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家音樂廳建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家音樂廳建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家音樂廳建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家音樂廳建築產品中有1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邊吃雞蛋糕,邊認識建築裝飾》 中正紀念堂園區主堂體、牌樓、角亭等屋頂都有仙人走獸裝飾,以主堂體屋簷屋頂數量最多,在仙人騎鳳後面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與斗牛。國家音樂廳裡有販賣現做的雞蛋糕,用模子做出仙人騎鳳、天馬、龍、獅等造型,香噴噴的雞蛋糕,令人垂涎欲滴! #紅玉滿赤心雞蛋...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好奇婆婆PoPoCurio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陪同行動不便的長者,好比帶著小朋友出門,一會上廁所、一會太累、一會走不動、一會想吃東西.....,對已上年紀中年的婆婆而言也是體力透支 台灣對年長者們善待與優惠(輪椅♿️、半價、博愛坐......) 陪行者相對輕鬆多了,老年們身體狀況允許之下,台灣出門走走,很划算 從台北到台中,高鐵不到一個小時...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Te-chien Li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3:50:33

位於真理大學校園內,於1997年完工,的「大禮拜堂」,其外觀採用哥德式的設計風格,而內部則是以傳統設計為主,樓層分地下三層、地上四層、屋突三層,合計十層。建築方面為了突顯基督教教義風格,重複使用象徵「虛心祈禱的手」的尖拱造型,無論在主體建築、窗戶和大門,皆塑造出建築的獨特風格。特別的是,大禮拜堂內有...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馮子晞 Shere Fe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8:47:24

#Lalaland 🎬 這是一部我非常愛的電影,不論是裡面的音樂、台詞、畫面、場景、運鏡、燈光、配色、服裝,男女主角的一個眼神、一顰一笑,所有我都好喜歡。可能對這部電影太有情感,每次聽著Lalaland的原聲帶都莫名想哭,就算是開頭那首充滿加州陽光的Someone in the crowd我也會鼻酸...

  •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4 22:04:31
    有 1,138 人按讚

    《邊吃雞蛋糕,邊認識建築裝飾》

    中正紀念堂園區主堂體、牌樓、角亭等屋頂都有仙人走獸裝飾,以主堂體屋簷屋頂數量最多,在仙人騎鳳後面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與斗牛。國家音樂廳裡有販賣現做的雞蛋糕,用模子做出仙人騎鳳、天馬、龍、獅等造型,香噴噴的雞蛋糕,令人垂涎欲滴!
    #紅玉滿赤心雞蛋糕

  •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7 09:48:54
    有 130 人按讚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8 23:27:53
    有 23 人按讚

    【人與樹共生的高雄總圖,遠看像是UFO的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精選書摘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的設計,就是回應人與樹的共生關係。除了「樹中有館,館中有樹」的生活意象之外,也讓出一樓空間,營造出半戶外的廣場迴廊供市民聚會。

    位於頂樓的新灣花園更變成新興景點。在這裡看晚霞、吹海風,也成為專屬港都的美好享受。另一方面,相較於結構方正的台北國家音樂廳,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遠看就像天降的巨大UFO:

    #見築百講 #高雄總圖 #衛武營 #高捷美麗島站

  •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好奇婆婆PoPoCuriou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1-12 16:00:03

    陪同行動不便的長者,好比帶著小朋友出門,一會上廁所、一會太累、一會走不動、一會想吃東西.....,對已上年紀中年的婆婆而言也是體力透支

    台灣對年長者們善待與優惠(輪椅♿️、半價、博愛坐......) 陪行者相對輕鬆多了,老年們身體狀況允許之下,台灣出門走走,很划算

    從台北到台中,高鐵不到一個小時,吃一頓,就值回票價了
    這次好朋友請婆婆和公主們享用公益路上的粵菜 与玥樓

    台中北屯 七期有著金碧輝煌大氣的建築風格,如同置身在歐洲宮廷內部,現代摩登及古堡式典雅的建築,婆婆藉此機會介紹好奇寶貝們一棟結合國際藝術家作品的大樓,附近緊鄰Wynn林酒店、國家歌劇院、秋紅谷等核心區

    台灣較高檔的大樓內,提供下午茶☕️,藉此機會分享好奇寶貝們
    感謝好朋友招待與五哥五嫂陪伴
    Special thanks 高媽媽協助好奇娘娘,婆婆才能順利拍攝?

  •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吳志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30 18:55:55

    重視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志揚提案解決場地問題‼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是國家級的賽事,但分區決賽場地卻安排在體育場。不規則的建築、玻璃、挑高等,嚴重讓賽事聲部失衡,真讓苦練一年的學生們,感到受了輕視、糟蹋。💢💢

    志揚帶頭提案,並獲得通過。往後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各分區決賽層級以上的賽事,將辦在符合專業水準的場地,並設立場地殘響值的事前檢驗標準。🎼🎼

    聯合: 體育館辦全國音樂賽 立委提案:一律改到音樂廳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23114

    中央社: 地方體育館辦全國音樂賽 立委關切場地品質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3270327.aspx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
    #場地要符合專業水準✅
    #其實志揚也在練樂器✅

  • 國家音樂廳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9-15 08:00:00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