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嚴重敗血症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嚴重敗血症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嚴重敗血症定義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937的網紅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幾天先生在台北門診看了一個 74歲男性無慢性病史👨🏻🦳 主訴右側喉嚨痛兩天,甚至無法好好進食~ 就診當天開始上段頸部疼痛,聲音像含滷蛋講話 理學檢查發現「右側扁桃腺腫大合併軟顎紅腫鼓起及懸雍垂偏移至左側」 內視鏡則可看到「咽壁腫脹範圍從口咽至下咽」 因為擔心是 #右側扁桃周圍膿瘍合併潛在上呼吸...
嚴重敗血症定義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天先生在台北門診看了一個 74歲男性無慢性病史👨🏻🦳
主訴右側喉嚨痛兩天,甚至無法好好進食~
就診當天開始上段頸部疼痛,聲音像含滷蛋講話
理學檢查發現「右側扁桃腺腫大合併軟顎紅腫鼓起及懸雍垂偏移至左側」
內視鏡則可看到「咽壁腫脹範圍從口咽至下咽」
因為擔心是 #右側扁桃周圍膿瘍合併潛在上呼吸道阻塞😰
擔心病人可能因為疾病快速的進展導致呼吸困難而有生命危險⚠️
趕緊轉診病人至鄰近醫中做後續處理(因先生一周只有支援台北分院一天門診無法收病人住院)
病人一開始還以為自己只是感冒,拒絕接受轉診
經過勸說後終於願意接受,後續追蹤病人,發現短短不到幾小時病人已經是‘’插完管準備要手術了‼‘’️所幸後來手術完順利出院~
喉嚨痛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以為是小感冒忍一忍就過了,但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喔~尤其疫情期間很多時候大家都去藥局買個止痛藥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其實止痛藥治標不治本,甚至常常會影響到醫師的判斷~
今天來聊聊✨#扁桃腺周圍膿瘍(ℙ𝕖𝕣𝕚𝕥𝕠𝕟𝕤𝕚𝕝𝕝𝕒𝕣 𝕒𝕓𝕤𝕔𝕖𝕤𝕤) ✨
👉🏻定義:因為扁桃腺炎有續發性的細菌感染而產生的併發症,常見細菌為A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口腔內的厭氧菌…等等。
👉🏻症狀:
🔹扁桃腺腫脹、懸雍垂偏移
🔹發燒或寒顫
🔹牙關緊閉、無法完全將嘴巴張開
🔹吞嚥困難
🔹說話時含糊不清含滷蛋(Hot potato voice)
🔹可能合併單側耳朵痛
🔹口臭
🔹臉、嘴或頸部發紅腫脹
🔹頸部淋巴結壓痛且腫大
⚠️也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
🔺呼吸道阻塞
🔺深頸部感染
🔺後咽膿瘍(尤其超過3-4歲的小孩要小心)
🔺Ludwig's 咽峽炎
🔺敗血症
🔺縱膈腔炎。
👉🏻怎樣的人是高風險?
✔️牙周病
✔️牙齦炎
✔️慢性扁桃腺炎
✔️抽菸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扁桃腺鈣化或結石
👉🏻診斷:
✔️理學檢查
✔️鼻咽內視鏡
✔️血液檢查
✔️X光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
👉🏻治療:
▫️抗生素(口服或靜脈注射、看病人嚴重度)
▫️膿瘍抽吸(抗生素合併膿瘍引流效果較佳)
▫️手術清創(若合併深頸部感染)、或是扁桃腺切除手術~
平常如何保健可以減少扁桃腺膿瘍的發生呢?
🔸請不要抽菸
🔸保持口腔清潔
🔸避免刺激性食物
🔸充分休息
所以有時候不要輕忽一些小病痛,基本上還是要給醫生親自診視後較為準確喔☺️
(以下圖片取自Advanced Family Dentistry )
#佳鴻診所
嚴重敗血症定義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冠病毒感染與其他原因造成的重症病患之間細胞素變化的比較】:異常增強的促發炎反應被稱為「細胞素風暴」。儘管細胞素風暴的角色仍然不明確,但被推測可能在2019年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理生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一篇由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的Sinha及其同事所發表的報告發現,儘管COVID-19重症病患中的IL-6水平升高,但低於在過去其他非COVID-19感染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中觀察到的水平。
不過本文作者認為,前述的研究在二者之間所採用的方法不同,沒有一個比較的標準,其結果的解釋必須謹慎。因此,本研究中作者們使用同一種方法(Milliplex分析)同時比較了COVID-19的重症患者其他重症患者的細胞素水平。
研究的對象是荷蘭Radboud大學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所收治的病患,包括:使用呼吸器並伴隨ARDS的COVID-19重症病人(在ICU入院後48小時取樣)、有或沒有ARDS的細菌性敗血性休克病患(在診斷為敗血性休克後24小時內取樣)、院外心臟驟停(OHCA;在ICU入院後24小時內取樣)和多處創傷(24小時內取樣)創傷後的病人等。
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包括因(非)霍奇金淋巴瘤或體液/細胞缺乏而長期/同時使用免疫抑製藥物、化學療法/放射療法等被排除在外。依照時間和定義測定患者中血中的促炎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IL-6和IL-8的血漿濃度。
患者特徵是使用Fisher exact檢驗或Kruskal-Wallis檢驗,然後進行Dunn post hoc檢驗來分析;細胞素數據以幾何均數(95% CI)表示,並使用對數轉換數據的方差進行單向分析,然後進行Dunnett事後檢驗。
結果如下:CODID-19合併ARDS的患者46例、敗血症性休克合併ARDS的患者51例、敗血症性休克未合併ARDS的患者15例,OHCA 30例、多發性創傷病患62例。COVID-19患者與其他患者組在性別或年齡上無顯著差異;與OHCA和外傷患者相比,COVID-19患者的體重指數和糖尿病患病率更高;與其他組相比,在COVID-19病患中,心血管功能不全更為常見、總體疾病嚴重程度和白血球計數更低、肺損傷更為嚴重。
COVID-19患者的所有三種細胞因子水平均顯著低於敗血性休克合併ARDS患者 (幾何平均值為TNF 22 pg / mL vs 40 pg / mL; IL-6為48 pg / mL vs 376 pg / mL; IL-8的濃度為27 pg / mL vs 215 pg / mL)。與沒有ARDS的敗血性休克患者相比,COVID-19患者的IL-6和IL-8濃度也顯著降低。COVID-19患者的TNF水平高於外傷患者,而IL-6則與OHCA或外傷患者之間無差異。此外,COVID-19患者IL-8低於OHCA患者相比,而與創傷組未見差異。
【結論是】:合併ARDS的COVID-19重症患者的三種促發炎反應細胞素與細菌性敗血症患者相比... 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021/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JAMA - 2020-09-03
Cytokine Level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Other Conditions
■ Author:Kox M, Waalders NJB, Kooistra EJ, et al.
■ Link: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0484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0/09/22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嚴重敗血症定義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點摘要】:
為什麼兒童與成人感染新冠病毒的疾病嚴重度迥異,作者針對兩種可能性做探討: 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Renin angiotensin (RAS) system)的受體(receptors)差異及對病原體的發炎反應(inflammatory responses)改變。
新冠病毒(COVID-19)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冠狀病毒(SARS-CoV)都是藉由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受體(angiotension-convereting enzyme (ACE)2 receptor)入侵宿主細胞並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這些受體存在體內多種不同型態的細胞包含免疫細胞如單核球、嗜中性球和淋巴球等。RAS系統與發炎有關,藉由血管張力素II 和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改變RAS 活性,可使促炎症反應轉為消炎反應。
相關實證列舉如下: 在敗血症休克的動物模組可觀察血管張力素II第一型受體的抑制劑有部分緩解效果;在小鼠模組研究,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的濃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和肺部發炎。
成人與兒童的發炎反應不同且隨著生命週期而變異。研究顯示年齡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嚴重度有關,嗜中性球功能所涉及的促炎因子之增加也與年齡相關。
而在利用phytohemaggluttinin (PHA)刺激探討細胞激素生成(cytokine production)的個體發生學(Ontogeny)時,觀察到新生兒時期升高的IL-10在生命早期即轉變為IL-10 / Th1 / Th2 / Th17細胞激素的平衡。這有助於防止病原體的侵襲但改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嚴重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徵在於大量的促炎反應或是細胞激素風暴導致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 (Multiorgan dysfunction)。因此建議對於重症病患進行是否過度發炎(hyperinflammation)的篩檢,藉由趨勢變化例如鐵蛋白(ferritin)增加、血小板減少或紅血球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下降,來辨識那些患者可能可使用抗炎治療以改善死亡率。
治療的選擇包括類固醇 (steroids)、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選擇性細胞激素的阻斷劑 (selective cytokine blockade) 如anakinra或tocilizumab、瑞德西韋(Remdesivir)、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 和JAK 抑制劑 (Janus kinase inhibition)。
Remdesivir (GS-5734)的結構為核苷酸類似物(nucleotide analog),作用在阻斷RNA依賴性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是一種前驅藥物(prodrug,需於生物體內轉化才具有藥理作用),目前使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感染的臨床試驗,具有廣泛抗RNA病毒的活性包括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氯奎寧(Chloroquine)可阻止病毒進入胞內體(Endosome)。在一個開放性(Open-label)、非隨機(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臨床試驗,合併使用羥氯奎寧加抗黴漿菌藥物日舒(Azithromycin)帶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曙光。系統性回顧亦顯示氯奎寧能抑制SARS-CoV-2在體外的複製。
中國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對於感染新冠病毒且IL-6升高的重症患者投予tocilizumab,目前的成果是正向的(ChiCTR2000029765)。Tocilizumab是一種抗IL-6受體之單株抗體,被核准用於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和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但對幼年型免疫性關節炎似乎無法單用阻斷IL-6去控制發炎反應。
類固醇可抑制發炎,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證據及存在免疫抑制和次發性細菌或真菌感染的傷害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的臨時指南並不建議使用。
敗血症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強烈的初始促炎期和細胞激素風暴,接者是潛在的長期免疫抑制期,這個免疫抑制和調節異常是敗血症相關致死的主因。若在此階段進行抗炎治療可能是有害的。
個人化的免疫反應資訊將有助於啟動抗IL-6等治療,且全程監測促炎和抗炎反應是必要的。此外,敗血症的定義和反應在兒童及新生兒是不同的。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預後較佳可能有多種原因,進一步了解在不同年齡層的免疫反應差異,對於標靶免疫治療 (targeted immunotherapies)是很有價值。
*關於羥氯奎寧、抗黴漿菌藥物日舒及瑞德西韋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成效已陸續有新的成果發表,包含可能的副作用等。請參考更新的實證。(「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陳美惠醫師 摘要整理)
📋 CIVID-19 in Children and Alter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2020/04/03)+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Eleanor J. Molloy and Cynthia F. Bearer
➥Link: Pediatric Research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0-020-0881-y
#2019COVID19Academic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