名的古蹟就是林本源園邸(即林家花園),但竟沒有任何一件日治時期的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希望朱立倫市長以及新北市文化局、新北市議員能共同協助此一難得保存完整的「台北無線電信局板橋送信所」指定為古蹟,讓它成為當前新北市政經中心最耀眼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