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四念處觀身不淨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四念處觀身不淨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tangchin (tangchin)看板Buddhism標題[討論] 觀修「身受心法」的二種方...
四念處觀身不淨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16:26:07
⭕️第228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四念住」,四念住,亦稱四念處、四意止,為南傳上座部佛教跟漢傳佛教《阿含經》根本修行方法,即是內觀。指從「身」「受」「心」「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也就是觀察當下的身體、感受,心識,乃至於世間一切諸法(現象),明瞭其剎那生滅、無常、苦、及無我的本質,斷除貪...
善巧具悲的導師世尊為了教導他的弟子斷除粗分的煩惱,提出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
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因為導師世尊瞭解眾生有常、樂、我、淨的顛倒想法,為了引
導弟子可以順利斷除粗分的煩惱,並在身受心法建立較為正確的知見。
對於不同的弟子,導師世尊提出了另外一套觀修的方式:觀身無自性、觀受無自性、觀心
無自性、觀法無自性。
你可能會提出很多的理由駁斥並認為導師世尊並沒有提出第二種四念處的觀修方式。你認
為導師只有提出第一類的觀修,你可以從內心深處認為般若教法並非導師世尊提出的,也
並沒有第二種四念處的觀修方式。
其實,這牽涉到無自性是難以令人瞭解並接受,當我們在說諸法無自性時,很有可能部分
的人就這麼想像,如果諸法連自己本身的體性都不存在,那麼諸法就不存在了。
導師世尊其實一開始即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們可以再想想,如果「彼有
」是因為「此有」,那代表什麼?是不是彼有,無法自性成立,是不是諸法無自性。如果
你無法認同第二種四念處的觀修方式,第一種的觀修方式仍然是我們歡喜看到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10.15.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16446673.A.E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