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嘉義大學外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嘉義大學外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義大學外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義大學外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張花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嘉義縣國小僅6班的小校比例將近7成,為解決小校經營與轉型問題,縣府引進嘉大教育系與外語系的教學資源,提供學童更多元、豐富的學習經驗,並協助發展學校特色,上學期課程執行成效良好,所以下學期將繼續辦理。 去年10月太保市安東國小、朴子市大鄉國小率先與國立嘉義大學簽署合作計畫,由嘉...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夫夫之道 FuFuKno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去年的二月十八日,粉專私訊傳來一則很可愛的邀請訊息,是來自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第十六屆畢業製作專題「The Same影像紀錄團隊」的六個女孩,希望邀請我們擔任他們作品的主角,藉由我們走過的路,使社會大眾更認識關於同志的議題。 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一年的時光。 這群女孩從我們拍攝夫夫劇場到各種遊行...

  • 嘉義大學外語 在 張花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1-25 12:58:43
    有 686 人按讚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嘉義縣國小僅6班的小校比例將近7成,為解決小校經營與轉型問題,縣府引進嘉大教育系與外語系的教學資源,提供學童更多元、豐富的學習經驗,並協助發展學校特色,上學期課程執行成效良好,所以下學期將繼續辦理。

    去年10月太保市安東國小、朴子市大鄉國小率先與國立嘉義大學簽署合作計畫,由嘉大教育系王清思老師帶領40名大學部師資生進駐安東與大鄉國小,展開為期13周的創新閱讀與寫作教學成長營,以及多元化社團活動。

    這項計畫上學期已經結束,接著下學期將由嘉義大學外語系顏玉雲主任與張淑儀教授領軍,同樣有40名大四學生參與,為兩所國小進行英語戲劇融入教學實作課程,期能為學童帶來更多的肢體活動與藝術性活動課程。

    看到這項合作方案的執行成效,我認為是教育雙贏的好計畫,值得在嘉義縣持續推廣,希望未來繼續借助嘉義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團隊,提升縣的教育水準,也提供未來小校轉型教育政策的方針參考,一方面精進合作學校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能外,另一方面給予師資生許多寶貴的實務經驗,讓學理與實務激盪出美麗的火花。

  • 嘉義大學外語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11-08 13:30:01
    有 47 人按讚


    【全球工業化畜牧業現況報告──《肉食輿圖》】

    要吃到牛排,必須先殺死一頭肉牛。

    20世紀初,屠宰業的發源地是芝加哥。採移動式的生產線,完整分解一頭牛所費的時間約為15分鐘。在這個城市,每年約有多達1千2百萬頭動物被屠宰。這種方法的超高效率,使亨利‧福特將它套用至汽車生產線中。

    但對多數人來說,屠宰是隱形的。消費者看到的,只有在超市架上的真空包裝肉品;殘酷、血腥的影像和動物的聲音,必須隱藏於消費者的眼睛跟耳朵下,反映出現在的社會規範,暴力必須被放逐,不讓公眾所知。

    ※ 感謝嘉義大學外語系李致瑩同學實習翻譯。

    (毛編)

  • 嘉義大學外語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03 21:30:12

    去年的二月十八日,粉專私訊傳來一則很可愛的邀請訊息,是來自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第十六屆畢業製作專題「The Same影像紀錄團隊」的六個女孩,希望邀請我們擔任他們作品的主角,藉由我們走過的路,使社會大眾更認識關於同志的議題。

    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一年的時光。

    這群女孩從我們拍攝夫夫劇場到各種遊行,從校園講座到台南雄雄食社的一日店長,從公投的挫折走到同婚通過。我們一起在立法院底下淋雨,一起迎接曙光的到來。

    這支影片,紀錄了從2019年到今年的過程,有些活動我們甚至已經沒有印象,卻被他們深刻的記錄下來,而參與訪問的人事物所對我們的評價與祝福,也帶給我們繼續往前的力量。

    我們都可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被迷惑了視聽,但他們選擇用諧音將紀錄片取名為「迷或是聽」,當你陷入一件不了解的議題或狀態時,當你迷惑而無助時,如何聽?怎麼聽?用什麼樣的角度去聽,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這不是一部要你們一定要改變立場的紀錄片,
    卻是一部讓大家更認識我們的影像呈現。
    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時間,我們共同走過的路吧!





    🏳️‍🌈「迷或是聽」創作團隊 女孩們的話

    我們整個團隊在確定要拍攝紀錄片為畢業製作時,就開始尋找適當的題材,當時2018年沸沸揚揚的人民公投剛落幕,但話題還是持續延燒。

    其中組員們都相當關注「同性」議題,但也像大家所說的,公投法案的問題就像是文言文,身不在其中是無法得知狀況,所以我們主題便決定為「同性」。

    想要透過畢業專題,讓更多人了解既然每個人都嚮往且渴望愛情,但為何因為是少數而投以異樣眼光且得到不平等對待。


    在經歷一個寒假每週持續討論整理後,我們決定以同性伴侶為主軸,拍攝他們的日常與生活態度,我們期望找到的主角是有在為同志發聲的公眾人物,在團隊認識且尋找適合人選時發現,「夫夫之道」這對YouTuber高度符合我們團隊的期待,便開始接洽與協調他們是否願意擔任我們紀錄片的主角。

    側拍他們所進行的YouTube頻道拍攝的劇場、同性議題校園演講、彩虹遊行等活動,主要也會拍攝阿凱與家人間的互動。同時也開始要求組員更加瞭解他們的故事。


    發現他們一路走來不是很順遂,應該是說每一位同性戀者,他們每一個成長過程,他們所面對的大多數人都是投以異樣眼光甚至是批評、諷刺與霸凌,但幸運的是「夫夫之道」他們開設YouTube頻道,以他們的力量開始分享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也替世界上弱勢的同志聲援,特別是想拍攝出「夫夫之道」他們是如何讓家人接受與認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過程以及想法。

    於是有了這個作品的產生。



    🏳️‍🌈 工作團隊
    執導老師盧祐德
    導演/剪輯廖庭米
    副導演王雅卉
    製片沈佳宜
    執行製片 洪悅華
    攝影吳菉
    收音郭惠慈




    🏳️‍🌈 特別感謝
    夫夫之道里歐(陳荐宏)、夫夫之道阿凱(王盈堯)、阿凱媽媽楊文碧、阿凱弟弟王盈元、宜蘭傳藝老爺行旅副總經理MARK、夫夫劇場人員香蘭、夫夫劇場人員弘凱、夫夫劇場人員哲弘、夫夫劇場人員多莉、彰化囍好園負責人張伯樂、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於今年立案更名為彩虹平權大平台)、大同技術學院黃莞喻同學、大同技術學院學輔中心暨資源教室主任許育菁、大同技術學院學輔中心暨資源教室輔導員邵珮睛、WeAre髮廊沙龍負責人艾文、House of Desire團員莊佳翰、House of Desire團員楊焺焣、雄雄食社負責人阿龐、文藻外語大學凱開、成大To.拉酷社 第十二屆社長黃思齊、成大To.拉酷社第十屆社長廖傑恩、成大To.拉酷社第十二屆副社長詹雅淇、成大To.拉酷社第十二屆學術長黃奕嘉。

    🏳️‍🌈 場地致謝
    宜蘭傳藝老爺行旅、彰化囍好園、雲林北港藝閣、大同技術學院學輔中心暨資源教室、成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臺南雄雄食社、臺南WeAre髮廊沙龍(We Are Hair Salon)、社團法人臺南市佳里區漳州社區發展協會、台南道南館自家烘焙咖啡館、高雄步道咖啡廳。

    🏳️‍🌈 活動致謝
    台南彩虹遊行、嘉義彩虹生活節、苗栗愛轉來平權遊行、世紀平權婚禮、台南粉紅點。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夫夫之道 #GAY #夫夫日常

  • 嘉義大學外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4-08 12:23:47

    本集主題: #陶塑展 黃偉茜 (Weichien Huang)專訪
     
    黃偉茜不可一世的孤獨 讓我們看見陶瓷創作者的驕傲
     
      創作者黃偉茜來自於高雄橋頭,由於橋頭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維持溫暖怡人的好天氣,如此的地域特色也使得熱帶植物蓬勃發展,生長在此的黃偉茜,自小便喜愛穿梭於榕樹林之間,大自然給予的深刻記憶,也烙印在她日後的創作裡。
     
    對夢想的毅力—不輕易放棄
      從小便響往藝術的黃偉茜,礙於種種的機緣因素,在大學前始終與創作擦身而過。當時黃偉茜就讀於中文系,得知系上有選修輔系的機會,熱愛畫畫的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到「美術系」,而申請輔系的名額角逐也是相當地競爭,黃偉茜因此報名了畫室從頭開始學習,也從此奠定了她走向藝術之路的基礎。
     
    與陶土的相遇
      自認與藝術相識甚晚的黃偉茜,十分地珍惜學習藝術的任何機會,「因為對我而言,那是我花了很多力氣、得來不易的夢想。」大學期間修習的多數是平面繪畫,而後黃偉茜考取上嘉義大學視覺藝術應用所時,對於立體創作的學習躍躍欲試,就在當時接觸到視覺藝術應用所所長—廖瑞章老師的陶瓷創作,廖老師作品多以自然物為基礎發展,深深的吸引了黃偉茜的目光—「原來陶瓷可以這麼做啊…。」,也為此與陶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較於其他的立體媒材,黃偉茜在選擇上其實也經過多方的比較,她認為陶土就像幼時小朋友們捏黏土一樣,能夠簡易的上手、有甚麼想法可以馬上做出來,表現方式也非常多元,依照不同的釉、土、燒窯方式會有各種特有的變化,陶瓷高度的可塑性,也能滿足容易對媒材喜新厭舊的她,「土對我來說很自由,很能呈現出我的想法!」
     
    創作中的存在與擴張
      在黃偉茜的作品當中,「大肚人」是一個常見的創作語彙。從她研究所時期便延續至今,大肚人就像是黃偉茜對於人生的演繹,「對我而言,壓抑就像是肚子裡藏了很多東西。」有時候大肚人的肚子會圓圓滾滾的,時而封閉、或是展開,甚至會長出一些東西—「而想法就是從這裡延伸而出!」肚子就像是基底般的,有許多的變化由它而衍生。
     
      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一直是黃偉茜作品中相當關鍵的要素,如「在林中」系列,是她對於高雄橋頭的感受。因熱帶氣候的影響,橋頭的榕樹林一年四季皆欣欣向榮、綠意盎然,當黃偉茜覺得心情憂鬱時,於樹林中漫無目的的散步,總能療癒她的心情。有次她看到一棵枯木,即便樹都禿了,一片葉子沒有,但它的樹枝卻多又茂密的拔地而起,爭相往密林中小小的一片天空伸展,當下給黃偉茜很大的震憾與啟示,而那些樹枝與氣根的纏繞糾結,因此反覆地出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主打作品「不可一世的孤獨」系列,是2014年她去日本陶藝之森駐村時的感受。那是一個地廣人稀,被大片自然環抱的地方,在國外語言不通的時候,長時間的靜默讓黃偉茜更能深刻感受環境:喧囂的蟬鳴、深沉夜晚中悶哼的柴窯、劃破夜空的流星、在遠方路燈下若隱若現的母鹿…,尤其是野生的鹿群,更是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與靈力,凌晨兩三點的暗瞑,一隻母鹿帶著小鹿們,方始現身,在極暗極遠的距離下,她還是發現了黃偉茜。遠遠地盯著她,以一種傲然的姿態警告:我們是不怕妳,但妳最好不要再靠近了喔!「第一次,我覺得離異世界那麼近…。」那母鹿就好像自然的使者,孤傲凜然不可欺。而大自然的孤傲,引發了黃偉茜這系列的聯想。
     
      「人生而孤獨。」黃偉茜身為一個創作者,更需要大量面對。一個人在工作室思考、做作品、面對空白,或隻身出國駐村,接觸種種陌生的人事物等。這些孤獨,在侵蝕創作者身心靈的同時,也賦予了她更真誠易感的心性,「在這樣的狀態下,聲音流入了,影像流入了,各種四面八方的細微震動鼓膜,在內心產生共鳴,再化身為作品,以另一種語言與他人交流。」所以,黃偉茜認為:孤獨對創作者而言是必要之惡,既討厭孤獨帶來的寂寞,又需要孤獨帶來的充盈。
     
    創作孤獨,卻豐富
      「吳爾芙曾說女人應該擁有自己的房間,我認為藝術家也是!」創作就是一種刻化自我的歷程,這種「自我」探究到最後會成為共通的「人性」,就好像每一個在孤獨中奮力創作的人一樣,黃偉茜企圖以一種「中立」的方式來敘述孤獨。它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就是一種「狀態」,雖然孤獨讓人感到寂寞,但是從這個狀態中,我們去感受、去擷取,藉由孤獨豐富人生。
     
    黃偉茜-創作中的孤獨,終將成為無可取代的寶物,恆久而燦爛。
     
     
    黃偉茜簡歷:
    200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美術輔系
    2007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畢
     
    個展
    2015 「三五記事」,醉美空間,台南市,台灣
    2014 「這世界」,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信樂,日本
    2013 「三首小詩」,嘉義鐵道一號倉,口舍土也方,嘉義,台灣
    2007 「存在與負擔」,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台灣
    2005 「空間1」,嘉義鐵道藝術村練功房,嘉義,台灣
     
    駐村
    2014 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駐村
    2011 高雄橋頭糖場白屋駐村
    2006 嘉義鐵道藝術村第五屆駐村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 嘉義大學外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2-18 22:04:02

    本集主題: 105全國羅浮群長年會特別報導1
         單元1:專訪-嘉義88團常民複式童軍團 何武勳夥伴
      
         單元2:共同逐夢(破冰)
         單元3:專訪-香港童軍 馮曉琳夥伴、林卓恒夥伴
         單元4:議事規則說明-彰化第8團 陳凱俊夥伴
         單元5:群團展示-新北第243團新泰熾翼複式童軍團 施昱澤夥伴、金門第35團浯風羅浮群 馮凱翎
         單元6:Welcome party
      105全國羅浮群長年會已於今年1月29日至2月3日於高雄文澡外語大學圓滿舉辦完畢。此次共計270 位人員參加(群代表91位、觀察員127位 (國外童軍8位有日本、韓國、香港)、籌備人員 34 位、顧問18位。
    活動緣起: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辦理羅浮群長年會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自民國76年,中間曾因種種因素停辦,也曾更名為羅浮群領導人員研習或全國羅浮童子軍會議。在1993年第33屆世界童軍會議提出《青少年參與決策方案》後,童軍總會正式提出《群長年會實施綱要》作為回應,目的是提供「讓青年領袖參與決策過程,並訓練他們能夠有效率地做出決策」的機會,並「使羅浮階段的成員有表達其觀點的正式場合,並訓練他們議事的能力及提供全國羅浮群彼此溝通、交流的機會。」
      群長年會為孕育我國青少年的重要平臺,除共同研擬青少年政策或活動方案外,也為我國國際參與的前哨站,過往有許多曾參與的羅浮童軍代表我國參與過去斯洛維尼亞、巴西、韓國、南非、突尼西亞、泰國等世界童軍青年論壇(World Scout Youth Forum)及世界童軍會議(World Scout Conference),除了為青年發聲外,亦將最新的世界青少年政策帶回我國。
      童軍總會每年由專門委員會(羅浮暨青年委員會)偕同青少年共同籌備,「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引領工作團隊,並提供參與人員世界童軍總部(World Scout Organization Movement)21世紀青少年政策發展的潮流作為討論議程。本次活動為促使國際交流及不同國家思維,邀請亞太區會員國青年參與,並歡迎各大專院校青少年報名觀察員瞭解青少年運動發展。
    (預告影片由黃得餘夥伴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