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員基張奇男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員基張奇男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員基張奇男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員基張奇男評價產品中有7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44-JUN. 15 塞班島戰役 /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00:24:35) ▶ 1960-JUN. 16 驚魂記首映 / 《驚魂記》Psycho (00:43:47) ▶ 1994-JUN. 17 OJ辛普森被捕 /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少女心文室 NEWS ROOM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4:05:13

👦🏻🇰🇷『韓劇10大新生代大勢演員崛起』 / 🤦🏻‍♀️真的組圖做圖做到ㄎㄧ笑🤣然後剛還在一直糾結到底要不要放封面圖,就是好多人擠在一格,但勢必就要犧牲掉一人,所以最後一張羅人友本來要被我犧牲掉,但最後還是決定放全體成員~ / 😅然後宋江的圖變首圖我重組好多次,因為怕IG多圖的那個格子會擋到宋江帥臉...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48:25

【#張哲翰:臺灣疑案事件簿:臺南廳前猝死事件】 日治時期,臺灣人一天的生活不再只是隨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計時的概念使得水螺的鳴笛聲成為生活型態轉換的象徵,簡單來說,聞笛聲就代表著上班或下班的轉換。 就一個製糖所的員工來看,農場農夫較為規律,夏季 5:30 上工,18:30 下工、冬季 6:30...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11:38:54

【@businessfocus.io】「海底撈」豪送70億元股份鼓勵士氣 1500員工變百萬富翁平均獲420萬 . 「海底撈」1500名員工變百萬富翁!主力營運川味火鍋的「海底撈(0682)」為獎勵員工及鼓勵士氣,宣佈將向承授人授出1.59億股新股(市值約70億元),獲贈股份的包括1,500名骨幹員...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4 22:19:52
    有 11,435 人按讚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8 18:24:28
    有 687 人按讚

    【在影評之前,我先是個影迷】

    好久沒跟大家聊聊,這邊彷彿變成奧斯卡資訊站。其實近期有些想寫的影評,都仍只能以斷簡殘編的樣貌繼續留存在我筆記本裡一頁又一頁的隨筆塗鴉之中。

    從《丹眼看電影》創立初期,充滿愚勇,每週奮力統整「本週新片」推薦單元,到後來越來越少抒己見,我想一方面是生活形態的轉變,二方面則是看越多片、讀越多影評,才越感到自己的侷限。無論是自己的知識、見解,或是文筆,其實都越加自覺淺薄,也為過去自己初生之犢的大聲說話感到不堪回首。

    好像過一陣子就要唏噓一次:既然已有這麼多人在寫電影,我想其實也不差我一位。往往看到那些奮力書寫的影評朋友,我都既佩服又寬心,更暗自慶幸好險我不靠書寫生活。靈感這種事,真的勉強不來。又,與其要為了配合檔期和截稿死線書寫,我還是輕鬆自在地看片就好。

    更何況我應該不太受片商喜愛,常常任性地看了試片也不寫東西(通常代表我不喜歡那部片,但也不一定)。或是往往一陣子就消失在社群媒體上,疏於經營互動、tag來tag去、參與時事話題等等。那對我來說真的太難。再加上臉書改了專頁的後台,變成無法邀人按讚,發文跟留言互動還要切換帳號身份,久了也就懶了。

    但總之,這些喃喃自語只是想說,電影依然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塊。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看了超過一百部長短片,而還有超多電影還沒看、還想看!如果寫一篇影評的時間可以看兩部電影,那我寧願看兩部電影。我清楚認知到——在做影評之前,我先是個影迷。而在身為一個影迷之前,我先是一個人。還希望各位朋友多多擔待。

    關在家(或電影院)自己看電影,固然是自私的幸福,但今天我意識到台灣現在院線正上演著三部我去年列為年度十大愛片的電影:《游牧人生》、《南巫》,與《醉好的時光》。總希望可以趁他們下片前,真心推廣一波。因此,請恕我拿舊的文字在這邊再書寫一次:

    -

    《游牧人生》Nomadland
    一部同時關於孤獨和連結的電影,溫暖不帶批判地看著來去的過客,那些肩負人生的包袱同時逐漸放手釋懷的孤魂,那些尋找歸屬和歸宿的人。日出日落、生生不息。許多電影談如何面對傷痛和放過自己,但《游牧人生》不僅是一個同理的擁抱,更是一個洗滌心靈的長途旅行。我們彷彿陪著法蘭西斯麥朵曼上路尋找生命的真諦,到頭來卻是我們被陪伴走了一程。我們從她的肅穆寡言,和抿著嘴的喜怒不形於色,看盡了人生百態、聽見了千言萬語。人如寄蜉蝣於天地,是那麼的孤獨,卻冥冥之中又同時與萬物連結,共同在風雨中擁抱前行。

    《南巫》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
    《南巫》是今年金馬影展的最大驚喜,沒有之一。它排除了俗爛恐怖電影中常見的突嚇畫面,或刻意懾人的音效,完全以鄉間的死寂和空曠,和自然光的閃熠和侷限性,搭載著傳統皮影戲和宗教儀式所使用的樂器作為配樂,讓人完全深陷其中的詭譎氣氛,看得非常過癮。張吉安在蔡明亮和阿布查邦的夾擊下硬是竄出一股生猛強勁的影像生命力,攝影、聲音、場景、演員、劇本面面俱到,甚至還隱約帶出了當地多元族群和信仰的矛盾隱喻,是一鳴驚人的優秀之作,也是華語電影圈一個響亮的獨特新聲。

    《醉好的時光》Another Round
    這是「漢尼拔」Mads Mikkelsen 近年來醉好的角色,也是醉好的演出。故事講述著四位任教於中學的中年大叔,或許因為生活一成不變、又或許是生命逐漸邁向頹喪,致使他們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要印證「人體血液酒精濃度必須保持0.05%,才能發揮最大潛力」的假說。而原本基於學術探討精神的實踐任務,滾雪球般地逐漸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踉蹌冒險。而這片厲害之處就在於,除了北歐冷調幽默的火力全開,荒謬鬧劇中仍不脫離人性的關懷。這片不僅用一種坦誠且接納的姿態面對中年,最後一幕的漂亮收尾更是讓人看了足以將所有的感慨與唏噓先暫時拋出、再次燃起對生命的熱情。

    -

    請大家盡量把握大銀幕吧!

    最近的院線真的是太精彩了,眾多好片互相排擠,再加上即將開跑的金馬奇幻影展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我想要再找時間去看《歡樂時光》都有點困難。(更別提阿莫多瓦的四部經典重映...)

    除了《歡樂時光》之外,日片經典如《青春電幻物語》、《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盜夢偵探》也現正熱映中,口碑不錯的《淺田家!》、《間諜之妻》應該也還有些許場次。韓粉也有《BTS崛起傳奇》、《逐夢練習曲》可以選擇。(更正:《BTS崛起傳奇》據聞並非官方授權,而被歌迷抵制。)

    奧斯卡片也有《花漾女子》,每個異男都該去看。而這個月也會陸續上映《夢想之地》、《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父親》、《阿依達的救援行動》等等。我自己私心是覺得《父親》的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奧莉薇雅柯爾曼是去年度的最佳男主角與女配角,而《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則是比《醉好的時光》更厲害的國際電影。

    喜歡動作片或大場面的影迷,最近也有《無名弒》、《哥吉拉大戰金剛》、《真人快打》等,雖然後者似乎評價有些堪憂。喜歡芭樂愛情片的,不妨進戲院支持《當男人戀愛時》,茄子蛋真的讚。

    最後,就像〈謝天〉說的,因為要看的電影太多了,就改天再寫吧!接下來本週開始,咱們奇幻影展見啦!

    (圖為我的 Letterboxd 日誌,每部片我看完都會寫小小心得,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互相追蹤交流!)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7 21:20:42
    有 549 人按讚

    【樽頸】
    有聽說過,香港有些明星曾經改動自己的出生年份,讓人在維基查閱時自己歲數比較年輕。日本人可能比較老實,尤其做動畫的宮崎駿,今年老老實實已經八十歲。好記得1984年(讀者提出該是1987年)在旺角凱聲戲院看《風之谷》,駕著粗黑框眼鏡和穿著綠色軍褸的周潤發也在同場觀看,但見到發哥的興奮沒有蓋過看宮崎駿電影的震撼,沒想到少年時看宮崎駿動畫既感觸良多也別開生面,恢宏而具批判性的世界觀,甚至會讓小朋友和成年人發人深省,會思量我們平日是怎樣對待別人,對待這世界。

    然後知道打後大部分妙趣可人的奇幻少女,都是由這粗眉男子創造。但歲月總不饒人,宮崎駿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預計在今年上映,明顯是謝幕樂曲,事實上早在2013年的《風起了》,已經開始有強烈回顧前塵的意味。好難想像,上齣仍會蹦蹦跳的《崖上的波兒》是2008年作品,當年宮崎駿已經六十七歲。《波兒》票房大賣,但我再沒有強烈投入,估不到多年以後看宮崎駿記錄片,才知道吉卜力另一位靈魂人物鈴木敏夫有同樣的想法。的確《波兒》以後,宮老創造奇幻少女的活潑靈魂逐漸消散,但就是因為他沒有貪圖安逸,他仍在努力地消耗自己的精神魂魄。

    他仍是每天早上十時回到公司,冲咖啡和跟同事打招呼,然後不斷通過繪畫和街上亂拍擷取靈感,他不斷開戲,就是為了不斷製造迫自己埋牆角的壓力。甚至在2011年日本東北太平洋近海發生強烈地震,波及吉卜力工作室附近一帶,民心非常惶恐,當所有員工一致同意休假時,唯獨宮崎駿一人極力反對,他認為只有繼續工作才能保衞生理常態驅除怯懦。即使有人提議他不妨再繪製如同龍貓般可愛設定,他卻無時無刻希望超越這個在顛峰狀態時創造的經典角色。可是在記錄片真實地看到,宮崎駿製作《波兒》時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他的電影沒習慣先寫劇本,反而是邊繪畫設定邊創作故事,卻很多時畫不出任何新奇畫面來,每天也感到體力在衰退狀態。

    宮崎駿孩提時代有點像大雄,從小體質潺弱,唸書成績不算優異,運動會上跑步經常包尾,在同學面前感到極度自卑。更不幸是在六歲時他的母親患上不可醫治的脊椎結核病,本來好動壯健的婦人變得整天卧床,連簡單的翻身動作也做不到,教孩提時代的宮崎駿苦惱不已,更只能盡量隱藏對母親的倚賴,幸好他後來藉著繪畫拾回自信,可是世事從來難以兩全其美,宮老的動畫成功為世界帶來歡樂和反省,自己卻因此嚴重疏忽了家庭。

    1967年出生的兒子宮崎吾朗長大後,在訪問指出作為宮崎馳兒子一直承受匪夷所思之壓力,又認為自己童年時父親幾乎不見蹤影,往往只能通過他的作品來理解父親,二人關係稱得上冷漠。那邊廂對於自己希望繼承父業,宮老亦三番四次率直得過份地認為他不是材料,更表明父子二人沒有需要同場演出。事實上宮崎駿處事作息態度如同苦行僧,除了迫使自己尋求突破,他更信奉頂尖兒創作者必須抵受長期的暴躁和孤獨,他甚至認為能夠保持長期焦躁狀態,是另一種方式的沸騰,才可以保持不斷創作的熱度。

    宮崎駿早在1979年三十八歲,拍完《雷朋三世》票房未如理想,在創作上首度遇上樽頸,他事前張揚的《魔法公主》意念沒有人願意採用,這世上好像沒有人明白他,直至遇上動畫雜誌《Animage》編輯鈴木敏夫,在宮崎駿最意志消沉時扶了他一把,他的開創力未必比宮崎駿強,卻深深洞悉宮老的內心世界,更把他藏在骨髓內的橋段透徹理解並加以詮釋,之後鈴木敏夫更加入宮崎駿團隊,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才有之後永垂不朽的《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幽靈公主》。同時間宮崎吾朗在得不到父親鼓勵下,也是鈴木敏夫一直在穿針引線,讓父子二人終於有機會携手合作,雖然某程度證明了宮崎駿對兒子的評價,殘忍的事實是宮崎駿的確太難被超越,或比肩。大概只有同時代的另一位動畫大師高畑勲,才有資格跟宮崎酸相提並論。

    兩人一直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年長以後雖然少見面,宮崎駿一直關注對方的作品和存在,只要知道彼此仍在活著仍在生產,對自己就可以保留,振奮作用,可是高畑勲於2018年離世,教宮崎駿悲慟不已。我們的人生難免會碰上足以讓人意志消沉甚至跌進谷底的樽頸位置,而樽頸往往不容易由個人力量突破。對宮崎駿來說,高畑勲是具激勵作用的對手;鈴木敏夫就像條靈敏的忠犬,嗅到老朋友體內的腐朽味道,或神智正藴釀著崩塌錯亂,就在轉角位置幾乎仆倒的檔兒,不慌不忙來挽扶宮老一把,剛剛足夠讓他從地獄返回人間。
    #宮崎駿和鈴木敏夫在高畑勲的喪禮
    #圖片來自cinematodayjp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23:40:14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44-JUN. 15 塞班島戰役 /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00:24:35) ▶ 1960-JUN. 16 驚魂記首映 / 《驚魂記》Psycho
    (00:43:47) ▶ 1994-JUN. 17 OJ辛普森被捕 /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01:08:18) ▶ 1942-JUN. 18 曼哈頓計畫 / 《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01:28:47) ▶ 1978-JUN. 19 加菲貓誕生 / 《加菲貓》Garfield
    (01:42:30) ▶ 1971-JUN. 13 網球場宣言 /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
    (02:11:10) ▶ 1582-JUN. 21 本能寺之變 / 《清須會議》Kiyosu Kaigi
    (02:38:34) 結語

    字幕勘誤:00:31:53 應為《驚魂記》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6/15~6/21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lEZQcbGkM3Y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y4hl5ahmvx088920gwntkr/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4-JUN. 15 塞班島戰役 /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在中途島戰役後,日本從原本的攻勢轉變成為守勢;美軍也在1943年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後取得勝利,連續拿下了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以及新幾內亞地區,一步步逼退日軍。
    .


    ▶ 1960-JUN. 16 驚魂記首映 / 《#驚魂記》Psycho

    由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所執導的《驚魂記》,於1960年6月16日紐約首映;這部作品被視為希區考克的經典之一,也被全球電影圈學者、影評人評價為極具影響力的驚悚恐怖片。它不僅讓美國公眾對精神疾病和暴力議題重視,更有不少後世作品向其致敬。
    .


    ▶ 1994-JUN. 17 OJ辛普森被捕 /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被指控殺妻的美國前橄欖球星 OJ辛普森,在經過長時間與警方的高速公路追逐,以及幾次自殺未遂後,終於在1994年6月17日晚間,於律師陪同下投案自首。這場公路追逐吸引大批媒體直播連線,出動超過20架直升機追蹤報導,推估有9500萬觀眾收看。
    .


    ▶ 1942-JUN. 18 曼哈頓計畫 / 《#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以研發核子武器為目標的「曼哈頓計畫」,在經過多年籌備和可行性研究評估後正式啟動;這個計畫最終成功製造了包括1945年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顆原子彈,也在戰後於比基尼環礁進行多場核子試爆,最終於1947年演變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而終止。
    .


    ▶ 1978-JUN. 19 加菲貓誕生 / 《#加菲貓》Garfield

    由美國漫畫家 吉姆戴維斯所創作的經典漫畫角色《加菲貓》,首部漫畫在1978年6月19日問世;這個作品是以一隻名叫加菲的橘貓為主角,以冷眼旁觀的視角看待主人 老姜,以及另一隻不太聰明的狗 歐弟,反諷現代人對於減肥、星期一症候群的厭惡及恐懼。
    .


    ▶ 1971-JUN. 13 網球場宣言 /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

    18世紀末,法國因長年的戰爭面臨財政危機;人民也因為負擔重稅而苦不堪言。就在法國的三級會議中,第三等級(平民)代表們因一連串協商未果後決定退出會議,在附近的王家網球場宣示制定法國憲法,象徵著往後的法國大革命正式拉開序幕。
    .


    ▶ 1582-JUN. 21 本能寺之變 / 《#清須會議》Kiyosu Kaigi

    16世紀末,日本處於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發跡自尾張的戰國大名織田信長,就在即將完成統一大業之際,在京都本能寺遭到家臣明智光秀叛變;此叛變導致織田信長以及繼承人 織田信忠死亡,以及後續 羽柴秀吉勢力崛起,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04 22:30:15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吳孟達 #周星馳 #結怨真相 #娛樂圈 #鐵板神算 #高人 #董慕節 #神準 #狠批 #達哥 #吳孟達喪禮周星馳 #吳孟達周星馳 #吴孟达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佢嘅喪禮定於3月7日,於紅磡世界殯儀館設靈,並將於翌日進行大殮儀式,隨後靈柩會移至柴灣哥連臣角火化場火化,喪禮將以基督教儀式舉行,於達哥離世當日,原本達哥嘅好朋友田啟文(田雞)曾表示將舉行的追思會,則決定取消。

    達哥離世的消息,震撼中港台,不少演藝圈人士均撰文悼念,與達哥同於73年第三期藝員訓練班畢業的周潤發,仲有多次與達哥合作的劉德華及吳君如,則分別透過文字悼念他,吳君如表示達哥是她的良師:「好傷心,太突然。以前同佢拍戲最多嘅時候,佢真係我嘅良師,可以傾到偈嘅朋友,演戲嘅好對手,非常感謝達哥和懷念他!」

    佢個身之後 ,好多圈內人都對佢嘅品格有好高嘅評價 ,譬如苑瓊丹華達哥做人好圓滑, 好懂得人情世故,圓仔話「我同佢拍《九品芝麻官》嘅時候係我喺演藝(生涯)做得最差嘅時候,我指我自己做嘢。因為去到個人滑晒啞,我記得拍嗰場鬧交嘅時候,係NG好多次,做到自己都冇晒信心。跟住晏晝食飯嘅時候我捉住達哥,我話:『而家我咁喎!我點呀?』達哥就話:『演員都會面對一個問題,就係你會去到樽頸位,個樽頸位你過咗就海闊天空,你過唔到你就回塘㗎啦!你要諗辦法解決㗎!』聽完之後,我就決定重新返去做電視,因為我想重新出發,重新訓練自己,所以我今日仲企喺度就好多謝達哥提點過我。

    達哥現任太太侯珊燕曾是馬來西亞小姐季軍,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亦在fb轉發文悼念達哥,配上達哥在電影《少林足球》與周星馳劇照,留言:「這兩個人都是傳奇人物,向吳孟達家屬致哀。」但遭質疑是否知道吳孟達是誰?於是他再貼劇照,以達哥在戲中角色稱:「有史以來最傳奇的足球隊的教練」,並謂因許多馬來西亞人都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吳孟達和周星馳電影的粉絲,叫大家不要驚訝。

    最近有媒體胡亂報道吳孟達的遺產分配方案,稱吳孟達的個人遺產有數千萬,早就被其現任妻子轉移。還要剩下的都給了自己的五個子女。


    其實早在2014年,吳孟達就已經被檢查出心臟功能衰竭,但他堅信自己能挺過去。並且因為實在是熱愛大熒幕,他此後又堅持拍戲,想在自己身體還允許的情況下再給大家留下些好作品。
    .....................

  • 員基張奇男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1-21 19:00:02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