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名詞子句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名詞子句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名詞子句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名詞子句是什麼產品中有15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8的網紅學英文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以用 LINE Pay 嗎?」 英文怎麼說?(沒有廣告內容啦 XD) 大家現在買東西,越來越習慣用電子支付了。 那結帳想問老闆,可不可以用 LINE Pay / APPLE Pay / Google Pay 的英文怎麼說呢? 除了電子支付以外,"刷卡”、"分期付款"、"發票" 又要怎麼說呢? 這...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劉良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31:02

/// 用一些文字迎接開學。 —————— 我喜歡上學,學校有人群、知識、考試,我都喜歡且享受,享受一個個目標達成、一疊疊考卷收走、一張張成績單發下,或者僅僅是一群有相同目標的人坐在教室裡,那種氛圍就讓我覺得療癒。 趁著大家重拾書本的這幾天,分享一些讀書的心得。思考了一下,理科不是所有人都用得到,...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鐘郁凝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18:13

(今日金句:一方面掩蓋自己、一方面強制自己—— 不要在退縮會出現的人生階段,退縮得太過厲害。) 9/19 上班的日子我通常總結為曲折但溫暖的日子。 這一個小櫃檯是這樣的,桌面很矮、很平面,在我跟人之間有一道為了維護衛生架起的透明壓克力板。聽說,這塊板子以前的櫃檯求之不得,他覺得人群太髒了。我沒有什...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畫說有一天 / 閱讀隨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4:14:35

【穿越靈魂的追尋,一場生命的環形攻守】 或許太早就聽過「靈魂之窗」一詞,現在怎麼想都是眼睛的代名詞,國語辭典上甚至註解的如此理所當然,順便附上保護您的視力等例句。然而,這個「窗」,究竟從何而來? 注視他人眼睛,彷彿可以看到對方的靈魂深處,眼神間也很容易透露出自己的內在心情。原來那麼早以前,祖先就已...

  •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16:43:42
    有 43 人按讚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2:11:33
    有 388 人按讚

    三一是冰淇淋,三一也能當作文的開頭。

    小朋友應該都學過這種造句:
    一( )( )
    前一格填單位量詞,後一格填名詞。
    例如:
    一(朵)(雲)
    一(把)(椅子)
    利用這樣的句型就能寫開頭。
    舉例來說,如果題目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教師節快到了,碰見它的機率不小。
    那除了讀讀《斑馬老師的教師節》也可以練練三一開頭法。
    孩子只要找出三件跟最喜歡的老師相關的事物,例如:
    一杯咖啡,一手好字,一副古道熱腸
    一根粉筆,一本好書,一肚子故事。
    後頭加上點題,就完成第一段了。
    像是——
    一杯咖啡,一手好字,一頭捲髮,那是我最喜歡的李老師。
    一根粉筆,一本好書,一肚子故事,是我最喜歡的陳老師出場的方式。

    相同的道理,如果是中秋節呢:
    一顆柚子,一盒月餅,還有一場烤肉大會,是今年中秋我最難忘的回憶。
    三一開頭法很簡單,而且用這樣乍看平凡的字句排列,讀起來有畫面感,也有韻味。

    如果是進階程度的小朋友,可以在名詞前加上形容詞。
    老師—
    一杯香醇的咖啡,一手精采的好字,一頭亂亂的捲髮,那是我最喜歡的李老師來了。
    中秋—
    一顆老欉的柚子,一盒好吃的月餅,還有一場難忘的烤肉大會,是今年中秋我最難忘的回憶。

    好啦,如果題目是
    《我的老媽》,問問您家孩子,他們會用什麼來形容您呢?

  •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學英文吧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7:05:03

    「可以用 LINE Pay 嗎?」 英文怎麼說?(沒有廣告內容啦 XD)
    大家現在買東西,越來越習慣用電子支付了。
    那結帳想問老闆,可不可以用 LINE Pay / APPLE Pay / Google Pay 的英文怎麼說呢?
    除了電子支付以外,"刷卡”、"分期付款"、"發票" 又要怎麼說呢?
    這集的文化閒聊,Duncan 跟我們分享大部分美國人買東西,
    是習慣用現金、信用卡、還是電子支付呢?
    Duncan 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一些新的名詞,如果在美國還沒有那麼普遍,
    比方說載具,大家會怎麼形容呢?
    快來聽這一集內容,聽聽看用手機付款買東西的英文怎麼說。

    快速幫你複習一下這集的主題句 & 單字:
    可以用 Line pay 嗎? Can I use LINE Pay / APPLE Pay / Google Pay?(加支付的方式)
    Do you accept LINE Pay?

    補充學習
    我可以刷卡嗎? Can I use a card? Do you take credit cards?
    單字
    信用卡 Credit card
    分期付款 pay in installments
    發票 receipt 收據 (收到錢以後)
    invoice 請款單(還沒收到錢的時候)

    如果你想複習詳細版的主題句&單字,歡迎來我們學英文吧的網站!(愛心)
    學英文吧網站 https://ivybar.com.tw/?c=3
    或追蹤 iVY BAR 學英文吧的 IG,上面圖文版 podcast 複習也很棒喔!https://pse.is/39vede
    現在我們也有影音版的 Podcast 實境秀喔 https://pse.is/3ahupl

  •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Johnny Tal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12 18:02:11

    自由市場該簽約的球員已經簽的差不多了,可是對於沒有薪資空間的球隊來說,如果要補強只能透過交易,題外話聊一下,關於硬上限、交易特例、先簽後換、薪資匹配,這些常看到的名詞,未來有空時,我會做成一部影片進行解釋(努力努力做),否則很多球迷在看交易案時,會找不到重點

    這裡我舉個例子,勇士到目前為止團隊薪資為1.74億,而聯盟本季薪資上限為1.12億左右,所以勇士如果要補強,只能用中產跟底薪,否則就是透過交易來進行補強,這也是為什麼,當大家在討論勇士隊該如何補強時,基本上都是聽到交易的部份,而不是聽到勇士隊應該簽下誰誰誰的原因,換句話說,當團隊薪資超過1.12億時,如果想要進行補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交易,否則球隊只能希望有球員願意拿底薪或中產加入!

    ---------------------------------------------------------------------------
    加入會員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QUkl7S6AYwkpQFhmdFIoQ/join
    🛍Johnny腦公的店⬇︎
    https://johnnyjj0319.1shop.tw/cbyc5q
    🍷贊助強尼喝雪山⬇︎
    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C19CBBC7C47629E97FCF30EBC6615806
    🔰訂閱Johnny頻道⬇︎
    https://lihi1.com/QJJEM
    ✍合作諮詢 ⬇︎
    s1069112@g.ncyu.edu.tw
    📱Johnny粉專⬇︎
    https://lihi1.com/nPXJP
    📷使用錄影設備 ⬇︎
    http://tinyurl.com/ya3qsggt
    💻使用電腦設備 ⬇︎
    http://tinyurl.com/y7ycltxq
    -------------------------------------------------------------------------------
    💬更多球星介紹
    ‣‣智勇雙全的閃電指揮官|太陽初代傳奇鋼炮後衛 Kevin Johnson!
    https://youtu.be/5ZP0BytmsZQ
    ‣‣公牛王朝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史上最偉大的籃板悍將Dennis Rodman!
    https://youtu.be/ogd-dN4mz3w
    ‣‣平凡的路人,偉大的助攻王John Stockton!
    https://youtu.be/xFcbeM0xuaU


    目前往110000訂閱努力,如果覺得我的影片作的很用心,別忘了替我按下訂閱哦,謝謝!


    #76人隊
    #暴龍隊
    #拓荒者隊


    音樂「Audionautix」創作的「All Good In The Wood」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授權使用 演出者:http://audionautix.com/

  • 名詞子句是什麼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18 09:11:20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台灣極缺疫苗,有企業願意出來幫忙拯救人命時,我國政府第一個想到的是透過外媒,扭曲事實真相,把功勞歸在自己身上,把陰謀栽在對方身上。

    時代雜誌這一篇,在郭台銘和台積電聯手進了總統府之後,我國政府立刻放話說是政府徵召台積電和富士康(請注意,還刻意把台積電放在前面),然後內文還強調郭台銘之前選過總統?!這不就是暗示他有政治動機嗎?有哪一個在台灣看新聞看報導的路邊的狗會覺得當時都是蔡政府徵召民間單位?事實上就是民間單位主動申請主動爭取,還被擋了好幾十天啊!

    問題是當時已經死了六百多人,政府在對國際媒體放話時,考慮的還只是政治鬥爭?這是甚麼樣的司馬昭之心,相信連路邊的狗都看得出來啊!

    內容還說這是台灣政府從去年開始努力爭取bnt疫苗的一環,環個屁啦,從林全要買三千萬劑開始擋起結果一劑都買不到這叫做努力?

    【Taiwan Recruits TSMC, Foxconn to Secure BioNTech Vaccines】
    https://time.com/6074333/taiwan-recruits-tsmc-foxconn-to-secure-biontech-vaccines/ (這篇有多噁心大家都應該看看)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exclusive-taiwans-terry-gou-tsmc-reach-initial-agreements-biontech-vaccines-2021-07-02/ 

    另外路透社這篇就是明顯台灣當局放話,想要歸功於都是德國政府施壓談判之後才成功的。

    記者一查證德國外交部不予回應,結果轉移焦點失敗,而且提早曝光很有可能破局的狀況之下,bnt也是不予回應。這種一直在放話,只想要看到破局的目的到底是甚麼,是不是很壞心啦!你有沒有看過這種政府自己弄不到疫苗,民間為了救命來弄,最後政府還要鬥爭民間單位的,丟不丟臉的啊!

    這件事情我一定要記錄下來,講清楚,免得之後選舉又被認知作戰說又是中共害的,這裡面就是台灣政府一直放話啊,哪裡看到共產黨?


    有很多時候
    認知作戰不是只有在中文世界
    有很多時候台灣也在做認知作戰
    你知道我手上的是時代雜誌在6月18號
    發的一篇專稿
    請各位看
    標題寫什麼
    Taiwan Recruits TSMC,
    Foxconn to Secure BioNTech Vaccines
    給各位3秒看一看記住
    123好
    你知道這真的很妙
    這個我們以前常就是偷龍轉鳳
    就是名詞替換
    各位如果你認為過去兩個月的時間
    Foxconn TSMC而且請注意
    在這個裡面TSMC排在Foxconn前面
    T排在F前面表示這個東西不是照字母順序
    而是他認為TSMC佔比較重的比例
    看了過去兩個月的新聞
    你怎麼會覺得是政府徵召TSMC
    徵召Foxconn
    how is that possible怎麼可能
    你當我們都瞎了嗎
    你看這篇文章寫的
    真是太妙了
    我懷疑這是一個平行世界
    我唸第一段就好了
    Taiwanese President Tsai Ing-wen
    expanded efforts to buy vaccines
    from Germany’s BioNTech Friday,
    meeting with leaders of
    two tech giants in an attempt
    to reach a deal hindered by complications
    involving China
    我想說是不是
    我今天這一個罪刑可能更重了
    我揭穿台灣政府對時代雜誌的大外宣
    你請這位記者去問問全台灣民眾
    到底是哪來的膽子變成是
    台灣政府徵召台積電跟富士康
    來購買BNT疫苗
    我再唸第二段
    The attempt to recruit high-profile
    intermediaries represents the government’s
    latest move in long-running efforts
    to buy vaccines from BioNTech
    光這一句我就想說蛤
    這是中華民國政府從去年以來的
    購買BNT疫苗的努力之一環嗎
    是他們主動徵召富士康跟TSMC
    我怎麼知道的完全不一樣
    去年10月是我國政府拒絕了林全的
    東洋所買的3千萬劑BNT
    是我國政府拒絕
    10月拒絕12月拒絕
    最後從3千萬劑砍到200萬劑
    人家不爽賣
    然後你說這是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努力要做的
    你知道各位你務必要去查這一份資料
    而且這一篇有明顯的偏見
    你看它的段落最後一段
    Gou, who launched and then abandoned
    a presidential campaign in 2019,
    offered earlier this month to step
    in to help with the government’s vaccine efforts
    So far he hasn’t come up with any concrete results
    我真希望知道底下的協力者是誰
    他最後寫的
    With assistance from Miaojung Lin,
    Cindy Wang and Debby Wu
    我這樣講有眼睛的人都知道
    郭台銘沒有
    come up with any concrete results
    就是沒有實際的結果
    是因為政府阻饒啊
    你這個意思暗示說郭台銘空口說白話嗎
    我整個看不出來到底怎麼寫
    時代雜誌這一篇
    就很明顯是台灣的大外宣
    告訴大家說我台灣政府好棒棒
    我努力了那麼多
    最後我釜底抽薪
    我把台積電跟郭台銘富士康叫來
    請他們幫忙去買疫苗
    這跟現實生活差多少
    這是路透社幾天前寫的報導
    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請注意這一段是引用的就是那一個
    消息來源說的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好啦這個消息來源講說
    我告訴你德國政府很幫我們
    他們有施壓BioNTech讓他們加速跟我們的談判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
    結果記者拿這個東西去問德國外交部
    德國外交部說我們不予評論
    這不就我國外交部一直在唬爛的東西
    說我們跟德國關係很好
    德國有幫我們
    但是6月3號德國駐台代表
    也就是德國在台協會的處長王子陶
    Thomas Prinz有講
    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
    請相信德國政府
    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
    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
    盡了好一番努力
    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
    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
    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
    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
    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
    你看台灣這邊在對路透放話
    說什麼我們跟德國關係很好
    德國有幫我們
    德國外交部不回應
    而且6月3號的時候德國駐台代表
    就等於駐台大使就講了
    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
    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
    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
    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之下
    你看這就是餵的啊
    這就是餵的消息你知道
    我今天覺得
    你疫苗都還沒有進來
    然後你就急著在那邊搶功
    急著在那邊收割
    這個就是假新聞
    這個就是餵養消息
    德國人的意思是
    私人企業要簽合約是你們兩造的事
    成不成要看契約雙方政府不能介入
    結果你硬是把這個東西扭曲成說
    德國政府希望大家趕快加快談判
    那加快談判是什麼意思
    加快談判就政府介入啊
    政府介入是怎麼樣
    是要讓他成功還是讓他失敗
    我覺得這個東西太糟糕
    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了聲明
    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的那個報導說
    郭台銘已經跟BNT和上海復星
    簽署了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
    郭台銘四日他的辦公室直接回應
    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
    請注意這是路透社轉載國內的消息
    國內的深喉嚨跟他講的
    這是出口轉外銷
    出口轉外銷之後又轉內銷
    郭台銘說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
    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
    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
    要大家別上當
    你看到底是誰案子不確定的時候就想要收割
    就想要收割說我好棒棒
    我跟德國關係很好 是誰嘛
    看看林昶佐你不會覺得這動作很像是
    綠營農耕隊的作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