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小社會地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小社會地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小社會地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小社會地形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光亮成為一種罪名] 30歲的許先生,是一名打扮入時的青年人,髮型修剪得起伏有致,左耳綴了幾只耳環,這天他穿了簇新的白恤衫,結上幼身黑色領呔。 晚上8時開始,他在銅鑼灣商業區向義工領了一支長條型的白蠟燭,連着黑色的阻風紙杯,點起了的蠟燭慢慢燃燒,他緩緩走近維多利亞公園方向,就在對面馬路給警察截...

國小社會地形 在 矮額是瓦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05:23

- 合作文:接棒 - 嗨 我是剛退役的110會考生瓦嘟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會考的心路歷程 - 我自己功課沒有到頂尖 所以努力複習一定要做到❗️ 就來講講我是如何複習的叭 - 國文:#歷屆試題很重要 其實寫歷屆就知道,會考國文出題方向很多元,尤其是文言文一定會考。刷題最重要的就是練自己的語感和手感...

國小社會地形 在 MARK✍?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1 12:25:04

#宜蘭在等你 沒送到的明信片,卻巧遇老闆 ☕️:杉舞三生 📍:宜蘭縣員山鄉雙埤路35號 ⛔️:目前暫停營業 昨日在宜蘭美術館參與 #影像宜蘭 紀錄片講座,發現同桌的與會人員在最後發表感言時,正好是在雙連埤經營衫舞三生的柯信淳老闆,她除了想拍攝雙連埤居民的故事外,對近期面臨的土地爭議也有話要說:...

國小社會地形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21 16:19:28

《遙遠的公路》舒國治 ⠀⠀⠀⠀⠀ ⠀⠀⠀ 「若說美國旅行,最令我獲得豐富的是什麼?我會說是那種地形構成的奇美;它必須要大,然後在這大當中涵蘊那些山與河、平原與樹林等等所間架交織成的大地而散發出的顏色、氣味、光暈等,它們會自然飄進你的嗅覺裏,會自然在你眼睛前移來移去。那種神奇,你必須在四時交換下親身體...

  • 國小社會地形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5 01:12:37
    有 4,875 人按讚

    [當光亮成為一種罪名]

    30歲的許先生,是一名打扮入時的青年人,髮型修剪得起伏有致,左耳綴了幾只耳環,這天他穿了簇新的白恤衫,結上幼身黑色領呔。

    晚上8時開始,他在銅鑼灣商業區向義工領了一支長條型的白蠟燭,連着黑色的阻風紙杯,點起了的蠟燭慢慢燃燒,他緩緩走近維多利亞公園方向,就在對面馬路給警察截停。此時,蠟燭燒了一半,紙杯內盛滿了燭淚。

    圍在他身邊的警察,最高峰時有十來個,他背靠商店外牆,前面全是警察的身軀。警察跟他說,必須要吹熄蠟燭,他問為何?警察指,點起的蠟燭就可能觸犯非法集結罪。

    他用手扇蠟燭,蠟燭沒有熄滅。警察說,現在批准你脫下口罩吹熄蠟燭,糾纏了一會,他無奈依從。許先生被搜身及查身份證,「我又沒有任何犯罪紀錄,第一次被截查就給了六四。我甘心情願,為了前人的付出。」

    這位追上潮流的青年坦言,以往很少參加六四集會,但這一次讓他心情激動,因為一年多沒有機會參加任何集會或遊行了。剛被警察釋放的他,接受記者訪問時,拿着白蠟燭的左手腕不住顫抖,左手手腕皮膚上可見紋身,這名強壯的男子,額頭的冷汗不住流下來,滴到地上。

    許先生坦言,被截查時感到難受,「你可以感覺到整個社會瀰漫着恐懼和焦慮,他們要打壓我們,這個社會肯定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所有事都往錯的方向走。」一個大男孩,一身結實肌肉,難掩被警察截查的驚恐:「我沒想過,點一支蠟燭也要那麼多的勇氣。」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恫嚇行動。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了30年的六四燭光集會,去年被政府反對,仍有大量市民成功進場,警方後來拘捕了具知名度的社運領袖亦已把他們收監。今年六四,港府再以「疫情」為由限制市民集會,但由於公共衛生相關罰則主要為罰款,故此警方亦在橫額及廣播中提及,違反者還會被拘以公安條例相關的非法集結罪名,違者可以判處監禁。

    32周年的六四集會,第一年迎來空蕩蕩的球場,康文署開了大光燈,把場內照得燈火通明,海量的軍裝警察,駐守園內每個角落,園外的銅鑼灣,甚至全香港,總共派出共7千警力。銅鑼灣可謂每十步就會遇到警察。有到來的市民,在關起了的鐵閘外,拍攝空洞洞的球場。

    三十二年,維園球場第一次空空如也。以往燭海佔據了多少個球場的畫面不復再。球場內,除了警察,還是只有警察。

    官方事先放消息,指今晚若有人黑色衣服到維園燃起蠟燭可能被拘捕。那個法網拉得有多大得多大。今天大家起牀,支聯會副主席,本身是大律師的鄒幸彤,因為曾公開表示今晚會以個人名義到維園點蠟燭悼念,已經被捕。幾天前,支聯會的六四紀念館,亦被政府指控沒有申請展覽相關的娛樂牌照而宣佈閉館。

    兩個穿黑裙拿着蠟燭的三十歲女孩,一直圍着維園外步行,其中一人說:「就是要看看他們(政府)的恐懼去到那裡。」

    整個晚上,大家都用不同方法表達抗爭或悼念的情緒。高調的人穿了一身黑衣,拿了白花來;到了晚上,燃點了實體蠟燭的人,頂多可以在維園以外蹓躂。有人在地上以蠟燭砌成六四字樣,砌好後,趕緊離開,此地不宜久留。

    維園內,大面積地被警方以鐵欄柵和膠帶封鎖着。維園裡的遊人仍在進行各種康樂活動,網球場、草地滾球場、游泳池內仍有人在做運動,兒童遊樂場也有孩子在攀爬嘻笑。只是當有跑步的人亮着手機燈,或拿着微型的電子蠟燭在跑,你會知道,誰是同路人。

    在偏僻的角落,一個公廁旁邊,一位58歲的婦人「小雲」,穿了帶花紋的黑衣,拿着一本漫畫書在閱讀。晚上七時許,天漸黑,她把一支小型電子蠟燭放在椅子上,本來,她用雜物遮掩着蠟燭,夜一點,她見經過的警察人數減少,才敢把蠟燭放在較當眼處。

    小雲向我解釋,她整天的「詳盡計劃」:住在九龍的她,下午2時許便坐巴士過海。「幸好我出門夠早,後來警察把多條過海隧道也設立檢查站,大塞車呀。」她先到中央圖書館借了一本和中醫有關的漫畫書,再到維園繞了幾圈。「我要看廁所,出入口在那裡,有甚麼事也可以逃走。」

    她還特別挑了一個公園座椅,上面有篷頂,以免下大雨她仍可以堅持留守。「我好想個天下大雨,下大雨警察人數應該會減少。」只是來維園點支蠟燭都要做那麼多思前想後的計劃?「借本書是要裝作在這裡坐是看書,我打開手機燈,也是因為看書照明作用。唉,現在連穿黑色衣服都心驚膽顫。」

    小雲說,對於她這種年紀的人,六四正值她的年青歲月,印像深刻,八號風球集會她至今仍記得,當年六四的新聞報導都保留了,成為家中珍藏的錄影帶。「佢今年話唔比,更加要出來,支聯會那麼多領袖也被捕,好傷,好傷我們這批中年人的心。」

    小雲頸上掛着一枚純銀十字架,她是虔誠基督教徒,曾回中國內地探訪,知道內地教友只能低調運作,說句話都要小心,否則有後果。小雲不禁慨嘆:「現在香港感覺好似身在內地咁。樣樣嘢要靜雞雞做,低調啲一個人咁做。」她說,預先告訴親友她來維園,並定時報平安。「嘩,維園啲出口,『成隊兵』擺哂係度。」

    支聯會以往被諷刺為奉行「大中華情意結」,亦即是視中國與香港為「同胞」,香港人會有責任「建設民主中國」。小雲坦言,欣賞已故領袖司徒華的愛國情操,亦自然地形容自己始終心繫「祖國」:「我係中國人,都想國家富強,唔只係經濟富強,都想人民有分辯是非之心,有良心。」

    小雲知道,每一次出來可能都是最後一次:「我以為等到今日才去參觀六四紀念館,怎知道太遲,已經被政府以奇怪的原因關掉了。唉,原來行動遲一兩日就太遲。所以今日一定要出來,怎知道明年是否連坐在這張椅都不可能?」

    另一個伯伯,76歲的黃先生,在維園外合十,向着球場方向鞠躬致以悼念,他也懷有這種「大中華情意結」。

    黃伯視中港人民「同為中國人」,他說,以為這麼多年,香港人支持平反六四,到香港人有需要時,期望中國內地的人民會發聲。但2019年他接觸一些內地人,對方對香港的反修例運動不支持,令他十分難受。

    黃伯嘆道:「我來了維園近30次,除了3年有事沒有來,通通都有來。最記得2013年下傾盤大雨,有個八十幾歲的阿婆說要打傘遮着我,我說不用了。」但黃伯仍時堅持六四要悼念,他說,每年參加集會時,心情都沈重,「好似想喊但又喊唔出。 」

    對於今天警察於清晨拘捕鄒幸彤,黃伯義憤填膺:「佢好高學歷,好可惜」。鄒幸彤現為大律師,曾在劍橋大學修讀理科。對於港府以疫情原因不准集會,黃伯說:「我好少講粗口,但都忍不住要說,這個政府是無恥的,甚麼防疫通通是借口。我不樂觀,支聯會早晚會被取締,香港玩完了,以後只能在心裡悼念。」我問他怕不怕,他說不怕:「我個仔叫我唔好去銅鑼灣,但我堅持要出來。」

    究竟這天晚上的紅線是甚麼?點蠟燭、開着手機燈、還是拿着電子蠟燭?依我觀察,在維園以外的街道,規管沒那麼緊。有人穿黑衣點爉蠟遊街,不喊口號不停留聚眾還可以遊走;但若你在晚上八時或以後進入維園,在維園的主幹道上,受到的規範又更嚴苛。

    小雲一個中年女士在維園暗角點着電子蠟燭,巡經的警員都沒特別干擾。但一名穿運動裝的男士,手持電子蠟燭跑步,就被警察要求要關掉電子蠟燭。警員亦沒禮貌,語帶輕佻,嘲諷市民借故跑步實際參加悼念集會:「你跑了很多次了,繼續跑吖?」

    有一隊中年夫婦,也開啟着手機燈圍着維園外競步走。太太忍不住邊走邊呢喃:「哎,冇自由、失自由⋯⋯參加咗三十幾年的集會,點解搞成咁?香港點解搞成咁?連開個燈都唔得?」他曾經禮貌地跟警員理論,她引述有警員勸喻,悼念在別處可以,但維園開了個小燈,就引其他人來,又成為集會,「我地就要做嘢」。

    晚上9時半,在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附近的入口,有一名白恤衫警員清楚指出界線在那裡,他拿着擴音器大聲跟路過市民說:「現在是警方的警告,如果你的手機燈開啟了,或者手持電子蠟燭,請你立即關掉,因為以上動作已經干犯了『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警方會將你地拘捕。」

    在整個反修例運動,都從來沒有出現過,開啟了的手機燈,會成為一項罪名。

    大量市民從遠處行過,警員大聲吼叫:「你呀你呀!白衫果位男士!你開着手機燈,即刻熄咗佢!你呀你呀!十個人一齊開手機燈,睇到你啦!」連外籍人士開手機燈都不能被倖免。不少市民嘗試理論,就被拉到一邊進行截查,查袋查身份証。

    那粒比手指甲更細小的手機燈光,在黑夜的銅鑼灣像星星一閃一閃,不需多言,就有相知的共鳴。2021年6月4日,那一點手機燈泡發出的星光,承載着香港人對32年前遠在北京的亡魂的一點悼念。今時今日,香港人最大的勇氣,就是穿黑衣,走上街,點亮手機的小燈,燃亮一顆堅持良知的心。

  • 國小社會地形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4 21:00:00
    有 31 人按讚

    🤝連結內外部的重要窗口
    #創生基地 凝聚地方意識及動能🤘

    🐾挖掘出小鎮奇蹟 #左鎮化石園區
    1931年,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地質學系教授早坂一郎到菜寮溪調查化石,後續又有學者於七〇年代發現「#早坂犀牛」與「#左鎮人」化石,使得左鎮聲名大噪。

    早坂一郎在左鎮研究期間,同時啟蒙了有「化石爺爺」之稱的陳春木先生(1910年~2002年)。陳春木一生奉獻化石研究,是成立菜寮化石館的重要推手。從1981年的 #菜寮化石館,到2017年的左鎮化石園區,讓左鎮擁有全台首座且唯一的化石教育園區,也帶動地方重新思考創生模式。

    🌴#校館合一 化石園區凝聚創生能量
    來到左鎮化石園區,可見混合水泥與木構造的新穎建築,大門入口可分為左右方向,一個通往園區內部空間,一個通往緊鄰的歷史老校光榮國小,如此「校館合一」的特殊設計,可見化石園區與地方教育的緊密結合。不只如此,左鎮化石園區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觀光旅遊資源,也成了 #南臺科技大學 與 #國立成功大學 等校,在思考地方創生課題時,必定放入討論的重點。

    來到榮和里的 #頂菜寮柑仔店,這個由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所經營的空間,為遊客提供深度旅行左鎮的各項指南,而發起人之一的茅明旭亦是返鄉青年,對於化石園區一期工程落成之際,他積極奔走於社區之間,希望突破社區、園區、老街的隔閡,發起昔日運糖鐵路「#玉善線」與噍吧哖舊道相接,活化成為單車或散步道,把化石園區的經濟效益導入社區,吸引青年洄游進駐老屋,凝聚在地創生能量。

    茅明旭表示,菜寮溪是水源保護區,加上地形起伏大,農業發展相當有限,但也因此保留原始狀態,成為生態旅遊的優美據點。因應化石園區改建,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已在前年開始運作菜寮溪採化石、生態導覽行程,而未來希望可以串聯起二寮日出、草山月世界,成為兩天一夜的旅行路線。

    🏚老屋修復活化 鼓勵青年移居
    往上坡走,來到左鎮市街,在公車等候站旁的巷子轉進,可見接連數棟的古老房舍,這短短一百公尺的街道,就是昔日所謂「#左鎮老街」。
    去年底,來自新化的創生團隊「#山海屯社會企業」,把經驗帶到相鄰的左鎮,成功以「郡九街庄歷史老屋保存再生計畫」申請5棟歷史街屋修復,成為左鎮第一個地方創生團隊。

    山海屯社會企業負責人許明揚表示,他們除了著手老屋修復活化,也以務實的商業進駐模式,鼓勵青年移居小鎮創業,健全小鎮的經濟。此外,山海屯社會企業設定每棟老屋各自不同的住宿、餐飲、店鋪等不同機能,滿足小鎮旅行的基本需求,也將進駐當地工作站,用故事街屋敘述小鎮之美。伴隨左鎮車站遺址改建為紀念公園,左鎮翻轉後的未來更加令人期盼。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06-5731174臺南市左鎮區榮和里61-23號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u6QW1c

  • 國小社會地形 在 馬克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5 20:19:57
    有 6 人按讚

    #宜蘭在等你 聽聽不同的聲音

    ☕️: 杉舞三生農庄
    📍:宜蘭縣員山鄉雙埤路35號
    ⛔️:目前暫停營業

    昨日在宜蘭美術館參與影像宜蘭 紀錄片講座,同桌的與會人員在最後發表感言時,才發現正好是在雙連埤經營衫舞三生的柯信淳老闆,她除了想拍攝雙連埤居民的故事外,對近期面臨的土地爭議也有話要說:

    近日,由於 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生態教室 合約到期,以及雙連埤居民透過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表達空間使用意向,結果,竟引發網路、媒體流傳大量信息,其中之諸多不實內容,更在爭相附和、轉傳之下,引導大眾產生誤解,且對雙連埤和村民造成莫大傷害。對此,在地村民深感痛心,爰以本聲明端正視聽、表明訴求。
    雙連埤分校的歷史淵源 與 村民的處境
    一般人所熟知的「雙連埤生態教室」,其前身為「大湖國小雙連埤分校」(以下簡稱分校)。在民國43年由村民集地、親手建造,並交由縣政府管理,定位為學校及當地活動中心之用途(目前現場仍可見這兩個立牌)。爾後,民國82年分校撤校,至民國91年3月荒野保護協會方才進駐。直到現在,分校土地仍屬於鄉公所管有,建物屬於宜蘭縣政府、法定管理者為大湖國民小學。
    這個地點承載著~雙連埤人早年為社區公益而自力營造的情感,和當年一起學習和生活的記憶。試想,這個區內唯一的公共空間,若能依照既有的定位來經營,將會讓雙連埤這個資源薄弱的偏村,獲得較方便的學習,並能就近提供各種社區公共服務。然而近二十年來,在地居民並未感受到荒野保護協會良好實現敦親睦鄰的承諾,更不能接受其糾察隊式的「專業」表現,和不信任社區的態度和作法。
    如今,我們仍然要感謝荒野,在過去廿年為保護雙連埤所做的努力。但是,失去這唯一的公共空間,已讓我們的社區經營困難重重:沒有固定集會、活動的場地,僅能露天搭棚、因陋就簡,常態借用住家空間做為臨時工作場所。特別是,社區持續自主辦理的各種生態保育、文化承傳等公益事務,已然益加頻繁,因而對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格外迫切。這一點,期待能獲得社會給予平衡的認知與體諒。
    首先必須澄清外界對居民的誤解
    這次由於分校經營權而引發極大的媒體、網路效用,其中大量的不實內容,在爭相附和、轉傳之下,已然形成資訊誤導之實,其抹黑和扭曲的程度,不但悖離事實、讓大眾產生誤解,更對雙連埤和居民造成莫大傷害,而荒野既未曾正面釐清,更放任擴大。對此我們在此嚴正抗議。
    這件事,原本是單純的、關於「空間經營」的公共事務,各方應當就事論事、理性溝通,但為何從一開始,即迅速演變成,直接或影射「在地居民對生態保育的態度不佳,不支持保育」的謠言四起,並與「荒野在雙連埤的保育之功」的說法形成反差?這種以矮化他人來凸顯自我成就的作為,我們全然無法認同。
    此刻,我們將暫不針對諸多「不實信息」做個案糾舉與控告,但,仍要嚴正聲明:  
    1. 各方皆不應藉此議題來另做文章,更不應放任、助長不實訊息的傳播。
    2. 荒野應主動約束其志工、幹部及同溫的鄉民,並針對直接或影射雙連埤人是反生態保育、破壞環境…等破壞在地形象的信息,做出公開的澄清與道歉。而非僅以「網路上的言論自由」來與「應負責任」做切割。
    否則,不但是在助長汙衊在地居民之勢,更在漠視~在地人及各路襄助者,近年齊力在雙連埤所做的努力。
    相對於全台廣大的環保社群及環團網絡,雙連埤僅是一個近廿多戶人家的微小地方,我們能做的,是努力學習、成長,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保護家園、保護環境,我們謹全心全意於此,而無餘力再去應付網路戰。但是,更不願意讓我們的努力和聲音,被淹沒在外力製造的荒謬資訊和政治運作當中。所以,必要時,我們仍將採取司法途徑。

    全文請看@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 F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