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個史上最充實的夏天。
今年,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其實也過夠久了,
好長一段時間,想都不會想發文。
是件好事...
達成了自己滿多的目標。
也倒不是想批評很社交、很仰賴社群媒體的人,但這些東西能帶給人的「偽勝利感」真的不是很足夠。
人在商業上和生活上都以一個....
過了個史上最充實的夏天。
今年,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其實也過夠久了,
好長一段時間,想都不會想發文。
是件好事...
達成了自己滿多的目標。
也倒不是想批評很社交、很仰賴社群媒體的人,但這些東西能帶給人的「偽勝利感」真的不是很足夠。
人在商業上和生活上都以一個...夠不理性的方式在思考和行為。
越簡單達成的事情,能實際帶給你的優勢越小;反之,越難達成、越花時間、越花錢的投資...當然就帶給你越大的實際優勢。
廣義地來講優勢而已。
聽起來絕對廢話,但人類的生活都在做相反的。沒有長期計劃、甚至沒有計劃...走一步是一步嘛。
舉個反例...亞馬遜(Amazon),現在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從1997到2017 -- 20年裡,公司都沒有淨利(然後呢?)。
你可以上網查“Amazon revenue vs. profit”,看一下圖片的結果 -- 每年的營業額都在成長,但都沒有利潤。
我才不要放圖片給你看...
總之,他們長期沒有獲利的原因是:他們每年都把利潤丟到研發部門裡,目的是在未來賺到更多錢...還可以不繳稅。
聽起來...關你屁事?
多數人在生活、商業市場,都還是期待利用最簡單、最便宜、最快速的方式取得優勢。
比如不怎麼認真地...研究股票投資...研究比特幣...花8000塊架個網站就想要得到生意。
或是發個文讓自己感覺很酷、看一堆人按讚...?
這就是長期思考 vs. 短期思考。
世界上多數人,都一輩子達不到目標 -- 去坐捷運就看得出來了...所有人的人生看起來都夠糟。
很多人乾脆不想自己真正要什麼了、下班可以吃個好吃的就好。
賺不到自己想要的錢、做不了自己想做的工作、到不了自己想到的位置 -- 這就是多數人的現實。
我覺得滿好笑...更覺得滿感嘆的。
看建中的老同學,
日子越過越沒目標、越來越不敢做夢、
放低自己對生活的標準。
為什麼提建中...
高一穿著卡其制服走在路上的小屁孩,
那股自信你看了會想揍他。
發這篇文不是想酸人、我更不想帶有任何批判味,只是覺得人對世界的理解很重要。
外在環境會影響人的自信和自我認知。
所以,回到一開始為什麼說社群媒體。
人每天的注意力/心智能量是有限的,
而手機過多的資訊量 -- 會消耗人的注意力。
“What information consumes is rather obvious: it consumes the attention of its recipients. Henc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and a need to allocate that attention efficiently among the overabundance of information sources that might consume it.”- Herbert Simon
司馬賀(諾貝爾獎得主):資訊消耗了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資訊過多就產生了注意力匱乏。
所以,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這不是一個學術性的討論,我根本沒唸大學,我想說的是面對世界的現實。
注意力、時間、金錢是人最重要的資產,但大家都把它隨意的浪費了。
Jeff Bezos不會想著要急著賺一堆錢...所以他最後賺了一堆錢,他沒有「活在當下」..
這個世界很好笑。
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廢話,這也理應是。
但大部分人都搞不懂這些廢話。
說:「這我懂啊」的註定會是低能兒。
現實世界是由人的行為組成的、不是想法,所以不是學術的討論或分享,那對我來說沒有意義。
有意義的是人的行為。
如果你看到這篇文,但你什麼都不做,那你就什麼屁都不懂...至少我猜多數人應該都能自知自己的生活過得沒意義吧。
世界就是由因果組成的,每個行為都會有一個結果。愛因斯坦一輩子醉心於研究「自然法則的和諧」,簡單講...就是每個行為都會有相對應的結果,換言之「因果關係 Cause & Effect」。
愚蠢的人,就是從不進步的人,也可以說是瘋子 -- 就是不相信因果關係的人。
晚睡,隔天沒精神,隔天照樣晚睡。
喝醉,隔天宿醉,下週末照樣喝醉。
一個認識因果關係的人,應該懂得收集事件的回饋,並用來幫助自己下一次的決策。
一直做一樣的事情 = 一直過一樣的生活
但你是不是每天滑手機...關心一堆低能兒的生活...消耗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
那,我其實是想散佈一些正能量到社群媒體裡的啦...畢竟我正負責任地在搭火車...前往成功嶺。身為國家棟樑,我自認多少有資格說個三兩句。
並不是說我懂很多。
但這一年,做了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
更理解世界運作的方式、更面對現實、更學著為自己負責任了...我想這是一個變好的感覺。
但老實說,讓我成長最多、改變最大的行為不是...很有意識的努力,而是放棄了很多壞習慣。
其實就是「犧牲」,把Netflix取消訂閱了、和朋友一起停止喝酒了、不再半夜騎車了、不再和負面的人相處了...
沒有犧牲,你就不會有足夠的注意力、時間、金錢。(因為它是固定且有限的...而你每天都在保持一樣的浪費流通量)
見下篇文。
因果捷思法 在 林雨仙 Sha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還需要多少場講座,才能洗刷一篇報導帶來的恐懼?
-
昨日(29)屏東傷人案震驚全台,幾乎所有人都在問: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該案行為人具長期精神科病史的背景更被諸多新聞媒體強調,似乎直指此次犯案原因就是因為「他有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否真的等於暴力犯案的原因?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的案件,我們又能怎麼做呢?我是雨仙,本身是情感型思覺失調症病友,我想作為精神病病友分享我的想法。
-
📍精神疾病=具暴力行為?刻板印象只會加深社會恐懼
「有精神疾病」和「有暴力行為、重大刑案前科」,並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
我經常以精神病病友的身分在全台各地演講。在演講前,我常常問在座聽眾一個問題:你印象中上次看到「神經病」是什麼時候?你感覺如何?
常常得到的答案是:看到路上衣衫不整散發異味的流浪漢、隔壁照三餐叫囂吵鬧的鄰居、捷運上陰陽怪氣喃喃自語的婦人,看到他們覺得討厭又害怕。
這確實是很多人對於「精神疾病」的印象與感受,似乎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就是骯髒、沒成就、無法社交,又像是顆令人害怕的不定時炸彈。
很多人知道我是病友後,第一反應就是「哇,你看起來很不像耶!」其實,學校的同學老師、公司的同事上司、教會的弟兄姊妹、佛堂的師兄師姐、自己的親戚好友,都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他們和你我一樣按時上班上學、有喜怒哀樂、有喜歡的討厭的人事物,如果不說,或許你都不曾發現他們有精神疾病。
許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就和你我一樣安安份份的生活著,也有些身心健康的人卻犯下令人害怕的罪刑。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犯罪,不該只看到他的疾病,並認為他的疾病一定就是犯罪原因。
-
📍醫院病房不是關押犯人的場所,而是提供治療的地方
許多人認為,犯下重大刑案的精神病人就該「關在醫院關到死」,但醫院是關押犯人的場所,還是提供治療的地方呢?我想答案很鮮明。我認為,任何需要醫療救治的犯人,確實有權也應該接受妥當治療;任何犯刑的病人,也應該接受適恰的懲處。讓醫療回歸醫療功能,而非期望透過無限期的住院,把問題藏起來眼不見為淨。
-
📍醫療自主與提供治療並非二選一的選擇題
作為病人,我認為真正的醫療自主,是在病人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療程選項,以及這些選項的風險後,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策。但在台灣現況,許多病友及家屬並不知道有哪些治療選項、有哪些可用資源,只能在病人符合「傷人與自傷行為」時才強制就醫,急性病房待完三周後就辦理出院回家。在醫院與家之間,沒有提供完整的出院規劃,沒有提供病人銜接適應的環境,也沒有提供給陪伴者喘息的可能。
但急性病房與家之間,真的沒有其他可能性嗎?難道病人只能在兩者之間反覆遊走?其實,還有轉介慢性病房、日間病房或其他社區康復之家等等選擇,只是陪伴者與病人不知道資訊、不知道哪裡尋求幫助尋找資源,讓選項只剩下「看著病友被架上救護車緊急送醫」與「讓病友待在家裡好不放心」的兩個選項。
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不應該是要或不要的二選一。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做什麼?
1.拒絕轉貼聳動的新聞,嗜血的新聞標題無助於讓社會變得更好,只會加劇一般大眾對病友的恐懼
2.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善意。很多人會在書包上別個彩虹絲帶表達自己支持同志平權,雖然精神病病友沒那麼多可愛的周邊可以買來表態,但當有人在議論精神疾病、散播對病友的刻板印象時,你可以反駁或出聲制止對方。
3.我覺得很多時候病友跟陪伴者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是因為不知道有哪些資源&該怎麼使用。我剛生病的時候也很徬徨。你可以 #轉貼這篇文章,我會在留言區放一些資訊網站跟諮詢專線(包含我最近開始自己架設的資訊網),你的分享轉貼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因果捷思法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9/17~18(半夜)
寫下一個我花了很多年才弄清楚的事情,可能有些人也曾經卡在這樣的思緒裡,或許一輩子也無法理解.............
很多個性正直經常選擇善良的人們不懂,為什麼那些自私奸詐邪惡的人們總是可以得到很多?不是經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為什麼我都沒有害別人的心卻經常什麼都無法得到?憑什麼他們可以過的這麼爽?
我弄懂的事情是,選擇善良與邪惡跟你的專業好壞一點關係都沒有
過去的我對於那些自私的人和有道德瑕疵的人們是非常看不起的,無論你的才華地位有多高,只要你的心是壞的,我就會覺得你一點價值都沒有,但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的,才華是才華,心理醜陋是心理醜陋,它們有間接關係,沒有絕對畫上等號的意義
換個角度來說,道德崇高心地善良是一種選擇,跟你的專業能力、才華一點關係都沒有,你會因為選擇善良跟很多人相處的很愉快,自己的心裡每天都很舒服,不代表只要這樣你就能成為很優秀的人,有沒有天份、願不願意努力才是更重要的關鍵。既然這樣,那是不是就可以證明心理醜陋的人們與他們的才能其實無關呢?
你可以討厭他的價值觀和手段,但不能否定他的專業能力
再說清楚一點,就是你只需要在乎自己怎樣可以變的更好,他人的際遇好壞都不會改變我們不夠優秀這件事情,與其有時間抱怨、生氣、覺得不公平,不如誠實的承認自己太閒和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些無聊的事情上
你瞭解了他很自私的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爬,就讓自己盡量不要接近他就好,一直跟別人宣傳這件事情覺得噁心糟糕,把這些不舒服放在心理,跟你能不能拿出更優秀的表現有什麼關係?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可能公平,所有事情都一樣,唯一公平的只有時間一直用一樣的速度往後跑
憑什麼要覺得選擇善良就一定會有好事發生?選擇善良確實會讓很多人事物變得美好和舒服,心理有很多結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處理乾淨,卻不可能人生就從此什麼事情都順順利利,你還是要非常努力才能擁有一些什麼,特別是當很多人都在用糟糕手段抄捷徑時,你得花更多力氣才能證明自己的東西純正又好,只是純正又好就一定會有很多人買單嗎?是不是想的太天真了?
純正又好是應該的,不要用基本盤的道理來跟投機取巧的人們比較,這是兩件事情。也不用一直想著那些糟糕的人們夜路走多了一定會碰到鬼!他有沒有碰到鬼跟你真的沒有關係,你的才能不會因為他碰到鬼之後就變得更厲害,而且他們也不會睡不著覺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是真心覺得要這樣做才是對的,就如同你選擇善良的堅持一樣,他選擇用那樣的方式和價值觀生活並沒有錯,因為那是他的選擇,只是你看不慣罷了,關你屁事
結善緣但不奢望好事回來,才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態度。從來都沒有做好事一定會有好報這個道理,當你選擇善良又一直覺得怎麼這麼不公平時,就是真正不快樂的開始,那個善良的出發點就整個歪掉了
因果報應放在靈魂深處就好,繼續努力下去才是更重要的,該檢討和給力量都跟自己比較,不要把時間花在思考太多沒有必要的事情上,特別是別人,他們是不是奸商都跟我們無關
選擇善良只是一種態度,它會改變很多事情,也無法改變很多事情,記得經常看看自己,跟自己說說話,你需要在意的是鏡子裡的自己有沒有變醜,而不是別人又怎麼了.............
#照片是今天開車時遇見的太陽西下
#手機只能拍到這樣的結果
#現場那顆蛋黃很美
#圖文不符但無所謂
因果捷思法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痘痘位置,真的與器官有關?】
這個應該可以榮列門診十大常見問題之一。
大家在門診都很喜歡問:
「醫師,我臉上某某位置長痘痘,是不是人家說的某某功能不好才導致的?」
猜想是因為網路上有很多罐頭文章,會用這些「看似有理的理論」去寫作。
像是長在額頭痘,常被說是壓力痘、失眠痘,或解釋為中醫說的心火旺體質。
臉頰痘,有人借用中醫經典解釋說「左肝右肺」,左側臉頰長痘是跟肝火旺、肝臟毒素代謝不好有關,右側長痘則是與呼吸道過敏、肺熱旺盛相關。
鼻子痘,被解釋與腸胃消化有關,被認為是排便不好、便秘、消化不良、脹氣的朋友可能發生。
嘴邊、下巴痘,常被說是月經痘、婦科痘,被認為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大家會這樣去解讀痘痘生長位置是否與身體變化有所相關,其實有幾個常見情況:
1. 被錯誤理解的因果關係
2. 被二次解讀的錯誤引用
3. 確實有根據的相關理論
▎ 被錯誤理解的因果關係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類的例子,假設A、B兩個事件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前後發生,大腦就會直觀的認為它們有所因果關係。
像是最近壓力大、睡眠少,額頭開始長痘痘,於是就覺得是壓力導致的額頭痘。
確實壓力大跟睡眠少可能會導致皮脂腺出油量增加、提高長痘痘的機率。
但是其實不一定會在額頭發生,會長在哪裡還是與個人臉部的皮脂腺分佈位置、角質層型態有相關。
皮脂腺大量分泌、同時角質層阻塞,才是主要導致痘痘發生的原因。
只能說,在統計學上,或許額頭是有比較高機率長痘的地方(比較會出油與頭髮髒污刺激),所以第一時間會聯想想相關性,但是我們一定找的到有些人的壓力痘是長在其他位置。
因此並不能說額頭痘一定是壓力痘,
或是壓力痘一定長在額頭上。
▎ 被二次解讀的錯誤引用
這部分就跟「中醫學理論」常常被抓來背鍋有關了。
像是上面提到,左邊長痘是肝不好,右邊長痘是肺不好,這個「左肝右肺長痘理論」,其實是與中醫理論脫節的。
「左肝右肺」這個名詞,的確是源自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刺論篇》,但是並不是跟疾病、長痘痘的位置有關。
原文是寫「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裏,脾為之使,胃為之巿。」
這部分的肝跟肺,其實對應到的是中醫臟象(器官功能而非解剖)。
左肝右肺,也不是實質上的「左右邊」,而是「氣機升降」的意思(古代中醫說左為升、右為降⋯下面300字略😂)。
(另外,也有解釋認為左肝右肺,指的其實就是當時古人認為肝在左邊、肺在右邊,但是這個解讀脫離正確解剖太遠,所以在此不做討論)
簡單白話來說,痘痘長在左臉還是右臉,跟肝臟、肺藏,可以說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左肝右肺這個名詞,其實並不能使用來解釋長痘痘的原因。
那可能就有人說,「可是我吃了清肝火、退肺火的藥,痘痘就消掉了耶?」
這是因為許多「清熱、解毒、退火」的中藥物,多有抗發炎、抗菌或是減少皮脂腺分泌的效果,因此可以達到減少痘瘡的目的。
但是跟所謂「清掉特定臟腑的火氣」,並不一定有直接的相關性。
▎ 確實有根據的相關理論
大家可能會說,難不成所有痘痘位置真的跟身體器官狀態完全沒關係嗎?
其實上面有一個痘痘位置,還是稍微有講中一些的,那就是所謂的生理痘、月經痘。
生理痘跟月經痘,經常被發現在月經前、月經延遲、月經失調的女性朋友身上,大多常見到在下巴、唇週圍發生。
這件事情確實是有相關的科學根據的。
一般來說,這類的生理痘,與皮膚對雄性激素反應增加有關。
因為女性在月經前、月經失調,這幾種情況之下,身體的雄性激素濃度可能上升或是反應明顯。
月經前因為雌激素的濃度下降,導致雄激素雖然沒有上升,但是反應相對較為明顯,因此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產生痘瘡的機率。
月經失調來說,以比較極端的情況-多囊性卵巢為例,因為沒有規律排卵,身體累積的雄性激素較多,進而刺激皮脂腺大量分泌,於是增加痘瘡產生。
那為什麼生理痘大多長在下巴呢?
原因是唇週、下巴區的皮膚毛囊,對於雄性激素的敏感性比較高(也就是男生的鬍區),因此最容易受到雄性激素的刺激產生痤瘡問題。
但是一但雄性激素濃度高到一個程度以上,一樣也可能刺激臉上其他部位的皮脂腺分泌。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月經失調非常嚴重的患者,臉上的痘瘡有可能不只在下巴唇週區域,額頭、臉頰、甚至是軀幹都可能出現。
但是雄激素高,也不是100%會有致痘問題,主要還是要看皮脂腺被刺激的情況。
有些人天生皮脂腺不發達,可能就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多囊性卵巢患者也有可能會完全沒有痘痘問題。
所以其實我們也沒辦法從是否有「月經生理痘」來反推這位患者的身體狀況。
#痘痘問題還是要一一頗析原因
#不是看哪裡長痘就能判斷問題
-
#有痘痘問題不一定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也不一定會長痘痘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