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吉明秀租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吉明秀租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吉明秀租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吉明秀租屋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趣談古代租房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 陸棄 古人租房,滿足的是不同的需求。 吃穿住行,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須面對的四大項,很現實,誰也逃離不了。其中住這一項,從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品質。許多「剛需族」苦於高房價,買不起房,只好租房住。其實在古代,也有許多人買不起房的,故而杜甫發出「...

吉明秀租屋 在 Ch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1:02:53

相信很多玩具人捧油門都會遇到同樣的大問題 那就是!玩具收納空間不夠! 紙盒到底要留好?還是不留好?可是留了佔空間;不留又怕長灰塵。 又或者是場景空間放在外面積灰塵………。 玩具要展示的話要從盒子內拿出來又好麻煩,因為拿了還是要收呀 可是滿滿的玩具不秀出來財力展示好像對不起自己(? 這時候防御工事...

吉明秀租屋 在 台中景點 台北景點 高雄 台南景點 美食 旅遊?豪爽大力愛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2:06:58

有時候上班很累,下了班只想買個方便好吃的回家一邊追劇一邊吃,通常都會在回家路上買個便當之類的,但今天注意到了這間新開的”台客麻辣燙”,從頂溪捷運站走來只需要5-10分鐘,且遠遠的就先聞到他們家的香味了,趁著這一波冷氣團配上一碗麻辣燙與被窩,既暖和又幸福呀! “台客麻辣燙”是一間位在永和竹林路上的外帶...

吉明秀租屋 在 豪爽大力推薦?台中美食 台北美食 高雄 新竹 台南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14:10:56

@howsayhow每日更新兩次美食~不想錯過,立即追蹤☝️我們呦~~ - #豪爽的新北 - ❤Google評分:4.0顆星 - 😍個人評論:4.3分 - 🕵️‍♂️環境介紹: - 有時候上班很累,下了班只想買個方便好吃的回家一邊追劇一邊吃,通常都會在回家路上買個便當之類的,但今天注意到了這間新開的...

  • 吉明秀租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3 20:00:00
    有 358 人按讚

    趣談古代租房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 陸棄

    古人租房,滿足的是不同的需求。

    吃穿住行,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須面對的四大項,很現實,誰也逃離不了。其中住這一項,從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品質。許多「剛需族」苦於高房價,買不起房,只好租房住。其實在古代,也有許多人買不起房的,故而杜甫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哀嘆。

    出租房已有五千年歷史,買房與租房本是孿生兄弟

    中華民族的住房史,如果上推,可推到遠古時候的有巢氏。「上古之時,諸事不備,有聖帝出,教民構木為巢,以避爪牙角毒之害,故曰有巢氏」,有巢氏發明了房子,被後人尊稱為巢皇,雖然是巢居,和鳥兒一樣,但至少可以躲避洪水、野獸等。隨著華夏族人口的增加,巢居改到了地上,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住自己的房子,於是有富餘房子的人,出租給沒有房子住的人便成為可能。

    歷史上最早的租房客,可以追溯堯帝時的隱士許由。許由是堯時代著名的賢士,那個時代實行禪讓制,堯帝想將帝位禪讓給許由,結果許由不想當,聽了堯帝禪位的話去洗耳朵,認為是這侮辱了他的耳朵。史載「許由辭帝堯之命,而舍於逆旅」,逆旅就是旅館的意思,五千年前的日租房。舍就是住的意思,許由是有歷史記載的住宿第一人,既然那時候有了原始的旅館,短期的出租屋,很有可能也會同期出現中長期的出租屋。

    夏商周時期,出租屋開始興旺起來,《周禮》上記載了周朝出租業的盛況:「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裡有候館,候館如積」。漢朝時出現了私人旅館「郡邸」和專供外國人租住的「蠻夷邸」,南北朝時出現了門面出租房「邸店」,寺廟也開始對外提供租住,宋代出現了管理房地產稅務的「樓店務」,也叫「店宅務」,相當於房管局,分管出租房子和修造房子,元朝時為瞭解決公務員租不起房的問題,出現了「系官房舍」,給官員們分房住,明朝時出現了最早的廉租房「廊房」。可以說,買房與租房是一對孿生兄弟,五千年來一直共同存在。

    歷史上那些租房的名人們,出人意料

    和現代買不起房子的許多剛需族一樣,古代也有許多人買不起房子,其中不乏名人雅士。買不起房子,又得上班,只好選擇租房住。可見古代的房價也是很高的。

    最有名的租房客,首推詩仙李白,李白的一生,是「詩和遠方」的一生,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出生地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曾到過中國的18個省市自治區、206個縣鎮,攀登過80多座名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實現了全國各地的遊學夢想。這麼多地方,李白不可能買房住,只能租房住或蹭房住,那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在旅館寫的。李白的一生,是租房的一生,最後投靠族叔李陽冰,住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房子。其次的租房客,則屬詩聖杜甫,杜大人生活在安史之亂的亂世時代,比李白還窮,買房子對他來說是不可能的,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他的傑作,因為沒有錢,杜甫非常同情像他這樣的寒士,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吶喊;第三個有名的租房客,就是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雖然是進士,當了朝廷公務員,但掙得錢少,在他的官宦生涯中,竟然租了十八年的房子,直到五十多歲才攢夠錢買了一幢屬於自己的房子,還是在京城遠郊。於是作詩一首感嘆:「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

    宋朝時的租房客,最著名的就是三蘇。蘇洵在京當了十幾年官,買不起房子,只得租住。蘇東坡與蘇轍來到京城後,布了父親的後塵,照樣買不起房子。蘇洵到老死,除了家中老宅,沒有在京城購置一住房產,蘇東坡的兒子結婚,是借的朋友房子完婚;最幸運的還是蘇轍,拼盡一生財產買了一幢房子,不過這已經是他的晚年了。

    在什麼地方租房,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

    從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與宋朝的三蘇來看,即便是盛世,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買得起房子的。

    古人租房,滿足的是不同的需求。史上有個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是買房還是租房,歷史上沒有記載,不過根據分析,租房的可能性比較大,孟母又不是「房姐」,哪有那麼錢財搬家。孟母的租房需求,是選擇一個好的鄰居和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讓孟子安心學習。和孟母同樣看法的,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宋季雅,他留下了「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故事,當然,宋季雅是屬於買得起房子型。古有「非宅是卜,唯鄰是卜」的說法,這個說法適用於買房,也適用於租房。

    第二種租房類型,是選擇靠近書香氣的地方,為了借書方便。古時候出版業沒有現代這麼發過,租房子選擇一個就近借書、讀書的地方,也是首選之一。「整娖牙籖萬卷余,誰言家具少千車。僦居會向春明宅,好借君家善本書。」,這首詩說的是清朝大名士朱彝尊家中藏書非常多,金庸的先祖查慎行租房時,就選擇了在朱家附近。

    第三種租房類型,是選擇靠近伯樂的地方,當然這樣就比較功利了,但更實際。清初名臣徐乾學深得康熙寵幸,於是有許多學子就選擇租房在他家附近,「其所居繩匠胡衕,後生之慾求進者,必僦屋於旁」。這些學子一是為了巴結徐乾學,萬一被收為門下呢?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可以隨時向他請教學習。

    第四種租房類型,是圖個上班方便。清朝的大臣們,在宣武門租房的比較多,名臣曾國藩就在騾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條胡同租的房子,為了就是上朝方便。

    至於租房價格,各朝各代都有不同。以宋朝為例,當時公租房的月租金為一百七十文,而一個當差的員工,月薪只有四百文,也就是說,拿出一半的工資來租房。宋仁宗時,大臣張永和建議宋朝政府將租房的費用分出三分之一作為軍費,可見宋朝的租金是不少的,名相晏殊家裡有錢,他用錢都蓋了房子出租出去,因為房子多,成為當時的「房叔」。而名相歐陽修就屬於沒錢型,買房子肯定買不起,租房子也租不起好的,所以寫詩發牢騷:「鄰注湧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

    這可真是,上下五千年,租房一樣難。今人的痛苦,古人已經都嘗過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租房 #古代租房 #出租房 #出租屋 #古代住房史

  • 吉明秀租屋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9 07:53:00
    有 3,564 人按讚

    【懷舊八點檔-1988媽媽吉利小叮噹】#狗狗叫什麼名字
    1988年中視八點檔連續劇「媽媽、吉利、小叮噹」
    敍述一個離了婚、帶著六歲兒子的女設計師,
    在寂寞的生活中,一名男房客向她租屋,
    以及兒子抱回了一隻迷途的小狗,
    使平靜的生活一時之間變得熱鬧異常。
    主演明星的賣力演出、溫馨逗趣的情節、可愛的狗明星,
    讓這部劇成為你我童年難忘的八點檔,
    你也看過嗎?一起來回憶。

    圖說:中視八點檔連續劇「媽媽、吉利、小叮噹」情景。右起羅碧玲、潘迎紫、姜厚任,蹲下者為(左起)童星廖威凱、潘哲蒲。
    日期:1988/7/4
    來源:聯合報
    攝影:何福慶

    #媽媽吉利小叮噹 #潘迎紫 #姜厚任 #羅碧玲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88-07-02/民生報/11版/影劇新聞】

    狗明星 四處亂跑‧冷峻小生 不時傻笑
    媽媽吉利小叮噹開鏡片場果然妙

    【本報訊】中視八點檔連續劇「媽媽、吉利、小叮噹」昨天在桃園開鏡,這是潘迎紫和姜厚任繼「一代歌后」之後,兩人二度搭檔合作。戲中,姜厚任仍扮演潘迎紫的男友,為了追求她發生一連串趣事。

    以「冷峻小生」聞名的姜厚任,「媽媽、吉利、小叮噹」是他第一次嘗試演喜劇,為了培養自己的「喜感」,平日不愛笑的他,昨天出外景時,隨時不忘「露齒微笑」,一改平日面無表情作風。

    節目開拍前,小狗「吉利」已在宣傳上猛出鋒頭,因此昨天節目開鏡時,潘迎紫除了在造型設計上創意裝扮外,並隨時提醒製作單位和編劇,不要忘了「媽媽」的存在。

    因此,編劇和製作人周遊商量,決定在劇中為潘迎紫製造一些噱頭,她在戲中要「作一些奇怪夢」,夢中要吊鋼絲,作冒險的事。潘迎紫演的雖是時裝戲,可是拍起戲來和古裝武俠劇一樣辛苦。

    小狗「吉利」昨天第一次上陣演戲,就大發雄威,不只追得小偷龍天翔滿街跑,一張口就把龍天翔的屁股咬傷。

    接受一年訓練後,小狗「吉利」的演技已相當精湛,昨天牠在桃園工地中橫衝直撞,將電視機撞翻,又將清代陶瓷花瓶打破,導演李朝永對牠這場「闖禍」的戲,認為「吉利」第一天表現,沒有「NG」,一次就OK,可說是十分出色的「電視新秀」。

  • 吉明秀租屋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3 13:07:27
    有 291 人按讚

    聯合報昨晚6/12刊登專題報導《【失落世代4】救救失落世代 青年無屋有解嗎?》(內容詳如下網站聯結)。有關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可以參考見專題報導。因為專訪內容文章需要登記註冊,為方便閲讀,我將內容轉貼如下,以方便閲讀。

    ———
    政大研究指出,當今台灣人最主要的資產是房地產,平均占總財產75%。然而1978至1993年出生的失落世代碰上低薪、房屋飆漲,買房大不易,財富累積就更輸其他世代。學者表示,要改善青年居住問題,得靠房市透明、房地稅務革新、健全租屋市場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成效。

    政大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連賢明率領的財稅研究團隊發現,房地產是台灣人在2004至2014間價值成長最迅速的資產。研究顯示,除了極端的前0.01%富豪仍以股票為持有比重最高的資產,財富是後50%人口的房地產淨值,都在2012年後取代股票,成為占比第二高的資產、僅略次於銀行存款,其他民眾則都以房地產為最重要的資產。

    「房地產在這段時間漲四成,相當不正常。」連賢明說,在其他資產都沒增加這麼多情況下,房地產一支獨秀,有其人為因素。緣由是金融海嘯時,全球包括台灣實施銀行低利率政策,銀行大量放款;台灣房地稅原本就低,加上低利率房貸誘使,形成強大購屋誘因,台灣房價就這樣一飛沖天至今。

    在此情況下,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從2002年6.01倍飆升為2018年15.32倍,17年增加254%,但撞上這段期間的失落世代起薪、整體實質薪資都衰退,多與買房無緣,加大世代貧富差距。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表示,台灣高房價問題關鍵在市場機制失靈,有隻看不見的手在後面操弄,如果房市資訊能真正透明公開,就不會到這地步。

    張金鶚說,台灣雖已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但常見以少報多,比如之前傳出賣價1000萬卻報2000萬、甚至300萬報3000萬,在備註欄註明是親友買賣、違建者更達三分之一,企圖逃避政府查核。偏偏政府查核能力有限,且就算查到,也罰得很輕,不像歐美罰得很重。

    張金鶚表示,實價登錄問題還包括登錄資訊往往過時,許多出現的價格常是數年前賣價,又以預售屋問題最大,因為建商都是等持有戶全部賣完後一個月才登錄,造成出現資料都是三年前賣出價。去年規畫的實價登錄2.0版雖想改善此問題,但在房產業者反對下,又沒下文。

    台灣實價登錄不像國外公開全部地址,也是一大問題。張金鶚說,美國等國實價登錄都很公開,地址、買賣價、買賣方、買賣幾次都一目了然,絕非個資保護範疇,台灣至今對地址卻遮遮掩掩,結果造福的是從中謀利者,也造成民眾不信任。

    他說,實價登錄以少報多,可向銀行超貸,拿現金另做他用;未來賣房時須繳的土地增值稅也可少繳點。雖然買家這樣做不見得是要炒房,但在房價虛抬下,最後現象就變成炒房。

    要讓台灣房價合理化,還待相關稅務合理化。張金鶚說,台灣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都太低,像美國房屋持有稅是房價的1%至3%,但台灣僅千分之一,甚至遠低於汽車持有稅,變成「不炒房是笨蛋」。

    改革房地相關稅務,張金鶚表示,首先應區分土地自住、非自住,若是自住,稅率就可較優惠;若是非自住,就課累進稅,房屋也一樣。用以決定稅基的公告地價也該漸漸接近市價,而非像現在這樣不顧現實;全台也該落實囤房稅且像德國那樣用刑法罰,而非像現在北市雖實施,卻大幅放寬。「囤口罩、衛生紙都用刑法罰,為何囤房不用罰?」

    張金鶚也主張,未來應推動房地合一課徵「房地產持有稅」,以市場為基礎課稅,避免現在房地分離交給各縣市人為估價,容易產生弊端。

    租屋市場也該受關注。張金鶚表示,政府應釐清要解決的是住的問題,而非資產自有問題。國際上,先進國家如歐美房屋自有比率只有六成,大家覺得租房子就好,反而是較落後國家房屋自有率高。台灣政府也該關心租屋市場,讓租屋資訊像不動產實價登錄那樣公開,而非只是發租金津貼,結果反而讓租金浮上來。

    政府宣稱要蓋社會住宅解決青年無屋問題,張金鶚較保留。他表示,社會住宅無法以量制價,建商雖然很歡迎,但實際效果不彰。因為社會住宅往往一蓋多年,等蓋好了,年輕人常常已用不到;且社會住宅應該是給弱勢用,但台灣只提供三成給弱勢住。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也認為,社會住宅應像公立托兒所這樣,應由社會底層40%人口優先。

    在世代間貧富差距外,代內貧富差距也很明顯。連賢明表示,2004至2014 年間,台灣薪資成長停滯,但20至39歲間代表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卻較台灣整體社會的係數高。他推測,35歲前的財富成長,應與父母贈與有關,特別是台灣在2009年曾大幅調降贈與稅的免稅額與稅率。

    35歲的Winnie小孩快兩歲,正是父母幫忙下的受惠者。她表示,自己和丈夫雙薪雖不低,但要買房還是不可能,由於爸爸有家族事業,願意支持,他們才有可能買房。她身邊不少朋友也都是靠父母贈屋或給頭期款,才有可能擁房。

    34歲的小林夫婦則是另個極端。他們從事小生意,小孩一歲,平時光養一家都很辛苦,但還得先幫爸媽付房貸。「我們是最苦的三明治世代!」小林說,先前遇到疫情時,他們一度差點斷炊,「吃飯都不容易了,怎麼敢想買房?」

    針對代內貧富差距問題,連賢明表示,除了房地稅外,許多國家會靠扣遺產贈與稅改善,台灣還待研究。林宗弘說,除了已直接贈與者,失落世代雖有可能靠上一代繼承移轉改善經濟狀況,但現代人平均壽命高,青年世代恐要等40年才能繼承,何況居住地點也往往不同,變數還很多。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63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