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外樓神 —— 樓上樓下 】
_
寫文數年,經常提出一個重要觀點:電視劇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紀錄時代。上周六(20/2)看罷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與屋宇署聯合製作、改編自真實個案的《格外樓神》最後一集《樓上樓下》,實在感到格外無奈和諷刺。
_
位於油尖旺區的聯合辦事處(Joint Office),是今...
【 格外樓神 —— 樓上樓下 】
_
寫文數年,經常提出一個重要觀點:電視劇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紀錄時代。上周六(20/2)看罷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與屋宇署聯合製作、改編自真實個案的《格外樓神》最後一集《樓上樓下》,實在感到格外無奈和諷刺。
_
位於油尖旺區的聯合辦事處(Joint Office),是今次單元故事的起點,相信一般觀眾應該不會知道這是個怎樣的機構。所謂Joint Office,就是屋宇署跟食環署一同行動,處理區內私樓的滲水問題,並且分階段進行,頭兩個階段由食環署職員負責,先確定問題,繼而初步調查,若然仍未找到問題源頭,就要交由屋宇署職員進行屬於第三階段的專業調查。
_
誠如劇裏其中一句對白所言(余世騰飾演的張Sir):「滲水問題係好惡搞,唔係剩係背熟書就得㗎。」「惡搞」兩個字,包含的意思相當廣泛,不獨是要阻止流水穿過鋼筋水泥,不再搞到隔籬屋那麼簡單,當中涉及屋宇署職員執勤的判斷,面對住客時的處事之態度,還有鄰舍之間的關係。需知道,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家每戶生活習慣各異,而每個人的待人接物方式皆不同,有些人斯文有禮,懂得顧及別人感受,有些人則粗聲粗氣,只顧自己,交織出來的實際環境,遠比法律條文和部門指引能夠顧及的情況複雜百倍,所以屋宇署職員若然要如主題曲那樣說「Fix It,解開結!」就得按照情理,為每個個案度身訂造一套適合他們的處理辦法,鄭敬基飾演的屋宇署技術主任(結構)鍾日發(發記),正是孭起這個擔子的核心人物,他的瞓身演出,着實令到《格》的「功能劇」宣傳味道降低,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_
經典港劇《卡拉屋企》首播30年後再次亮相幕前的「發記」,今次的「任務」,是要走入尋常百姓家,搞定看似簡單的私樓漏水問題,他的作風極之「貼地」,偏偏遭剛調職、由余香凝飾演的屋宇署結構工程師馬嘉兒(Kristy)看不起,因為她是「發記」的上司,以往只在辦公室裏負責批則工作,屬於「冷氣房內的舒適一群」,他們有着公務員的傲氣,認為只要事事跟足程序,便可「拍拍籮柚」收工,然而這種「離地」心態,卻激起投訴人(譚小環飾演的菲姐)怒火,而為了說服被投訴人(吳沅儀飾演的六姨婆)接受屋宇署安排的排水渠管色水測試,甚至要放下身段,為對方拖地,而這些正是「發記」平日的主要工作,哪怕投訴人是「一樓一」(張迪琪飾演的鳳姐),也要認真處理,最終Kristy明白,只要有同理心,才能將事情處理妥當,20分鐘的起承轉合,呈現近年港劇難得一見的溫度,一種彷彿瀕臨消失的熟悉港味。
_
這是今集兩位編劇(張飛帆與楊敬存)用心的地方,他們捉緊劇情最能夠引起共鳴的地方,寫出一條主要的故事線,放棄不必要的枝節,令觀眾很快知道,到底想說甚麼 ── 服務市民,以人為本乃公僕「天職」,惟今天香港,市民跟政府關係愈趨緊張,公務員體系裏但求少做少錯的氣氛下,如「發記」那樣的有心人還存在嗎?普羅百姓的「合理」期望,會否太過一廂情願?社會由無數家庭組成,樓上樓下出現滲水問題,已經不易解決,何況一間公共廣播機構?近日香港電台屋漏偏逢連夜雨,新一年財政預算削減至10億港元以下,先有前廣播處長梁家榮突然提早解約離職,由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走馬上任,政府又公布《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報告指港台在編輯管理、投訴處理機制、員工管理等方面均需作出改善,究竟這些一連串的改變,會否令港台的製作方向,更進一步只為政權服務?未來日子,我們扭開港台電視31或港台網站,能否照舊可以看到像《格外樓神》這種劇作?還是如今集主導節奏的鄭敬基那樣,離港遷居加國,一去不返?
_
(27022021)
_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格外樓神 #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31 #RTHK #hkdrama #梁天尺 #tvdrama #yautaitung #27022021 #余香凝 #鄭敬基 #吳沅儀 #譚小環 @onecooljamcast @jenniferyuofficialfansclub #shibainu #shiba #柴犬
台電離職程序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仁武群聚造成新感染 屏東Delta社區驗6000多人未擴散】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55例,境外1例,新增5例死亡。
■新北市23例,臺北市22例(以上82%)、桃園5例、高雄2例(明天至少會+2)、苗栗2例、屏東1例。
■27例為居家檢疫時驗出(新北13例,台北7例),28例為社區驗到案例(新北10例,台北15例)。
■下午4:40 Moderna疫苗41萬劑會到,包裝和美國贈送不一樣,每瓶10人分,雖然要-20度保存,但可放在2-8度C,使用期限30天。
■仁武群聚,鳳山大樓增加1例,但同住家人2位還沒列案號在同一戶。高雄市府做的很完全,對全棟居民146位全部PCR採檢陰性並且居家隔離;職場也匡列50名PCR陰性,41名居家隔離;鄰近商家檢驗35人PCR都是陰性。更外層鄰近社區245人快篩都陰性。指揮官表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新案14872住在3樓,但7樓是仁武群聚的案例,因此擔憂全棟已經傳開,因此做的很大。且社區也做了環境的採檢35處陰性,清消完畢會再做一次,讓居家隔離者回家的時候會是一個安全的環境。
■屏東Delta群聚新增1案,是居家隔離時被驗出來的,對群聚擴張影響是沒有。屏東群聚境外2例、本土13例。
■6/24-29屏東積極篩檢往外擴,已篩檢6041人,5921人PCR陰性,檢驗中120人,目前無陽性,對社區威脅小。
■案14734相關的枋寮醫院感染,全院已經採檢316名工作人員、住院病患56人、陪病家屬20人全部PCR陰性。接觸者匡列377+23人,檢驗有1例陽性(案妻),其餘陰性,尚有143人檢驗中。
■5/16就函文各地方政府,授權公布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5/17成立活動史回報群組,各縣市均加入。5/20、5/21、5/23、6/25均透過全國防疫會議,與各地方政府溝通足跡公布相關事宜,確定提報程序。早上要把要公布的足跡,先通知所涉相關地方政府和場所,接著要在群組回報,中央會幫忙上傳到統一的專區(#就只有台北市一直沒有上傳任何足跡,全國唯一)。
■批發市場防疫管理措施建議指引(平時):做好人員健康管理、人流管制、手部衛生、個人防具、環境清消五大項目(細項請看圖)。
■批發市場因應確診案例(戰疫時):做好風險對象管理(疫調匡列隔離)、風險區域管理(清消、篩檢)、營運降載三大項目。會實施到最後一名確診者離開市場14天為止。
Q&A:
■新的Moderna效期到明年1/6,封緘檢驗後會往更多對象群開放,會看這批250萬打的進度調整。
■社區關懷據點是否開放,一部分授權地方政府管理有限度開放。
■7/12前各場所開放指引會陸續制定出來。
■疫苗政策是要讓盡量多人先打第一劑,第二劑會看後續疫苗到貨速度補上。
■公布疫調是要由地方政府報上來,中央會協助整理在同一平台公布。
■桃園1例確診者,是台北市環南市場攤商自行居家快篩驗出,感謝他的警覺性。台北市批發市場疫調匡列之前做的不好,現在採九宮格匡列已經有改善。該攤商不在九宮格內但警覺到周邊有人確診因此篩出。
■感染源不明個案數目,會抓一個「必要疫調時間」(例如可能三天,三天內沒找到感染源才算不明)再來計算。
■很多國家把關鍵產業列為疫苗專業辦理,至於一般性政策大部分都是依照醫護、高齡、高風險的原則排下來(例如美國、英國都是)。
■高雄大量匡列同社區確診者,有人認為太強硬。部長說太強硬就說侵犯人權,太鬆就說有破口。至於高雄這起事件,因為不在同一樓層,發生新感染,兩戶沒有密切接觸,所以公共區域傳染有可能,因此所有人都在風險之下。錄影帶顯示,確診者沒有共乘電梯,#但有前後搭過同一台電梯。如果從公共區域而來的,強度就要比較強來做這件事,都有和區管中心和指揮中心討論。如果沒匡列到別層樓又確診,可能又有壓力在。因此部長自己也會這樣做。
■台積電向美國商務部表示希望協助採購疫苗,指揮中心樂觀其成。
■接種疫苗後1-13天內死亡通報12件,另1例為通報危及生命事件後死亡,75歲以上8例。
■記者問「有人說屏東感染推估75人」,這是用R0來算,但R0之外也要看Rt(在有NPI介入之下),因此這種粗糙的算法並不準。另外屏東群聚Delta株12例,1例病毒太低無法定序,2例定序中。
■北市仍有大量社區感染者(非匡列到的),部長表示有一部分還在疫調,大部分還能掌控。另外沒有所謂微解封,三級警戒「外帶不內用」是規範。
■北市建議商家拆掉中央實聯制QR code,改用台北自己的系統。副指揮官表示,推動實聯制後,很多商家就改成中央的版本了(比較好用)。
■民間造謠表示中央卡疫苗是「新蘇系勢力」導致,部長表示疫苗採購除了「掮客」和某些地方政府行文以外,都沒有政治人物來談,有說要來賣的,我們都一律要原廠證明或授權書。
■把所有的入境旅客都送到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隔離量能是一定夠,但全部送到集中檢疫所14天以後會不夠,且要留備用量(應付地方疫情)。
■北農已知55例,22例在疫調中,只有一例是環南市場的。
■這次防疫有些因應經濟行為的管理措施,是7/12如果調整層級所必要的,包含餐飲業的指引。指揮官強調前提是「疫情有控制」、再來才是「符合指引有信心」,才會開放。要建立標章、核可、後續要能追蹤管理,到位才考慮開放。
■最近幾個群聚(如北農、Delta)控制有信心後,再來考慮職棒複賽。
■專家建議AZ+Moderna混打在台灣做臨床試驗,指揮官首次證實研究計畫已經在呈報核可中了。
■丁守中偷打疫苗,振興說是董事就造冊,指揮官強調有可能接觸人群的才能造冊。例如外包廠商是造冊來工作的,不是外包廠商的總經理。至於名單要由地方政府檢查。
台電離職程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視點31》盧覓雪VS朱庭萱 】
MeWe版本:https://bit.ly/2QW2RP8
自ViuTV節目《ERROR自肥企画》於月中播出後,將兩台電視大戰和本地追星熱潮的討論度推向高峰。就此,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製作的《視點31》,周二(25/5)邀請資深傳媒人兼電台節目主持盧覓雪(Michelle)以及曾經在網上笑指MIRROR「呢啲樣旺角大把」的朱庭萱(玻璃朱)同場討論,主題為「娛樂為甚麼?」讓二人就本港電視台以「造星」名義發掘新人和綜藝節目製作策略及宗旨發表意見。節目原定直播出街,惟製作團隊周一(24/5)臨時收到管理層通知,指辯論會改為錄播,並僅於今晚播出的《視點31》裏播出7分鐘剪輯版,盧覓雪完成錄影後,於電視大廈外接受訪問時坦言,對於港台今次的處理手法有點不滿。「尋晚先至通知(直播)呢件事唔得,對我同埋對港台員工嚟講,都有欠一個公道。」
完成《視點31》錄影後,盧覓雪與朱庭萱於大約下午四時許步出廣播道電視大廈,對於節目的討論,雙方都認為彼此在理性基礎下討論,並不如外界想像般會出現「二人在錄影廠內互扯頭髮」的畫面,「頭先嘅(討論)內容,係圍繞而家多咗人談論電視節目,好似有個Trend(潮流)出咗嚟,其實都係MIRROR同ERROR效應啫,因為有一班人好鍾意追捧呢班𡃁仔,就係咁啫,我覺得同TVB根本完全冇關係。」
不過盧覓雪指,錄影去到最後部份,跟朱庭萱的分歧較大,討論亦較激烈,未知道節目播出的7分鐘版本會含其中。「其實如果理性討論,有啲嘢大家都有個共識嘅,爭拗都係喺某一啲位上面。當然Bonnie嘅角度係,佢想講佢啲藝人朋友因為(政治)黃藍嘅問題喺網絡有好多欺凌,但呢一點,我同佢就有一個比較大嘅分歧,嗰度(討論)相對會比較激烈啲,而嗰一段其實喺個尾嗰度(出現),頭個7分鐘係未問到呢個部份。」
《視點31》團隊原本安排盧覓雪和朱庭萱於今午三時半開始討論,並透過節目的fb專頁直播出街,旨在引起更多網民留意和參與,不過及至晚上7時半,盧覓雪收到節目團隊通知,指管理層臨時要求將討論環節改為錄播,她對此頗為不滿。「佢哋通知我,話今日冇得做Live,會改為播7分鐘(剪輯版),喺嗰個Moment其實我可以拒絕出席,因為你約我嘅時候係做Live,我對做Live有興趣,首先佢哋呢啲節目已經要事先上報,攞批文,話我哋要做呢個題目,有啲咩嘉賓,會傾啲乜,即係點會去到尋晚先至通知我哋呢件事唔得呢?對我同埋港台員工都有欠公道,喺呢個港台需要更多支持嘅時候,我更加要支持,所以喺咁多無理嘅情況下,我都決定繼續出席。」朱庭萱周一(24/5)也在自己的fb專頁表示,對突如其來的新安排感到不滿:「唔做live會唔會又俾人剪頭剪尾。大家睇唔到最公平嘅一面。」
回到討論部份,開始時,主持彭德章先着雙方就「娛樂節目的社會責任」發表意見。盧覓雪認為娛樂節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娛樂」,硬加「社會責任」實在多餘。「可能有啲人會覺得低俗,我係睇《歡樂今宵》嗰一代大嘅,咁嗰時都會有:『嗱,呢啲危險動作家庭觀眾就唔好學喇,佢哋經過長期訓練㗎!』呢類家長式嘅警告已經做咗,甚至有啲節目嘅播映時間特登放喺夜啲嘅時段,叫做寬鬆少少嘅時間區域,本身嗰啲(節目)已經做晒體檢囉喎,做晒體檢都話唔得?咁我就覺得過份苛刻囉!」朱庭萱亦認同娛樂與社會責任兩者沒有關係,但內容若有危險動作,亦會觀觀眾帶來負面影響,不能沒有底綫。「有些事情危險和過了底線,我們就應該守住。」
至於藝人和電視台的政治取向,二人見解亦不同。朱庭萱:「自從反修例風波開始,就扣咗TVB係藍喇,ViuTV就係黃嘅,點解呢?有人覺得TVB就一定係親中嘅,而ViuTV就係香港人嘅,其實點解會扣呢啲咁嘅帽子,我當一啲TVB藝人,佢哋冇表態,冇顏色甚至冇立場嘅,佢只係想做好自己份工,但一句『你係TVB,不了,我要打壓你!』甚至搵TVB落廣告,網上有一啲欺凌『嗱,大家記住喇,呢個牌子我哋去畀嬲嬲啦,跟住我哋就去投訴喇,例如食肆我哋去報食環我哋去杯葛!』不斷喺度鬧鬧鬧,結果我聽返TVB廣告部啲同事講,每一次落廣告,個個之後唔敢返轉頭,因為不斷收到呢啲騷擾。」故她不建議藝人表態,因為立場如何都注定會失去了另一邊觀眾。她又解釋為何撐警。「點解我要表態?嗰個環境點解我要撐警或者叫做藍啦,因為驚人太少喇,覺得唔出嚟撐佢哋就好可憐!」
惟盧覓雪認為是觀點角度問題。「你講打壓呢,其實雙方面都承受緊嘅,所謂黃同藍,學佢(朱庭萱)話齋,你都唔知佢係黃定藍,不過有人話佢係黃,有人話佢係藍,呢個世界其實可以返轉頭去諗嘅,唔落廣告,唔支持你我要嬲嬲豬你,黃嘅其實一樣係受到打壓嘛!」她認為除《大公報》和《文匯報》外,應以中性角度看所有媒體。「TVB點解被指藍?因為有一大班玻璃朱嘅藝人朋友撐警,仲唔係藍?加上無綫新聞取向、台風同高層言論,咪會有黃藍分別囉!」
觀眾何時才可以看到足本版討論?據了解,《視點31》團隊將會按既有程序,先讓管理層審視足本版的錄製內容,獲批准後會隨即在節目官方YouTube頻道及facebook專頁上架,需時兩天左右。去到周三晚大約22:45,足本版已在《視點31》fb專頁上架。(https://bit.ly/3uudQx2)
《視點31》(2021年5月25日)YouTube重溫:https://bit.ly/3fJBJes
延伸閱讀 ──
利君雅不獲續約五月底離職:https://bit.ly/3teUDPh
(26052021)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港台電視31 #香港電台 #視點31 #盧覓雪 #朱庭萱 #蕭翠蓮 #彭德章 #error自肥企画 #MIRROR #ERROR #TVB #viutv #反修例 香港電台視點31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RTHK 香港電台 盧覓雪 Michelle Loo 潘小濤 叱咤903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葉一知 William on the way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Pazu 薯伯伯 gregory wong 王宗堯 抵制tvb戰線 - 鍵盤救港
台電離職程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格外樓神 —— 樓上樓下 】
寫文數年,經常提出一個重要觀點:電視劇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紀錄時代。上周六(20/2)看罷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與屋宇署聯合製作、改編自真實個案的《格外樓神》最後一集《樓上樓下》,實在感到格外無奈和諷刺。
位於油尖旺區的聯合辦事處(Joint Office),是今次單元故事的起點,相信一般觀眾應該不會知道這是個怎樣的機構。所謂Joint Office,就是屋宇署跟食環署一同行動,處理區內私樓的滲水問題,並且分階段進行,頭兩個階段由食環署職員負責,先確定問題,繼而初步調查,若然仍未找到問題源頭,就要交由屋宇署職員進行屬於第三階段的專業調查。
誠如劇裏其中一句對白所言(余世騰飾演的張Sir):「滲水問題係好惡搞,唔係剩係背熟書就得㗎。」「惡搞」兩個字,包含的意思相當廣泛,不獨是要阻止流水穿過鋼筋水泥,不再搞到隔籬屋那麼簡單,當中涉及屋宇署職員執勤的判斷,面對住客時的處事之態度,還有鄰舍之間的關係。需知道,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家每戶生活習慣各異,而每個人的待人接物方式皆不同,有些人斯文有禮,懂得顧及別人感受,有些人則粗聲粗氣,只顧自己,交織出來的實際環境,遠比法律條文和部門指引能夠顧及的情況複雜百倍,所以屋宇署職員若然要如主題曲那樣說「Fix It,解開結!」就得按照情理,為每個個案度身訂造一套適合他們的處理辦法,鄭敬基飾演的屋宇署技術主任(結構)鍾日發(發記),正是孭起這個擔子的核心人物,他的瞓身演出,着實令到《格》的「功能劇」宣傳味道降低,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經典港劇《卡拉屋企》首播30年後再次亮相幕前的「發記」,今次的「任務」,是要走入尋常百姓家,搞定看似簡單的私樓漏水問題,他的作風極之「貼地」,偏偏遭剛調職、由余香凝飾演的屋宇署結構工程師馬嘉兒(Kristy)看不起,因為她是「發記」的上司,以往只在辦公室裏負責批則工作,屬於「冷氣房內的舒適一群」,他們有着公務員的傲氣,認為只要事事跟足程序,便可「拍拍籮柚」收工,然而這種「離地」心態,卻激起投訴人(譚小環飾演的菲姐)怒火,而為了說服被投訴人(吳沅儀飾演的六姨婆)接受屋宇署安排的排水渠管色水測試,甚至要放下身段,為對方拖地,而這些正是「發記」平日的主要工作,哪怕投訴人是「一樓一」(張迪琪飾演的鳳姐),也要認真處理,最終Kristy明白,只要有同理心,才能將事情處理妥當,20分鐘的起承轉合,呈現近年港劇難得一見的溫度,一種彷彿瀕臨消失的熟悉港味。
這是今集兩位編劇(張飛帆與楊敬存)用心的地方,他們捉緊劇情最能夠引起共鳴的地方,寫出一條主要的故事線,放棄不必要的枝節,令觀眾很快知道,到底想說甚麼 ── 服務市民,以人為本乃公僕「天職」,惟今天香港,市民跟政府關係愈趨緊張,公務員體系裏但求少做少錯的氣氛下,如「發記」那樣的有心人還存在嗎?普羅百姓的「合理」期望,會否太過一廂情願?社會由無數家庭組成,樓上樓下出現滲水問題,已經不易解決,何況一間公共廣播機構?近日香港電台屋漏偏逢連夜雨,新一年財政預算削減至10億港元以下,先有前廣播處長梁家榮突然提早解約離職,由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走馬上任,政府又公布《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報告指港台在編輯管理、投訴處理機制、員工管理等方面均需作出改善,究竟這些一連串的改變,會否令港台的製作方向,更進一步只為政權服務?未來日子,我們扭開港台電視31或港台網站,能否照舊可以看到像《格外樓神》這種劇作?還是如今集主導節奏的鄭敬基那樣,離港遷居加國,一去不返?
重溫《格外樓神 ─ 樓上樓下》:https://bit.ly/3dMiGRs
【 延伸閱讀 】
《格外樓神 ─ 真相(上)》http://bit.ly/3al6gg9
《格外樓神 ─ 真相(下)》http://bit.ly/2Y2D1Zs
《格外樓神 ─ 安樂窩》http://bit.ly/3jrbvz0
《格外樓神 ─ 一家之主》http://bit.ly/3rC4XjF
《格外樓神 ─ 人生馬拉松》http://bit.ly/3qEj7kr
《格外樓神 ─ 見招拆招》https://bit.ly/3uyPdjW
(27022021)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格外樓神 #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31 #RTHK #梁天尺 #余香凝 #鄭敬基 #吳沅儀 #譚小環 RTHK 香港電台 余香凝 Jennifer Yu 鄭敬基 Joe Tay 港人講電視 屋宇署 Buildings Department 做乜膠睇電視 One Cool Jam Cast 天下一將士藝人有限公司 快樂的 Tam Siu Wan Halina 譚小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