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困獸之鬥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困獸之鬥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困獸之鬥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困獸之鬥意思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944的網紅台灣主權和平獨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神鬼戰士》帶給我的震撼。但幾次看下來,我覺得最有意思、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非開場戲莫屬。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縮影」。 《神鬼戰士》的開場更神,它不只一語道盡了整部故事,更替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乃至當下臺灣的處境下了註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0的網紅Before Af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曲目收錄於Before After 2017 2nd EP -『What Do You Want To Find ?』 詞曲:彭文漳 編曲:Before After 無止境的漩渦 在黑暗中剝落 我們都需要出口 凋謝的眼眸 看穿了枷鎖 已不存在的悸動 所以選擇跳脫 過度盲目追逐 時間滴答的走 ...

困獸之鬥意思 在 李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0:29:03

⠀ 老似乎是對所有的人類最公平的一件事,無論再好看、再有才華的人都無法和時間作對。雖然還是會有人作困獸之鬥,力圖留住青春,不過以較遠的時間來看,即使再不服,對抗衰老,歷史上還沒有人成功過。 ⠀ 老,不只是一種生理上的變化,更是一種自我認知,模糊說就是生命之泉的刻度越漏越低,從前志得意滿、恣意揮霍,突...

困獸之鬥意思 在 HB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2:15:42

"我不想再經歷失敗的感覺....." "我得選擇跳出來打出表現....." . - Carmelo Anthony - . . 2004年,美國夢幻隊變成惡夢隊。 . . 整個在雅典奧運失去了籃壇霸主的姿態,當時Carmelo Anthony與LBJ、Wade都是隊伍裡的一份子,然而他們只能眼睜睜看...

  • 困獸之鬥意思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3 14:03:21
    有 12 人按讚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神鬼戰士》帶給我的震撼。但幾次看下來,我覺得最有意思、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非開場戲莫屬。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縮影」。

    《神鬼戰士》的開場更神,它不只一語道盡了整部故事,更替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乃至當下臺灣的處境下了註解。

    這部電影的開場是這樣的:所向無敵的羅馬大軍在名將麥希穆斯率領下壓境日耳曼。面對在兵力、裝備、經驗等全方面都壓倒性勝出的羅馬軍團,日耳曼「蠻族」可謂毫無勝算。但是,當羅馬人派出使節要求投降時,日耳曼人的反應是砍下那位使節的頭,誓死抗戰到底。

    目睹此景的麥希穆斯副官昆塔斯,半是困惑,半是語帶輕蔑地說了一句:

    「做人要認命。」

    "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
    英文直譯是:人被打敗時應有自覺。

    麥希穆斯將軍沉吟了半晌,反問道: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Would you Quintus, Would I?"

    就是這段短短的對話,交織出全片具有悲劇色彩的核心叩問:做人,該不該認命?

    這個核心問題之後會逐一考驗電影中的所有角色。而我認為它也在考驗當今的臺灣人。

    《神鬼戰士》給的答案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該」──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事實上,緊跟在這個選項之後的往往就是橫屍遍野的悲劇。

    開場第一個受到考驗的是日耳曼「蠻族」,他們顯然拒絕接受被羅馬征服的命運。結果他們果然戰敗、被屠殺殆盡。在羅馬人看來,日耳曼人的抵抗彷彿只是血氣方剛的蠻勇。

    另一個受到考驗的是羅馬皇太子康莫德斯。他無法接受父親奧里略不打算傳位給自己的事實,憤而弒父篡位。正是他這個拒絕認命的行徑開啟了主角麥希穆斯全片的種種苦難,更埋下自己敗亡的種子。

    但沒有人比羅素克洛飾演的主角麥希穆斯更受到這個問題考驗了。事實上,與其說是考驗,不如說是命運的酷刑折磨。他的家園被毀,摯愛的妻兒被處決示眾,自己更淪為階下囚。他屢次反抗、不想低頭、不願認命,卻一次又一次換來打擊與絕望。即便終能報仇雪恨,自己仍得命喪競技場。

    這為的是什麼?如果不向命運低頭、如果做人不認命的結果居然如此殘酷,那為何人們不放精明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

    因為,認命的代價,很可能是淪為他者的奴隸。

    成為奴隸的人,即便可能換來一時的溫飽,卻得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鎮日活在恐懼之中。這點日耳曼人懂,康莫德斯懂,麥希穆斯也懂。

    但沒有人比當初提起「做人應該要認命」的昆塔斯更懂這句命題的諷刺意義。

    事實上,昆塔斯在片中受此問題挑戰的次數幾乎要與主角麥希穆斯一樣多。他在日耳曼戰役後就碰上了此生最難的選擇題:是要服從新皇帝康莫德斯,還是自己敬重的長官麥希穆斯?

    即使明知事有蹊蹺,他仍選擇了遵循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

    他認命了。

    此後,昆塔斯雖然接掌了將軍的職位,但也從此成為暴君康莫德斯的奴隸,成為自己良心的囚徒。

    在《神鬼戰士》的刪減片段中,昆塔斯原本有更多的戲分。這些戲份揭露了他內心的交戰,也呈現了當個沒有靈魂的魁儡、奴隸,是怎麼樣的境地。

    刪減片段中,當康莫德斯得知麥希穆斯居然沒死,還敢跑到羅馬競技場來後勃然大怒。他要昆塔斯把另外兩位麥希穆斯以前的屬下抓來(也就是昆塔斯的同僚),並要在昆塔斯面前、要昆塔斯下令處決他們。康莫德斯打算以此測試昆塔斯的忠誠。

    換言之,昆塔斯再一次面對做人要不要認命的問題。

    而他還是認命了。

    昆塔斯面有難色,不斷猶疑,但最終仍是下令弓手放箭,射死自己的同僚,也射穿了自己的良知。

    在稍後另一段刪減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昆塔斯單獨去見被關在大牢中的麥希穆斯,希望獲得良心的寬恕。

    昆塔斯面色凝重的自我辯解:「我只是軍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服從。」

    麥希穆斯回他:「我們應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若是我們的本性無法承擔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句話,而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有哲人王之稱、卻在《神鬼戰士》片頭被康莫德斯殺害的羅馬皇帝奧理略。

    麥希穆斯用老皇帝的名言來提醒昆塔斯,不能忍受的就不該忍受,反過來說就是人只能忍受自己認為應該忍受的事。你如果忍受的了認命的結果,那就不該尋求寬恕。你如果真的覺得無法忍受,你的作為就應該有所改變。

    昆塔斯拂袖離去。但誰都看得出來昆塔斯的內心已嚴重動搖。正是這句話,使得過去一向認命的昆塔斯,在電影最末也開始抗命了起來。他拒絕皇帝康莫德斯的求助,聽從了神鬼戰士麥希穆斯的最後遺言,釋放了奴隸,也釋放了自己。

    做人要認命嗎?麥希穆斯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為,回答了昆塔斯在片頭的那句話。最終感召了「認命派」的昆塔斯。

    --

    人類是種天生很難認命的動物。如果人天生習於認命,那很可能當年就不會演化出各種工具,早就成了非洲草原上掠食動物的盤中飧。

    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看到歷史上各式各樣的人做出各種掙扎嘗試。說是困獸之鬥也好,逆勢而為也罷,這些行為在不同的敘事裡可以被賦予不同意義。日耳曼人的抵抗在羅馬人看起來可能是徒勞的蠻勇,但在日耳曼人自己的敘事裡面,應該也可以被說成血淚抗暴故事。

    這是人類的悲劇,也可以是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但總之,沒有人喜歡被打臉,也罕有人想要輕易認命,束手就擒。

    --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眼下正在臺灣發生的事情。

    面對美、中對抗升溫與國際關係的大局勢改變,台海當前發生戰爭的機率可說是直線升高。對於這樣的國際變局,當今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政府對內訴諸「抗中保台」,對外則大體上採取「聯美制中」策略,希望藉由號召全球價值相近的自由民主國家,提高臺灣國際能見度、維持臺灣的事實獨立地位。

    對此,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也在今天召開了一場「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希望研擬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對策。

    馬前總統的論述並不難懂:蔡政府揚棄「九二共識」,靠攏美國,有讓臺灣捲入大國鬥爭的疑慮。而美國很有可能會把臺灣當成棄子,臺灣不該搞軍備競賽,不該選邊,國家領導人更該以維持和平為第一要務。蘇前秘書長的主張更是激烈:美國不會軍援臺灣,臺灣也無法抵抗中國入侵。就算美國干涉,美軍也有極高機率在台海戰敗。

    在這樣的邏輯推導下,才有了媒體大肆報導的「首戰即終戰」結論。

    對於兩造主張誰是孰非,各方評論家與媒體們都已經說了很多。我不打算斷言太多,也不想去揣測朝、野雙方意圖。我希望站在善意理解原則下,看看《神鬼戰士》中的核心主軸,能讓我們對世局有怎樣的啟發。

    我們就假設馬前總統等人說的話為真,即美國可能放棄臺灣,甚或不敵中國的近海優勢。畢竟料敵從寬總是壞不了,凡事都得做最壞打算,何況是攸關家國生死的大事。

    那麼然後呢?臺灣就會乖乖投降、接受反正打不贏的事實嗎?某種程度上,這的確很可能是某些臺灣人(姑且不論所謂武統派)心目中「比較明智」的選擇沒錯。

    被「做人要認命」說服的昆塔斯,也可能存在於二十一世紀,就像上個世紀有過汪精衛、貝當、勞合喬治等信奉曲線救國的人物。他們在歷史的眼光下未必是惡人,他們未必樂見此一選擇,更多是擔心另一選擇背後的死亡與生靈塗炭後的不得不然。

    我不打算對這類人進行道德批判,因為我發現自己某些時候也會被他們給說服。或者說,有時候我實在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到底能有多樂觀。有時候,我發現自己也成了昆塔斯。有時候,我會發現認命是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然後,我就想到《神鬼戰士》,想到他與麥希穆斯將軍的兩場對話。

    我不覺得臺灣人會認命。哪怕不認命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戰爭,甚至在最壞情境下有機率慘敗收場。臺灣人大概會抵抗,無論是作為日耳曼「蠻族」還是麥希穆斯。也許有些人會變成昆塔斯,甚或扮演更糟糕的角色,但整體來看,特別是看到香港的例子後,我實在不覺得有那麼多臺灣人會乖乖認命。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無論馬前總統的判斷是否正確,他的這番話語都沒辦法打動多數臺灣人民的原因。「嘗試而失敗,總比未曾嘗試好。 」這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傳記史家給張伯倫的評價。這個評價適用於臺灣人民身上,恐怕也適用於馬英九身上。這可能是整件事中我最感悲劇的地方。

    --

    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在其經典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曾經有一段著名的「米洛斯對話」。當年,坐落於愛琴海上的小島米洛斯,剛好夾在雅典對抗斯巴達的聯盟戰爭中間。

    米洛斯本想保持中立,但卻仍遭雅典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入侵。米洛斯人對雅典人的入侵訴諸榮譽、命運、正義,希望雅典人能知難而退。然而,雅典人卻簡單回了一句至理名言:

    「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此話固然不假,更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現實主義的真理。但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到《神鬼戰士》,又想到雷利史考特透過昆塔斯與麥希穆斯兩人之口,所拋出來的人類歷史命運大哉問。

    「做人要認命。」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

    寫於最後的最後:

    我其實不反對馬前總統這次的研討會,我甚至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認為,像這樣的主張有其必要。國人應該要為這種路線進行辯論,而非假裝開戰、乃至戰敗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我只是無奈的認為,就算馬前總統是對的,民心也不會支持他。

    沒人想認命,人民或前總統都一樣。

  • 困獸之鬥意思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3 10:23:33
    有 487 人按讚


    認命?
    「你會嗎?我會嗎?」

    #台灣會嗎?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神鬼戰士》帶給我的震撼。但幾次看下來,我覺得最有意思、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非開場戲莫屬。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縮影」。

    《神鬼戰士》的開場更神,它不只一語道盡了整部故事,更替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乃至當下臺灣的處境下了註解。

    這部電影的開場是這樣的:所向無敵的羅馬大軍在名將麥希穆斯率領下壓境日耳曼。面對在兵力、裝備、經驗等全方面都壓倒性勝出的羅馬軍團,日耳曼「蠻族」可謂毫無勝算。但是,當羅馬人派出使節要求投降時,日耳曼人的反應是砍下那位使節的頭,誓死抗戰到底。

    目睹此景的麥希穆斯副官昆塔斯,半是困惑,半是語帶輕蔑地說了一句:

    「做人要認命。」

    "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
    英文直譯是:人被打敗時應有自覺。

    麥希穆斯將軍沉吟了半晌,反問道: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Would you Quintus, Would I?"

    就是這段短短的對話,交織出全片具有悲劇色彩的核心叩問:做人,該不該認命?

    這個核心問題之後會逐一考驗電影中的所有角色。而我認為它也在考驗當今的臺灣人。

    《神鬼戰士》給的答案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該」──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事實上,緊跟在這個選項之後的往往就是橫屍遍野的悲劇。

    開場第一個受到考驗的是日耳曼「蠻族」,他們顯然拒絕接受被羅馬征服的命運。結果他們果然戰敗、被屠殺殆盡。在羅馬人看來,日耳曼人的抵抗彷彿只是血氣方剛的蠻勇。

    另一個受到考驗的是羅馬皇太子康莫德斯。他無法接受父親奧里略不打算傳位給自己的事實,憤而弒父篡位。正是他這個拒絕認命的行徑開啟了主角麥希穆斯全片的種種苦難,更埋下自己敗亡的種子。

    但沒有人比羅素克洛飾演的主角麥希穆斯更受到這個問題考驗了。事實上,與其說是考驗,不如說是命運的酷刑折磨。他的家園被毀,摯愛的妻兒被處決示眾,自己更淪為階下囚。他屢次反抗、不想低頭、不願認命,卻一次又一次換來打擊與絕望。即便終能報仇雪恨,自己仍得命喪競技場。

    這為的是什麼?如果不向命運低頭、如果做人不認命的結果居然如此殘酷,那為何人們不放精明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

    因為,認命的代價,很可能是淪為他者的奴隸。

    成為奴隸的人,即便可能換來一時的溫飽,卻得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鎮日活在恐懼之中。這點日耳曼人懂,康莫德斯懂,麥希穆斯也懂。

    但沒有人比當初提起「做人應該要認命」的昆塔斯更懂這句命題的諷刺意義。

    事實上,昆塔斯在片中受此問題挑戰的次數幾乎要與主角麥希穆斯一樣多。他在日耳曼戰役後就碰上了此生最難的選擇題:是要服從新皇帝康莫德斯,還是自己敬重的長官麥希穆斯?

    即使明知事有蹊蹺,他仍選擇了遵循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

    他認命了。

    此後,昆塔斯雖然接掌了將軍的職位,但也從此成為暴君康莫德斯的奴隸,成為自己良心的囚徒。

    在《神鬼戰士》的刪減片段中,昆塔斯原本有更多的戲分。這些戲份揭露了他內心的交戰,也呈現了當個沒有靈魂的魁儡、奴隸,是怎麼樣的境地。

    刪減片段中,當康莫德斯得知麥希穆斯居然沒死,還敢跑到羅馬競技場來後勃然大怒。他要昆塔斯把另外兩位麥希穆斯以前的屬下抓來(也就是昆塔斯的同僚),並要在昆塔斯面前、要昆塔斯下令處決他們。康莫德斯打算以此測試昆塔斯的忠誠。

    換言之,昆塔斯再一次面對做人要不要認命的問題。

    而他還是認命了。

    昆塔斯面有難色,不斷猶疑,但最終仍是下令弓手放箭,射死自己的同僚,也射穿了自己的良知。

    在稍後另一段刪減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昆塔斯單獨去見被關在大牢中的麥希穆斯,希望獲得良心的寬恕。

    昆塔斯面色凝重的自我辯解:「我只是軍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服從。」

    麥希穆斯回他:「我們應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若是我們的本性無法承擔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句話,而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有哲人王之稱、卻在《神鬼戰士》片頭被康莫德斯殺害的羅馬皇帝奧理略。

    麥希穆斯用老皇帝的名言來提醒昆塔斯,不能忍受的就不該忍受,反過來說就是人只能忍受自己認為應該忍受的事。你如果忍受的了認命的結果,那就不該尋求寬恕。你如果真的覺得無法忍受,你的作為就應該有所改變。

    昆塔斯拂袖離去。但誰都看得出來昆塔斯的內心已嚴重動搖。正是這句話,使得過去一向認命的昆塔斯,在電影最末也開始抗命了起來。他拒絕皇帝康莫德斯的求助,聽從了神鬼戰士麥希穆斯的最後遺言,釋放了奴隸,也釋放了自己。

    做人要認命嗎?麥希穆斯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為,回答了昆塔斯在片頭的那句話。最終感召了「認命派」的昆塔斯。

    --

    人類是種天生很難認命的動物。如果人天生習於認命,那很可能當年就不會演化出各種工具,早就成了非洲草原上掠食動物的盤中飧。

    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看到歷史上各式各樣的人做出各種掙扎嘗試。說是困獸之鬥也好,逆勢而為也罷,這些行為在不同的敘事裡可以被賦予不同意義。日耳曼人的抵抗在羅馬人看起來可能是徒勞的蠻勇,但在日耳曼人自己的敘事裡面,應該也可以被說成血淚抗暴故事。

    這是人類的悲劇,也可以是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但總之,沒有人喜歡被打臉,也罕有人想要輕易認命,束手就擒。

    --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眼下正在臺灣發生的事情。

    面對美、中對抗升溫與國際關係的大局勢改變,台海當前發生戰爭的機率可說是直線升高。對於這樣的國際變局,當今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政府對內訴諸「抗中保台」,對外則大體上採取「聯美制中」策略,希望藉由號召全球價值相近的自由民主國家,提高臺灣國際能見度、維持臺灣的事實獨立地位。

    對此,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也在今天召開了一場「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希望研擬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對策。

    馬前總統的論述並不難懂:蔡政府揚棄「九二共識」,靠攏美國,有讓臺灣捲入大國鬥爭的疑慮。而美國很有可能會把臺灣當成棄子,臺灣不該搞軍備競賽,不該選邊,國家領導人更該以維持和平為第一要務。蘇前秘書長的主張更是激烈:美國不會軍援臺灣,臺灣也無法抵抗中國入侵。就算美國干涉,美軍也有極高機率在台海戰敗。

    在這樣的邏輯推導下,才有了媒體大肆報導的「首戰即終戰」結論。

    對於兩造主張誰是孰非,各方評論家與媒體們都已經說了很多。我不打算斷言太多,也不想去揣測朝、野雙方意圖。我希望站在善意理解原則下,看看《神鬼戰士》中的核心主軸,能讓我們對世局有怎樣的啟發。

    我們就假設馬前總統等人說的話為真,即美國可能放棄臺灣,甚或不敵中國的近海優勢。畢竟料敵從寬總是壞不了,凡事都得做最壞打算,何況是攸關家國生死的大事。

    那麼然後呢?臺灣就會乖乖投降、接受反正打不贏的事實嗎?某種程度上,這的確很可能是某些臺灣人(姑且不論所謂武統派)心目中「比較明智」的選擇沒錯。

    被「做人要認命」說服的昆塔斯,也可能存在於二十一世紀,就像上個世紀有過汪精衛、貝當、勞合喬治等信奉曲線救國的人物。他們在歷史的眼光下未必是惡人,他們未必樂見此一選擇,更多是擔心另一選擇背後的死亡與生靈塗炭後的不得不然。

    我不打算對這類人進行道德批判,因為我發現自己某些時候也會被他們給說服。或者說,有時候我實在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到底能有多樂觀。有時候,我發現自己也成了昆塔斯。有時候,我會發現認命是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然後,我就想到《神鬼戰士》,想到他與麥希穆斯將軍的兩場對話。

    我不覺得臺灣人會認命。哪怕不認命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戰爭,甚至在最壞情境下有機率慘敗收場。臺灣人大概會抵抗,無論是作為日耳曼「蠻族」還是麥希穆斯。也許有些人會變成昆塔斯,甚或扮演更糟糕的角色,但整體來看,特別是看到香港的例子後,我實在不覺得有那麼多臺灣人會乖乖認命。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無論馬前總統的判斷是否正確,他的這番話語都沒辦法打動多數臺灣人民的原因。「嘗試而失敗,總比未曾嘗試好。 」這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傳記史家給張伯倫的評價。這個評價適用於臺灣人民身上,恐怕也適用於馬英九身上。這可能是整件事中我最感悲劇的地方。

    --

    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在其經典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曾經有一段著名的「米洛斯對話」。當年,坐落於愛琴海上的小島米洛斯,剛好夾在雅典對抗斯巴達的聯盟戰爭中間。

    米洛斯本想保持中立,但卻仍遭雅典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入侵。米洛斯人對雅典人的入侵訴諸榮譽、命運、正義,希望雅典人能知難而退。然而,雅典人卻簡單回了一句至理名言:

    「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此話固然不假,更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現實主義的真理。但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到《神鬼戰士》,又想到雷利史考特透過昆塔斯與麥希穆斯兩人之口,所拋出來的人類歷史命運大哉問。

    「做人要認命。」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

    寫於最後的最後:

    我其實不反對馬前總統這次的研討會,我甚至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認為,像這樣的主張有其必要。國人應該要為這種路線進行辯論,而非假裝開戰、乃至戰敗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我只是無奈的認為,就算馬前總統是對的,民心也不會支持他。

    沒人想認命,人民或前總統都一樣。

  • 困獸之鬥意思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5 07:40:17
    有 84 人按讚

    《投射者職場好讀-4:臣服實驗:從隱居者到上市公司執行長,放手讓生命掌舵的旅程》

    這是我很推薦給投射者朋友們的入門讀物。

    我的意思是,當我們上完基礎或進階的人類圖課程,在生活上卻無法總是記得、或具體實踐投射者正確設定的時候,我們都會需要一個「入門磚」,一步一步把簡單的、卻關鍵的概念,融入我們的everyday life。

    這本書就是第一階課外入門磚。

    「臣服」,是我認為足以將自身設定、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核心,對於投射者,尤其重要。因為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和太多事情「抗爭」,工作、情感、家庭、財富、健康……,總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周遭總是傳遞一種上進的價值觀,you have to fight.彷彿你還不夠努力、彷彿拼搏就會贏。

    其實,我覺得投射者充其量,只要先做到「接納」,就是成功的一半。

    接納目前爛透了的處境,接納現在你嫌棄的自己,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事,當你準備好這一階段的功課,生命自然會鋪展接下來的安排。

    「臣服」,絕不是「投降」,而是,拋卻因為渴盼未來、現在拼命做困獸之鬥的心態。無論擺在你眼前的是什麼事,都以全部的心力去做,而不去計較個人結果。把這項工作,當成是宇宙交付給你的專案。

    作者麥克.辛格的「臣服」實驗,從「不抱怨天氣」這麼基本的事 ,開始練習。不再抱怨下雨或陰天,不再抱怨炎熱或寒冷。一天出現什麼樣的天氣,辛格都欣然接受,不因此影響情緒。慢慢地,生命出現了更多無心插柳的走向,接觸冥想、建造房屋、學習程式語言,辛格意外地幫助了許多人,最終建立自己的事業。這是實驗一開始,辛格絕對料想不到的。

    實驗的精髓,在於對頭腦左右的個人好惡,徹底放手,身體就會接收到來自生命的微妙輕推,將自己推向命定的道路。

    沒有什麼好著急的,如果你期待的,還沒有發生。不必武斷地焦慮著,是不是永遠不會發生了、是不是自己不夠好、又做錯了什麼,才沒有發生。

    不是的。是時候還沒有到來罷了。專注今天發生在你身上的,接納所有看起來的不預期或意外,它們是考驗「臣服」的一環,當你認真投入,該來的,會來的。

    *圖片摘自博客來

  • 困獸之鬥意思 在 Before Af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4-28 18:53:43

    曲目收錄於Before After
    2017 2nd EP -『What Do You Want To Find ?』

    詞曲:彭文漳
    編曲:Before After

    無止境的漩渦 在黑暗中剝落 我們都需要出口
    凋謝的眼眸 看穿了枷鎖 已不存在的悸動
    所以選擇跳脫

    過度盲目追逐 時間滴答的走 不回流
    吐出相同氣息 平行空間的那 曙光
    面對 這混沌世界 唯一 這困獸之鬥
    而光線背後 你的影子 呼喊著自我
    is coming soon

    What do you want to find
    Why do you want to lie
    I can't live without you(we won't regret)
    So what do you want to find
    Just you and I
    I can't live without you(we will be brave)
    But in the end
    we will never ever be apart
    please remember
    we will always by your side

    In our life
    Still fighting for me
    We won't give up
    I'll raise my hand to the ends
    -------------------------
    Recording&Mixing:Chris Chen
    Recording Studio:112F Recording Studio
    Mastering:Chris Chen
    Art Director:徐得貴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eforeAfter.Since2013/
    StreetVoice
    https://www.streetvoice.com/lf2040537/
    Indievox
    https://www.indievox.com/beforeaft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