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國安法被捕人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國安法被捕人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國安法被捕人數產品中有2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9GIi17yUuP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國安法被捕人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14:04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08/14-08/21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媒體仲裁法》強行闖關 韓執政黨惹議 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為了管制日益猖獗的假新聞,提出《媒體仲裁法》修正案,將引入「懲罰式損害賠償」,讓假新聞受害者可向當事媒體要求最高受損額5倍的賠償,且有權要求刪除相關報導並發布糾...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35:19
天安門事件32週年:香港-那些追尋自由民主的人|一六時事 編輯|鄭巧筠 -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2週年,受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港人今年未能齊集港島維多利亞公園紀念「六四」亡魂,但他們改以遍地開花方式繼續悼念,控訴中共政權當年對民運的暴行。 支聯會秘書蔡耀昌也呼籲市民小心應對,...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8:07:54
#六四32週年【7000港警高壓禁集會,港府以最高判處5年徒刑阻止集結;台灣線上紀念會集體默哀64秒;美國、德國、英國等地出現悼念活動】 今(4)日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2週年,香港警方以防止COVID-19疫情擴散為由,拒絕了「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以下簡稱支聯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年度燭...
-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22 10:00:01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9GIi17yUuP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傳媒老闆黎智英因為多宗反修例案件身陷囹圄,他創辦的壹傳媒集團及《蘋果日報》亦風雨飄搖,倘若資金不繼,《蘋果日報》將於周六停止運作。《蘋果日報》走到這一步,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即使當局強調《蘋果日報》捲入國安官非、凍結資產是依法辦事,惟現實效果確是斷絕《蘋果日報》資金周轉,令它無法再辦下去。傳媒機構各有取態,只要本着專業原則,新聞處理各有不同,亦屬尋常,不應以言入罪,然而當傳媒變成政治鬥爭工具,再非純粹的新聞機構,事態推向極至的結局,就是權力較量硬撼,成王敗寇。反修例風暴,黎智英表示「為美國而戰」,政治上的孤注一擲,最終亦令其傳媒王國走上不歸路。
蘋果頭條
蘋果財經停止更新
東方正論
善惡到頭終有報,壹傳媒大漢奸黎智英觸犯國安,官司纏身,囚在赤柱多久也是未知數,不過,他旗下《蘋果日報》死期就幾可肯定,報紙與動新聞最快在明日起停運,禍港26載慘淡收場。壹傳媒連年虧損窮途末路,人所共知,大股東黎智英因涉及違反《港區國安法》,身陷囹圄,所持71%股份及資產被凍結,再加上壹傳媒5名高層日前被捕,與《蘋果》相關的3間公司又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遭保安局凍結資產,涉款共1,800萬元,據稱壹傳媒手頭現金僅足夠維持原有營運數星期,資金鏈瀕斷裂,連出糧也有問題,台灣《蘋果》遣散費也未找清,現正尋求向法院申請撤銷保安局的資產凍結,以償付員工薪酬,不過缺乏理據支持下,相信資產解凍成數極微。
星島社論
營運二十六年的《蘋果日報》勢於本周內停刊!警方國安處上周四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五名高層,凍結三家相關公司帳戶共一千八百萬元,壹傳媒基於沒法調動資金支付員工薪金,昨去信保安局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並將本周五定為「死線」,若未如願,《蘋果動新聞》勢將於當晚十一時五十九分停止運作,《蘋果日報》亦將於周六發售最後一天報紙後停刊。本報得悉,政府基於涉案資產正調查中,並在法庭提堂,有責任確保有關方面不會繼續犯法,不會批准解凍資產。
經濟社評
本地成功清零,港府昨宣布由後天起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下周更縮短已打針市民回港檢疫期。連串措施都是以疫苗氣泡為基礎,為已接種疫苗人士提供更多出行生活便利,疊加商界提供多種打針抽獎優惠,希望能推高市民接種意慾,有助經濟社會早日復常。昨天是本港連續14天零確診,也是第16天沒源頭不明個案,是控疫重要里程碑。港府趁着這良好勢頭公布放寬措施,如食肆所有員工完全接種疫苗,顧客有三分二人打針,每枱可坐12人;宴會可容納180人;酒吧和卡拉OK人數亦獲放寬。 -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02 10:00:01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0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AIIYLqn70xM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中央有關部門在深圳舉辦座談會,就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聽取意見。若說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的講話,是為「愛國者治港」原則定調,這次座談會則是討論具體改革主張,有與會者提到改變特首選委會構成、改革立法會選舉制度、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立法會參選人須獲選委會成員提名,云云。由反修例風暴到《港區國安法》,香港政治環境已然改變,無法回到反修例之前,中央要將「反中亂港者」排除出權力架構之外,香港政治及選舉制度必有巨變,然而過猶不及亦非好事。「愛國者治港」,不搞「清一色」,制度改革既要保障社會多元,同時亦要避免權力向小撮既得利益者過度傾斜,滋生政治腐敗。
蘋果頭條
47名參與民主派初選的人士被警方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周一(3月1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控方申押後案件3個月,讓警方繼續調查,反對所有被告保釋。聆訊至晚上10時仍未完成。同一時間,警方在法院門外築起封鎖線,截查所有進入法院人士,一名姓丘男子聲稱是被捕人律師,需進入法院,警方要求他出示相關證明遭拒,警方向之警告後將他拘捕帶走。伍展邦律師向《蘋果》確認,被捕人為律師丘律邦,是其法律團隊成員,該團隊在本案代表9名被告,包括趙家賢、鍾錦麟、劉頴匡、楊雪盈等。他指警員沒有向他解釋為何拘捕丘律邦。
東方正論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特區暴潮又再次印證這句說話。當大家以為止暴制亂見功,打殘反對派,黑暴已經銷聲匿迹,昨日在法院門外聚集的逾千黑衣人與同黨,告訴全世界,他們從來沒有消失,不會就此罷手,只是等候時機出動作亂。去年發起或參與民主派「35+」初選的47人,包括戴耀廷、區諾軒及大量泛民人士,被指違反《港區國安法》,早前被捕及落案起訴「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昨日於西九龍法院提堂,網絡上有文宣造勢,呼籲穿黑衣及到法庭踩場,昨日凌晨時分,已開始有約20人到法院大樓外輪候公眾籌聽審,愈排愈多甚至大排長龍,亦有團體到場示威,現場聚集人數超過100人,多數身穿黑衣。
星島社論
民主派五十五人參與去年七月中「三十五+初選」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今年初被捕,其中四十七人包括初選發起人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在囚的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等,前日被落案起訴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昨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控方指控由戴耀廷區諾軒等主導,民動成員支援下,初選舉辦的目的旨在串謀各參選人,取得立法會大多數控制權,戴耀廷形容為「大殺傷力憲制武器」,達致「攬炒」的目標,嚴重破壞及干擾政府的運作,危害國家安全。
經濟社評
新冠疫苗昨天再次開放預約,處處可見輪候,當復星/BioNTech「復必泰」針劑明天起接受登記,港府的準備是否充足,將見真章。疫情近日反彈,優先群組踴躍接種,致一針難求,當局要竭力提升每日的接種上限,無論延長營運時間,或提早開放新接種中心,必須加快打針速度,亦要跟藥廠緊密溝通,確保沒供應樽頸拖後腳。至於家庭醫生,是各國提升接種率的中堅,倘本地業界最終參與度未如預期,當局或應適度提高誘因。本港疫苗開打首4天,即吸引逾2.7萬人接種科興,反應熱烈。 -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19 10:00:00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1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4SDjlT9Wk7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香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政府昨天起有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另外亦公布了疫苗接種計劃詳情。香港社會存在不信政府、抗拒內地的情緒,當局以復業復常為誘因,推廣「安心出行」、鼓勵市民接種疫苗,成效尚待觀察。放眼世界,刻下取得較多疫苗的地方已然不多,就算有貨在手,游說民眾積極接種,也是棘手問題。建立「疫苗護照」制度,讓已接種者可以出外旅遊,是不少國家鼓勵民眾接種的手段之一,香港亦有聲音希望疫苗有助恢復通關,然而現今所有新冠疫苗只防發病、未必能夠防止感染傳播,不排除「疫苗護照」跟旅遊氣泡一樣,雷聲大雨點小,當局提供誘因鼓勵接種,需要實事求是、澄清誤解,讓公眾認清合理預期和不合理期望。
蘋果頭條
55名民主派被指參與或組織立法會「35+」初選、涉違「港版國安法」中顛覆政權罪被捕,震驚中外,各人早前獲續保至4月初再報到。《蘋果》綜合多名被捕者描述,披露拘捕、搜證以及盤問三方面不為人知的小節,亦從中揭示過往港警有目的式的刑事偵緝,已成凸顯國安震懾力行先,正如被捕者林卓廷形容,港警在此涉及國安案明顯「有殺錯無放過」。要將53名初選參選人及組織者(未計在囚的黃之鋒及譚得志)清一色在1月6日清晨約6時「一網成擒」,警方曾透露用上逾千警員;但逾千都是當日所計,事前暗中進行的跟蹤工夫、定點確認沒有人能逃過被捕,種種陰招涉及的人力物力,警方未有披露。
東方正論
好夢由來最易醒。一直做着奪權變天春秋大夢的壹傳媒黎智英,落得鋃鐺下獄、妻啼女悲的折墮下場,惟有人還未肯面對現實,依然心存僥倖。繼終院一錘定音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撤銷其保釋後,黎智英死心不息,昨日再接再厲就其違反《港區國安法》罪行向高院申請保釋,結果依然被拒。從其女兒在庭上哭聲震天當知,大漢奸大勢已去翻身無望,反中亂港到頭來只是黃粱一夢,是時候疊埋心水在獄中度過餘生。
星島社論
首批一百萬劑的科興疫苗將於今日傍晚抵港,而首批一百萬劑復星BioNTech疫苗亦預計本月底或之前到港。政府昨日宣布二百四十萬名屬於五類優先群組,包括長者、醫護人員、紀律部隊等可率先於下周二預約接種,最快下周五起打針。逾一千五百間私家診所、醫管局轄下十八所普通科門診及五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將會提供科興疫苗。若市民希望接種BioNTech疫苗,要前往其餘二十四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市民預約時必須同步預約兩針的接種時間及地點,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提醒,市民接種時必須先預約,以免浪費疫苗。
經濟社評
新冠疫情重擊就業市場,本地最新失業率升至7%,逼近沙士時期的高位。疫症根本改變了全球人類生活,個別職位也許一去不返,港府在下周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應致力促進企業和打工仔升級轉型,迎接經濟新常態,並可參考近鄰舉措,按本港現實精準提供支援,助有需要人士先度過時艱。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經調整的失業率再升0.4百分點,至近17年新高的7%,總人數突破25萬;就業不足率亦升0.4百分點,報3.8%。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國安法被捕人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909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洛杉磯有望成為美國第一個為 12 歲及以上親自上課的學生強制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主要學區。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警告稱,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會“抹去20年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方面取得的艱苦成果”,該地區國家應該在疫苗接種活動中優先考慮懷孕和最近分娩的人。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泛美衛生組織主任Carissa F.Etienne博士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到目前為止,在美洲已有27萬多名孕婦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2600多人即感染者的1%死於新冠病毒。”
#麻州參議員華倫向亞馬遜發出聲明,要求公司做更多預防工作,停止通過網站上銷售關於Covid-19疫苗和誤導治療的書籍兜售。
#聯合國支持的全球疫苗接種計劃將其對2021年可用劑量的預測下調了大約四分之一,由於生產、出口禁令和富裕國家囤積疫苗,使得疫苗分配再次受到打擊。
#義大利現在要求來自美國的遊客在抵達前進行測試,未接種疫苗的美國遊客必須隔離五天。瑞典禁止所有非必要的美國遊客。荷蘭表示,已接種疫苗的旅客從美國抵達後必須隔離,不歡迎未接種疫苗的旅客。
#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是首批要求員工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大型企業之一。該公司週三表示,即使是獲得該規定豁免的員工,也將受到嚴格限制。聯合航空稱,從10月2日起,任何因宗教或醫療原因而被允許保持未接種疫苗的員工將被安排休假,但不給薪。未獲得豁免的員工將面臨解雇,除非他們在9月27日之前注射第一劑疫苗,或者在收到拒絕後五周內完全接種疫苗。
#西班牙授權為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注射額外的 Covid 疫苗。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已禁止婚.喪禮等聚會舉行,並採取措施阻止數月來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最嚴重的冠狀病毒爆發。
#梅西百貨計劃舉辦一次接種疫苗的感恩節遊行,將恢復許多傳統。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8/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從4%到45%:美國能源部為太陽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藍圖】
美國的太陽能雄心:拜登政府表示,將致力於在2050年之前,利用太陽能生產全國近一半的用電量。這可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步,但需對電網進行大規模升級。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business/energy-environment/biden-solar-energy-climate-change.html
*【颶風艾達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死亡人數增加了 11 人,其中許多與停電有關】
週三,路易斯安那州颶風艾達造成的死亡人數上升到26人,州政府官員表示,紐奧爾良又有11人死亡,但是與停電有關。根據該州衛生部門的資料,這11名受害者的年齡從24歲到79歲不等,其中9人死於“長時間停電時過熱”,2人死於一氧化碳中毒。雖然4級颶風的強風很快從路易斯安那州吹過,但其影響依然存在。據電力公司Entergy稱,這場風暴摧毀了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的重要輸電線路,摧毀了數萬根電線杆。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8/us/climate-change
*【熱帶風暴Mindy在墨西哥灣形成】
熱帶風暴Mindy週三晚上襲擊了佛羅里達州的狹長地帶,幾小時後它在墨西哥灣形成,成為2021年大西洋颶風季節的第13個命名風暴。根據國家氣象局的資料,Mindy登陸在佛羅里達州聖文森特島,距離達拉哈西西南約100英里。
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tropical-storm-mindy-hurricane.html
*【塔利班鎮壓持不同政見者,新領導人面臨層出不窮的挑戰】
塔利班繼續殘酷鎮壓反對其統治的示威活動,新政府面臨著不斷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緊張局勢。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asia/taliban-protests-pakistan.html
*【阿富汗人逃往巴基斯坦,但前途未卜】
巴基斯坦當局正在擔憂難民湧入邊境,據估計多達 700,000的難民,至少要花費22億美元的經費,來處理設立營地以及追蹤和供給食物等問題。新增加的難民將給巴基斯坦領導人帶來政治問題,該國已經是世界上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人權組織稱,員警和許多公民,將他們視為罪犯或潛在的恐怖分子,地區和民族領導人已經告訴政府將他們拒之門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asia/pakistan-afghanistan-refugees.html
*【拜登總統將制定新計畫,推動廣泛的疫苗接種授權】
拜登總統預計詳細說明他的政府計畫,向私營企業、聯邦機構和學校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制定更嚴格的疫苗接種規定和檢測政策,因為Delta變異病毒繼續在美國蔓延,自1月底以來,該國日均案件量首次超過15萬起,嚴重受災地區的醫院人滿為患,每天約有1500人死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us/politics/biden-vaccine-mandate-speech.html
*【觀點:中國是時候改變“零容忍”防疫政策了】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在時報撰文寫道,Delta的傳播凸顯出零容忍做法的收益遞減,甚至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更符合中國利益的戰略是專注於預防重症和死亡,並接種高效疫苗。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08/china-covid-pandemic-delta/
*【香港警方逮捕維園守夜活動組織團體負責人】
警方要求獲得支聯會自“六四”期間成立以來的所有資金來源和成員資訊,以調查其是否與外國勢力勾結,違反國安法。拒絕提供資訊後,該團體至少四名成員被捕。香港支聯會每年都在港島的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守夜活動,紀念在1989年天安門鎮壓事件中遇難的人。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908/hong-kong-tiananmen-square-vigil/
*【2015年巴黎恐襲案開庭,20名男子受審】
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被認為是唯一未在襲擊事件中死亡的襲擊者,他在庭上將自己稱為一名“伊斯蘭國戰士”。庭審預計將持續九個月的時間,超過300名律師和近1800名原告參與其中。2015年,10名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採用槍擊和自殺式炸彈襲擊巴黎市中心,造成130人死亡,近500人受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europe/paris-terror-attacks-trial.html
*【印尼首都雅加達一監獄發生火災,造成至少41人死亡】
當局稱,所有死者均為囚犯,其中40人“當場”死亡,另有73人受輕傷,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這場事故突顯了該國過度擁擠的監獄系統面臨的問題,該系統已在疫情中受到衝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8/world/asia/indonesia-prison-fi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