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民義務教育目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民義務教育目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民義務教育目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民義務教育目的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Zen大的時事點評,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接觸非天朝史觀的中國史後才知道,當年之所以讀不懂中國史中的許多地方,覺得違和與牽強,雜亂無章...,主要是因為國民義務教育的歷史,是統治階級用來灌輸想像共同體的工具,會根據當下政權的正統進行修改與隱匿,還有偏袒式的解讀。 我們學的是華夏史學,華夏史學存在的目的是鞏固統治權。不若當代西方史學的目的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5萬的網紅鍾明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國民義務教育12年! 我認為台灣12年的義務教育目的, 是為了讓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 而不是把學生當作答題機器人! 每個人都長得一樣!到底特色在哪裡? 12年這條路一定要是每位台灣人學生必經路程嗎? 說實在的!台灣有太多人有『讀名校才會出頭天』的這種荒謬價值觀, 我們身為人的價值,不是要...

  • 國民義務教育目的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4 21:34:26
    有 246 人按讚

    接觸非天朝史觀的中國史後才知道,當年之所以讀不懂中國史中的許多地方,覺得違和與牽強,雜亂無章...,主要是因為國民義務教育的歷史,是統治階級用來灌輸想像共同體的工具,會根據當下政權的正統進行修改與隱匿,還有偏袒式的解讀。

    我們學的是華夏史學,華夏史學存在的目的是鞏固統治權。不若當代西方史學的目的在於,探索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為什麼?

    岡本隆司的作品之前就讀過,非常精彩,顛覆我們腦中那些道統論華夏史觀。

    作者會從前設開始談,也就是東亞的地理氣候環境,因為這就好像歷史的DNA,會決定某些模式將來反覆上演。

    這本書還有很多圖,清楚扼要解說過往我們在教科書上背的昏頭轉向的一些朝代的疆土與制度的演變。

    理解式的記憶式自然而然,填鴨式讀記憶是靠反覆背誦。

    統治者只能用填鴨方式教育歷史,不希望你思考背後的原因。

    附帶一提,我很不喜歡網路上一些人總是用那是他國事務他國歷史的態度來無視。這是種阿Q式精神勝利法,實際上天朝就是再那邊,瓦解危險的最好方法反而是好好搞懂,說給更多人聽。

    https://zen1976.com/celestial-dynasty/

  • 國民義務教育目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2:16:54
    有 1,214 人按讚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 國民義務教育目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3 07:13:35
    有 204 人按讚

    W1 2021/4/23(星期五)
    今天兩個孩子都必須7:50前到校,
    最簡單的午餐就是麵包類食物了。
    假期期間我們去IKEA買了肉丸子和熱狗,
    派上用場很方便。

    而且那天我才知道,原來IKEA的熱狗是用水煮的,
    不是油煎的,孩子們一致認為水煮熱狗又軟又好吃,
    那樣就更簡單了啊,而且水煮熱狗可以降低鹹度,
    也比較不上火,果然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啊。
    難道你們都知道熱狗是用水煮的嗎?
    我朋友說她一向都水煮耶!
    那我也太後知後覺了。

    陽陽升學記(二)

    「學區!公校?私校?獎學金!」

    「呵呵呵,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對孩子們比較輕鬆,都沒有讀書壓力。」
    誰說的?誰說的?(左顧右盼)先容我為這句話翻個白眼先。
    澳洲小孩3,6,9,11年級,平均每兩到三年考一次Naplan(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 – Literacy and Numeracy),此為全國性的會考。此外,為了有機會申請好一點的學校,還會鼓勵孩子們考ICAS。

    當然全國性會考家長的態度可以隨意,如果不跨區升學,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父母有能力搬到好學區,其實就開開心心的讓孩子們直接從prep讀到12年級畢業,全國性會考就輕鬆愉快的參加就好。如果父母經濟條件許可,那除了公校的選擇,還能慎重考慮讓孩子讀資源比較豐富的私校。如果像我們這樣的小康家庭,能讓孩子們讀私校的唯一方法就是考獎學金。獎學金的額度和競爭程度各校不同,這裡就不贅述,光寫到這裡,你會發現小孩子任務其實只有「上學」而已,其他「搬家」「找學區」「選學校」「申請學校」「準備考試的材料」「找錢」都是家長的事,所以本文的第一句話完整來說應該是「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對孩子們比較輕鬆,都沒有讀書壓力,因為壓力都在父母身上」。

    來到澳洲,當我聽到這裡的媽媽們從懷孕開始就要去登記排隊搶手的私立學校,有的等到孩子出生長大要上小學了,都還排不上名額。或是小孩快上小學了,就得舉家搬遷到好的公校學區,每年的第三和四個學期,我們家社區都是賣房潮,因為家裡明年有七年級生,父母得趕快搬到好中學學區讓孩子進入好高中。這些現象讓我發現「世界太大,而我眼界太小」。澳洲父母真的很忙啊,一點也不輕鬆。

    澳洲推行12年國民義務教育,讀大學不是必需的成長之路,只要你有一技之長,願意付出,任何工作都能讓你累積財富,這是澳洲很棒的地方。多年前Tafe的老師曾經告訴我們,整個昆士蘭省申請大學的學生比例只有5% ,這個數據有讓我的內雙眼皮稍微外翻了一 下。但我們夫妻覺得,孩子們的未來不僅侷限在澳洲,其實他們很有機會走向全世界,如果他們有能力,而我們做得到,那我們就會陪著他們前進。

    話題回歸到我家女兒,從她二年級發現成績落後,當爹的振作精神帶著女兒慢慢往上爬,終於在三年級的Naplan考試得到了中上的成績 ,程度算是從落後到追上了。然後我們第一次聽說了ICAS,也沒搞清楚狀況,學校發通知說自由報考,反正報名費很便宜,去考了,也不知道怎麼準備,更不知道這還需要準備,然後成績出來,一塌糊塗,一度懷疑小孩智力有問題。(智力有問題的是爸媽吧,沒準備就讓小孩去考,到底哪來的自信??)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三年級的考試的確只是看孩子的程度在哪裡,關鍵還是在三年級之後的那幾年。我們家的小學學區是還不錯, 對我們來說,什麼是好學校?不是學術成績頂尖,而是學生品性良好,沒有霸凌行為,學習氣氛良好,師生和睦的學校,就是好學校。可是我們的學區的高中,傳說中的剛好相反。於是,我們啟動了孟母精神,不是搬家,而是為孩子的跨區升學計畫開始做準備,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學習計劃,「緩而不慢,求精求實求穩不求快。」

    我們採取的策略是:
    1.與其每年盼望孩子分配到優質老師的班級實在太心焦,不如去靠老杯教。(老杯就是爸爸)

    2.學校沒有課本,沒有教綱,沒有功課,老杯買彷間習作本,照著習作本的教綱進度走,反正習作本就是跟著教育部的年度教綱走,跟學校的進度八九不離十,不用問,不用猜,直接買習作本(要買有解答的喔,不然你會搞死你自己)。

    3.不管孩子的學習進度是落後還是超前,學會了就繼續往下走,學不會就慢慢教到會,再走下一步。一點一滴累積,底扎實了,後面才會輕鬆。不要管學校進度怎麼樣。不要讓孩子覺得被push的感覺,遇到困難會逃避是正常,有一次有個題目老杯用了至少十種方法去解釋,花了一週的時間女兒還是不懂,最後老杯去請教我那開補習班教數學的老弟,用他傳授的方法,十分鐘女兒就通了,題目怎麼變都考不倒。之後我們知道了,孩子不懂,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教的人功力不夠深。(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

    4.每天固定寫兩頁習作本,不要一次給太多功課,小孩會反彈很大。(全程不花20分鐘可以完成)

    5.訂正很重要,訂正後老杯還要變化題目到小孩確定都懂了才罷休。

    咦,怎麼都只講到老杯,那老母在做什麼?
    ㄜ~~~我煮好晚餐就下班了,默默躲到房間去追劇啦(下班後就是廢物一個)

    我們從陽陽三年級開始,日復一日的每天晚上陪她學習,一點一滴的累積,我們相信學習也是「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從一開始他能專注做功課15分鐘,訂正20分鐘(年級越小專注力越短,不要勉強),到慢慢可以拉長時間寫功課加訂正60分鐘,到四年級準備ICAS,他已經可以安靜做功課45分鐘,訂正60分鐘,現在的她,可以持續專注學習超過90分鐘,訂正時間60分鐘都沒問題。專注力就這樣培養起來了。因為他專注力夠,程度也拉上來,錯誤率不高,訂正少,常常30分鐘就完成。我們所作的目的除了培養專注力,還有就是養成小孩每天花一點時間寫功課的習慣,因為7年級之後的學校功課會很多,到時候才不會適應不過來。

    姐姐是從三年級才開始認真課後學習,圈圈則是從prep就開始,因為他說:「不公平,姐姐都可以寫功課,我也要寫功課」 ,這傻孩子就這樣加入了每晚學習的行列。而事實上,他在Kindy期間,就已經把200個Sight words都學完了,也是他自己要求的。他學完sight words 我就開始從圖書館借小書給他讀,他發現自己能讀書非常有趣,從Prep時,他的閱讀能力就已經達到小二程度。所以我昨天才說,老大是試驗品,也是榜樣啊。所以,培養孩子做功課的習慣,年紀小,一天十分鐘就好,一週也至少有50分鐘的學習。(週末不算的話)

    陽陽的成績從四年級慢慢開始提升,ICAS的準備,是老杯買了模擬考題回來練習,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進步,ICAS科學成績更是躍進了前10%,孩子也慢慢的建立自信,在課堂上聽課輕鬆許多,今年初她才告訴我,其實他在四年級以前,老師上課說的內容,他常常是聽不懂的,連問,他都不知道要問什麼?五年級,她首次拿到除了體育,幾乎全A的成績單,ICAS的成績也相當令人欣慰,因為五年級那一年是2020年,疫情關係全國性會考Naplan停辦,我們因為有了ICAS的成績,心中踏實許多。申請跨區就讀的機會看來是有希望了。

    接下來就是決定要報考私校還是公校?公立學校要報考哪幾所?

    下集待續。

    祝大家有美好的一天

  • 國民義務教育目的 在 鍾明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13 19:00:11

    台灣國民義務教育12年!
    我認為台灣12年的義務教育目的,
    是為了讓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
    而不是把學生當作答題機器人!

    每個人都長得一樣!到底特色在哪裡?

    12年這條路一定要是每位台灣人學生必經路程嗎?
    說實在的!台灣有太多人有『讀名校才會出頭天』的這種荒謬價值觀,
    我們身為人的價值,不是要用學歷來去定義。

    有這種價值觀的人,看完影片就改一下吧,

    ps : 台灣表面在改革 ,人民腦袋請運轉。

  • 國民義務教育目的 在 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4-03 11:51:59

    選擇東澳的目的就是為了這片狹長形的雨林生態,很高興在地好友的協助,可以認識這種美麗特殊的鍬形蟲。這是一種後翅已經退化不會飛的種類,通常棲息在枯朽木與地面(腐殖質)接壤處。厚實的身體與極為立體的大顎,在拍照時讓人吃盡苦頭,因為要找到好的角度很難呀XDDD

    姓名:黃仕傑
    人稱:熱血阿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拈花惹草、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戾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台灣原生動、植物知識。十多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紀錄森林現況,並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影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為電視節目「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並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台灣各林區管理處、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自然觀察訓練講師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


    熱血福利克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hijak0...

    熱血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shijak0526/wretch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自然野趣教育機構昆蟲 講師

    著作:
    『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我與鍬形蟲的日記』(紅樹林出版)。
    『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
    書籍連結網址:
    http://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

    東森節目:好好玩自然(講師兼任主持)

    蘋果日報:
    專家學者鑑定後,認為協助田野調查工作的黃仕傑從發現到採集研究貢獻極大,因此以其名命名。
    【更新】新發現! 墾丁現3擬步行蟲 | 即時新聞 | 20150121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