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吳晟泥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吳晟泥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吳晟泥土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木麻黃 ◎吳晟 日頭仍然輝煌的照耀 在同伴愈來愈稀少的馬路上 而我們望見 吾鄉人們的腳印,不再踴躍 晚霞依然殷勤的送別 在同伴越來越稀少的馬路上 而我們望見 城市的工廠、工廠的煙囪、煙囪的煤灰 隨著一陣一陣吹來的風 瀰漫吾鄉人們的臉上 月光仍然溫柔的撫照 在同伴越來越稀少的馬路上 而我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0的網紅小人小學 X 扣扣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與孩子創造共同的感覺】 「至少讓你的孩子知道,踩泥土的感覺」- 後壁農家 土地,孕育豐饒多樣的生命,綿延不息 — 吳晟/大地之歌;帶著孩子感受孕育我們的土地,是學習的路上必要的過程。...
-
吳晟泥土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1-04-25 13:54:30http://eball.tw/news/23930
詩人吳晟今天也來到高雄音樂會,現場朗誦自己創作的「蕃薯地圖」詩送給蘇貞昌,並特別準備一塊帶有泥土的秧苗,親手交到蘇貞昌手上。吳晟老師相信蘇貞昌,相信他會堅持台灣的價值,相信他會疼惜台灣這塊土地,相信他對台灣的感情,相信蘇貞昌會帶領大家走向幸福的國家。
吳晟泥土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木麻黃 ◎吳晟
日頭仍然輝煌的照耀
在同伴愈來愈稀少的馬路上
而我們望見
吾鄉人們的腳印,不再踴躍
晚霞依然殷勤的送別
在同伴越來越稀少的馬路上
而我們望見
城市的工廠、工廠的煙囪、煙囪的煤灰
隨著一陣一陣吹來的風
瀰漫吾鄉人們的臉上
月光仍然溫柔的撫照
在同伴越來越稀少的馬路上
而我們望見
呼嘯而來呼嘯而去,匆匆忙忙的機車
並不在意
以粗糙的皮為衣
以乾硬的果為實
笨拙的直立馬路兩旁
我們是越來越瘦
越來越稀少的木麻黃
--
◎作者簡介
吳晟,臺灣彰化人,一九四四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畢業,任教彰化溪州國中生物科以迄退休,現專事耕讀。
吳晟曾以詩人身份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Iowa)國際作家工作室,為訪問作家;出版有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向孩子說》,散文集《農婦》等多種。
--
◎小編 #三進 賞析:
說起吳晟,總讓人想起農民、泥土、田園生活,他的農村經驗令他寫出臺灣田園詩的代表,然而要定調他是個田園詩人,總覺得在那之上,還更多了點什麼。
早在第一本詩集《飄搖裏》,吳晟在寫下對故鄉人、土地的愛以外,也傳達了明確的哀痛:「山林,是你的骨骼/卻有人不斷揮舞巨斧、濫加砍伐/逐漸逐漸癱瘓了你」、「含有大量毒素的汙水和廢氣/毫無顧忌的排放、不受管制/摯愛了你的呼吸」。這首發表於1981年〈制止他們〉在數十年後,由吳晟的兒子吳志寧改編為歌曲〈全心全意愛你〉,雖然歌詞拿掉了這些盤點傷痕的文句,但他對土地的愛依然那麼清晰。或許也聽過這首歌的你,可能很難想像原詩,還存在著這樣慨然的文句。
而今天這首〈木麻黃〉發表於1972年,更早於上面那首詩作,可以看到青年吳晟,更早期的見證與思索。
〈木麻黃〉一詩,吳晟化身為路旁的木麻黃,以一棵不開花的樹的心情,觀察故鄉土地與人的變化。因為工廠的進駐,煙囪大肆散播著煤灰,典型的工業汙染景觀。
而木麻黃其實是生命力極強的樹種,抗風、抗旱,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生存,因此在日治時期被引入臺灣,作為防風林的而遍植於臺灣各地海岸。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木麻黃,也在現代工業的污染下,變得消瘦稀少,吳晟想透過詩作表達的意旨,已經顯而易見。
生長於濁水溪流域北岸的吳晟,目光經常順著水圳匯河入海。他在1999年於《台灣日報》,一連發表了「憂傷西海岸」系列詩作五首,宛如忠實的守望者、看顧著這塊始終被覬覦、被粗糙對待的土地。在故鄉彰化的海岸線,北有彰濱工業區、南邊與麥寮六輕相望,這長達61公里的海岸,始終他令他深愛、偏偏又不得不擔憂。
而這樣的擔憂,在2010-12年間的「反國光石化運動」,達到了高峰。吳晟為故鄉海岸積極奔走,號召了藝文界人士共同發聲。他在記者會上朗讀〈只能為你寫一首詩〉時,激動落淚的模樣,心中的憤慨,或許數倍於寫下「憂傷西海岸」系列或〈制止他們〉的時刻吧。
回到1972年的〈木麻黃〉,那時的吳晟或許還沒那麼憤怒,只是對於故鄉的變化開始感到疑惑、不安。那樣的吳晟從沒改變過,故鄉的生態被他揹上了肩,一路走到現在。反國光石化運動對多數人或許只是個事件,對吳晟而言,那不過是他一生眾多戰役中,較為人所知的一個。
--
美編: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生態詩 #吳晟 #木麻黃 #反國光石化 #環境保護 #彰化濕地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04.html
吳晟泥土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在島嶼朗讀
花生,再來一包
米酒,再來一杯
電視啊,汽車啊,城裡來的少年啊
不必向我們展示遠方
豪華的傳聞
——吳晟〈店仔頭〉
✎本文書籤
〈店仔頭〉純樸又生動地寫出鄉村生活一景,「店仔頭」是鄉村中商店前樹蔭下的廣場,也是鄉村中街坊鄰居來往、交流感情的園地,既是分享八卦的轉播站、也是彼此抒發心事、互相陪伴的避難所,暢聊中配上最順口的米酒和花生,就是最經典的味道,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世世代代圍繞著熱鬧而荒涼的店仔頭。詩人對於鄉土的眷戀,抵擋得了遠方都市豪華的傳聞,同時透露出對於生命的認份與無奈,展現出鄉村裡的人們,如泥土般質樸、單純的生命樣貌。
►看更多吳晟朗讀
▻【我們在島嶼朗讀】吳晟〈店仔頭〉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obooks/wu-sheng-store-front/
吳晟泥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冷冷的天來好好閱讀一篇文章及欣賞影片吧
#有人心裏也有屬於自己的店仔頭回憶嗎
〈店仔頭〉 《吳晟散文選》
鄉間每一個村庄,都有三數間小店,當我們稱呼為店仔的時候,純粹是指一般的小商店,當我們說店仔頭的時候,卻是另有更複雜的意義。
店仔是都市文明輸入村庄的前哨站,是村民日常用品的供應站,當然也供應一些可有可無的消費品。至於甚麼是日用品,甚麼是消費品,則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每個家庭的生活情況,而有不同的區分。
以衛生紙來說,就在十餘年前,大多數村民,都還使用洋麻稈劈成兩半的「屎杯」時,在村民的心目中,衛生紙是高尚的奢侈品,而今卻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店仔也是鄉下囝仔郎最嚮往的地方,一些比較低廉的飲料、餅乾、糖果,以及不斷翻花樣,隨著電視廣告不斷侵進來的零食、小玩具,時時都在引誘他們的注意力。許多鄉下家庭少有三餐以外的食品,所以特別稀罕吧!一旦好不容易要到了零用錢,大都握不了多久,隨即會往店仔跑。
每間店仔的店內店外,都擺上幾張椅條,讓村民閒坐,夜晚和下雨天,通常都坐滿了村民,大家來去自便,無須多禮,至多剛來或要走之時,隨意打個招呼,自然而然成為村民平日固定的聚會場所。
而且,每間店仔的門前,都植有一、二棵樹蔭濃密的大樹,大部分是種榕樹,尤其是在夏日的中午,樹蔭下更是坐滿了、站滿了休息的村民,一大群小孩子,則四處奔跑玩耍,非常熱鬧。
這便是所說的店仔頭了。
村民聚在店仔頭閒坐,難免會講東講西,或者就農事交換意見,或者就時事發些議論,或者就村內發生的事件,品評一番,大家不拘形式,不論話題的交談,誰都可以任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店仔頭是村子裏的傳播站。
因為有店仔頭,村子裏的哪一家哪一戶,有甚麼喜事,有甚麼值得讚揚的好事,或有甚麼不幸,有甚麼公認不應該的行為,大家都能很快獲得消息;因為有店仔頭,大家都不太可能有隱私,誰家有多少田產,甚至誰家最近有甚麼較為可觀的收入,大都清清楚楚;因為有店仔頭,村子裏才能呈現一些熱鬧的氣息。
曾有幾位受過高等文明教育的子侄輩,對於店仔頭的論人長短,甚表反感,他們長期在外讀書,少與村民接近,不能體會店仔頭對縮短村民之間的距離,功勞有多大;他們不能了解,在這閉塞的鄉間,店仔頭對促進村民之間知識和情感的交流,有多重要;他們不知道店仔頭無拘無束的議論,是多麼公開而坦朗,能夠充分發揮貶惡揚善的功能。
這種坦蕩蕩的生活態度和習性,我實在想不出有甚麼不好。
店仔頭的議論,即使有些偏差,卻都是真誠的,並不像有些傳播機構,時常刻意歪曲事實做不實的報導。大家日日相見,誰願為了逞一時之快,黑白講,顛倒講,以致失信於共同生活,息息相關的鄉親呢?
因此,店仔頭的人開講,其權威性並不遜於電視或報紙,況且村子裏的人和事,哪有多少機會上報?店仔頭的人開講,就等於地方性的傳播機構,若非有店仔頭,村民彼此怎能迅速的溝通。
村民聚在店仔頭,除了開講開講,尤其是在下雨天和寒冷的夜晚,當然也常有三、五個男人,興致一來,便搬個桌子,大家圍在桌邊,或坐或蹲,一瓶米酒,一包花生的對飲。喝得興起,免不了吹噓自己,或調侃別人,或發點牢騷,感嘆感嘆人生的運命,在笑鬧中,在唏噓中,互相安慰,互相激勵。
我晚上較少時間去店仔頭消磨,而母親每天吃過晚飯後,如果還不太累,時常會去店仔頭坐坐,聽些新聞,回來再擇要轉述給我聽。
母親既不識字,也不看電視,也不聽戲曲,村子裏不少和母親一樣的老人家,我常想,對他們而言,店仔頭是多麼親切的地方。
店仔頭 ◎吳晟
或是縱酒高歌,猜拳吆喝
或是默默對飲,輕嘆連連
或是講東講西,論人長短
消磨百般無奈的夜晚
這是我們的店仔頭
這是我們的傳播站
這是我們入夜之後
唯一的避難所
千百年來,永遠這樣熱鬧
───永遠這樣荒涼
千百年來,千百年後
不可能輝煌的我們
只是一群影子,在店仔頭
模模糊糊的晃來晃去
不知道誰在擺佈
花生,再來一包
米酒,再來一包
電視啊,汽車啊,城裡來的少年啊
不必向我們展示遠方
豪華的傳聞
店仔頭的木板凳上
盤膝開講,泥土般笨拙的我們
長長的一生,再怎麼走
也是店仔頭前面這幾條
短短的牛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