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KMT與他們的債主】 ▌事情是這樣的 2016 年行政院成立了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專門用來追回解嚴以前「黨庫通國庫」,被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不小心流到自家倉庫的財產。 - 這次黨產會認定台北市中正區的某房地是國民黨的不當黨產,但因為大樓已拆除、土地已轉給別人,所以黨產會要國民黨還 7 億(房地...

  • 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7 15:51:01
    有 279 人按讚

    【KMT與他們的債主】

    ▌事情是這樣的
    2016 年行政院成立了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專門用來追回解嚴以前「黨庫通國庫」,被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不小心流到自家倉庫的財產。
    -
    這次黨產會認定台北市中正區的某房地是國民黨的不當黨產,但因為大樓已拆除、土地已轉給別人,所以黨產會要國民黨還 7 億(房地的價額)給國家。
    國民黨不服提起 #行政訴訟,並聲請停止執行黨產會做的行政處分。

    ▌什麼是行政處分?
    依據產生的效果可以把行政處分分成三種,分別是 #形成處分、#確認處分 及 #下命處分,這次是牽扯到後面兩種。
    「這房地是不當黨產喔。」是 #確認處分,用來確認法律關係或法律事實。
    「你要還國家 7 億啦。」則是 #下命處分,用來課予人民做啥或不准做啥的義務,如果違反義務可以強制執行。

    ▌為什麼要聲請停止執行?
    因為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規定就算人民提了行政訴訟,原則上行政處分的效果會繼續存在,如果人民不履行義務,行政機關就可以去強制執行。然而,很多時候人民質疑行政處分是錯的,想要透過訴願或訴訟幹掉它,可是等到法院判決出來,財產也被強制執行的差不多了,所以在訴訟開始前就會先聲請停止執行!
    -
    但要符合特定要件,法院才會核准聲請,必須「執行會造成難以回復的損害」、「有急迫情況」且「對公益無重大影響」。

    ▌法院怎麼說?
    國民黨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黨產會做的處分,法院同意一半。
    -
    法院 #不同意停止執行確認處分。
    因為如果處分是錯的,房地並不是不當黨產,那再撤銷處分就好啦~確認的效力不就消滅了嗎?是不是很簡單呢?法院認為國民黨 #不會因為先執行而受到難以回復的損害。
    -
    法院 #同意停止執行下命處分。
    理由一:國民黨還不出 7 億,名下的財產就可能會被拍賣掉,但如果最後發現處分是錯的其實不用付 7 億,那這傢伙不就很雖小?土地跟房子都變成別人的,只能向國家要錢賠償。
    理由二:用來賠償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你我的納稅錢。
    理由三:被推定為不當黨產的部分早就不能自由使用了,這樣國家還怕他脫產嗎?
    理由四: 7 億沒馬上歸到國庫裡,國家也不會因此垮掉吧?#對公益無重大影響

    至於處分到底有沒有問題?大家就一起等待判決吧!

    ▌我愛我的祖國
    陳怡伶|壞壞公民不繳錢,國家也要對你使壞壞
    https://buff.ly/372giit
    莫納|《黨產條例》如何替國家看守財產?
    https://buff.ly/2DXDW3R
    附上截圖新聞稿連結:https://buff.ly/2vcHAWg

  • 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0 18:46:52
    有 307 人按讚

    【借名登記契約當事人死亡與契約之法定終止】

    各位好,我是賴川。這星期五晚上我們要繼續來談與借名登記有關的爭點。這個爭點是,借名登記契約之當事人死亡時,借名登記契約是否即當然消滅(法定終止)?此爭點之所以重要之原因在於,如借名登記契約因當事人死亡而消滅,則在借名登記契約消滅後,當事人本於「借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返還請求權(類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1項)」以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民法第179條)」等,其消滅時效均是從當事人死亡時起算15年而完成。就此問題,最高法院向來之見解可區分為三說:

    ■ 肯定說

    肯定說認為,當事人死亡時,借名登記契約直接依民法第550條本文之規定而當然消滅,此時借名人(或其繼承人)應於當事人死亡後15年內,向出名人(或其繼承人)請求返還系爭借名標的物,否則即罹於民法第125條之消滅時效。

    ■ 否定說

    否定說則逕自認為,借名登記契約應繼續存在,不因借名登記契約之當事人死亡而消滅,因此當事人之繼承人應直接繼承該借名登記契約之權利義務。

    ■ 折衷說

    折衷說則認為,應檢視借名登記契約是否存在,民法第550條但書之「契約另有訂定」,或是否有「因委任事務之性質不能消滅」,或是否有民法第551條之「委任關係之消滅,有害於委任人之利益之虞」等三種情況,而分別判斷。

    ■ 小結

    就此,學說認為,有效之借名登記契約既屬類似委任之無名勞務契約,自應依民法第529條規定而「適用」委任之規定。因此,借名登記契約之當事人死亡後,借名登記契約是否消滅,則應一併考量民法第550至552條等規定。亦即,借名登記契約當事人死亡後,原則上適用民法第550條之本文規定而消滅,但如有民法第550條但書、民法第551條以及民法第552條之情況時,借名登記契約則例外不消滅,故應以前述最高法院之折衷說較為可採。

    至於最高法院迄今所明確承認可以適用民法第550條但書之規定,進而使借名登記契約不因當事人死亡而消滅者,依筆者的整理,大致有:(1)借名登記契約之目的是為避免受債權人追償(106年台上字2416號民事判決)以及(2)借名登記契約之目的是為避免農地轉讓或耕地分割之限制(106年台上字410號民事判決)等類型。

    ■ 最高法院 106 年台上字第 2416 號民事判決

    (一)按借名契約之訂立,依其性質,以當事人間之信任為基礎,而得類推適用民法第550條前段之規定,因當事人一方之死亡而消滅,惟依同條但書規定,借名登記契約另有訂定或因其事務之性質不能消滅者,不在此限。查闕德標於75年間出資購買系爭不動產,為避免再遭強制執行,將之借名登記於被上訴人名下,闕德標與被上訴人間存有借名登記契約,為原審認定之事實。闕德標與被上訴人間既以避免系爭不動產再遭強制執行為契約之目的,則於闕德標死亡倘尚負欠債務之情形,當事人是否無將系爭不動產仍借名登記於被上訴人名下之意,即系爭借名登記契約不因闕德標之死亡而消滅,以符合契約目的?仍待究明。上訴人據此於事實審主張:系爭借名登記契約之真意,目的在於闕德標本身債務及保證債務完全清償,已無其債權人對系爭不動產聲請法院強制執行之顧慮時,再將系爭不動產歸還登記為其所有…,闕德標與被上訴人有不因雙方當事人一方死亡而終止借名登記契約之默示合意等語,是否毫無可採?非無再事研求之餘地。原審未詳加審究,逕以系爭借名登記契約於闕德標死亡時消滅,遽認上訴人之移轉登記請求權時效自斯時起算,其請求權已於96年6月30日罹於時效,而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斷,於法已難謂合。

    (二)其次,借名登記契約成立後,得終止而不終止,並非其終止關係當然消滅,借名人必待借名登記關係消滅後,始得請求返還借名登記之財產,故借名登記財產之返還請求權消滅時效,應自借名登記關係消滅時起算。倘系爭借名契約不因闕德標死亡而消滅(終止),而由其繼承人繼承該契約關係者,當事人為兩造,參諸上訴人於訴狀陳明:渠等有依終止借名關係,請求移轉登記為公同共有之返還請求權云云,是否係以該訴狀繕本送達為終止系爭借名登記契約意思表示之意?果如是,上訴人是否合法終止?其等於合法終止契約後,請求被上訴人返還系爭不動產與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是否無據?均有待進一步釐情。本件被上訴人與闕德標間借名登記關係,是否於闕德標死亡時即告終止,事實既尚有未明,本院自無從為法律之判斷。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 最高法院 106 年台上字第 410 號民事判決

    (一)按借名契約之訂立,依其性質,固以當事人間之信任為基礎,而得類推適用民法第550條前段之規定,因當事人一方之死亡而消滅,惟依同條但書規定以觀,借名登記契約因其事務之性質,不能消滅者,自不在此限。

    (二)次按八十九年一月二十六日修正前土地法第30條本文,及農業發展條例第30條本文分別規定「私有農地所有權之移轉,其承受人以能自耕者為限,並不得移轉為共有」、「每宗耕地不得分割及移轉為共有」。附表一至七所示土地係乙○○等之被繼承人及庚○○,借名登記於王生木名下,乃原審確定之事實。上訴人復一再主張系爭借名登記契約有民法第550條但書所定因其事務性質不能消滅之情形。而附表一至七土地除新北市○○區○○○段○○○○地號地目為道外,其餘地目均為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或特定農業區,有土地登記謄本可稽,則附表一至七土地是否曾受分割或移轉為共有之限制,致系爭借名登記契約於王生木死亡後有因其事務性質不能消滅之情形?此攸關系爭借名登記契約消滅時點之認定及上訴人請求權時效之起算,原審未遑詳加調查審究,遽認上訴人之請求已罹時效,自有可議。上訴論旨,執以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無論如何明天記得好好投票,早點休息

    #星期五民商法教室10

  • 名下無財產如何強制執行 在 陳漢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22 10:44:29
    有 432 人按讚


    我也經歷過家裡一直被銀行打電話的日子,原因是我爸。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日常什麼的我都很少提到他,因為他對我家來說就是個不定時炸彈。

    這種日子真的會讓人想死,尤其我年紀又小又無能為力,只能無視房門外乒乓的吵架聲,無奈埋首在練習畫畫中,真難想像我當時到底是怎麼從那樣的狀態挖出錢買畫具的~哈哈

    這段人生給我的教訓大概是有一分實力做一分事,腳踏實地才是最好的。

    拜託每一個人不要拖累你的家人。

    ~高雄地院黃檢察官善心薦函~

    親人往生,請辦”限定繼承” 而不是只辦”拋棄繼承"
    拋棄繼承--碰到才知死
    最近相驗一個案子,死者被地下錢莊逼上絕路,燒炭自殺身亡,他的遺書上還寫到:「當我離開後,.......,只須草蓆捲起即可,火化後,骨灰入海,不必供奉,我選擇這條路,才能讓你們好好過日,才不連累你們,不必為我流淚,我沒資格為人父,為人夫,不可原諒的人絕筆。」但是死者是否知道,他死後債務是由他的太太、兒女,父母,祖父母,甚至是由「兄弟姐妹」來承擔?
    最近2年值外勤時,發現案件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自殺案件增加最多,例如最近兩次值外勤,相驗9件,6件是自殺,尤其是小年夜那天,大家歡欣的要與親人圍爐團聚,單我這一班外勤(本署每天有3班外勤)就報驗7件,4件是自殺,可見轄區內民眾生活過的很不好!很多人都被銀行、地下錢莊或暴力討債集團逼的走投無路,但是他們自殺後,發生繼承的效力,往生者的債務,由他的繼承人「概括承受」,反而讓他們的配偶、兒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等親人,淪落成為暴力討債的對象。
    有很多死者生前吸毒或家暴,非但不務正業、積欠大量債務,造成家裡時時有人上門討債,還常常對親人施暴;他死後,家人本來以為『終於解脫了』,沒想到還要概括承受他生前的債務,成為被暴力討債的對象。
    尤其是這些人常常會將自己的身分證件或帳戶賣給詐騙集團,詐騙集團就利用他們的名義辦很多張信用卡後,在短期內一一刷爆、或辦理信用貸款後故意不還,而家屬根本不知道有這些事,想說死者生前沒欠人錢,直到2、3個月後,自己的房子、存款被銀行聲請法院查封,或有人上門暴力討債時,才知道死者生前有欠人錢,但為時已晚!常常會釀成另一次自殺的原因。
    自殺,反而連累家屬!
    有的家屬還想到要到法院辦理「拋棄繼承」。
    但是拋棄繼承只有對有辦理的人產生效力,沒有辦理的人還是要概括承受死者債務。
    如果同順序的繼承人都辦理拋棄繼承,也只是由下順序的繼承人來承擔而已,除非全部的親屬(包含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兒女、孫子女)、直系血親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還有最常被忽略的「兄弟姐妹」),都辦拋棄繼承,否則自己辦理拋棄繼承,只是加重其他親人的負擔而已!
    尤其是,有誰會想到自己會因繼承關係而要替不務正業,久不聯絡的兄弟姐妹揹債務,或是嫁出去的女兒要替娘家的兄弟還錢?有時兒子會以父母之名義向銀行借錢,或讓父母替自己做保,而老一輩的人認為:嫁出去的女人不能繼承娘家的財產,當受到娘家的兄弟寄來拋棄繼承的通知書時,往往以為「我本來就沒有繼承權」,所以不以為意,沒和娘家的兄弟一樣去辦拋棄繼承,結果就變成兄弟借錢,姐妹扛債的情形。
    就像我以前辦過ㄧ個案子,當事人是一個「童養媳」,從3歲被送到養家後,就與本生家沒有聯絡,20歲後就與養家的男丁結婚,本生家的兄弟用爸爸的名義向銀行借錢,爸爸死後,全部兄弟姐妹都辦拋棄繼承,只有她沒辦,所以債務都由她一個人來擔,她是直到銀行聲請法院強制執行,將她名下所有不動產、存款都查封後,才知道要去辦拋棄繼承,但為時已晚!一夕之間,突然負債上千萬,全家財產都沒了,情何以堪,怎會不想自殺!
    所以驗屍時,我實在看了很不忍,常常提醒死者家屬:要趕快到法院辦「限定繼承」(而不是只辦「拋棄繼承」),一人辦限定繼承,對全部繼承人都生限定繼承之效力,才不會被死者拖累到,進而造成繼承人自殺的慘劇!例如不久前,在基隆發生一家六口,有五口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先後跳河自殺。
    如果在爸爸跟一位兒子跳河時,有人提醒家屬去辦限定繼承,讓家屬僅在死者遺產範圍內承擔債務,不需要用自己的財產來替死者償債,或許幾個月後,就不會發生媽媽再帶其他兩個兒子跳河自殺的悲劇!
    尤其是,人會刻意隱藏外面的負債,怕親人知道,如果不是很確定死者生前沒有欠人錢,且「確定死者的證件從來沒有離開身體過」,去法院辦限定繼承,比較保險。
    目前只能這樣驗一個死者,提醒一次,救一家人!最終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要立法院趕快修正民法繼承篇,將以「概括繼承」為原則,修正為以「限定繼承」為原則。
    因此懇請各位立法諸公,儘快修法,以解救苦難蒼生!在此之前,也懇請各位,將這個訊息告知每個往生者的家屬,或許您的一念善心,可以解救一家人,阻止多場自殺悲劇的發生!感恩您!
    親人往生,請辦”限定繼承” 而不是只辦”拋棄繼承",
    以免遭死者拖累!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黃檢察官
    也許你知道,也許你不知道.
    無論如何,無知與貧窮一樣可怕,
    讓自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並保護家人,
    再告知週遭的親朋好友也是好事一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