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噶瑪蘭族海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噶瑪蘭族海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噶瑪蘭族海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噶瑪蘭族海祭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83的網紅郭稟翰 Kuo Lin-H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蘭陽子民 #噶瑪蘭族 #復辦海祭 #豐年祭募資計畫 摘自 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 長久以來,噶瑪蘭族彷彿變成了宜蘭平原上的神話,歷史上大家都知道噶瑪蘭族起源於宜蘭平原,但是卻都不知道宜蘭平原上仍有噶瑪蘭族的族人生存在這裡。 位於花東的族人已經被國家正名為『噶瑪蘭族』為國家正名的第十...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

噶瑪蘭族海祭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0:09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2016 年 10 月 7 日,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在邀請學者專家研商平埔族群民族身分及權利相關事宜,獲致初步結論: 為回應平埔族正名訴求,落實歷史正義,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的方式,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此一決議,讓多年來的平埔正名運動看見遲來的曙光。 然而,平埔原住民此...

噶瑪蘭族海祭 在 水壞囝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34:46

🖤 去年1月份疫情爆發,立馬放棄原訂菲律賓泡水一個月的計畫,毅然決定7月環島跟8月花蓮換宿,很慶幸,疫情下還有這樣的選擇,2020整個暑期都沈浸在東部の浪漫氛圍。 - 在花蓮換宿前,把原住民資料館google了一遍,換宿期間盡全力把可以去的豐年祭都走過了一回「聯合豐年、海岸阿美-吉卡曙岸豐年、撒奇萊...

噶瑪蘭族海祭 在 薏淳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3 15:48:46

- 📍島嶼上的飯桌 花蓮站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吃到如此接近原始的料理-噶瑪蘭族Sabeneq。 ⠀⠀⠀⠀⠀⠀⠀⠀⠀⠀⠀⠀ 距今460年前,十六世紀大海航時代,葡萄牙人讚嘆南太平洋的Formosa島,在水手登陸前到底是什麼樣貌?除了歷史課本角落的一張小小咖啡色插圖,我只能頻空猜測,是綿延的東海岸吹香了...

  • 噶瑪蘭族海祭 在 郭稟翰 Kuo Lin-H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07 21:23:04
    有 5 人按讚


    #蘭陽子民 #噶瑪蘭族 #復辦海祭 #豐年祭募資計畫

    摘自 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
    長久以來,噶瑪蘭族彷彿變成了宜蘭平原上的神話,歷史上大家都知道噶瑪蘭族起源於宜蘭平原,但是卻都不知道宜蘭平原上仍有噶瑪蘭族的族人生存在這裡。

    位於花東的族人已經被國家正名為『噶瑪蘭族』為國家正名的第十一族,可是宜蘭平原上的眾多噶瑪蘭族人,卻不能被接受為噶瑪蘭族人,他們的原因不外是『你們不會說族語』,『你們失去傳統文化』,『你們被漢化嚴重』。

    今年夏天宜蘭平原的噶瑪蘭族人在全國噶瑪蘭族人的聲援下,決定復辦中斷了140年的噶瑪蘭族海祭與豐年祭傳統,回應對噶瑪蘭血緣的呼喚,讓下一代的孩子能知道自己是誰,不再因為自己的血源被排擠被壓迫而害怕承認。

    邀請大家,可以一起支持,蘭陽子民-噶瑪蘭族

    #我們一直都在| #復辦消失百年的祭典- #噶瑪蘭族海祭 / #豐年祭募資計畫
    https://reurl.cc/3qW7j

    關於噶瑪蘭族的故事,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

    一望無際的蘭陽平原,17世紀住有一群泛稱「噶瑪蘭」和海洋關係密切的民族,他們擅於駕船縱橫海域,活躍於台灣北部及東部,是臺灣原住民平埔族中漢化最晚的一支。

    噶瑪蘭人屬南島語系的馬來族群,在蘭地文獻記載居處番社多達40餘社,行有操舟,順流於各社間及附近海域;宗教信仰方面,則以祖靈崇拜為中心;對於四時以花開為紀時,也有家族制度以及社會組織。

    噶瑪蘭人是擅水的民族,不只操舟駕船於溪流與海岸採集、捕魚,更能進入大洋、順著海流,南來北往於蘭陽平原與北、東海岸之間。1890年,馬偕牧師(G.L.Mackay)從宜蘭至流流社探訪噶瑪蘭族時,是乘坐一艘八支櫓的漁船。日本民族學家鹿野忠雄在台灣進行民族調查時,也到過花蓮的加禮宛。

    每年飛魚潮來到時,會在靠近部落的海灘上舉行祭拜祖靈及掌管海洋神靈的儀式,以祈祝出海捕魚豐收,行船平安,稱為Sbaw du lazin。

    「我祖先叫Avan,他們從一處叫Mariryan的地方,乘船出海,在臺灣的北部登陸後,又出航,繞過三貂角,來到這個地方當時這裡叫做蛤仔難(Kavanan)。」這一段話是噶瑪蘭人代代傳述幾百年的故事,被日本的人類學者以文字記錄了下來。17世紀西荷文獻中曾記載他們是一群擅水的民族,還會操舟往來於臺灣北部及東部一帶進行海上交易。

    19世紀初,日人到臺灣東海岸的大港口阿美族部落,留下噶瑪蘭人的紀錄:
    「在此地,由仲夏到初秋之間,會有被稱做KaBaLan的船來到海濱,其船形細長,設艫如蜈蚣之足,人數約二、三十人所組成,容貌怪異,身著各色彩衣,頭上戴著差著各色鳥毛帽子,叫號騷擾的通過海濱。」。

    相關資料:

    蘭陽博物館電子報 林正芳 〈誰是噶瑪蘭族〉
    http://enews.lym.gov.tw/index.asp?k=30

    噶瑪蘭廍後奇立板社的族人海祭與豐年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time_continue=51&v=Awca4d2HOv8

    宜蘭地區噶瑪蘭族募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8whGE2nA

    --------------------
    我的 #IG 想了解我平常都在做甚麼?
    https://www.instagram.com/linchengfang.yilan/?hl=zh-tw

    時代力量宜蘭黨部 #IG 快來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npptw.yilan/
     
    時代力量宜蘭黨部 #LINE好友👇
    https://line.me/R/ti/p/%40iai2088x
     
    每一分 #捐款 都是最大支持,我們會持續努力👇
    https://donate.spgateway.com/npp/yilan
     
    就是現在!歡迎 #加入時代力量👇
    https://www.newpowerparty.tw/join

  • 噶瑪蘭族海祭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21 06:00:03

    《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莉婷,前往噶瑪蘭香蕉絲工坊和新社岩棺出土原址進行探訪和會議,除做成了傳統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立即申請國家級保存者認証,以保障這些年事已高的耆老們的終生貢獻,以及重要文物新社岩棺,遷移回其原出土地,並舉辦重要追思祭儀活動的可行性。

     會議中,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教授,向參訪來賓進行簡報,分別從百年前噶瑪蘭族遷居新社的歷史、香蕉絲編織工藝振復的過程、工藝保存者耆老的凋零、流落海外的噶瑪蘭族女子禮服,和新社岩棺重回部落的故事等方面介紹,娓娓道來噶瑪蘭族文化資產傳承之不易,提出三個面向的保存方案,希望文化局及中央文資局能大力協助。

    潘朝成提到,104年縣府登錄潘烏吉等六位保存者,隨著歲月流逝,至今僅剩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三位耆老還在世,朱阿菊和許來富年事已高,身體健康堪虞,目前惟嚴玉英尚能傳習這項編織工藝,這三位耆老在香蕉絲工藝瀕臨失傳之時,帶領族人傳承振復,因此希望能向中央申請這三位耆老「國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的身分,以表彰他們的重大貢獻。

    再者,部落近年接受文化部文資局和文化局補助,由耆老教授,辦理傳習課程,現已培育十一位族人能按古法編織香蕉絲,也希望他們也能向文化局申請成為「縣定傳統工藝」保存者,俾利這項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承先啟後,文化局長江躍辰當面允諾將儘快協助幫忙。

    另經胡家瑜教授轉知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有收藏一件馬偕博士帶回國,約十九世紀宜蘭打馬煙社頭目偕阿篤(A-tok)的女兒偕阿雲曾穿著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其完全使用香蕉絲織造、服飾上有瑪瑙綴珠、垂掛銅鈴,充分表現噶瑪蘭族超群的工藝技術,潘朝成教授希望能請政府幫忙,邀集專家學者和部落族人,前往加拿大勘查並記錄該文物的工藝與圖紋,以便將來能複製一套正統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帶回部落保存。

    潘朝成教授也帶大家到位於梯田上的「Lulan」,表示當地民眾都期盼新社岩棺能重回原址。 聆聽潘朝成理事長的訴求後,我當場與江躍辰局長及文資局吳華宗主秘等和在地族人面對面討論,對於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等三位耆老,一致贊同盡速提報為「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後續培育的十一位族人,也請部落依程序向文化局提報。

     新社岩棺回到原出土地的方式,請部落向地主商議無償提供使用,並且由文化局進行遺址試掘評估,後續由岩棺所有權人豐濱鄉公所向文資局提案噶瑪蘭族傳統建築放置岩棺,讓族人和學童參訪。而前往加拿大考察「噶瑪蘭族新娘禮服」的訴求,我將安排專案會議,邀集原民會、外交部與文資局一起協商合作,希望能促成這樁美事,將重要的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 噶瑪蘭族海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12 23:46:14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噶瑪蘭族海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24 12:58:51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