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善於觀察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善於觀察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善於觀察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善於觀察英文產品中有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5的網紅柴郡貓小姐愛旅行。生活提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柴郡貓 Cheshire Cat「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飄浮電氣首部曲《閱讀空氣的人》 2020.11.27.數位平台全面上線 ▶數位平台全面上架▶ https://l2rmusic.ffm.to/cheshirecatreadtheroom ⸝⋆⸝⋆⸝⋆⸝⋆⸝⋆⸝⋆⸝⋆⸝⋆⸝⋆⸝⋆...

善於觀察英文 在 詩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7:21:21

《RYLA的第一門社交力課程帶給我什麼》 今年我參與了扶輪社的RYLA國際經理人培訓計畫, (Rotary Youth Leadership Awards) 並在9/18上了第一門專業業師開設的卡內基的人際關係課程。 我們處於VUCA烏卡時代,隨時都有挑戰等著我們面對…. 一開始測驗DISC人...

善於觀察英文 在 WUWOW 趣味英文┃走到哪學到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2:02:50

#職場英文wu就棒 #跟wow編一起學英文 👉 你知道該如何定位自己嗎? 一個好的的企業文化 就該打造良好的團隊合作 而團隊合作就像是拼圖一樣 透過每個人的合作、協調、清晰的邏輯思考 才能拼出最有夢想的藍圖🧩🧩 因此正為了團隊而努力的你 也被賦予著不同的重責大任呢 Wait ‼️ 這五種...

善於觀察英文 在 革命開始的時候躺下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0:32:23

 陽子,  最近《藍色恐懼》數位修復版要上院線了。裡頭有個高倉陽子,在故事裡,陽子究竟是實是虛,至今還有人在辯論。與其爭論「這個人」在電影裡的實體性,人們更在意的是痛苦的密度。陽子是用盡力氣才能往前走一小步的人。  為了獲得掌聲,交付自己的雙手。 想要被心疼,拋高自己的心臟。 為了被別...

  • 善於觀察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3 22:02:34
    有 336 人按讚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於我們對人性太過悲觀。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mankind/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人慈》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洲最著名的年輕思想家之一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他是同時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作家、記者。有鑑於報章媒體、政治宣傳、普羅大眾對於「人性」的偏誤解讀,他想透過這本書傳達一個核心訊息:「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

    作者在書中旁徵博引,以詳盡的事實和深入的查證,說明了人類無論是出於天性、身為孩童時、在無人島上、當戰爭爆發、當危機來襲,對於自己「好」的一面,有著強烈偏好。如果你至今仍然認為,人類就是天生自私、貪得無厭、陰險狡詐,那麼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大為改觀。

    這本書讓我感到大為驚喜的,是作者既大膽、又謹慎的考證態度,他勇於對歷史上知名的眾多案例(例如《蒼蠅王》、《史丹佛監獄實驗》、《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提出反面看法,而且其證據令人信服。在媒體慣用人性「惡」的一面吸引眼球的世界裡,這是一本思想激進的書,只不過是偏向人性「善」的那面光譜。這種書很罕見,卻彌足珍貴。
    .
    #人性本惡?三個精彩翻案
    .
    人類有考據的數萬年歷史以來,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衝突和鬥爭,我們也從故事裡看到領導人無論為了私利、國家的經濟、民族的情節而發動戰爭。難道,人類不就是天性好鬥嗎?只要有誘因存在,人們就會甘願殺得你死我活嗎?從歷史的考據裡面,我們會發現人性跟我們想得很不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傷害另一個人。讓我們先從書中三個精彩的翻案來找到線索。
    .
    1.#蒼蠅王小說的翻案
    .
    《蒼蠅王》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我國中的時候,老師也放過翻拍的影片當作社會科學的教材。內容大意是在說,因為飛機墜機,六個英國男孩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上,在沒有大人的情況得自立求生。過程發生了許多權力爭執、失去理智、弱肉強食的情節,最後只剩下兩個孩童倖存的故事。這個虛構故事在感嘆「人心的黑暗」,也被列為標準的社會教材讀物。

    作者把持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他深入瞭解了虛構的《蒼蠅王》小說作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的生平。作者發現高汀是一名有憂鬱傾向的酗酒者,他還會打小孩,他也曾說過:「我瞭解納粹,因為本質上來說我也是那一類」,這才讓作者明白,原來寫出《蒼蠅王》的作家是一個多麼不快樂的人。

    因此,作者根據事實為主,追尋了一條實際發生過的類似案例,六名少年在太平洋落難,漂流到阿塔島(`Ata)的真實故事。這則故事跟小說大相逕庭,六名少年在荒島上發揮團結的本領,協調出遇到衝突的處理方式,還彼此在受傷時互相照顧。受困15個月後,六人獲救時仍氣色飽滿,而且士氣高漲地不可置信。真實版的《蒼蠅王》,其實是一個友情和忠誠的故事。

    發現阿塔島生存的船長彼得.華納(Peter Warner):「人生教了我許多事,其中包括了一個經驗,就是你永遠要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
    2.#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翻案
    .
    我讀過許多談到心理學的書籍,都喜歡引用一個知名的案例,那就是《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主持人飛利浦.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把24名參加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12人當囚犯,12人當獄卒,觀察人類當囚犯的反應,以及擔任獄卒的人施加權力的表現。整個實驗因為囚犯精神狀態快速崩潰、獄卒施加的處罰越來越過火,結果實驗到第六天就被迫中止。

    這個實驗的結論彷彿要告訴我們:「當你給予人們權力,他們就會開始為惡,發展出一些不人道的規則」。作者深入考察之後發現,這簡直是一場天大的騙局。實驗並不是任憑12名獄卒自己決定如何處以,而是金巴多本人直接給獄卒灌輸思想:「你們要創造一種挫折感,製造恐懼,要剝奪他們的個體性…」,最後獄卒定的17條規則裡,有11條根本是實驗團隊給予的意見。這簡直是引導式的邪惡。

    你或許也會好奇,那如果是實驗團隊「完全不介入」的狀況會怎樣?兩個英國心理學家2002年在電視節目上複製了一次同樣的實驗,但這次沒有告訴獄卒該怎麼管理、該怎麼懲罰。結果呢?節目無聊到不行。第二天,獄卒把食物分給囚犯。第五天,一名囚犯提議設立民主制度。第六天,獄卒跟囚犯一起抽菸。最後一集,大部分人一起坐在沙發上消磨時間。這麼無聊的故事,難怪我們都沒聽過。
    .
    3.#電擊器實驗的翻案
    .
    還有一個更出名的《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受測者身為「老師」,當隔壁房間的「學生」答錯題目時,就要按下電擊器,懲罰坐在電椅上面的學生。「學生」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受電擊所發出的哭喊也是演出來的,但受測的「老師」並不知道,他們會「以為」這些電擊都是真的。

    每一次學生答錯,懲罰的電壓伏特數就要提高,實驗主持人史丹利.米倫格爾(Stanley Milgram)教授會要求老師繼續施罰。120伏特時學生會開始喊痛,150伏特時尖叫並喊著退出實驗,200伏特時大叫大叫血管裡的血都凍住了!超過320伏特時開始撞牆並失去聲音。結果,有65%的受測者一路聽從指揮,開到了450伏特,幾乎是把學生電死的程度。實驗的結論幾乎告訴我們,只要有權威要求,連普通人都願意電死一個路人甲?

    作者考核過後的翻案顯示了另一種事實。幾乎所有受測者都曾抗命,想要停手,但實驗方會加強壓力逼迫就範,從錄音檔聽起來更像是霸凌和脅迫。事後調查,只有一半的受測者認為隔壁的學生是真的在受苦,其他人覺得只是實驗效果。許多受試者也表示,因為他們真心「信任」米倫格爾教授的實驗對人類一定有幫助,所以即使當下不忍心,也願意咬著牙繼續做下去。

    綜合以上三個翻案結果,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但引用作者所說的:「如果你催促地夠用力,給予足夠刺激、又拐又騙,許多人確實是有能力做惡。但是邪惡通常不是在表面之下,它是需要費盡功夫才能扯出來的。」邪惡得要披上善良的外衣才行。
    .
    #人怎麼會互相傷害?
    .
    所以,人真的是天性好鬥、殺得你死我活的物種嗎?綜觀歷史大小戰爭,這個說法似乎成立,但是當我們把尺度放到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就是另一種樣貌。舉戰爭為例,兩軍人馬大動干戈的時候,所有人一定都是拔刀互砍、舉槍互射吧?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是敵死,就是我亡了,不是嗎?

    真實的戰爭傷亡統計很有意思,例如二戰英國陣亡的軍人死因中,10%是子彈和反坦克地雷;15%是詭雷、爆破和其他;75%是手榴彈、迫擊砲和空投炸彈。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隔個一定「距離」被殲滅的。真正喊著敵人是「害蟲」,一旦碰面就格殺毋論的,通常是離戰場最「遙遠」的政客和領導人。

    根據研究,二戰的生存老兵超過一半從未殺過人,只有20%的軍人曾經擊發過武器。美國南北戰爭最激烈的蓋茨堡戰役中,回收的27,000把火槍,還裝有彈藥的比例達到90%。12,000把裝有兩顆彈藥,其中6000把超過三顆。但火槍設計成那樣,就是一次只能射出一顆子彈,那幹嘛裝那麼多顆子彈?因為大部分的士兵都『沒有』在試圖殺敵。人,打從心底不喜歡傷害另一個人。
    .
    #如何改善?三種範例
    .
    在這本書的下半部,作者有一則引述徹底震撼了我的思想。這句引言來自英國哲學家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給未來世代這個建議:「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這個非常理性的觀念,一開始相當很吸引我,但作者及時把我拉了回來。他提到除了探究事實之外,你本身「相信」什麼,才是以改善世界的動力來源。

    第一種相信的力量,叫做「畢馬龍效應」。科學家做過一種實驗,把兩群同樣普通的老鼠,分別標示聰明和愚笨。請不知情的學生照顧老鼠,然後進行迷宮遊戲,看哪一組比較快逃出迷宮。結果聰明的那組獲勝,事後發現學生「相信」這些老鼠比較聰明,給予比較好也溫柔的待遇。同樣的實驗在一群小學生上進行,不知情的老師對聰明組的學生更關注、更鼓勵,事後結算成績,聰明組的孩子其智力表現提高了最多。

    第二種相信的力量,叫做「魔像效應」。曾經有科學家在美國做過一個不道德的實驗,他把二十個孤兒分成兩組,跟其中一組說他們是善於表達的人,跟另外一組說他們注定要變成口吃者。這個實驗結果害得許多口吃組的受測孩童,一輩子患有語言障礙。這種效應常導致貧窮學生更加落後、無家可歸者失去希望、已經被孤立的青年人更加極端。

    一如正面的期待能夠引發好的結果,負面的期待也能夠讓惡夢成真。接下來介紹書中三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看看如何運用「相信」的力量,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教育和民主運作。
    .
    1.#論工作的內在動機
    .
    研究發現,外在誘因例如紅利會減低員工的內在動機和道德標準。給予外在誘因會獲得相等的回報:按照工時給付,就會增加更多的工時(無論是否裝忙)。按照發表數目給予稿費,就會得到更多的發表文章(無論品質優劣)。按照手術量來給付,手術就會更多(無論是否必要)。

    荷蘭的最大的鄰里照護平台「博祖克」(Buurtzorg)採取逆向而行的策略,這個組織沒有業績目標或分紅,沒有管理階層,沒有客服中心。運作的自主權下放給每一個十二人的團隊,團隊自己定行程表,自行雇用同事。省去的營運費用和會議時間都回歸到團隊本身。

    執行長喬斯.德.柏洛克(Jos de Blok)是從最基層出身的人,他相信員工內心會選擇做「正確」的事。他說傳統的管理階層「喜歡憑空想像一些計畫給那群工蜂做」,還說「拿掉管理階層,工作還是照常進行」,他認為讓團隊自我導向、動手執行腦中想法,是最實際的做法。博祖克沒有人資部,被評為最佳雇主;沒有行銷部,卻獲得最佳行銷獎。

    (延伸資源:在台灣有「台灣居護」引進了這套照護模式)
    .
    2.#論教育的玩耍本質
    .
    自古以來,愈是聰明的動物愈會玩耍,玩耍更深植於人類天性當中。創造力和學習力來自於自由地玩耍,孩子會自然地渴望探索這個世界。當社會工業化之後,學校的體制越來越制式化,學生的課表被排滿,家長連下課的時間也不放過。最近針對十個國家的民調顯示,監獄囚犯待在戶外的時間比孩子還要多。研究也發現一個趨勢,孩子愈來愈覺得「自己的生命被他人所決定」。這是一個快要忘記怎麼「玩耍」的世代。

    荷蘭的「阿哥拉」(Agora,希臘語「市集」的意思)是一個沒有年級、班級、教室的學校,也沒有功課和成績,一組學生團隊就只有配一位「輔導員」,但自主權在學生身上,他們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整個學校就像一個主題樂園,學生透過玩耍和探索,找到自己當下有興趣的題目攻讀,學校提供對應的資源給他們學習。相較於傳統教育把孩童當植物灌溉,這所學校將孩童當「人」看待。

    在這裡,與眾不同是常態,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學習路徑。這裡幾乎找不到霸凌的蹤影,因為不以年齡和能力區隔孩童,沒有誰的進度會落後,沒有誰的表現太過突出,每個人都在綻放當下最好的自己。作者引述道:「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玩耍的相反是抑鬱。」問題不是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是大人有沒有勇氣給他們自由?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延伸閱讀:Agora: Meet the school with no classes, no classrooms and no curriculum,英文文章)
    .
    3.#論民主政體的模樣
    .
    作者提到,世界上愈來愈多的民主政體正遭受七種瘟疫侵襲:政黨持續腐化、公民不再信任彼此、少數人遭排除、選民失去興趣、貪贓枉法的政客、有錢人逃稅、人們發現當代民主充滿貧富不均(怎麼跟我住的地方這麼像!?)。但世界上有地方嘗試了解法,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卻很少上新聞(你應該猜得到為什麼)。

    委內瑞拉的托雷斯市(Torres)的民選首長胡立歐.查維茲(Julio Chávez)選擇一種嶄新的信念,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積極認真的公民」。他的競選政見只有一個,下放權力給所有托雷斯市民,而且他遵守了承諾。所有的政府集會邀請全體居民參加,不只是討論,還要決議城市所有預算的使用。

    結果人們空前踴躍參與政治,在最需要的地方蓋起了住宅和學校,有效地鋪整馬路清掃街區。因為預算透明,大幅削減了貪污和權威的弊病。市民們還一起要求提高稅收,並且說道:「過去我們不瞭解市政稅要用來支付那麼多東西。」這個被稱為「參與式民主」的方式,深受民眾喜愛,卻鮮少在新聞上被提及。

    (在台灣我還沒聽過類似的試營運模式,有人聽過嗎?)
    .
    後記:#相信善的一面
    .
    《人慈》是我今年讀過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作者的大膽思想,配上嚴謹的查證,讓人讀來格外痛快。從這本書中,我也慢慢體認到,問題不是二元化的「人性本惡或本善」選擇題。反而,透過這些精采的正反論述,猶如偵探小說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我理解到的是人性真正的「複雜」。

    如同現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這麼發達,如果只讓電腦演算法來判決,那麼歷久不衰的《蒼蠅王》人心黑暗論肯定佔據上風;《史丹佛監獄實驗》和《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無以計數的論文和書籍引用,肯定讓演算法覺得這才是人性的真理。無數對人性帶有扭曲和偏誤的描寫佔據了媒體的版面。然而,事實呢?

    這本書中段的畢馬龍和魔像效應教我們的就是,人們「相信」的事情往往會發展成「事實」,更是一個令人驚醒的提點。無論是書中獄卒和囚犯的故事、老師和學生的故事、老闆和員工的故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一再說明了:「當你把一個人當人看,他就會表現得像一個人。」反之。讀完這本書後,你可以踏實地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面。

    瞭解事實,讓我們得以明辨是非。擁有信念,才能以行動改變世界。原來,關於人性,我讀過的許多論點幾乎都是錯的。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管去看,事實是什麼。然後在事實背後,找出值得相信的事情,讓它成為新的事實。這絕對是一本必讀之書。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KIND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z7sRHr
    使用期限:9/12~9/18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 善於觀察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8 20:52:08
    有 176 人按讚

    《#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灰階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節目製作人謝孟恭,這個談投資的節目上架數週內就成為台灣 Podcast 各平台總排行榜第一名。節目的內容比較偏大眾向,尤其適合股市「菜雞」(投資新手)收聽。

    在這本書中,作者彙整了之前在節目上分享過的精華,搭配許多財經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資大師的觀念,寫出了這本同樣適合投資新手的投資書籍。書中分成三個段落鋪陳,首先是排除人們常見的思考偏誤,接著是廣納多元思考的心態,最後是實際付諸行動的叮嚀。

    對於投資老手而言,這本書稍嫌簡單和淺薄,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起初我聽股癌的時候,也認為怎麼都在說一些簡單的入門知識。後來我漸漸改觀,為什麼這些晦澀的財經知識從他口中說出來就這麼「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換成我自己說的時候,卻如同有鯁在喉、難以開口?

    原來,把艱深的觀念,用三歲小孩也能聽懂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就是一門「表達的藝術」。作者的投資觀念和策略對投資新手很有幫助之外,我更喜歡觀察的是他如何把這些事情用白話文說出來的方式。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九個重點,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
    【排除思考偏誤】
    .
    1.打破常見的迷思

    物極不一定必反。「漲多必跌、跌多必漲」這句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一定總是成立,實際的情況是:(1) 漲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夠深,能夠持續、穩定地長期成長、(2) 跌多不一定必漲,當一家公司的營運和競爭力都持續出狀況時,可能直接一跌不回頭。

    別跟股票談戀愛。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企業加權計算出來的「羅素3000指數」,自從1980年來漲幅已經超過七十倍,但是驚人漲幅的背後,僅來自於7%企業的貢獻。反而有40%的企業,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選對股票的報酬很驚人,但選錯股票的懲罰也很嚴重,別單壓、重壓單一企業。
    .
    2.別盲從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體和網路上有許多財經專家會把自己包裝成能夠預測股市走向的神人,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老師」最後要賺的就是學費。很多人面對投資選股的壓力時,往往會希望抓到一隻浮木,甚至是起了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卻往往落得適得其反。

    站在大盤的肩膀上。股癌節目裡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盤是很難被打敗的存在。根據數據指出,美國市值前500家企業市值的「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十年打敗85%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適合從「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的策略著手,站在大盤的肩膀上先勝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再逐漸提升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技巧。

    別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傳神,人們常常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誤把路邊邪廟當神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所謂專家或老師給的建議必須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提到自主思考的觀念:「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
    3.當心同溫層陷阱

    避免深陷同溫層。人類長久演化下來的「群性」,讓我們對群體內的人緊緊團結,對群體外的人毫不手軟,甚至恨意濃烈。投資方法和策略千百種,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一種策略,然後又跟同溫層內的人一起取暖,往往會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觀點,錯過了潛在的警訊,這對投資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溫層。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適圈,針對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瞭解,而後評論。如同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曾經說過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時候要刻意讓自己擺脫意識形態上的枷鎖,試著去理解「反面」立場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同時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讓大師成為你的同溫層。這讓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識的假象》書中提到:「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看得夠廣,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繪出更完整的知識地圖。
    .
    【廣納多元思考】
    .
    4.謹慎面對加工資訊

    如何善用加工知識。隨著數位時代蓬勃發展,資訊的爆炸已經不單是用洪水氾濫可以形容,我們每天接觸的「加工知識」也越來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識可能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必須懂得把加工知識當成一種「索引」,用它們來找到資訊的源頭。

    懂得找到資訊源頭。許多優良的加工知識產出者,會把資料來源檢附在文章內、文章末、影片註解中,如果要避免「斷章取義」的速食現象,就必須真正投入時間,找到資料最源頭的「原型食物」來吸收。與其聽別人說巴菲特今年又說了什麼,倒不如直接找他親筆寫的股東信。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作者舉例像是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擅長利用備忘錄跟投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這些備忘錄的觀點之犀利、視野之遼闊,而且他們總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學習新的東西。我很喜歡的俄國詩人普希金(Pushkin)曾經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因此,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大師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
    5.贏家的特質

    樂觀,但不天真。這邊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樂觀,而是要瞭解「風險」的本質,預期前方一定會有許多「驚濤駭浪」,但心底清楚在長期趨勢的發展下,人類社會將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樂觀態度。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短期的波動,什麼又是長期的成長。

    耐心,穩中求勝。耐心這個特質放在現代的社會環境,只會越來越稀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他深知投資的報酬來自於「時間」加上「複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論」(找到濕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當投資人越是急著殺進殺出,這顆雪球就越是滾不大。

    行動,承擔風險。最近我讀到德州撲克冠軍選手吳紹綱寫的《致富強心臟》這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擔多一點風險」(Take more risk.),而且把風險控制在「安全邊際」之內。應用到投資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風險」是比「報酬」更加重要的一環,承擔你可以承擔的風險(但別失控),才有機會獲得甜美的報酬。
    .
    6.總是保持質疑

    質疑是一種求知的態度。作者認為保有質疑的態度,就如同幫自己繫上一條「安全帶」。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歲美國青年,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事實上,他並沒有賠這麼多錢,只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也沒向券商再詢問細節,結果才讓憾事發生。

    求證是必要的行動。資訊發達的現代,人們習慣看網美打卡美食、推薦景點,甚至有時候連投資標的都要「跟風」一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對細節仔細求證,連自己再跟什麼、買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往往會淪為股票市場裡的「韭菜」(大戶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戶)。懂得綁上一條質疑的安全帶、自己採取行動去求證事實的人,可以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安全。
    .
    【實際付諸行動】
    .
    7.從認識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是誰。書中提到一個作者去面試特斯拉業務員的故事,面試官要求在場的面試者試著「賣給他一輛特斯拉」。結果每個面試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規格、特色。竟然沒有一個人問面試官買車的用途是什麼?家裡有幾個人?如果我們在投資之前,沒有認識自己投資的「目標」,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馬、心慌意亂。

    投資沒有萬用答案。每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報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種年齡層、每種職業屬性的投資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資沒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與其問哪種投資標的最好,倒不如問怎樣的投資策略最適合自己。

    別輕視風險接受度。我們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卻時常輕視了當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在帳面上「大跌」時的心理感受。這讓我回想起探討頂尖投資家如何追求報酬、管理風險的《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書中有一句話書說得非常好:「投資人無法管理報酬,但卻有能力管理風險」。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賺來的真金白銀,真正投入到市場中實際感受那種起伏帶來的情緒,你才會知道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如何,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風險,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
    .
    8.別把雜訊當訊號

    財經界亂象多。在這個大多頭年代,冒出許多號稱可以「事前預測」和「事後驗證」的投資專家,或者把任何意見都說得「模能兩可」的投資大師。這些雜訊常常會引起人的貪念,想說賭個一把,說不定這次就被這個專家大師說中,能夠翻身翻倍呢!結果,雜訊始終是雜訊,跟隨雜訊行動的後果好一點是載浮載沉,差一點就直接溺水滅頂。

    接受多元持續修正。即使我們選定了某一種投資策略,也不要讓自己故步自封,要記得讓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場訊息(前提要懂得區分訊號和雜訊),對策略作出微調和修正。我很喜歡的《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持續接收多元意見,異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二法則。
    .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難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資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句玩笑話「本多終勝」,一開始有龐大「初始資金」的人,都透過一樣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遠勝過初始資金較小的人。如同前文提到,你雖然無法管理「報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積本金的能力」,無論是加薪、轉職、創業,都能幫你帶來更多的銀彈,讓你在市場上擲出更多骰子。當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別人更長久,相對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機率。

    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資。因此,與其心心念念在投資報酬率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倒不如努力投資自己,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投資觀念:「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讓你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專業和事業上持續「開源」。投資自己,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資。

    |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有聲書讀後感想】

    我當初第一次要讀《灰階思考》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在「1號課堂 App」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當下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最早開始聽的讀者之一,整本有聲書都還沒錄製完成。接下來就變成每天推出一個小章節,然後我就很像在「追劇」一樣,每天上班通勤時聽一個新的段落。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聲書當成追連續劇來聽,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總結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有興趣聽這本書有聲版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1號課堂使用心得文章,你也可以聽 YouTube 上面的試聽版感受一下。新書發表的時候他在台北簽書會也有一段現場分享,你可以聽聽看他怎麼說。
    .
    【後記: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
    如同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個色階。」與其說這是一本談投資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談「思考方式」的書。真正深諳投資的大師,也都是善於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續改善自己的終身學習者。

    這本書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時間寫出的一篇文章,前後總共寫了三個多禮拜才陸續成型。或許這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鍛鍊,時常腦袋裡想得太難、太深、太複雜,以至於要用白話文說出口的時候,卻難以開口。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逐漸克服原本的知識枷鎖,也不斷去思考如何將艱深的觀念,轉換成絕大部分讀者都能聽懂的語言。我還想在文章裡偷偷告白,我一開始錄製自己的說書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會聽股癌的節目來獲取靈感,從他流利又不用呼吸的節奏裡找到單口秀的信心,從他直白又流暢的閒話家常裡找到豁出去的釋懷。

    回顧起來,股癌節目在去年異軍突起之後,不但讓投資和財經知識更為普及,也扮演起一個社群平台,讓許多不同的財經資訊能在上面廣為流通。「投資」這個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洪水猛獸的東西,也以更加親切好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如果你對投資這件事還抱有一絲疑慮,那麼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穩定內心的力量和學習的方向。如果你已經有投資經驗卻還心浮氣躁,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老生常談的經驗和智慧。或者,你也可以從類似我的視角切入,學習怎樣把晦澀知識講到讓人直白懂。

    這個世界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論觀點,也不是充滿仇恨和傻樂觀的偏激言論,而是懂得軟硬兼施、多元並蓄、異中求同的灰階思維模式。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SfEm3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GREY
    使用期限:7/28~8/3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 善於觀察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8 14:58:25
    有 297 人按讚

    #成為全人的七個原則 #人本心理學
    #巔峰心態 #成為一個人
    .
    一九七○年德國人本發展心理學家夏洛特・布勒(Charlotte Bühler)在第一屆人本心理學國際大會(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stic Psychology)上表示,「人本心理學最具共識的面向之一是努力研究與理解全人」。
    .
    完整是一種抱負,不是一個目的;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可以達到的狀態。如果有人說自己是完整的整體,那你應該看看他們背後是否裝有電線,因為對方可能不是人類。
    .
    成為全人的過程是一段持續追求探索、開放與勇氣的旅程,在當中你一次又一次在更大程度上達到與自我及外在世界的整合和一致,進而擁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以成為自己真正希望成為的樣子。由於你始終處於改變的狀態,因此你也不斷斷往成人的目標邁進。
    .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概述成為全人的七個核心原則,以利你為獨一無二的自我實現旅程奠定健全基礎,最終經歷人生中最滿足與難忘的超越時刻。
    .
    🎆原則一 #不只接受最好的自我 #也要接納全部的自我
    .
     在《成為一個人:一名治療師對心理治療的觀點》一書中,卡爾・羅傑斯指出,雖然病患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包含了所有人生經驗」——在學、家庭或公司遇到問題,會做出無法控制或奇特的行為,或者心中不斷出現恐懼——「但真正的問題或許只有一個」。羅傑斯觀察發現,每一位病患的抱怨背後其實都在問,「我到底是誰?我要如何才能瞭解藏在這些行為下的真實自我?我要如何才能成為自己?」
    .
     在我看來,他們問錯了問題。你內心的所有面向都是你的一部分。任何刻意的行為都反映了你心理結構的某些真實部分,不論是你的傾向、態度、價值觀或目標。每個人都具有許多面向。就個人成長而言,我認為你應該問自己:
    .
    🤔「在有限的生命裡,我最希望培養、發展與實現哪些自我潛能?」
    .
     若想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你必須深入探索自己的意識,並接受全部的自我。
    .
     雖然如此,多數人只想追求自我感覺最良好的欲望。世界各地的人們不論所屬的文化為何,大多呈現本真正向偏誤(authenticity positivity bias):以最正向與正直的特質來描述「真實自我」,譬如善良、慷慨與誠實。事實上,人們
    認為自己的正面行為比負面行為更真實,即使這兩種行為都符合他們個人的特質和欲望。我們對於真實自我的看法,似乎就是我們最重視的自我。
    .
     與常理相悖的是,當我們依照實際的本性(包含缺點在內)行事,並不覺得這是最真實的自我。不論人格特質為何,每個人感覺最做自己的時刻,往往是感到滿足、平靜、快樂、充滿關愛、自我接納、善於交際、自由自在、展現充分能力、朝目標前進、專注於當下與接觸新事物的時候。
    .
     換言之,我們通常都會在滿足所有基本需求、感覺可以自由行事與掌握主觀經驗時,自認展現了最真實的自我。
    .
     此外,本真具有顯著的社交層面,考量我們身為社會性物種,以及名聲與群體內的獨特地位在人類演化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預料中的事。人們往往在與親人相處、和諧地融入他人及環境,還有行為舉止合乎社交規範時,感覺最做自己。相反地,在受到孤立、在關係中面臨衝突與誤解,或是未達到自己或他人的標準時,我們往往感覺背離了最真實的自我。
    .
     由於做自己的感覺與社交行為之間具有緊密關聯,因此人們認定的真實自我,也許其實就是他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樣子。根據社會心理學家洛伊・鮑邁斯特,如果別人對你的看法正是你希望呈現的形象,你就會感到真實與滿足。他指出,僅僅說服具有正向特質還不夠,人們通常還需要他人也給予一樣高的評價。假如你回想之前感覺展現了真實自我的個人經驗,或許會發現,當你最重視的特質與才能受到他人的重視,正是你自認最發光發熱的時刻。
    .
     另一方面,鮑邁斯特認為,人們未能取得渴望的名聲時,會自認所作所為有違本真,並未反映真實的自我(「那不是我」)。他表示,「在許多吸毒成癮、通姦、盜用公款、賄賂或做出毀譽行為的名人與政治人物身上,這樣的否認經常是他們對外宣稱的重點」。
    .
     這解釋了人們對於本真的評價,為何會與自己的道德觀及最重視的目標如此密切相關,以及為何僅僅只是回想過往的道德經驗,就會讓人感覺更加貼近真實的自我。畢竟,舉例來說,一般人認為,比起一邊看影集、一邊享用冰淇淋,按照與「較高層次的」目標一致的方式行事(例如宣布成立新的非營利人道組織),更符合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我。然而遺憾的是,這兩種行為都是真正的你。
    .
     這為真實自我的存在帶來了更多的困惑。儘管如此,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如果一個人感覺觸及了真實的自我,之後通常能在許多方面得到幸福。除此之外,真實自我的概念也有助於評估你的生活是否無愧於自己的理想。
    .
     哲學家薇勒莉・蒂貝柳斯(Valerie Tiberius)說過,「充分體現價值的生活」是幸福的主要來源。
    .
     真實的自我也有可能是某位學者隨意編造的概念,但我真心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最有利於全人的健全與成長的自我面向。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最好的自我(即最健全、富有創造力與有助成長的面向),而它們能讓我們感覺與自我及他人形成了最緊密的連結。我們越能勇敢放下社會性的一面與防衛心,就能獲得更多成長、發展與創造的機會。
    .
     若想觸及最好的自我,關鍵的第一步是盡可能瞭解全部的自我並接受它,包括接受所有你討厭與急於否認的自我面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曾經請復原狀況最良好的病患們根據有效程度選出六項治療因素,結果發現,最常被選中的因素是「發現與接納先前不知道或不認同的自我面向」。
    .
     當然,接納未必就是喜愛。舉例來說,如果你因為很想狂吃油得發亮、灌滿起士條的甜甜圈而討厭自己,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然而卡爾・羅傑斯表示,「令人費解的矛盾是,一個人接受自己真正的樣子之後,便能做出改變」。
    .
     接納的一部分是對整體的自我負責,而不只是關注你所喜愛或最能帶來良好自我感受的想法或行為。
    .
     挖掘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裡最想實現的潛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自己具有龐大與未知的潛力,但外在的現實(環境條件)與內在的現實(支配人格結構的極端特質)都會影響你培養某些潛力的可能性。更糟的是,某些面向的潛在自我一旦實現了,必將與其他面向產生衝突。羅傑斯承認這是事實,但也認為如果環境條件合適,長久而言,個體將能逐漸認知並相信那些面向的自我有助於成長,進而感受到活力、創造力與完整。
    .
    ☑️原則2:學習相信自我實現傾向
    ☑️原則3:覺察內心的衝突
    ☑️原則4:避免嚴重失衡的發展
    ☑️原則5:打造最好的自己
    ☑️原則6:追求成長,而不是追求幸福
    ☑️原則7:善用黑暗面的力量
    .
    --
    .
    📖本文摘自《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作者史考特.巴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為人本心理學家,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賓州大學及紐約大學等學校。他取得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以蓋茲劍橋獎學金取得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哲學碩士學位。美國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譽他為「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五十位開創性科學家」之一。本書由 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
    .
    紙本書:https://reurl.cc/kZy9jx
    電子書:https://readmoo.pse.is/3jfy7l
    .
    【想買電子書嗎?給你優惠碼】
    .
    心理師想跟你說與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合作
    👉 http://readmoo.com/
    心理師想跟你說讀者專屬優惠碼:KnKpsys9ulev
    使用期限:即日起至2021/9/30。

    🟧使用規則
    1. 單筆訂單限用一組優惠碼。
    2. 每位讀墨會員限用一次優惠碼。
    3. 不能與首購禮及站上優惠併用。
    4. 此優惠碼僅限書籍、雜誌、有聲書,且不得與閱讀器併單結帳。
    5. 結帳時輸入的英文字母大小寫需與優惠碼完全相符。
    6. 優惠碼無法兌換現金,亦不得轉售。

  • 善於觀察英文 在 柴郡貓小姐愛旅行。生活提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28 12:00:13

    柴郡貓 Cheshire Cat「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飄浮電氣首部曲《閱讀空氣的人》
    2020.11.27.數位平台全面上線

    ▶數位平台全面上架▶ https://l2rmusic.ffm.to/cheshirecatreadtheroom

    ⸝⋆⸝⋆⸝⋆⸝⋆⸝⋆⸝⋆⸝⋆⸝⋆⸝⋆⸝⋆⸝⋆⸝⋆⸝⋆⸝⋆⸝⋆⸝⋆⸝⋆⸝⋆⸝⋆⸝⋆

    「我能夠看得見空氣,你呢?」

    呼吸之間,滿溢隱藏的訊息。
    仔細閱讀,恰如其份的回應。

    「我是閱讀空氣的人,你呢?」

    擁有勇氣面對真實自己之前,
    保持心的社交距離以策安全。

    「如果,你也能看得見空氣。」
    「期待會是你,閱讀我的心。 」

    ⸝⋆⸝⋆⸝⋆⸝⋆⸝⋆⸝⋆⸝⋆⸝⋆⸝⋆⸝⋆⸝⋆⸝⋆⸝⋆⸝⋆⸝⋆⸝⋆⸝⋆⸝⋆⸝⋆⸝⋆

    ▶ #柴郡貓|Cheshire Cat|チェシャ猫

    柴郡貓,以音樂、文字、旅行構成的貓系女子。
    時而為人,用心生活,努力感受微小的喜怒哀樂。
    時而為貓,仔細觀察,重新詮釋平凡無奇的日常。

    🔗 https://ffm.bio/cheshirecat

    ▶「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音樂旅程十週年後的全新步伐
    「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日系清透質感融入貓的特性,
    藉由三首歌連載成精彩的短篇故事,
    從旅行探索延伸到人生旅程上的觀察,
    在人與貓之間搖擺,思考人類的疑惑與掙扎,
    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終在貓形人形間自在變換。

    ▶ 飄浮電氣曲風 X 慵懶貓式吟唱 《閱讀空氣的人》

    首部單曲《閱讀空氣的人》,由生命樹_小王子擔任製作人,柴郡貓跳脫民謠清新的既定印象,首次嘗試輕電氣曲風,打造交錯層疊的豐富聲響,唱出飄浮空氣中的隱藏訊息。

    歌詞從自我存在社群的模樣進行省思,勾勒《閱讀空氣的人》被制約在不把一些事情說破的淺規則,以慵懶的聲線細細呢喃隱藏在內心的小劇場,那些該說的、不該說的、該問的、不該問的,因為害怕自己成為空氣破壞者,乾脆置身事外保持心的安全距離的不知所措。

    歌曲中細膩剖析《閱讀空氣的人》會如此善於觀察,其實是因為太渴望被愛、被需要。如此努力閱讀空氣,是為了找到那個能讀懂自己頻率的人。在又親密又疏離的矛盾微距間飄浮擺盪,是因為擁有一顆太過纖細敏感而容易「受傷的心」。

    #柴郡貓 #閱讀空氣的人 #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
    #チェシャ猫 #空気を読む人
    ⸝⋆⸝⋆⸝⋆⸝⋆⸝⋆⸝⋆⸝⋆⸝⋆⸝⋆⸝⋆⸝⋆⸝⋆⸝⋆⸝⋆⸝⋆⸝⋆⸝⋆⸝⋆⸝⋆⸝⋆

    《閱讀空氣的人》(Read The Room)

    輕聲細語 捕捉表情 紀錄溫度的差距
    努力練習 題庫例句 恰如其分地回應
    星座天氣 美食追劇 笑聲中無痕來去
    滑滑手機 補充話題 別問微笑的原因

    不是故意 討誰歡心 不想被誰 一眼看清
    不失禮儀 保持距離 氣氛第一

    閱讀空氣 好訊息壞訊息
    大口深呼吸 飄浮氣泡裡
    閱讀空氣 寂寞換來氧氣
    期待是你 接收我頻率

    小心翼翼 細細聆聽 他不能說的秘密
    社群媒體 動態消息 上一秒誰被更新
    喝得微醺 假裝忘記 那一次他的哭泣
    猜心遊戲 胡言亂語 安撫躁動的情緒

    不是不想 被誰關心 不敢面對 真實自己
    擁有一顆 太過容易 受傷的心

    閱讀空氣 好訊息壞訊息
    大口深呼吸 飄浮氣泡裡
    閱讀空氣 寂寞換來氧氣
    期待是你 接收我頻率

    閱讀空氣 快要喘不過氣
    不想再繼續 假裝不在意
    過濾空氣 把猜疑清乾淨
    期待是你 閱讀我的心

    ⸝⋆⸝⋆⸝⋆⸝⋆⸝⋆⸝⋆⸝⋆⸝⋆⸝⋆⸝⋆⸝⋆⸝⋆⸝⋆⸝⋆⸝⋆⸝⋆⸝⋆⸝⋆⸝⋆⸝⋆

    《閱讀空氣的人》(Read The Room)

    錄音著作編號 ISRC Code:TW-Z75-20-10081
    作詞 Lyricist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吳易緯 Wu I-Wei
    作曲 Composer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製作人 Produc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編曲 Arrangemen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 鄭聿 Yu Cheng@植光土壤音創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和聲 Background Vocal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混音室 Mix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 | 陳陸泰(A-Tai)LuTai Chen (A-Tai)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OP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SP | 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音樂統籌 Production Supervisor / A&R監製 A&R Directo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企劃統籌 Marketing Supervisor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企劃執行 Marketing Executive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企劃協力 Marketing Assistant | 吳易緯 Wu I-Wei @植光土壤音創 / 柯淳恩 Betty Ke
    媒體宣傳 Media Promotion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日文翻譯 Japanese Lyric|柴郡貓 Cheshire Cat / Mikiko Ishii
    英文翻譯 English Lyric|Jimmy Tu

    視覺設計 Visual Design | 舒²ShuShuisme
    形象攝影 Photographer | SHAME LOVE
    服裝造型 Stylist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彩妝 Make Up | 謝惠婷 Mina Hsieh
    髮型 Hairstylist | 謝惠婷 Mina Hsieh
    數位發行 Published by | Packer 派歌 StreetVoice International Ltd

    ⸝⋆⸝⋆⸝⋆⸝⋆⸝⋆⸝⋆⸝⋆⸝⋆⸝⋆⸝⋆⸝⋆⸝⋆⸝⋆⸝⋆⸝⋆⸝⋆⸝⋆⸝⋆⸝⋆⸝⋆

    ▶ 聽聽更多 柴郡貓 CheshireCat 的音樂 ▶

    貓系抒情二部曲《想哭的時候變成貓》▶ https://youtu.be/c6bvLikbW58
    十週年紀念單曲《想住進你的心裡面》▶ https://youtu.be/DxxcatvEZIs
    旅遊書「東京,慢慢熟。」主題曲《走在東京的日常風景》▶ https://youtu.be/u9MepVtgI5c
    DEMO 04 |日文單曲《ただ一つの光》▶ https://youtu.be/2USctcowKZo
    DEMO 04|中文單曲《在你眼裡的花火》▶ https://youtu.be/o3wZaNkgNC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