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哀悼文範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哀悼文範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哀悼文範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哀悼文範例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祭文該怎麼寫?】 通常在告別式家祭中會有一個環節, 是由司儀或家屬唸祭文表示哀悼之意。 .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祭文? 而祭文跟公祭時的生平介紹有什麼差別? 究竟該怎麼撰寫一篇感人的祭文? 做筆記的時間到囉!塊把文章儲存下來吧~...

  • 哀悼文範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6 19:25:56
    有 475 人按讚

    【祭文該怎麼寫?】

    通常在告別式家祭中會有一個環節,

    是由司儀或家屬唸祭文表示哀悼之意。

    .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祭文?

    而祭文跟公祭時的生平介紹有什麼差別?

    究竟該怎麼撰寫一篇感人的祭文?

    做筆記的時間到囉!塊把文章儲存下來吧~

  • 哀悼文範例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6 19:38:02
    有 126 人按讚

    【台灣綠黨對英國綠黨友人潘妮坎普(Penny Kemp)致上最深悼念】
    文/綠黨前召集人、中山大學公行系副教授彭渰雯

    我們非常遺憾地得知,對本黨創黨初期發展影響重大的英國綠黨友人潘妮坎普,已於6月12日因病過世。

    坎普在1996年綠黨創黨之初,不畏當時國際間對海峽兩岸高度緊張情勢之擔憂,代表歐洲綠黨聯盟來台表達對本黨的支持。作為一位充滿活力與行動力的綠色政治理念實踐者,她鼓舞啟發了許多年輕綠黨成員的信心。

    在此之後,坎普於2000年進一步促成台灣綠黨與歐洲綠黨的連結,共同在歐洲議會召開記者會,力挺台灣作為一個非核國家的地位。
    台灣綠黨對坎普家人的傷痛表達最深摯的哀悼之意,我們將永遠記得這位來自英國的綠黨導師與好友。

    #關於潘妮坎普

    25年前的1995-1996年間,台灣正被第一次總統直選以及海峽危機的氛圍所籠罩。

    這不僅是1950年代末期以來,台灣與中國最接近發生軍事衝突的一刻,也是台灣首度被國際肯認為一完全民主政體的時刻。在這個台灣現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時間點,英格蘭與威爾斯綠黨發出了一份新聞稿,標題是:潘妮幫助台灣綠黨贏得席次。

    雖然有關台灣國際關係的研究多半聚焦在國家層級,蓋瑞朗斯里(Gary Rawnsley)則強調公民社會在公共外交上可以扮演的關鍵角色。他注意到台灣的「非政府部門可以建立並維繫與海外團體或個人的長期且有意義的關係」。而台灣綠黨在全球綠黨網絡內的積極參與,就是公民社會主導之外交的最好範例之一。

    潘妮坎普(Penny Kemp)在1996年3月訪問台灣之行,則可被視為台灣綠黨外交的起點。

    台灣綠黨是於1996年1月25日由公民社會團體結盟所成立,當時距離總統與國大代表選舉已不到兩個月。在英國綠黨的新聞稿中,說明潘妮坎普是是英格蘭與威爾斯綠黨的執委之一,而她到台灣是為了「回應台灣綠黨的請求協助」。但為什麼這位英國環境運動者的來訪,會留下如此深遠的貢獻呢?坎普願意遠道而來協助剛成立的台灣綠黨這件事,不僅吸引許多媒體注意,也得到台灣綠黨最深摯的感謝。

    原本有另一位歐洲綠黨的資深成員要與坎普一起前來,但最終因當時台海飛彈危機的安全顧慮而取消。坎普來訪時還與當時的台北縣長尤清見面,尤也特別為接見她而穿了套綠色西裝。在我訪談綠黨早期的發展歷史時,潘妮坎普的名字是經常被提及且感念的。

    當時雖然綠黨創黨成員們早已聽聞許多國際綠黨運動的消息,但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與歐洲綠黨的代表碰面,且這場相見顯然留下深刻的印象。坎普對台灣綠黨的夥伴介紹了很多歐洲綠黨的情形,以及在實務上作為一個環保政黨的意義。

    儘管坎普的到訪是短暫的,這些討論互動卻持續延伸,包括一些年輕的台灣綠黨黨員在該年夏天就實際到英國拜訪她。在將近24年之後,綠黨創黨秘書長洪裕程回憶道:「雖然我們沒有選得很好,但我們與歐洲綠黨和潘妮坎普接上線了。她告訴我們很多歐洲綠黨的狀況,到今天我都還記得非常清楚。」

    坎普訪台所帶來的國際綠黨連結,可以用1996年3月19日的歐洲綠黨聯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Green Parties)聲明為例說明。歐洲綠黨聯盟發出正式聲明表示其「全力支持台灣綠黨所推動的綠黨理念,以及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他們的未來。

    所有否定台灣人民基本人權與民主權利的恫嚇和威脅,都應受譴責。歐洲綠黨聯盟希望當前的緊張關係能以和平的手段解決,也祝福台灣綠黨成功將綠黨理念帶入即將到來的國代選舉及核四公投上」。

    坎普的訪問揭開了台灣綠黨與國際綠黨積極連結的序幕。綠黨非常重視這樣的外交,1997年聘任艾琳達(Linda Arrigo)擔任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就是個例子。在接下來數年,綠黨不僅加強其與歐洲綠黨聯盟的關係,也在催生亞太綠黨網絡的任務上扮演領導角色。在我寫作台灣綠黨專書時所做的相關研究訪談中,國際綠黨外交是許多人記憶最深且感到有意義的綠黨經驗。

    1998年台灣綠黨兩度參與地方選舉但均無人當選,到1999年甚至瀕臨瓦解。但在這個低谷之際,綠黨卻完成了第一場重要的外交成就。在不到一個月的準備期間內,創黨成員之一張琦凰成功地與坎普以及留法台灣學生合作,安排了一場台灣綠黨的歐洲訪問。

    在2000年5月11日,歐洲綠黨聯盟與台灣綠黨共同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內召開記者會,呼籲台灣新當選的總統陳水扁實踐其選舉承諾,廢止高度爭議的核四廠興建案。在這趟訪問中,歐洲綠黨聯盟通過決議支持台灣成為一個非核國家。

    受到坎普1996年訪問啟發的幾位綠黨成員,在後來綠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持續扮演領導或諮詢角色,直到最近2020年的選舉亦是如此。此外,這些早期建立的國際連結,也使得台灣綠黨成為台灣最具國際性的政黨。儘管台灣經常被許多國際組織排除,台灣綠黨卻是全球綠黨網絡的重要成員。例如黨員顏克莉不僅曾擔任亞太綠黨網絡的召集人,更進一步擔任過全球綠黨的共同召集人。

    台灣綠黨的國際外交顯示了台灣公民社會有潛力走到政府無法達到的地方,建立並維繫與海外團體或個人的長期且有意義的關係。而在聆聽綠黨創黨成員即使在2021年3月,仍熱切討論潘妮坎普25年前訪問的影響,實是我研究台灣綠黨九年多田野期間最受感動的時刻之一。

    相關訃聞連結 Obituary: t.ly/aR

    (台灣的綠黨:潘妮・坎普訪台的貢獻(Taiwan’s Green Party: the legacy of Penny Kemp’s visit);本文英文版於2021年4月8日首刊於 Taiwan Insight,由Taiwan's Green Parties Alternative Politics in Taiwan一書作者羅達菲(Dafydd Fell)撰寫;彭渰雯翻譯)

  • 哀悼文範例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2 18:00:02
    有 50 人按讚

    【#葛綠珂特集】

    六位詩人分別解析收錄於《野鳶尾》的六首詩,一連六天帶讀者了解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伊絲‧葛綠珂!
     
    ◍◍◍
     
    〈巫草〉 Witchgrass ◎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
     
    有些東西來到世間
    卻惹人嫌
    召來混亂,混亂——
     
    如果你那麼恨我
    就別費神替我
    取名字:難道你需要
    語言裡多添一個
    含糊的嘟囔,需要
    另一種方式
    找一隻替罪羔羊——
     
    我們都了解
    如果你信
    一個神,你只需要
    一個敵人——
     
    我不是敵人,只是
    一個障眼法,好讓你忽視
    發生在這裡
    在這床上的事
    一個失敗的
    小小範例。你珍愛的花
    幾乎一天死一棵
    你無法心安除非
    抓到元兇,箭頭這就指向
    那剩下的,恰巧
    比你個人所偏愛
    更頑強的那些——
     
    現世的一切
    原不為永存不朽
    但何必這麼承認如果你能
    繼續你一貫的
    做法:哀悼和委過
    永遠秤不離鉈
     
    不需要你歌頌
    我也能生存。我是最先來的
    比你先,先於你
    耕作這花園之始
    而我會留在這,直到只剩
    太陽和月亮,以及海,以及曠野
     
    我會統領這野地
     
    🌿🌿🌿
     
    ▎用黑暗成全的光明──關於〈巫草〉(《野鳶尾》p.63)
    ◎#夏夏
     
    神造萬物,而後造人,並要人替萬物命名,為要管理。在日本小說《陰陽師》中則提到,世間最短的咒語是名字。因此只要獲悉事物之名,就能予以掌控。
     
    愛戀時,打聽心上人的名字,喃喃於口中,彷彿就能將無以名狀的思念化為實體緊擁;反之,對於恨之入骨的人,則閉口不願提起該名,兩者皆乃人之常情。葛綠珂自生命湧泉處採擷語言,讓人得以一窺其心靈祕境,無奈卻難逃「召來混亂,混亂——」。就如每座花園的宿命,終究不敵自然中有惡草惡果惡蟲,乃至惡風惡水。因此在〈巫草〉詩首,即指控這等「惡」之罪名,甚至詔告世人索性放棄為它命名,「如果你那麼恨我/就別費神替我/取名字」,以免蹧蹋語言。唯藉詩題,能知悉此惡之名,或是暫時的形象。
     
    惡之所以為惡,在於具有某種程度的真實性,因此往往比善更具有澄明真相的能力。狡黠的「惡」深知自己不過是容易取得的「替罪羔羊」,甚至是「一個障眼法」。最後更直言道那所要逃避的,關於始終的失敗,關於接二連三到來的死亡一如「你珍愛的花/幾乎一天死一棵」,關於「哀悼和委過」的無濟於事……
     
    葛綠珂嚮往青春,嚮往不朽,可也明白「現世的一切/原不為永存不朽」。一貫的逃避,終究無法消弭惡與善、興與亡,即便不予以命名或承認,玫瑰仍舊兀自芬芳,因此在詩末終究轉身面向至惡者的面孔,「我是最先來的/比你先,先於你/耕作這花園之始」,消亡與誕生原為相偕到來。寫作,是葛綠珂和生命對抗的頑強手段,用文字將情感封存在璀璨時刻,儘管情感的生發者已凋零。生死、愛憎原不可斷然一分為二,於是熱愛永恆的詩人以指責惡的長存來頌揚生命,乃至於與生生不息的太陽月亮「統領這野地」。
     
     
    #野鳶尾
    #露伊絲葛綠珂
    #2020諾貝爾文學獎
    #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