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久以前大家幫忙填的問卷我寫了一些東西,這裏是上半部
然後順便統整我iphone8裡面的照片,只覺得膠原蛋白迅速流失(⁎⁍̴̛ᴗ⁍̴̛⁎)有問題都可以跟我討論,喜歡可以動動手指分享🥺🥺🥺🥺🥺
—————
2019年5月17日台灣成為了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整體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而性別少數議題也...
超久以前大家幫忙填的問卷我寫了一些東西,這裏是上半部
然後順便統整我iphone8裡面的照片,只覺得膠原蛋白迅速流失(⁎⁍̴̛ᴗ⁍̴̛⁎)有問題都可以跟我討論,喜歡可以動動手指分享🥺🥺🥺🥺🥺
—————
2019年5月17日台灣成為了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整體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而性別少數議題也漸漸的在社會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大多的人只會知道LGBT+族群中的L(lesbian )女同志以及G(gay)男同志,而有一群在灰色地帶的T(transgender)卻不是那麼多人了解的,不管是MTF(Male To Female)或是FTM(Female To Male)這些看似困難的專有名詞其實是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以及難以了解,今天就由愛子本人從網友中收集的問題並由不同的生活方面大小事來為大家解答。
———
總共獲得數據1350份資料填寫
十個問題:
1. 你知道跨性別是什麼意思嗎?
知道:94% (1269人) 不知道:6% (81人)
2. 跨性別有很多俗稱三性,偽娘,人妖等等的但是其實這些其實都有不同的差異你知道嗎?
知道:35% (472人) 不知道:11.5% (155人)
知道大致怎麼分類:53.6%(723人)
3. 你知道在性別中常用的名詞:社會性,生理性別,性別認同以及性傾向這幾個詞語嗎?
知道:71% (959人) 不知道:2.4% (33人) 知道其中幾個:26% (351人)
4. 你知道LGBTQ+個代表什麼嗎?
知道:55.7% (752人) 不知道:44.3% (598人)
5. 你有對於三性,偽娘,人妖等等的稱號上的打扮有哪些印象呢?
三性:
近年來常出現在不管是社群軟體,交友軟體中的一個詞彙,不過在學術性的角度來說第三性其實指的是『非二元性別的其他性別』其中的『三』其實指的其他的意思,而從生物學來探討,當出現非性別二元的變異性,這種變異可能對性別指定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稱為雙性人可以去看看2008年的電影:『XXY』中譯:『我是女生,也是男生』
—————
偽娘:
『偽娘』這個詞大家的首先印象可能來自日本ACG中出現的角色,而因此相較之下給人的印象會是年紀偏小較為可愛,清純的樣子,或是帶有二次元風格的服飾且作品中時常會以所謂『正太』形象的小男孩來去做為詮釋的角色,而偽娘這個角色單就指的是一種外在打扮,它可以是異性戀,同性戀,跨性別抑或是跨性別同性戀*(稍後會補充)
—————
人妖:
在整體台灣社會中人妖兩字幾乎跟泰國劃上了等號,而由來就來自於台灣人亞洲旅遊勝地前幾名的旅遊景點芭堤雅(Pattaya)而其中的人妖秀更是不可錯過的表演,因此身著表演華服穿戴華麗的飾品,畫著誇張的妝容,以及多處人工的外表,似乎奠定了所謂的人妖兩字的刻板印象。
而實際的看過問卷中的回答,對於外表形象中出現了像是:
『外表更加的女性化,但是個性又加入了所謂大喇喇特質』,『講話直接潑辣但又不失幽默』,或是『放大社會性別中富含女性氣質的裝束或是打扮』,試著符合男性性幻想的裝束,『運用較為豔麗的妝容來粉飾或掩蓋過於男性的氣質』以及『比生理女更大膽有想法跳脫框架』等結合了社會性別中男性與女性特質,但是整體來說以LGBTQ+的範疇來分類的話,T(Transgender)跨性別內中的MTF(Male To Female)男跨女但是也許其中的某部分人會有更不同對於自己的見解,所以也可以分類Q(Queer)性別酷兒裡,而由上述言不管是偽娘,人妖亦或是三性其實很多時候是指著跨性別者們。
而所謂的跨性別者由由台灣同志諮詢協會中的內容指出,在談論跨性別的時候,有另外兩個名詞常被提及:
變性者(TransSexual):其認同的性別和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不一致,並可能透過醫療等外力符合自身的性別認同。
變裝者(CrossDresser):穿戴社會歸類為異性服飾的人。
跨性別一詞於1960年代被發明出來。早期,它被拿來作為變性者的對照,指的是不想改變生理性別,但以另一個性別角色身份生活的人。舉例來說,就推廣跨性別一詞貢獻卓著的跨性別運動先驅維吉尼亞.普林斯(Virginia Prince),便以跨性別自稱──她是生理男性、喜歡女性,沒有要變性,卻以女性的社會性別角色生活。
然而,隨著時間演變,跨性別一詞涵蓋範圍逐漸擴大。到了1990年代,變性者和變裝者也被納入跨性別的定義裡。時至今日,跨性別已成為語彙的大傘,底下包括許多不同次族群。
—————
跨性別:不論是內在的性別認同(認同自己性別為何),或者外在的性別表現(以什麼樣的性別角色或性別裝扮在社會生活),只要跟男女二分的主流社會期望不同,均可被涵蓋在跨性別底下。
簡而言之其實現在對於所謂的性別定義來說,是自身的自我認同,我們已經不是活在是非對錯這麼簡單的二元對立的社會了,女性男性,中性也都是單單的一種標籤。不用每個人都需要特別覺得誰是誰誰一定是怎樣,就跟每個人生生的家庭環境有所不同。
之後我會繼續慢慢補上,攤手。我好想當編輯(吶喊)
問卷性別生理男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希望接觸到學生,但學生卻難以走出校園參與活動,必須是活動進入校園才行。
尤其是原本預設能夠影響女高中生,但這個族群參與者少。志工們在問卷調查中隱約發現這個年齡階層的年輕女孩對於自身性別(女子二字)的排斥感,再加上民眾經常詢問男子能否參加,於是我們自問「女子節」名稱是否恰當?我們是否預設了地方的性別意識框架?我們是否踩在厭女的那條曖昧模糊的線上?
然而,就志工培力的部分而言,結果是超乎預期地好。」
#有心辦活動真的很辛苦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6/15/island-of-reading-07/
問卷性別生理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提供弱勢女性生理用品
#台灣正是時候
#請衛環委員會排案審查
去年11月,蘇格蘭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的國家。
昨天,紐西蘭宣布從今年6月起,全國學校都將提供免費生理用品,讓孩子們不會再因為月經而缺課。
一向致力推動社福政策、保障弱勢族群的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表示,紐西蘭有十二分之一的年輕人由於 #月經貧窮 而失學,因為他們無法負擔或獲得合適的生理用品。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6107816 )
去年5月29日,我在立法院所提出的「社會救助法第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 」一讀通過,法案宗旨和紐西蘭相同,希望在台灣的社福體制下,新增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能有「生理用品補助」。
法案若是通過,地方政府須 #協助低收和中低收入戶女性 解決生理用品困境,避免她們再度因經濟負擔而減少使用或不使用生理用品。
#月經貧窮真的存在
仔細計算女性生理用品支出一生大約是六七萬元,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不是什麼大錢,哪有可能付不起。
但根據之前臺大同學和民間團隊「小紅帽」合作,所發表的《臺灣女性月經經驗問卷》調查中,有將近一半的女性曾經為了節省花費,而拉長生理用品的使用時間。
還有貧困女性收容人在獄中缺乏生理用品,出現一天用一片衛生棉的困境。
除了台灣以外,月經貧窮在他國也都在發生。英國曾經有案例是少女由於太過貧窮,只能使用衛生紙、襪子等。
2018年也有報導指出,在非洲肯亞,許多鄉間的女孩因為貧窮,選擇使用碎麻布、海綿、破布作為生理用品。
或是像紐西蘭一樣,女孩因為在生理期時沒有衛生棉可使用而翹課。
#為弱勢女性提供生理用品
#跨出第一步
#請衛環委員會儘快排案審查
月經對於女性來說是生理現象,而非人為選擇。基於生理性別的構造與身體現象,生理用品是女性生活的必需品;相較於男性,女性有額外更多的花費,也落入因生理差異所產生的不平等處境。
蘇格蘭Alison Johnstone說:「女性因天生的生理現象,而需要額外承擔財務支出,這樣的『懲罰』絕不公平!」
生理用品的缺乏或不易取得都會威脅女性的健康。
所以我的提案,希望能夠先從解決弱勢女性的生理期困境跨出第一步,保障弱勢女性不再為了省錢減少更換生理用品,或影響就學、就業還有健康。
修正社會救助法第十六條,在原本提供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諸如「產婦及嬰兒營養補助」、「托兒補助」、「居家服務」、「生育補助」等項目外,再新增一項「生理用品補助」,非常合理,也不困難。
我提的草案已經一讀通過送進「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希望這個會期就能排進議程,審查通過,儘快為台灣的弱勢女性免除月經貧窮的困境。
更多月經不平等的討論,請看👉
https://reurl.cc/nz2xdD
https://reurl.cc/GdAkQd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問卷性別生理男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樂父親節之 #育兒神隊友』
😍爸爸辛苦了~謝謝爸比們!🎉🎉🎉
成為一位爸爸的路有多漫長?成為一位爸爸,是從幫孩子洗澡🚿、換尿布👶🏻、半夜泡牛奶🍼,觀察孩子生活中的各種反應,才真正成為父親的......。
#兒福聯盟 於今年6月17日至6月29日期間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調查25歲至45歲的未婚、已婚男性。發現無論未婚或已婚,都認同自己 #請育嬰假 能讓媽媽心理更健康(95.5%),此外,也有67.9%的男性認同爸爸請育嬰假可讓媽媽有更好的職場發展,有助於孩子成長發展。甚至有超過八成男性認為在照顧孩子的生理、情緒、經濟需求方面兩性表現一樣好,顯示 #台灣性別平等意識的抬頭。
雖然爸爸們有意願跳下來帶孩子,但社會環境(不敢申請育兒福利的爸爸)以及工作狀況(怕影響升遷或考績)表達了爸爸們「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聲音。
我們需要對爸爸們 #更友善的政策💪🏻,讓爸爸們共同 #分擔育兒責任。除了勞動部所規定育嬰假制度外,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與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也提出將現行一次請六個月為原則的育嬰假制度,改為「父親可在嬰兒出生時同步只請一個月育嬰假,並可領取九成薪的留職停薪津貼補助。」
現在 #性別平等意識的抬頭,不再是以前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如何在父母親照顧孩子上取得平衡點,不會遭受社會傳統以及大男人主義上的限制,現在我們必須要做改變,讓爸爸們動起來,一起來 #成為育兒神隊友,大家一起努力💪。
❤️彩蛋:稍後公開我的父親節禮物~
#爸爸真偉大
#愛孩子想帶孩子的爸比世界帥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