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同儕關係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同儕關係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同儕關係意思產品中有1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孩子在學校會講髒話,我們知道了,該如何回應呢?】 有場實體的講座,有位媽媽問我:「我兒子(小六)在學校會講髒話,我該怎麼教,才能讓他不講呢?」 「妳是怎麼知道的呢?」我問。 「因為他被老師處罰,回來跟我說。」這位媽媽說。 「妳知道了,是怎麼跟他說的呢?」 「先問他幹嘛講髒話,然後,就跟他說講髒...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10的網紅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性婚姻的家庭若想要建立親子關係,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第20條立法理由說明:「為保障同性關係之一方親生子女之權益,應許他方得為繼親收養,由社工專業評估及法院之認可」。法院會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委託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法院將參考訪視人員提出的訪視報告及建...
「同儕關係意思」的推薦目錄
同儕關係意思 在 明太子@東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1:57:37
昨天讀完《他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other )一書,覺得很有意思,立刻和在我旁邊的豆豆分享心得,也和他進行了一場有趣的討論,沒想到引導豆豆順利了說出了許多內心想法。 我覺得作者亨利克勞德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檢視自己人際關係,幫自己找出「神隊友」的方法。 忍不住想分享...
同儕關係意思 在 周慕姿心理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5:00:40
【讀心書-《窗邊的小荳荳》:你真是個好孩子】#以下有雷 ⠀⠀⠀⠀ 我人生有幾段求學生涯。即使我功課不錯,我仍一直感覺,自己不是太適合台灣傳統的教育環境。 ⠀⠀⠀⠀ 特別是小學。 ⠀⠀⠀⠀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愛問問題、話很多的小孩。我媽媽因為沒辦法應付我的問題,於是買了一堆書叫我自己讀;學校老師...
同儕關係意思 在 周慕姿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8 06:54:25
【別人眼中的成功,是你心中的成功嗎?】 ⠀⠀⠀⠀ 今天看到今年國中會考寫作測驗題目是:「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或許跟主題不是很有關聯,但看到這個題目,我很想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 要分享這個故事前,我有些猶豫,因為這件事,是我心中很深的傷痕,也讓我開始質疑所謂「成功」的這件事。 ⠀⠀⠀⠀ ...
-
同儕關係意思 在 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09 10:33:59同性婚姻的家庭若想要建立親子關係,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第20條立法理由說明:「為保障同性關係之一方親生子女之權益,應許他方得為繼親收養,由社工專業評估及法院之認可」。法院會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委託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法院將參考訪視人員提出的訪視報告及建議決定是否認可收養。因此社工、法官都是影響成敗的因素。
所謂的繼親收養,以女同志為例(男同志以生父類推),它的組成通常是一個生母,及一個伴侶,而這個伴侶要收養生母的小孩。
現代社會,通常有共識,撫養孩子的責任在雙親,而非單由生育的那方獨立負擔。女性主義平權運動以來,一直強調的就是反對所謂的「母職說(Motherhood)」,這個意思是有關照顧家庭、照顧小孩等等這些家務責任,過去被視為生母天職,也就是把照顧小孩的責任,全部推給生小孩的那一方。但事實上,照顧小孩應該不只是生育方的責任,也是其同居人、伴侶的責任。這在一般的異性戀婚姻中,因為婚生推定的關係,所以丈夫在小孩生下來那一刻,就肩負了撫養小孩的法律責任,沒辦法逃走。但同志家庭在法律上只有血緣關係的生育方要負擔撫養責任,另外一個伴侶可以看自己決定要不要收養,一定要走至少三個月的收養流程,且收養流程要經過社工、法官,還不一定會過。
我認為在這之中比起異性婚姻,不管是社工或法官,都應該更需要特別照顧平等權及小孩最佳利益問題。通常我們會認為,對小孩利益來說,一個生母和伴侶都有責任要一起撫養小孩,絕對是比只有生母一個人肩負撫養小孩的責任,前者優於後者。
然而收養訪視的報告格式中,「家人對收養人的態度」以及「親子關係的描述」在收養評估占了非常重要的篇幅,都是需要由訪視人員來觀察和書寫完成。過去在同婚未通過時,曾有社工因認為小孩太小無法面對同儕壓力,所以給出不適合收養的建議,但當時好在法官有考量和體察,所以最後有收養成功。
因此訪視人員在調查時,我認為社會局必須注意第一線人員的訓練,要特別注意同志家庭與異性婚姻的社會結構性問題不同,也就是不能因為原生家庭長輩並不一定認同同志,甚至可能有不友善或歧視問題,而成為阻礙孩童受雙親最大照顧的最佳利益。
亦即訪視人員在面對同志家庭時需注意下面三個原則:
1. 不應讓生育方獨自承擔撫養小孩的責任。
2.不應讓原生家庭對同志的不友善,而影響繼親收養的認定,導致小孩高風險面臨法律只有一位血親有責任照顧他/她,這是本末倒置。
3.應重視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更加同理同志家庭。
我認為,這不只是同志的問題,還是有關母職的性別平權問題,更是兒童權益問題。我身邊就有掌握,至少五對同志伴侶因為這個收養流程而卻步,最直接影響就是孩子的受照顧撫養權利及未來的繼承權利。
因此我在今天的民政部門質詢中要求社會局:
1. 定期舉辦全台北市訪視人員同志收養工作坊,並提供結案報告以供未來施政參考。
2. 促進社工與同志團體交流,建立聯繫窗口,協助輔導同志收養相關議題
3. 建立社會局同婚收養申訴管道
面對社會的進步,行政機關就要有帶頭的作用,把體制完善,成為同志家庭的後盾,讓這些孩子能生活在一個可以完全獲得最大照顧及友善的社會。 -
同儕關係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23 19:00:11【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結合心理學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那就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我們面對人際相處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會因為同儕之間有一點壓力,覺得呢,不能跟大家不一樣,這樣的一個想法或心情哦,造成彼此的感情,或者是你的情緒都被很大的消磨,
那關於這樣的人際議題,其實我在先前有跟大家分享過一本小書,為什麼說是小書呢?因為它的篇幅不多,這本書呢是一位日本的社會學家,他所寫的書名叫做「朋友這種幻想」,副書名是「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8堂課」,
我猜這本書在台灣並沒有賣得很好,但是我真的覺得蠻值得看的,特別是你在人際裡面有遇到一些困擾,
這位作者是一位日本的社會學家,我們知道在人我關係之間,有文化上的差異,日本人跟台灣,在某些層面上是比較相近的,對比於我們去讀一些西方學者,或者是西方的專家寫的人際關係的書,我覺得這本書更實用,
那今天呢,呼應我開頭說的,因為同儕的壓力,而造成彼此之間感情的消磨這件事情,我就引用了裡面的一篇文章,來跟你做分享,
這篇文章叫做「從同質性轉為共存性」,其實我們常常為了自己,是否要跟朋友同步而感覺到煩惱,朋友認同的事情,我也要跟著認同嗎,其實呢,我們常會不免想到要怎麼樣脫離這樣的同儕壓力,就算只是拉開一點點距離也是蠻好的,
但具體該怎麼做,就要依照不同的情況去找到合適的方法,但基本的觀念也就是重新界定雙方的關係,這樣的原則是不會變的,
深入一點來看噢,就是我們要從關注於「同質性」,轉變為關注於「共存性」,就像是我們極度注重大家都要一樣,這樣的觀念跟想法,這就是一種同質性的心態,
同質性的心態,常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必須要服膺於大家都認同的價值,大家都接受的事情,或者是都要去做那些,可能社會潛規則裡面應該要去做的事情,
那你說這樣的同質性,在人際裡面往往是痛苦的來源,所以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嗎?其實也不是的,因為在人類的文明運作裡,如果沒有這種同質性,沒有一個共同的認同,有很多事情也沒有辦法繼續進行,
就像是我們使用金錢、我們使用貨幣,它就是一個共同認定的價值,他才能夠造成我們之間的交易跟交流啊,
只是如果回到人性跟人際,如果每個家庭或個人的活動,是在越來越自由、多樣化的背景底下,我們還強求大家都要一樣這樣的同質性,就會產生有很多的矛盾跟困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都能夠自由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追求自己的慾望,但是又被強迫放在一個必須跟他人一樣的同儕壓力底下,這就會造成人的內在有很多的撕裂,
所以呢,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共存性,它的意思就是,不同性質的事物,同時存在的可能,
在人類的文明進入近代社會之後,我們已經逐漸擺脫了村落式的共同性的直接束縛,我們開始有能力去追求都市化的自由跟個性,在過去的人,就算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卻可能沒有辦法在社會裡面找到適合實踐的場所跟機會,
相對比較起來進入現代社會的我們,不但能夠憑自己的喜好去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能夠去追求自己的慾望,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雖然我們跟身邊的人這麼樣的親近,但是要說大家都是一樣,這是不太可能的,
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面,我們必須跟言行、舉止、想法、感受都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相處在一起,我想有出來工作的人就會知道,在職場的生態裡面,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都必須跟各種不一樣的人進行集體的協作,
所以說的露骨一點,活在現代社會的你我,都會有更多的機會,必須要跟合不來的人,置身於相同的時空裡,正因為如此哦,現代人必須要好好的思考,如何跟合不來的人相處,這也正是這位作者想要藉由「共存性」這個關鍵詞,所表達的重點,
然而談到共存性,這就讓我一直想到我的一門實體課程,叫做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呢,它從來就不是要教大家,怎麼樣把你變得跟他人一樣,或者是把他人變得跟你一樣,而是在於理解到彼此的不同之下,我們還是能夠去找到我們的共識,去能夠做到彼此協作的結果,
而且進一步來想,現代的社會之所以多元,我們的資源跟選項之所以會越來越多,正是因為不是要把每個人都揉成一模一樣,而是在容納彼此的差異底下,怎麼樣達成,在每個任務的前提裡,去找到彼此可以合作的方法,
這也是我在高難度對話這門課一直強調,然而也有很多的同學在經過這門課的學習之後,得到相對應的能力跟他們想要的結果,
然而我想不管你有沒有機會進我的教室,今天提到的這本書「朋友這種幻想」,還有提到的共存性的觀念,或許能夠幫你創造出一個起點,讓你開始能夠更自在的活出你自己,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滿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歡迎你的訂閱,也希望你能夠給我們五顆星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近期的課程是在7月4號開課,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然而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想要參與,可是呢,會擔心疫情的影響,
在這邊特別跟你說明一下,啟點文化的所有實體課程,我們都會落實全程戴口罩、消毒量體溫,除此之外,座位的安排和設計,也都會拉開社交的距離跟設定保護的隔離機制,
不止如此哦,如果你因故缺課,在未來我們持續開這門課的過程當中,你都可以回來補課,並且還可以回來申請成為學長姐,你不用付出額外的費用,但是都可以回來持續的進行學習,
也就是說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是提供給你終身保固的,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要喚醒你那一個想要成長的心,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同儕關係意思 在 張邁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27 17:31:02我今天要來跟你分享一個人際關係的終極法則,你可以用它來改善與任何人的關係、讓大家更容易理解並接受你的想法,也讓自己可以過得更幸福快樂,它叫做ARC三角形!
《業務開發SOP:自媒體的社群業務開發術》
讓更多客戶認識你、喜歡你、信賴你、也主動來找你!
https://changmike.com/prospecting_yt/
《成交的技術:銷售技術 Know-How 大公開》
學會如何談下更多的案子,簽下更多的訂單!
https://changmike.com/closers_yt/
《絕對成交的銷售簡報術》
學會介紹產品與銷售簡報的成交秘訣
https://changmike.com/presentation_yt/
我要問張邁可問題:https://lin.ee/kV9Fvyz
有業務銷售或工作的問題嗎?歡迎發訊息給我!
▼張邁可的人氣影片▼
華爾街之狼最強銷售技術:把這隻筆賣給我
https://youtu.be/hCl4SBhb0Zc
當顧客抱怨你的價格時,該如何回應?
https://youtu.be/F9luLdz-Two
當顧客拒絕你時,他真正的意思是...
https://youtu.be/VBF7OYClOWo
客戶說:我要跟家人商量一下
https://youtu.be/MCW7NT90Tw0
客戶說:我已經有配合廠商了
https://youtu.be/ixlxdyg3Io0
如何在30秒內把任何產品銷售給任何人
https://youtu.be/jRU2eap1rzY
歡迎追蹤我
►官方網站|https://changmike.com/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ngMikeTV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miketv/
►Line@|@cmike|https://lin.ee/kV9Fvyz
喜歡我的影片請幫我點個喜歡+訂閱
別忘了開起小鈴鐺~ 能第一時間收到影片更新通知唷!
製作團隊
►腳本|張邁可
►演出|張邁可
►剪輯&後製|陳姿淇
同儕關係意思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孩子在學校會講髒話,我們知道了,該如何回應呢?】
有場實體的講座,有位媽媽問我:「我兒子(小六)在學校會講髒話,我該怎麼教,才能讓他不講呢?」
「妳是怎麼知道的呢?」我問。
「因為他被老師處罰,回來跟我說。」這位媽媽說。
「妳知道了,是怎麼跟他說的呢?」
「先問他幹嘛講髒話,然後,就跟他說講髒話不好聽,希望他改。」
「效果如何呢?」我猜想,這位媽媽會特地來詢問,應該是發生過好幾次了。
「當然不好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於是,我邀請這位媽媽與我模擬對話。他扮演自己的兒子,而我扮演成她。
--
「兒子,怎麼啦?」我扮演成媽媽率先發問。
「今天被老師處罰了。」媽媽扮演的兒子,帶有生氣的樣子。
「發生什麼事被老師處罰啊?」我先詢問事件。
「因為我講髒話。」
「講髒話喔,老師怎麼會聽到呢?」好奇著事件的細節。
「是A同學先說的,我只是在旁附和,然後,別的同學就跑去跟老師告狀。」
「你氣什麼呢?」
「我又不是故意說的,而且是A先講的,但是,我們的處罰卻都一樣。」
「所以,你覺得不公平,感到委屈,是嗎?」我試著理解他的感受。
「對。」
「你希望老師要怎麼做呢?」我想知道他感到委屈背後的期待。
「提醒我一下,或是比較輕一點的處罰,都好。」
講到這裡,有感受到他原本生氣與沮喪的情緒,因為我的理解之下,而漸漸地緩和了。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中有提及,下層情緒腦在運作時,是聽不進任何話的。所以,『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的原因,就是要讓下層情緒腦感到安全,才會換成上層理智腦來與我們對話。
--
「你有跟老師解釋嗎?」我問。
「有啊,我講了。」
「老師怎麼說呢?」
「老師認為我也是有說髒話,所以,一視同仁。」
「了解。媽媽能夠明白你的委屈。只是,老師的觀念,很難去改變。」我稍稍地停頓一下,想確認一下孩子他這次找我對話的目的,接著詢問:「你跟媽媽說這些,是單純向我抱怨呢?還是希望我去老師說什麼嗎?」
「你聽我抱怨就好。」
明白了孩子的目的,對話的方向就可以朝向孩子感受與想法為主。至於,是否需要找老師討論的部分,則可以緩一緩。
--
「好,我知道了。你剛剛抱怨了一下,心情有沒有好一點啊?」我關心著他。
「有。」
「那就好,不過,如果下次在學校又發生了類似的狀況,是別人先講了髒話,你只是附和,但是,老師卻是一起處罰,你又會感到委屈的話,怎麼辦呢?」
「唉~我就試著忍住囉。」孩子輕聲地嘆了口氣。
「你認為自己能辦到嗎?」
「不知道。」
「媽媽有個提議,你想不想聽聽看呢?」他會回答不知道,也表示是帶有願意的成分。
「好啊。」
「可以試著換成其他不是髒話的詞,來表達相同的感覺,這樣就可以避免囉,像是,原本你說的是“X的!”,可以換成“真的很可惡耶!”。」不是只有要求孩子不能說,而是引導他可以怎麼說。
「好,我試試看。」
「兒子,謝謝你願意嘗試。」我肯定他的意願,因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
「對了,兒子。媽媽好奇喔,你平時在家是不會說髒話的,你也知道媽媽注重這類的事情,是什麼原因,讓你在學校還是會有一些髒話的語助詞出現呢?」我問。
會如此地詢問,因為通常孩子在家裡與學校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內心深處肯定有著否種的原因與動機,讓他在明知不好的情況下,還是想要去做。
「嗯,不知道。」兒子回。
「是跟學習(課業壓力)有關?還是跟同學(同儕認同)有關呢?」我試著用『有範圍的選擇題』的對話技巧,來幫助他釐清思緒。
「跟同學有關吧!」
「跟同學有關的意思,是因為別人說,你也想跟著說嗎?」我核對他的想法。
「嗯。」
「是什麼原因別人說了,你會認為自己也必須要跟著說呢?」
「想要展現跟他們是同一夥的吧!」
「你跟這些朋友的關係好嗎?」我問。
「有的時候會覺得格格不入。」
因為這位媽媽所知道的狀況,也只到這邊,所以,我們的模擬對話也停在這裡了。
雖然並沒有深入到她的兒子在學校人際關係的狀況,但是,也明白到,原來,孩子會在學校講髒話的原因,是為了要融入同儕。
知道了孩子的背後動機,假使能再使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裡的對話方法,相信就能夠慢慢地讓孩子明白,不用說髒話,也是可以交到真心朋友的。
======
讓更加了解孩子的對話,都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博客來 http://bit.ly/S0500085-B
(親子教養類30日/7日暢銷榜/新書榜第一位)
momo https://bit.ly/3j49HOh
(親子教養類熱銷排名第二位)
同儕關係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隊友在哪裡?>
昨天讀完《他人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other )一書,覺得很有意思,立刻和在我旁邊的豆豆分享心得,也和他進行了一場有趣的討論,沒想到引導豆豆順利了說出了許多內心想法。
我覺得作者亨利克勞德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檢視自己人際關係,幫自己找出「神隊友」的方法。
忍不住想分享給大家。
-----------------------
《他人的力量》作者亨利克勞德博士是一位著名的領導學專家以及臨床心理學家,他寫過許多關於「健康人際界線」的書籍,我已經列入閱讀清單的下一本是《為孩子建立界線》。
《他人的力量》一書的主張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關係絕對和你的身心健康以及成就有絕對關係。」
而「如何辨識什麼是良好有助益的關係?」「哪些人是你的神隊友/貴人呢?」
-----------------------
作者提出了「4個角落理論」
1.「孤立狀態角落」
無法相信別人,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活得像是孤島狀態。
這個角落看似安全但是很危險,很容易陷入鑽牛角尖,做出傷害別人或是自己的行為。我覺得突然換環境,社會角色改變(例如結婚or變成媽媽),都有可能突然來到孤立狀態角落。
2. 「壞的連結角落」
在這個角落的關係讓你產生羞辱感,覺得自己不夠好,必須要委屈自己去配合討好對方。
可能是父母,婆媳,師長,老闆同事也可能是朋友同儕,心靈不夠堅強的人就會覺得「我必須改變真實的自己去配合對方的期待」,因此就會變成只有一方在猛出拳一方被在角落持續挨打的狀態。
這個角落聽起來很像業障,如果挨打者不讓自己強大起來,心靈會不停地受到傷害與剝削,不幸就會一直輪迴。
3.「表面看起來好的連結角落」
當一個人待在1和2角落久了,就很容易跑到3這個角落去。
這個角落的可以提供你像是快速止痛藥的東西,例如瘋狂購物,喝酒。在3這個角落遇見的人大多是同樣的心理狀態,就是「彼此尋求短暫慰藉」,但是藥效過了,你的空虛感依然還在。
因為你和角落3的人並沒有進行「真實的情感連結」。
很多人在3覺得空虛又會跑回2 or 1,在1感覺寂寞又會回到2.3。作者說這3個角落就像是不幸的圓環,讓人鬼打牆出不去。
4. 「真正的聯繫角落」
這個角落是作者提倡的「貴人神隊友角落」,這個角落的人可以讓你做最真實,完整不虛假的自己。
這個角落的人可以給你安全感,他們會協助你「自己強大起來參加自己的人生戰局」,將來即使他們不在了,那份曾經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強大力量,也會內化成你自己的力量。
有可能自己的家人和老朋友就在4號角落,或是長期可以帶來力量和能量的習慣也是(例如閱讀,持續運動等等)
最後作者主張,想要提升人生的幸福層次,就必須強大第4個角落。
(有許多方法,請大家自己去讀書吧會受益良多!)
-----------------------
我覺得很有意思,拿出了一張紙畫出4個象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狀態。
1,2,3,4角落的關係,有時會有重疊,也會隨著自己以及對方的成長漸漸改變。
回溯一下發現1,2,3的關係都需要靠著不停檢視Delete自己和強化意識來平衡自己心的耐受度,而看著角落4,想想這些一直提供給我能量的關係,心裡面則是充滿感謝與安心。
-----------------------
檢視完自己,我也請豆豆檢視了自己的4個角落。
他說:「去到公園時,不管怎麼邀請都沒有人想和我玩時,我覺得心情像在1。」
「班上有固定2個同學,有時候會突然罵我會推我,我覺得我跟他們的關係是2。」
「在公園遇到的,可以一起玩一下下的朋友,還有看卡通,我覺得是3。」
「4的角落有好多人喔!有爸爸媽媽,幼稚園老師,幼稚園的好朋友,不同幼稚園的好朋友......」
「你看你是一個超級超級幸福的人耶!這些人都是幫你人生加油的人喔!」我說。
「真的耶!這些人都是我的重要寶物!我真的是超級幸運星!」
「那你也要好好想想怎麼珍惜和維持4號角落的關係,讓你自己也待在這些重要的人的4號角落喔!」
「這樣想一想,我好像比較沒有在意角落2遇到的人了耶!」豆說。
「而且搞不好,他們也不會一直待在2哦!」
-----------------------
其實書裡面還有許多有趣的見解,但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了,改天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大家也可以自己檢視或是和小孩一起討論看看^^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ntaikotokyo/
pic:和10年前來日當天認識的好朋友的固定聚會,感謝命運讓我們彼此成為4號角落的夥伴。Shiseido Parlour的甜點實在好療癒我喜歡!
同儕關係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個技巧養出有禮貌的小孩】
一直以來都有收到跟禮貌議題相關的訊息
「孩子講話很沒禮貌,沒大沒小怎麼辦?」
「孩子愛講髒話怎麼辦?」
直接切入重點 (以下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喔) :
1. 身教勝於言教
從有印象開始
我父母就算在家也很常用「請跟謝謝」來對話
「請幫我拿過來,謝謝你」
「請坐」、「請告訴我」
也因為如此,請跟謝謝也成為我日常生活中的用語
孩子如同成人的一面鏡子
以身教示範社交禮儀是最直接且有效的
#孩子看你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
(之前有人跟我說,家人之間這樣說話感覺好客套也好彆扭,但我反而認為,就因為是重要的家人,更要好好地說話,好好去經營彼此的關係,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互相尊重的氛圍)
2. 同儕的影響,孩子之間的玩笑話
許多孩子自上學後就會帶許多「東西」回家
可能是貼紙、糖果餅乾,以及在學校聽到的話
目前聽到最多的話都跟「廁所有關」🚽
屁阿、尿阿、大便阿、屁股阿等等
(不過我們家小孩沒上學也還是會講耶)
其實在《遊戲力》一書中有提到
這種跟廁所相關的話
算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笑話
一講大家都會笑,所以很有歸屬感(?)
就像大人(尤其是男人?)也很愛講些有的沒的
冷眼旁觀、放生處理即可
其實不過度關注和過度反應
久了孩子也會自討沒趣
也可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停止話題
舉例:
🧒🏻「大便屁股,哈哈哈哈哈」
👩🏻「是喔,先別說這個了,你知道有個東西更好笑嗎?」
🧒🏻「是什麼?」
👩🏻「就是阿嚕挖阿咕基噗噗」(用誇張的語調跟表情說)
🧒🏻「那是什麼?」
👩🏻「就是阿嚕挖阿咕基噗噗阿,你會嗎?」
🧒🏻「阿嚕挖阿咕基噗噗屁股,哈哈哈哈哈」
(也不會每次都成功,大家試試看,有成功記得回報)
(也不一定要阿嚕挖阿咕基噗噗,你也可以自創其他的)
3. 設立界線
如果孩子的笑話開過頭,涉及人身攻擊的話
還是要告訴他界線在哪
(所以父母要先知道自己的界線,什麼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
我想到我國小一年級的時候
某一天在學校聽到男同學在講國罵(一個字ㄍ開頭)
大家都在笑,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只覺得好像很好笑
所以回家就笑著跟我媽說了那個字
結果我媽差點被嚇哭,還好他是明理人
沒有直接揍我,而是好好的詢問跟對話
讓我知道那個字代表的意思,還有界線在哪
當然如果你們親子關係夠好,他可能會聽你的
你們親子關係不好,他可能也不鳥你
#所以平時愛的存款很重要阿
4. 告知自身感受與需求
有時候孩子在情緒的當下會情緒化的說話
可能會讓人覺得沒大沒小、很沒禮貌
或是用命令的口吻要大人去做事
成人可以表達自身的感受與需求
引導孩子用合宜的社交方式與人互動
並決定好自己該怎麼做
舉例:
👦🏻「你幫我用!叫你用就用!」
👨🏻「你可以說請幫我用,這樣我聽起來會比較舒服」
👦🏻「不要,叫你用就用! 你閉嘴啦!」
👨🏻「我聽到你這樣說,我覺得很難過也不舒服,我需要被尊重,我會等你能好好的說話時再幫你的忙。」
同時留意,成人是否也會用同樣的態度跟孩子說話
有時候可能不是成人本身的行為
而是孩子身旁的其他人、或是其他社群的人
甚至是電視、手機影片都會影響
可以帶著好奇去與孩子對話
詢問是否有在哪裡或在誰身上聽過一樣的話
#孩子是最會學以致用的生物
5. 鼓勵取代責罵
永遠要記得「孩子不是故意的」
孩子就像一塊海綿
他們的行為反應出他們最近吸收了些什麼
同時也反應出現階段某個未被滿足的需求
將焦點放在成長與進步的過程,而非事情的結果
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都要放大來看
「我發現你最近都會用『請』來提出幫忙,你好有禮貌喔」
「最近比較少聽你講不好聽的話了,看到你的進步覺得好感動」
「謝謝你能好好跟我說話,讓我有被尊重的感覺」
#關注什麼就增強什麼
✏️本日金句:
「禮貌不是教來的,禮貌是感受而來的」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