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Fan-Chiang Yi 范姜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台最大表演藝術館藏地拚轉型 為何連文化人都不挺? 台北國家戲劇院地下室停車場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因近月將整修引起熱議。不少古典音樂愛好者擔憂表圖在兩廳院稱要轉型「文化知識客廳」規畫下,典藏、開架借閱等圖書館功能恐減少,紛紛表達異議,樂評人焦元溥甚至動念向監察院陳情。 究竟表演藝術圖書館有什麼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 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8 01:15:27
    有 195 人按讚

    全台最大表演藝術館藏地拚轉型 為何連文化人都不挺?

    台北國家戲劇院地下室停車場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因近月將整修引起熱議。不少古典音樂愛好者擔憂表圖在兩廳院稱要轉型「文化知識客廳」規畫下,典藏、開架借閱等圖書館功能恐減少,紛紛表達異議,樂評人焦元溥甚至動念向監察院陳情。

    究竟表演藝術圖書館有什麼魅力,讓愛樂人如此不捨?表圖1993年開放,2006年從戲劇院一樓移到地下室,民眾憑身分證就可進入。與表圖開放同年到任的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當時因一般視聽資料放在表圖,國家交響樂團NSO資料放在位於音樂廳的NSO辦公處,讀者找資料得兩邊跑,因此將兩處整合到空間較大的地下室。

    館藏19萬件 樂評家曹永坤遺贈7萬收藏
    整合後的表圖共165坪,典藏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院管理等主題資料,又以兩廳院歷年主辦節目節目單、海報、錄影帶等最特殊完整。2009年,知名樂評家曹永坤遺贈表圖7萬餘件經典黑膠及古典CD唱片,轟動一時,更壯大館藏,至今共近19萬件,使表圖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圖書館。

    曾獲多次金鐘獎的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劉馬利表示,不論念書、做研究,她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來源就是表圖。這裡擁有許多全台唯一的珍貴音樂館藏,包括書籍、樂譜、唱片、錄音帶、節目冊等也都保存得很好,「這是愛好藝文人士流通的平台,也是屬於我們的文化資料庫。」

    早期文化推廣平台 焦元溥是演講常客
    表圖早年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推廣平台。劉馬利說,2006年前,表圖每周都有音樂講座,放DVD請專家導聆,她也曾受邀演講。「這不就是文化知識客廳概念?」劉馬利表示,表圖有這麼豐富的書、音樂、節目冊等資料,應以這些為基礎辦活動,可惜近年都停擺。

    焦元溥也曾是表圖演講常客。他說,早期表圖會配合兩廳院演出舉辦講座,比如NSO將演出柴可夫斯基曲目,就談柴可夫斯基,向大家介紹除了演出曲目,還有哪些館藏曲目、名家演奏版本可聽,充分發揮公家機關提供藝文知識的功能。

    全台珍貴表藝館藏 罕見音樂版本來這找
    資深音樂工作者、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吳家恆也說,他多年來倚賴表圖甚重,每每能在瀏覽開架式館藏中,找到罕見音樂版本,「表圖是全台表演藝術資料最精良的圖書館」。

    不過,兩廳院去年起討論整修表圖,藝術總監劉怡汝年初宣布表圖將以「面向未來的知識客廳」主軸轉型,讓表圖也成為藝術創作者基地,人人都能在此有參與式體驗。兩廳院並從5月起舉辦會員活動、工作坊,並策畫臉書社團「廳院松spacethon」,希望收集各界建議。

    但因兩廳院早已訂出表圖6月15日閉館,不少關心表圖者認為兩廳院提出「知識客廳」說法在先,在逼近閉館前才徵求各界看法,程序錯誤。

    吳家恆表示,關心民眾意見當然好,但若在閉館前才辦,時機不當。這就像一位廚師對餐館的客人說「想吃些什麼?盡量說,沒關係!」但其實冰箱裡的菜只能煮陽春麵。「表演藝術圖書館為自己埋下了一連串地雷,已經開始爆,然後會爆到明年開館。」

    吳家恆舉例,他6月9日、閉館前一周才受邀參加工作坊,組內無人是表圖會員(兩廳院之友),連兩廳院委辦活動的主持人,都非圖書館使用者。在參與者對表圖欠缺認識下,空泛地討論未來想像,實在意義不大。

    「廳院松」等作法也遭質疑。社團成員指出,這名詞雖效法黑客松(hackathon),但國內行之有年的黑客松,是由一群程式設計師等在有限時間內共同完成一項軟體專案,「廳院松」卻只是象徵式收集大家意見。此外,「松」的英文字根應是athon,廳院松叫Spacethon根本連對名詞也誤解。

    表圖轉型知識客廳「另個城市舞台罷了」
    表圖成為「知識客廳」說法也遭質疑。吳家恆說,兩廳院身為全台精緻表演藝術最重要的場館,圖書館應該服務表演藝術創作與欣賞者,因為他們需要的是知識、看表演,任何規畫都應以此脈絡計畫。倘若往交談、聚會場所的「客廳」發展,其他使用者就算戴耳機聽音樂也會被干擾。

    吳家恆說,表圖應抓緊自己核心價值,專精於核心業務來進行優化,避免變成客廳不客廳、圖書館不圖書館,「自廢武功,值得嗎?」

    焦元溥表示,兩廳院身為精緻藝術國家級場館,圖書館應有教育功能,如果為了更迎合大眾,認為不需要給菁英知識,兩廳院恐怕也就成為另個城市舞台而已。

    他說,圖書館可以做很多事情,像他寫碩士論文需要波士頓交響樂團館藏,查中國曾派已故琵琶名家劉德海去波士頓演奏資料,寫信給圖書館後再去拜訪,對方立刻就把資料給他。聽紐約愛樂等音樂會,節目單也一定有由紐愛圖書館員提供的演出曲目、在紐愛演過幾次等資料,這都是圖書館可有的專業功能。

    媚俗時代 觀眾養成一放手就沒了
    「精緻藝術養成觀眾不易,一放手很快沒有。」焦元溥說,以NSO來說,花六、七年培養觀眾,可能只能增加一成多,這還是國家樂團花大量資源才能得到一點。兩廳院應重視表圖代表的精緻藝術教育培養功能,「在這媚俗的時代,還是要重視知識產出與擴散。」

    整合各界意見 兩廳院:設計方案7月公布
    許美玲表示,「知識客廳」說法可能因溝通不夠,造成誤會,兩廳院對「客廳」的想像是活動不一定發生在表圖內,而是也可延伸到交誼廳、戲台咖等空間。至於遲至5、6月才辦各種討論,是因疫情延後,不然早在第一季就要辦。

    許美玲也說,表圖設計方案還沒出來,下周會先公布大家討論後的綜合意見,設計案7月才會好。針對表圖2017年起不再辦音樂講座,她解釋是因空間太小,所以移到館方其他系列活動;未來部分館藏數位化後,表圖將有空間做更多知識服務、教育推廣,文物收藏一定仍是核心。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7/4639448

  • 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28 12:54:22
    有 39 人按讚

    2019/09/28重點
    〈#.歐崇敬看天下:國際世界評論〉華人看到最遠最全面的地方
    2019.09.28.(即日起,每集10~20分鐘播出)
    YouTube:歐崇敬看天下、FB:歐崇敬博士
    國際新聞評論
    1. 蔡英文教你36年寫一本博士論文
    全世界都在關心蔡英文論文,當初論文到底有沒有在國家圖書館,有沒有在該校圖書館,即使被偷走也會有紀錄吧!這36年來有人借閱過?有人真的讀過?你到底看到了什麼?只要博士論文都需要被檢驗且公開,即便是有簽保密不公開,時間到也是要公開,這36年來寫一本博士論文是難得的驚世世界紀錄了!
    2. 伊朗總統呢羅哈尼在聯合國表示願意與美國和談
    美國終於遞出橄欖枝讓伊朗總統羅哈尼到聯合國去做了報告,羅哈尼必須要面對他國內的鷹派與鴿派,願意和川普和談,也請美國要加回原來的伊核協議,川普在之後是否有遞出第二枝橄欖枝呢?
    3. 川普公告禁止伊朗官員進入美國居住受教
    結果川普做了什麼?禁止伊朗官員與子女親戚不准入禁美國也不准參加文化活動與娛樂活動,封鎖資產,對美國整體而言,這是一種國威的展現!
    4. 香港民主派人士3人遭暗殺、香港林鄭月娥展開社區對話首場
    香港鳳凰台有評論員說必須要以暴制暴,不能以和平的手段,這在暗示林鄭月娥的社區座談活動!!讓香港居民認為這是親民舉動,但是群眾不一定買單,香港的民主運動一直越演越烈,這次928的行動也瞄準了10/1的中共國慶大典!
    香港站上了美國國會,在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人權與民主的條款,中國代表表示嚴正抗議,美國凡事中國敢侵犯香港任何民主的官員或人士都禁止進入美國,都會進入美國封鎖名單內,美國派與中國派,你選那一派??
    6.韓國瑜民調持續下滑
    韓國瑜怎麼了!民調一直往下滑,在中國努力幫蔡英文助選,或是努力幫韓國瑜反助選,這局面越來越精彩,看來再有兩個呂秀蓮都是困難的!
    7.俄羅斯趁著美中大戰 勢力進入中亞
    俄羅斯趁著美中貿易大戰,俄羅斯做了什麼,一方面跟中國打哈哈,一方面把中國的重要鄰居,也就是中亞各國,全部給攏了,還搞了個軍事演習,一直到最近才落幕。說實在的國際之間朋友的真心與否,得在危難中才能看到!那麼一點的光輝與溫暖,

    想要知道更多的天下大事
    想要知道蔡英文又做了什麼
    想要知道台灣的總統大選
    請繼續收看歐崇敬看天下

    #新北市第一選區立委候選人
    #淡水 #三芝 #石門 #八里 #林口 #泰山
    #歐崇敬看天下 #歐崇敬
    #蔡英文 #俄羅斯 #香港 #川普 #伊朗 #韓國瑜

  • 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25 06:36:32
    有 81 人按讚

    博士論文延燒3月, 蔡英文:翻箱倒櫃才找到 ~為圓一個謊,撒了一籮筐的謊!有人相信嗎?

    陳朝平 : 是危機處理不當?還是移轉焦點的詭計?

    蔡總統真假論文之謎,府方昨天終於開箱釋疑。不過,塵封已久的潘朵拉盒子一打開,卻飄出了更多的疑雲。

    疑雲一,既然真跡就在台灣,為何不早早「開示眾人」,卻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了一本複印本寄交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對此,府方完全沒有說明解釋。

    疑雲二,根據徐永泰博士現場查訪,複印本存放的是LSE的婦女圖書館,而LSE畢業的博士生論文都不是存放在婦女圖書館。(府方也沒有說明解釋)

    疑雲三,LSE畢業生的博士論文必須登錄所屬的科系,但蔡英文的送交婦女圖書館的拷貝,論文的登記格式並沒有登錄註記蔡所屬的科系。這點,蠻奇怪的!)

    疑雲四,正本真跡上,簽名的副校長是1984當時的副校長,何以LSE複印本上簽名的副校長卻是2012年的副校長?(府方沒有解釋,難道是複印時漏了,倫敦大學2012年的副校長自作聰明加上去的?即便如此,為什麼補簽名的不是2019年現任的副校長?)

    疑雲五,蔡英文在2019年6月送交LSE存放的論文拷貝,有種種借閱的限制。但是,根據LSE的規定,凡是經過考官認證的程序,有正式的登錄,和主考官口試過,做過考評的,才是倫敦大學擁有版權的正本。如果LSE圖書館有蔡總統1983年繳納的論文版,那就是公共財產,版權屬於倫敦大學,是可以借閱、可以引述的、沒有閱讀限制的。(府方將責任推給LSE,但徐永泰博士和林環牆博士都指證,拷貝本上有註明,借閱限制係應作者要求)

    疑雲六,關於拷貝本疑似使用了90年以後的Word排版軟件,所以,絕大多數的頁面,行文左右對齊。府方則說全本論文都是用打字機打字完成,排版有些整齊,有些不整齊。但大部分都有左右對齊。(府方展示的正本真跡,均已泛黃,顯有相當時日,全本用打字機完成應屬可信,但絕大多數頁面左右對齊應該是出於專業打字者之手,一般留學生應無此等功力。)

    疑雲七,開箱示眾的論文沒有裝訂,府方說是為了翻印方便。網路上多人質疑從未見散裝的博士論文,長見識了!1984年,蔡英文既然可以很專業地將全本論文左右對齊的打字(或是聘請專業打字者為之?),應該也了解,當時,打字完成的論文應該已經可以照相排版存檔了,哪裡需要散裝論文以備日後複印?莫非,蔡英文早有先見之明,能預見未來她會丟失論文,他人會拿此做文章?

    上述的幾朵疑雲,還可以繼續飄,不過,「全案」最啟人疑竇的,還是明明正本真跡就在台灣,為什麼要故佈疑陣,拖了三個月,不願公布論文不說,還要弄上一本破綻百出的複印本,寄交給一個根本不負責收藏博士論文的婦女圖書館?

    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是,如果這僅僅是蔡英文團隊危機處理不當,那麼,觀微知著,危機處理表現如此荒腔走板,國家遇到重大危機時,又該怎麼安定人心?如果,這是蔡英文引蛇出洞的計謀,那麼,這樣的領袖心思,幾近於專制時代的帝王心術,深沉地讓人畏懼!

    或者,這根本是蔡英文轉移媒體焦點的「詭計」?因為,多數的選民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夾纏不休又說不清楚的論文門!如此一來,不論是總統專機走私洋菸、陳明文高鐵遺留300萬、外交無能、治國無方、專砍軍公教的年金、一例一休惡整心中最柔軟的一塊、搭乘雲豹裝甲車微笑巡視水災、違憲建東廠、假借假新聞打壓言論自由、先射箭再畫靶的8800億前瞻計畫….這許多讓人髮指的政績,都在選民心中,煙消雲散了!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065644

  • 國家圖書館論文借閱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20 19:21:29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