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嚴心鏞簡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嚴心鏞簡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嚴心鏞簡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嚴心鏞簡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8日 地點:北京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中午,林則徐起程出發前往廣東(註1),一行人由正陽門出彰義門,一路南下。剛剛行至京郊良鄉時,林則徐便發出傳牌(註2),要求所經過的各州、縣、驛站遵照執行。在傳牌稿中首先說明: 「照得本部堂奉旨馳...

嚴心鏞簡介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2 10:17:36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8日 地點:北京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中午,林則徐起程出發前往廣東(註1),一行人由正陽門出彰義門,一路南下。剛剛行至京郊良鄉時,林則徐便發出傳牌(註2),要求所經過的各州、縣、驛站遵照執行。在傳牌稿中首先說明: 「照得本部堂奉旨馳...

嚴心鏞簡介 在 旅人筆記(K & Vick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7:06:54

👉香港米其林(米芝蓮)指南一星食府Hong Kong Macau The Michelin Guide Awardbed 1 Star in 2015, 2016, 2017, 2018 - 📸 燒味雙併麵(併叉燒&油雞,乾) Roast Meat Combo Noodles (withBBQ Po...

  • 嚴心鏞簡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8 14:00:01
    有 117 人按讚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8日
    地點:北京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中午,林則徐起程出發前往廣東(註1),一行人由正陽門出彰義門,一路南下。剛剛行至京郊良鄉時,林則徐便發出傳牌(註2),要求所經過的各州、縣、驛站遵照執行。在傳牌稿中首先說明:
    「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並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唯頂馬一弁、跟丁六名,廚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隨身行走,並無前站後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註3)」

    解說:
    1) 從京城到廣州騎馬乘轎一般需時兩至三個月。

    2) 在封建時代,欽差大臣作為代表皇帝完成特殊使命的要員,按照常規,為了顯示地位尊貴,其禮儀、排場一般是僅次於皇帝出巡的。林則徐發此傳牌,是為了防止有人借欽差出巡之名行騙,有機可乘。他秉承不講虛榮、廉潔自律的一貫作風,沿途食宿一律從簡,嚴禁大吃大喝,只用家常便飯,而且對隨行人員嚴格要求,不允許借機索禮受賄,更不許仗勢胡作非為。林則徐的一紙傳牌在沒落腐朽的封建社會是罕見的廉政宣言,是中國廉政史上的一篇傑作。

    這道命令也營造了一種嚴肅的氣氛,使人們感覺到林則徐這次禁煙的決心,特別是在廣東的英國毒販已意識到情況不妙。被當地官府驅逐了一年多也死活不肯離開的老毒販威廉•查頓(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又名「渣甸」,55歲)也因而選擇逃離廣州。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64 / 4556。
    註2:同上。
    註3:〈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為傳知事〉,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00 / 2386。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討論 |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中)
     
    歷史春秋網

    作者:喻大華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成天與內務府鬥智鬥勇。有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帝就沒讓內務府得逞。
      
    根據《春冰室野乘》這部書記載: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民間一種最普通的麵食,派太監跑去跟禦膳房一說,不料廚師一口回絕,不會做。
      
    禦膳房的廚師怎麼這麼大的譜兒?原來,皇帝誰都敢處罰,唯獨對廚師客氣一些。為什麼?怕廚師挨完處罰以後記仇,報復皇帝——下毒。因此,皇帝的廚師很少受罰,而且都是終身制加世襲罔替,沒辦法,這是皇家傳統。
      
    道光沒吃上片兒湯,也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請見皇帝,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趕緊召見,一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專制「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白銀的開辦費。
      
    道光帝說前門外飯館一碗片兒湯不過四十文製錢,讓太監去買就是了,何必增設專門的膳房。那就讓太監去買吧!碰了一鼻子灰的內務府大臣扔下一句不陰不陽的話,灰溜溜地走了。下午,去買片兒湯的太監拎著空食盒回來了,報告皇帝前門外飯館倒閉的倒閉,沒倒閉的也不賣片兒湯了。不知這話是真是假,但高價「片兒湯膳房」最終沒開成。
      
    《春明夢錄》裡還記載,一次曹振鏞跪奏軍國大事,道光帝一眼就瞥見了他膝蓋上打了補丁(軍機大臣每日下跪幾十次,膝蓋處最易磨損),忙問補這個補丁花了多少銀子。曹振鏞考慮到內務府會報花帳,三思之後,順嘴說了句三兩。
      
    實際上,當時三兩銀子能做好幾條褲子了。不料,道光皇帝聽後龍顏大怒,研究軍國大事的心情一絲一毫都沒有了,立即召來內務府大臣,痛駡一頓,指責其補一塊補丁報銷了上千兩銀子,簡直喪盡天良,欺人太甚。
      
    沒想到內務府大臣理直氣壯——皇上褲子上的補丁是在蘇州打的,手藝好,工費高自然。而且,您的褲子是湖縐——浙江湖州產的一種絲織品,剪了幾百匹湖縐,才對上花紋兒,所以,您看最後補得天衣無縫。此外,還有保鏢押運的費用也不低……

    什麼?還帶了保鏢!道光帝急了。
      
    那是自然,萬一褲子丟了,皇上怪罪下來,我們的小命兒不得玩兒完嗎?大運河魯西南段兒治安不好,不得不防。內務府大臣從容應答,而且越說越有理,一幅言之鑿鑿的樣子。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無言以對。
      
    內務府大臣接著說:「所以,一千多兩銀子根本不貴。皇上要是嫌貴,以後咱就在北京補,不去蘇州,按說內務府的織造處也能補,不過最近內務府快成清水衙門了,織造處的好工匠也走得差不多了,手藝高低您老可得遷就些。
      
    道光皇帝一聽,連忙擺手,心裡說以後俺再也不敢麻煩你們了。斥退內務府大臣。以後道光再有縫縫補補的活兒,就找後宮的嬪妃幹,反正她們閑著也是閑著,儘管手藝差點兒,但不用花費啊,而且,龍袍一穿,裡面的褲子也看不出有沒有打補丁。
      
    事後,謹小慎微的曹振鏞後悔不迭,幾次想到內務府去解釋一番,又無法張嘴,所以,當道光皇帝向他諮詢雞蛋多少錢一個時,這位曹大人死活不說,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他既怕說出後得罪內務府,又怕道光帝發誓再也不吃雞蛋,甚至雞都讓後宮去養。
      
    當時,大臣來京覲見述職,如果皇帝高興,會留下吃飯,名為賜宴。但說歸說,你可別當真。道光說完賜宴,大臣們心神領會,立即出宮,隨便找個地吃飯去,他們內心裡十分明白:皇帝是不會真的請吃飯的。上諭一發,天下皆知,被賜宴者面子就有了,你還當真想吃這頓飯?現在已不僅僅是節儉,就是摳門!道光皇帝摳門兒就摳門到這種程度。

    對比君臣二人,林則徐的「節儉」,和道光帝的「節儉」顯然不同。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 嚴心鏞簡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5 18:00:01
    有 288 人按讚

    婆媳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看古人如何處理婆媳矛盾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婆媳矛盾,是一個自古以來不好處理的難題。現代人婆媳有矛盾,古代人其實也是一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婆媳之間的代溝,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二是婆媳之間爭奪對家庭的控制權;三是婆媳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感情寄託。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沒有分享的心態,沒有包容的境界,婆媳關係是不好處理的。古代與現代的歷史環境又不相同,處理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

    丈夫聽母親的,婆媳矛盾完全站在婆婆一邊
      
    中國的古代,是一個尊卑等級非常嚴格的社會,對於女人來說: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一個家庭中跟男人相比,女人是沒有多高地位的,只有順從的份。但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孝」的國度,晚輩對於長輩,是講究絕對的「孝」道的。對於兒子而言,不只要孝父,還要孝母。所以對於媳婦來說,在家庭之中,首先要聽丈夫的話,「既嫁從夫」,同時更要聽婆婆的話,因為連丈夫都要「孝敬」婆婆,哪敢不跟著丈夫一同孝敬,做出違拗之事?在一個古代家庭,可見媳婦的地位是最低的。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說,在長年的家庭生活中,媳婦是靠「忍」字生活的,一直忍到婆婆去世,自己的兒女長大,自己熬成婆婆為止。
      
    因為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所以當婆媳發生矛盾時,甚至這矛盾不可調和時,往往丈夫會站在婆婆一邊,即便是媳媳有理,丈夫也會無奈地選擇站隊站在婆婆一邊,因為這是「孝道」大於愛情決定的。《禮記》中有關於如何處理婆媳關係是這樣規定的:「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古代基本上不講愛情,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愛情是人們的美好理想而已。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故事《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與婆婆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丈夫焦仲卿只能尊母命將劉蘭芝休了。雖然劉蘭芝人很好,「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焦母就是看不上她,故意找茬:「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休掉了媳婦的焦仲卿感情上受到嚴重打擊,劉蘭芝被娘家逼迫改嫁太守,也感到萬念俱灰,最後兩人雙雙殉情,釀成悲劇。
      
    同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南宋的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陸游娶了唐婉,但陸母通過自卦認為唐婉會克死自己,硬讓陸游休了唐婉。陸游無奈只得尊母命休了唐婉。並留下一首千古絕唱:「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過,陸游與唐婉兒並沒有殉情,唐婉改嫁,陸游再娶,二人詩唱相和,只是感嘆婆媳矛盾造成的離和而已。
      
    唐代兵部尚書李迥秀沒有焦仲卿與陸游那麼多感嘆,有一次媳婦罵了婆婆的一個隨嫁婢女,讓婆婆感到不高興。按理說罵一個身份低賤的婢女有什麼關係,但李迥秀的母親出身低微,大概是有點物傷其類的感受吧。李迥秀聽說母親因為媳婦的問題不高興,毫不猶豫地把媳婦休了,他的理由是:「娶妻的目的是伺候母親,如果惹得母親生氣了?怎麼能留她?」。李迥秀對媳婦沒有一點同情,完全站在婆婆的立場。大概也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情結吧。休一個再娶一個就是了。
      
    媳婦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如此之低,難道古代沒有幸福家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代也不乏幸福家庭,但這個幸福家庭,一定是男人娶的這個媳婦會辦事,憑借她的忍耐和智慧化解婆媳矛盾,最終婆媳和平相處,其樂融融。這些聰明的媳婦認為,既然這個社會是「婆尊媳卑」、「婆婆本位」,那跟婆婆鬥,是自找死路,會遭到整個社會包括丈夫的反對,不如選擇順從,那媳婦也有熬成婆的那一天,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順其自然才是明智之舉。
      
    最有名的故事當屬東漢漢明帝時期的姜詩與龐三春故事。姜詩與龐三春的感情,類似於焦仲卿與劉蘭芝,但姜詩與龐三春處理婆媳矛盾的方法,遠遠比焦仲卿與劉蘭芝高明。姜母看不上龐三春,想方設法刁難她,龐三春選擇了順從。姜母想喝家鄉河裡的水,龐三春每天去七八裡外的臨江裡挑水給她喝,姜母做了兩個尖筒讓龐三春挑,為得不讓媳中途休息,龐三春也無怨言,最終竟然感動了太白金星。姜母最後逼迫姜詩休了龐三春,姜詩照辦,卻將龐三春安置在一個尼姑庵里生活,而龐三春仍無怨言,靠織布紡紗掙錢給婆婆買鯉魚吃,因怕婆婆生氣,委託鄰居姑姑代送。最後真相大白,姜母受了感動,親自接龐三春回家。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也是一個處理婆媳關係的典範,她的婆婆是一個「惡婆婆」,她非常孝順,但婆婆卻經常辱罵她,鄰居都想去勸說婆婆,馮氏卻不讓。馮氏的理由是:如果鄰居們都去勸說婆婆,豈不是說明婆婆錯了。婆婆罵我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夠孝順,做得還不夠。馮氏的兩個兄弟媳婦也同樣遭罵,被罵得抬不起頭來想尋死,馮氏勸解她們不要這麼想不開,用自己的態度做榜樣化解兄弟媳婦鬱悶的心情。結果兄弟媳婦被馮氏的境界感化,不再自殺,且視妯娌馮氏為母。最後連「惡婆婆」也受了感動,一家和睦相處。
      
    委婉地勸說婆婆錯誤,還有一個樂羊子妻的故事。一隻鄰捨的雞跑到了樂羊子家,樂羊子的媽看到後把雞抓住煮了,樂羊子的妻子知道後,在飯桌前流淚,堅持不吃雞。她說:我太不孝了,弄得家裡這麼窮,害得婆婆吃別人家的雞。婆婆聞言也不吃雞了,羞愧難當。樂羊子的妻子處理事情如此委婉,其實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媳婦娘家強勢,婆媳關係也會轉為媳尊婆卑
      
    大多數的情況,是媳婦在家裡當受氣包,但這樣的情況,也是有例外的。有的媳婦娘家強勢,在夫家也自然佔有地位,沒有婆婆敢招惹。
      
    最有名的故事是《打金枝》,汾陽王郭子儀娶了升平公主做兒媳婦,這可是一位強勢的兒媳婦,郭家哪敢招惹。所以郭家的婆媳關係,一定是媳尊婆卑的。郭子儀八十大壽,升平公主仗著皇家身份,不去拜壽,結果丈夫郭暖將她暴揍一頓。郭子儀怕皇帝生氣,弄個滿門抄斬的不幸結局,綁子上殿認罪。好在皇帝是個明君,把這當成家務事,以後升平公主再也不敢抖威風了。
      
    南北朝時曾發生一樁血案,與婆媳關係有關。樂安公主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親姪女,嫁給了尚書右僕射崔暹的兒子崔達孥。一次樂安公主回家嘮家常,高洋問樂安公主在夫家過得怎麼樣,樂安公主說一切都好,就是婆婆不怎麼喜歡她。結果這個混帳皇帝高洋一怒之下,把樂安公主的婆婆殺了。這算是兒媳婦強勢得過了頭了。崔達孥面對媳婦家的強勢,那是敢怒而不敢言啊。不過北齊很快滅亡了,亡國的公主算個屁,崔達孥積攢的憤怒暴發,把妻子殺了,替母報了仇。
      
    西晉王朝也有一對婆媳關係逆天。那就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與婆婆楊芷。賈南風非常強勢、霸道,污蔑楊家謀反,誅殺了楊家滿門三族,楊芷竟然被她逼得下跪自稱小妾,全然沒有了太后尊嚴。最後賈南風將楊芷廢為庶人,並囚禁在金鏞城活活餓死。「婦可廢姑,倫常掃地」,賈南風一個兒媳婦如此折磨婆婆,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看來,婆媳關係並不是完全婆尊媳卑的,還要看是婆家權勢大還是娘家權勢大。掌握了權把子,婆媳關係完全可以逆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