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我指考考差了怎麼辦?
這是最近打開對話框,經常性看到的問題
要回答這種問題有很多種方式
最省力的就是安慰個兩句,還有轉學考,研究所考試云云
不過讓我們來面對事實吧
指考堪稱我國前幾公平的考試
就算你姓連,也無法躺著上台清交政成就可見一般
縱使確有地區差異,有無補習的差別
一樣有...
學長,我指考考差了怎麼辦?
這是最近打開對話框,經常性看到的問題
要回答這種問題有很多種方式
最省力的就是安慰個兩句,還有轉學考,研究所考試云云
不過讓我們來面對事實吧
指考堪稱我國前幾公平的考試
就算你姓連,也無法躺著上台清交政成就可見一般
縱使確有地區差異,有無補習的差別
一樣有住偏鄉還要補貼家計的小孩考非常好
我知道的案例就不在少數
國中開始就自己賺學費生活費,還要補貼自家弟妹,一樣考上名校的都有
換言之,指考會考差,九成以上的情況,是你自己的問題
而你因為考差了,對現況不滿,所以需要找個”希望”來抓住
這個希望最常見的就是轉學考和研究所
我也可以直接告訴你,我從事輔導升大學這是第七年了
來問相關問題的這群人當中
至少超過八成在第一學期就放棄了
道理很簡單,就跟你剛上高中時
發下宏願要認真讀書考台大差不多
要一進大學就拼? 在人家開心迎新 大家都在吃喝玩樂的狀態下
你能定住把自己孤立起來念書?
有這個決心,你現在也不會落到這地步
去看看好大學的轉學考錄取率吧,多的在5%以內
有些科系還愛開不開,有開也是ㄧ兩個而已
就別提就算轉學考轉成功你需要重新適應學校
需要離開原本學校
需要補學分,部分學校還要你考學分認證考試的辛苦
等研究所再來就好了?
孩子,你可知道大多研究所都會照顧自己學校學生
平均至少一成至六七成之間不等,是會留給自己本校生的
準備上本校生大多佔有相當優勢
而且多的研究所會看所謂血統,我就知道好幾間是非台清交政學生基本不收的
就算是這幾間都要排名前幾才有機會
研究所可沒人在管你繁星
醒醒吧
隨者時間過去,你想要翻身所付出的努力只會加倍再加倍
那些真正考上的,都嘛是從頭到尾都很拼
從來就不是給忽然三分鐘熱度想拼的人
當然,請不要誤會,人生不是只有讀書
真正重要的關鍵從來就在於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讀書只不過是當中最簡單的事情而已
問題僅是請你們心自問
你真的拼過了嗎? 你真的有苦過嗎?
還僅是在考前跟著熬夜幾晚上,讀了幾個月書就當盡全力了?
這是一個最不公平,也是最公平的時代
不公平的是有錢有背景你需要付出的努力相對少
如果你剛好有貴族姓氏
或許就可以莫名其妙一路建中 台大 哈佛再當上總統
公平的是就算你沒背景只有背影
這世界上一樣多的是比你還慘,卻遠遠比你還成功的人
成功從來就不只是靠先天或後天而已
更是今天和明天的共同努力
我經常聽到有學弟妹跑來高談闊論自己理想何在
可是一細問,卻發現他完全停留在空想,沒有施行半步
套句焦元溥先生的話
興趣可以讓你選擇人生方向,但只有努力才能讓興趣選擇你
考差了,你的第一件事不該是去思考我還有沒有救
噢~原來我還有救,奮發個幾天讓自己良心好受一些
接著又回去墮落,從此忘記所有的痛,未來再來一次
也不是,完了完了全毀了,早知道就學測上一上,現在全毀了怎麼辦。的嚇自己
這都什麼問題都無法解決
你真正該做的是冷靜下來,盡早對對答案面對事實
思考清楚你還剩什麼牌可以打
怎麼樣在你既有的狀況下,去走好你剩下的人生,這才是要務
人生歲月之中,大多時候我們都不喜歡自己
覺得自己太弱太差,太胖太肥太廢太魯
我們有無數的理由嫌棄自己,好似永遠達不到那個完美狀態
事實卻是,在這個年紀你所渴望達到的完美狀態
根本不會是你要的
你只是喜歡透過服從,換到社會隨之送給你的虛榮而已
我很喜歡侯文詠的一句話
夢想和理想不同,不用負責的是夢想,要去做、去負責的叫理想
那請問你是要繼續沉溺於那個,別人加在你身上的夢想
還是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究竟適合什麼,缺乏什麼,在先接受現在自己狀態的前提下
真的去踏實全力去實現適合你的目標呢
終究,是要還是繼續渾渾噩噩,看到有救命稻草就抓
過的不開心,成天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讓考差毀掉你一生
還是全力去認真解決問題
一步步重新反攻,讓考差成為你人生的轉捩點
決定者始終在於你自己,不是嗎?
_____________
樂擎文
#是說有人對到去年的答案白難過一場
#還有人傻傻跑去用去年的落點分析
#五標沒出來根本也不可能知道你如何
#對好答案有個底並研究清楚你要什麼校系
#接著就約同學好好去玩
#放榜前做好這件事即可
#其他都是多餘又無意義的自虐
@luke7459,相關問題可追蹤詢問。
哈佛大學科系排名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業配文*****
有年輕朋友在出國唸書之前會來問我,在國外有沒有什麼重要事項要注意。
我從來不會說拿到文憑很重要。但我這樣講,很多金主爸爸媽媽可能會很不爽,所以為了家庭和樂,大家還是努力而為吧!
但我總是跟年輕朋友們說,在你念完書回來之前,你的社群媒體裡,要有10個不同國家的朋友的聯繫方式。回來之後,保持聯絡,更好的是,未來10年,就一年拜訪一個吧!
做得到的話,我保證你書沒白念,錢沒白花。
為什麼呢?
回來台灣之後,我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培養國際觀。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什麼是「國際觀」呢?
我爬了一些文,有些說:「有能力分析並關懷世界不同地區的視野。」
有的說:「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並對這些事情產生觀點的能力。」
還有人說:「對國際事物有興趣、對國際文化有敏感度、掌握國際局勢、了解國際緊密結合的現象,最終找出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
我覺得這些都有點太高大上,我的定義是,對於不同國家的人,能夠真心的喜歡。
這其實沒那麼容易,這需要對於不同國家的文化,保持開放的態度及好奇心,還能換位思考的人才做得到。
對於凡事都從本國觀點出發的人,通常只會看到別的國家的人或文化有多怪異。
但要跳出這個心態並不容易,也不是住在另一個國家就能夠解決,我認識一大堆從其他國家去美國的移民,住了二三十年,對當地的文化一點興趣都沒有,整天就在自己母國的小圈子裡面。
但有個開放的心態,也的確要有環境。我覺得去別的國家讀個書很有幫助,最好還要留下來做個幾年事,也就是說,把留在國外的時間儘量拉長。但現實上無法克服也沒關係,能去交換學生幾個月也很棒。
所以挑選學校的時候,我第一個還是先看各種排名。如果多個排名都說這個學校很前面,我覺得還是挺有用,可以省去很多讀資料的時間。這些國際知名學府,你仔細去看師資,通常陣容堅強,課程設計一級棒,念對了科系,保證你有學習的樂趣。
這一次來找我們合作的這兩個瑞士學校格里昂(Glion)跟雷赫士(Les Roches),我特地去查了一下他們的排名。全球排名真的很高,跟美國的常春藤盟校,在美國飯店管理科系排名第一的康乃爾大學是同等級的。
第二個我會看學生組合,是不是很多元。因為我覺得跟唸書同等重要的,是交朋友。我超級懷念30年前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是先去唸語言學校,全班30幾個學生,來自二十幾國,大家英語講的都不怎麼樣,但因為年輕,又都是同在異鄉,很容易互相取暖。我那時最好的朋友,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對年輕夫婦,就是那個太太告訴我,穆斯林女生外面包得滿滿,卻特別喜歡穿性感內衣,有一次我們幾個女生開party,她還跳肚皮舞給我們看,性感程度把我們這群亞洲女生比得很扁。
以這個標準來看格里昂跟雷赫士表現也很好,目前兩所學校國際學生比例,格里昂約95%,雷赫士是約97%。學生分別來自一百多個國家,這真的太棒了,想想看,光是聚餐,一人帶一道菜,就可以吃多少國料理!
另一個我覺得也很重要的,就是在外國有做事的經驗。學校畢竟還是比較保護,但職場就不同了,沒有實力很快會被淘汰。學校交的朋友,跟職場交的朋友也完全不一樣。我對美國文化的了解,絕大部分是在職場累積。剛開始在美國跑新聞那一兩年,不知吃了多少白眼,但若撐得過來,會覺得自己是神力超人,所以在選學校的時候,學校若是有能力為你安排實習機會的,要排在很前面。
我看了格里昂跟雷赫士學校給的資訊,因為跟大型企業的關係不錯,很多頂級跨國企業都會來學校招募人才,這是很珍貴的資源。
這兩所學校將在7/28與7/29兩日,特別開辦360度校園實況直播招生,除了學校及課程介紹、第一手校園360度實況,校方更特別安排其中在瑞士的台灣學生一起遠端連線,有問題能直接中文發問,一對一個別詢問。
報名連結:
7月28日 - Glion格里昂飯店管理學院
www.kedu.international/glion0728
7月29日 - Les Roches雷赫士全球飯店大學
www.kedu.international/lr0729
「Glion格里昂」、「Les Roches雷赫士」有著最正統的名門教育,擁有強大師資,革命性課程展望全球視野,商業策略、行銷、人力資源、金融、房產、高端消費、企業創新等專業領域。加上國際豐富多元文化,能感受卓越且獨特的實習體驗,並造訪世界頂尖企業,與產業菁英近距離交流分享。由NECHE(New England Com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新英格蘭高等教育協會認可,同美國耶魯、哈佛、MIT等大學相同認證。
哈佛大學科系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Z世代特別報導
Facebook 問世後,創造了一個新世代。他們相信自己就可以是品牌,他們比過去不同世代的人更渴望自我的生命價值,他們在乎財富但那不是一切。他們不讀經典書籍,他們的人生是短句,思考也是短句。他們相信自己勝過前面的世代,創造自己世代的語言、世代的偶像。但他們也比過去的世代脆弱,因為在自我和他者之間,他們被冷冰冰又霸凌凌的網路包圍,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去遠方,卻很難自由地思考。他們被社會學家稱為Z世代,而他們正在改變這個世界。
{內文}
這是一個你越來越熟悉的場景,共享空間裡有免費WiFi 隨時上網,還有24小時任你喝的啤酒,提神醒腦的熱咖啡。
(Beth Kobliner/個人財務專家VS. Paul Solman/ PBS經濟領域特派員)
永遠樂觀 創造的是生活,而不僅僅是謀生,所以這整個......這些特質都是非常令人肯定的
有人說,這是Z世代職場的必備條件,足以容納任何工作計畫或職業型態,即將畢業的美國大學生,豎起大拇指表示認同。
(Paul Solman/ PBS經濟領域特派員VS.大學即將畢業學生)
你們對於像這樣的地方有什麼感想?我是第二個走進來的,感覺就好像 哇 這很棒,因為裡面有這麼多的顏色,會讓人覺得 更能激發靈感,舉雙手贊成 棒
因為Z世代指的是1996年到2010年出生的數位原生代,年紀最大的約莫22-23歲,如今正畢業離開學校 準備工作賺錢,他們是伴隨社交媒體成長的第一代,親眼看著身分卑微的網紅瞬間崛起,不少人也在成長過程中,主動塑造各式各樣的創業機會,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run Sundararajan曾經這樣形容,「Z世代的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而不是組織機器上的螺絲釘」。
(影片旁白)
我們這裡就是未來辦公空間的樣貌
對他們來說,網路開啟了「微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人本能地捨棄了傳統就業途徑,偏好彈性工時和所謂的「零工經濟」,當代企業也只好被迫轉於是20人以下小規模,社區型的複合經營概念開始風起雲湧,即便它的本質是高風險高獲利。
(Paul Solman/ PBS經濟領域特派員VS. Frannied Shellman/資深營運經理)
所以,它就像一個很酷的百貨商店,嗯 很酷的百貨商店,針對那些不打算在商場開設自己商店的小品牌,是的 絕對如此,或者想要測試市場的大品牌,像是Marshall揚聲器就是其中之一,Urbanears是一款非常棒的耳機,你們年輕很酷,所以我相信你們已經聽過他們了,我老了,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它們就是像糖果一樣彩色的耳機
「螢幕動物們」酷愛鮮明色彩,因為Z世代從小就習慣於大人拿著發光的智能設備分散注意力,但在工作選擇上,PBS採訪卻驚訝發現,他們和過去千禧世代一般大學畢業生,關注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
(即將畢業大學生VS. Frannied Shellman/資深營運經理)
相較於其它大公司,你懂我意思,你們提供可相比擬的薪水嗎?喔 那當然 我會說應該在平均值內,就是一般入行價
(Beth Kobliner/個人財務專家)
恰好是全國平均水準,美國大學畢業生全國平均起薪一年5萬美元
(即將畢業大學生VS Frannied Shellman/資深營運經理)
一般工作日是怎麼樣?從早到晚,這對你來說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大概早上十點左右進公司,然後我們通常忙到午餐時間過後,滿多天會忙到很晚,這對新創公司來說應該不奇怪,但這裡沒有人會說,如果你需要回家處理家務,你不能去,我們的優勢是在於能夠遠端工作
Z世代要求工作彈性,或許不難理解,但專家好奇的是,人們在工作中尋求的五大特質,包括薪資 多元化 健康保險,有意義的工作內容及尋求指導上,看似出生富裕的Z世代,似乎意外地在乎高薪。
(Lauren Quesada/紐約聖約瑟夫學院大三生)
當你上大學時,你就像 好吧,我需要專注於可以讓我有錢的事情上,我的丈夫 我的兩個孩子,我的房子要有一個白色的圍欄,所以我認為也許我的焦慮不是在找工作,而是在找到合適的工作
相較於千禧世代成長於經濟繁榮時期,Z世代更多體會是來自金融風暴的焦慮,他們比任何一個世代都務實且厭惡風險,擔心在這條雙軌勞動力市場中遭到無情淘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近期一項研究就發現,Z世代第一波浪潮中,雖然有八分之一的大學新鮮人,認為自己隸屬富裕階層,比例是50年來最高,但更重要的是88%的Z世代畢業生,第一份工作選擇的完全符合他們大學主修的科系。
(Saad Kabir/紐約市立學院大三生)
我哥哥是一名律師,他告訴我,和他一起畢業於法學院的同學中,許多人甚至在法學院畢業後都沒有找到工作,這就像,因為市場過度飽和所導致,但如果你去一個你知道有工作的市場,我想那就不會有任何焦慮,所以既然我接受了教育,我就不那麼擔心,因為在紐約市我們總是需要老師
Z世代的共同特質是他們都很有上進心,無論是基於恐懼或野心而上進,他們對工作的要求,排名第一的都是「要有意義」。
(Jacob Clemente/耶魯大學大四生)
對我來說有意義的工作,意味著我真正關心的事情,真的,我希望能夠有所作為 ,以及我認為可以有所作為並幫助其他人的事情,對我來說,能夠謀生並且有一天,能夠支持一個家庭,對我來說絕對是重要的,但我絕對想要愛我正在做的事情,並且不要害怕每天上班
(Beth Kobliner/個人財務專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在大學裡學到所需的工作技能,你們會在哪裡去學習呢
(Jermaine Cail/美國默西學院大四生)
我可能會去YouTube或去某種類型的網站,它可以告訴我如何做一些事情而且很快
(Missy Dreier/哈佛大學大四生)
像我最近正在努力完成我的學士論文,我不得不在最後一刻學習如何編碼,而且我從未接受過計算機科學或類似東西的訓練,但我實際上發現,只要透過谷歌搜尋就已經非常有用了,我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或許正是為什麼,Z世代可以永遠優先考慮有意義的工作,更甚於薪資,因為就算求職市場動盪,網路世代也有足夠多的管道取得相關技能,自此工作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更貼近夢想實現的管道,只要你能隨時抓住科技變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WtjZ4dYu8
哈佛大學科系排名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學校學店化
#真的是壞事嗎
#從新創公司的商業模式討論
🏫🏫🏫軟體學院新創 Lambda School 最近其成功募資 3 千萬美金。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在 Lambda,學生一開始不用付任何學費。但當他們畢業後找到年薪高於 5 萬美金的工作後,必須要付 17% 的薪水給 Lambda,為期兩年(Lambda 說 83% 的學生在畢業後 6 個月內找到中位數 7 萬美金的工作)。若他們沒找到工作,或是薪水低於此數,就不用付錢。最高付到 3 萬美金為止,因此高所得學生不會為了成功而受到懲罰,若學生失去工作,學費也會暫停。」
我其實一路都在注意這一家新創。 Lambda School 提供 8 個月的線上課程,目前集中於軟體與資料科學兩個主題。拿到 3 千萬美金之後,他們將擴張到更多學門,例如需求孔急的護理以及資安。值得一提的是若學生畢業 5 年後都沒有找到超過 5 萬美金的工作,學費自動免除 — 學校賠錢。
✒✒✒✒✒✒
此一制度的最大優點是學校會努力讓學生成功:
「Lambda 的共同創辦人與 CEO Austen Allred 說:『沒有任何其他學校有誘因讓學生成功。』『因為學校一開始就從政府或學生手中拿到錢,還是收現金。』
『要達到更好的結果,學校也必須承擔損失。』他說。」
美國大學生深受高學費與學貸之苦。許多學生畢業後,肩上都多了一個「債主」。因此 Lambda 格外有吸引力。Lambda 比較像是股票投資人,期待從學生身上獲得超額的回報。
其中一個癥結正如 Allred 所說,在於大學的營收與畢業生的就業沒有直接相關。美國大學的主要營收來自「副業」,包括校務基金(endowment)的轉投資、經營醫院、政府專案、專利與新創公司的股份等。美國頂尖大學如哈佛,學費只能支應每年支出的 10% 而已。若把哈佛視為一個「知識工業複合」集團,那麼「教育」的部分幾乎可以忽略,最大的貢獻只是品牌效益而已。
當然,哈佛的畢業生出路不會太差,所以學校也不用太費心。但二、三、四線的大學為何也不在乎學生的就業率?因為有政府背書的平價就學貸款,因此不論學費再高,學生仍然源源不絕。這有點違反直覺:若政府不提供低息貸款,更少學生能自費上大學,學校反而會控制成本,降低學費。學校也會更強調畢業後的就業率,以吸引學生。
✒✒✒✒✒✒
台灣的狀況稍有不同,但也有「出錢的不是使用者」的問題。公立大學學費低,是因為政府補貼。結果造成公立大學真正的顧客是政府,而不是學生。於是大學不斷追求各種政府評鑑的排名,卻不甚關心學生的出路。
Lambda 回到最資本主義的概念 — 投資學生,收穫回報。此時我們赫然發現過去由政府統一付費的結果,是各科系混雜在同一套「大學」體制之下。一旦引入市場,就會看到各科系其實非常不同。有需求火熱的科系,如醫學、會計、電機、軟體、資訊科學等。有基礎科學的生物、物理、數學等。也有職缺少,但具有社會價值的哲學、歷史、中文等。
Lambda 真正的顛覆性在於拆分(unbundle)了大學。把「教育」的業務獨立,把需求最大的科系與最有動力的學生「拉」出來,直接交給市場投資。就像把集團的子公司獨立上市一樣。這將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導致整個大學系統的崩塌。
但對眾多背負學貸、心不在課堂、求職困難或是學非所用的學生來說,這樣的顛覆或許來得太晚了。
✒✒✒
👨🎓想看更多精選文,歡迎參加試閱👩🎓https://daodu.tech/three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