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記:世界裂痕處等你》關於那些必然會經過的騷動不適,與不全然能夠理解的自由與真實。
放下 @nerowriter 作品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完全脫離青春這個階段了,而且我並不害怕。
在這裡的青春,我指的不是年紀或外在,也不是社會身分或家族身分,而是內在的心理狀態。
青春的內在,對我...
《旅記:世界裂痕處等你》關於那些必然會經過的騷動不適,與不全然能夠理解的自由與真實。
放下 @nerowriter 作品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完全脫離青春這個階段了,而且我並不害怕。
在這裡的青春,我指的不是年紀或外在,也不是社會身分或家族身分,而是內在的心理狀態。
青春的內在,對我來說並不是充滿色彩或充斥陽光的場景,而是雨和冷風,陰鬱的濾鏡裡還有一個不停跟自己吵架的自己。
而這樣的場景,碰巧和Nero書裡充斥大量蒼白,富含大量「孤獨、孤身、裂痕、逃離、徬徨失措、天涯淪落人」的獨白吻合,我常在閱讀的過程裡遇見婚前的自己。
16、17歲的我,也在排名還可以的高中裡跟大家都很愛的班導師對立,原因是無法認同都快成年的人還必須被當成幼稚園規範的日子。
跟Nero一樣,為了逃離台北,所以填了很遠的學校,在距離台北三百公里的大學四年裡,我過著流放自己的生活,花了大把時間放逐自己、追尋自由;跟朋友討論何謂人生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跟家人裂解也是必經之路,而我的幸運之處,大概是在自由的國立大學裡讀歷史,於是開始理解真實和事實的區別,開始用不同的觀點切入過去被定型化的社會,認識了很多社會價值裡活得不那麼現實的大人。
四年的時間當然不夠,後來又讀了研究所,在各個科系夾縫中做跨領域研究,遇見更多更多活得很努力但也被認為不實際的人。
那時候的我也很幸運的遇上了一個願意討論、不分輩份年紀,儘量把人當成獨立個體的環境。在那裡的討論從「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是誰?一直到潛意識、無意識,再到「是誰握有話語權?」從這種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打底開始,我把心裡的各種疑問在研所的前兩年翻天覆地的打開、指認(當然,在外在顯化的定律中,所有同學也都在那個時期跟家人鬧翻一遍,我是第二遍)
在儘量透徹的討論下,每個人確認自己的思考是否還有所侷限,然後抓取自己可以掌握的部分,把已然破碎的世界慢慢重新組起,志同者走類似的路,志不同也彼此祝福。
再後來,我逐漸發現裂縫也是一個通口,就連以台灣史為主要素材的論文也寫著關於疆界的議題,然後在這個爬梳和創造的過程裡,逐漸減少自己跟自己,以及自己跟世界吵架的頻率。
當我不再試圖用各種意義上的疼痛感受自我存在後,雖然仍覺得自己在對抗世界,但更能自在自如的行走於非黑即白之外,無限廣袤的灰色地帶。
噢!這當然需要無數的練習,失敗是常態,但只要先學會不失望、不對自己過度失望,就能不過於痛苦的走下去。
「執著於生的人,最終便會想死,追求安穩的人,最終必會失去安穩,期盼自由之人,亦會失去自由。這便是人。」頁117。
後來的後來,我理解了一件事:不懂害怕並不是勇敢,真正勇敢的人,是知道可怕之處但仍願意獻身其中。
當然,生命給出的挑戰不會停止,隨著生命階段改變,曾在心裡懸而未決的課題會在某些時候出現在自己面前,直到現在,我還是時常面對著那些無所不在的荒蕪、悲傷、痛苦和無以名狀的落寞。只是我已不會赤手空拳帶著憤怒的硬幹,現在的我現在終於懂得先轉頭深呼吸,必要的話可以停下來,讓心納入當下的風景後,再尋求資源,維持生命裡的動態平衡,然後繼續上路了。
在我們仍然僵化且威權的義務教育,加上到目前為止毫無情感教育可言的台灣社會現狀,受傷的靈魂太多太多了。但擁有資源與勇氣離開,或像我一樣擁有求學好運和家庭支持的人只是少數,而願意寫出來的人,則更少更少了。
謝謝Nero寫下這些用又年輕又柔軟的心與世界碰撞時看見的風景(無論內在與外在),以及誠摯的閱讀邀請,更謝謝九歌願意出版這本書。半隻腳踏在出版業的我,知道這個發行的風險和背後隱含著的祝福。
但願我們都能在世界裂痕處持續守候著,即使只是微光,也能讓孤獨而無助的年輕生命感到一絲希望。我知道,因為我也曾是其中一員。
期待Nero的下一個十年。
#蛇龜小姐在讀書 #地方媽媽在讀書 #旅記 #世界裂痕處等你 #黃恭敏 #九歌 @chiuko_book
#閱讀 #閱讀分享 #閱讀筆記 #生命故事 #青春 #異國 #跨界 #reading #lifestory #newwriter #keepgoing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世界排名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世界大學排名 台灣40所學校上榜🏫】
英國 #泰晤士 高等教育「#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最新 #世界大學排名,#台灣 有40所學校上榜,比去年多2所,當中有11校進入全球一千大,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名列第113名最佳, 臺北醫學大學(官方版) 與 中國醫藥大學 則一舉躍升100名以上,分居全球第201到250名及301到350名,合校後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則衝到300多名❗
📌加入Juiker,即時掌握央廣新聞📌
https://jkgo.in/gt/j/bGiJAm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世界排名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培育開創性人才 林奇宏盼陽明交大邁向世界百大
最新更新:2021/01/10 22:30
陽明交通大學新校長當選人林奇宏10日表示,當選後才是挑戰的開始,目標3、4年內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百大。(黃旭昇攝影/ 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0日電)陽明交通大學新校長當選人林奇宏今天表示,當選後才是挑戰的開始,未來將推動產學共創,培養具開創性的人才,目標3、4年內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百大。
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併案於去年8月獲行政院及教育部同意,預計今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並由教育部組織校長遴選小組。
陽明交大首任校長遴選小組今天開會,針對共3名校長候選人進行投票,最後由交通大學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林奇宏當選陽明交大合校後首任校長,後續將送請教育部長核定後聘任。
林奇宏今晚告訴中央社記者,他將參選校長當作一個自我實踐的過程,也投注很多心力,被通知當選後,心情如釋重負,但隨後又感到肩頭壓力沉重,因為這也是挑戰的開始。
林奇宏提到,全球因為科技文明發展、氣候變遷等造成許多問題,未來這樣的劇烈變動仍會持續發生,因此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具備前瞻性,而創新跟營造新的價值就是一個重要切入點,他將此當成未來大學的願景,也是陽明交大合校後的重要發展指標。
在人才部分,林奇宏認為,希望陽明交大未來能培養領袖人才,除了科技界、醫界,各領域都要均衡發展,大學不只要適應改變,甚至要主導下個世代的改變,因此學校的適應性和調適性很重要,要從組織文化、學術自由和資源等方面著手。
林奇宏提到,合校後最重要的就是搭建一個舞台,讓師生能發揮長才,讓學術能自由發揮,而高教資源不足,但民間跟產業有需求,未來將強調產學共創、公私協力,除了善用校友資源,也希望跟產業有更多合作,讓產學能夠雙贏。
目前兩校共有9個校區,林奇宏坦言,這樣在教育人力配置上會是壓力,因此未來希望以新竹、台北兩個主校區的概念來推動校務;未來合校後,他預計QS世界大學排名可提升至150至200名,目標3、4年內能進入世界前百大。(編輯:張雅淨)1100110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世界排名 在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入圍 八強出列!|2020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
今年的競賽主題為「疫後曙光—設計新世界」(After the pandemic: Designing the Next Version of Our World),共52件作品報名,來自49間院校,共172團隊成員,學生背景來自台灣、香港、中國。
經過5位初選評審多輪討論和投票,選出今年的八個入圍團隊。
┌─────────┐
│ 🎉🎉入圍名單🎉🎉|
└─────────┘
(排名不分先後)
🔹「樂」活當下,「齡」距離 -- 線上情感教育互動平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AirHome|美國麻州藝術與設計學院
🔹Goden |輔仁大學、台灣藝術大學
🔹當我們曆(Live)在一起|台北醫學大學、台灣科技大學
🔹斜槓老人 GO|台北醫學大學、臺北科技大學
🔹後疫情,新健康:智慧健促服務系統|國立成功大學
🔹CU兒童印章棉片|明志科技大學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 打造整合全台老人送餐資源的 APP|嘉義大學、陽明大學
-
以上入圍團隊接下來將可獲得客製化的英文提案培訓及業師指導,持續優化作品,於12月5日舉辦的決賽暨頒獎典禮中以英文進行提案,爭取優勝獎項。
更多關於入圍詳情資訊請見>>https://slg.pse.is/wmdwz
♦亞洲區大賽決賽將於2020年12月5日上午8:30-12:30在交通部集思會議中心五樓集會堂舉行。除了有八個團隊進行現場提案外,還將有精彩的主題演講、作品展示。報名資訊近期公告,敬請關注。♦
#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
#銀享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