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積電18廠離職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積電18廠離職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積電18廠離職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積電18廠離職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股盤後〉道瓊收復今年失地 標普那指周線五連漲 下周看8月非農、蘋果特斯拉 科技股領軍,道瓊工業指數周五 (28 日) 收復今年來失地,標普 500、那斯達克都刷新歷史紀錄,這已是標普連續第六天改寫歷史新高,進一步鞏固 8 月 18 日展開的牛市漲勢。隨著美股以強勁漲勢邁入 9 月,投資人下周焦...

台積電18廠離職率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31 01:02:03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台積電】靠代工超越英特爾、成全球市值最高,台積電張忠謀:把事情做到極致 . 今年初,已退休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2330.TW)創辦人張忠謀在《福布斯》富豪榜排行榜上一口氣攀升8名排名全球第28,身家達449億美元,驚人的上升速度讓外...

  • 台積電18廠離職率 在 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9 07:30:00
    有 293 人按讚

    〈美股盤後〉道瓊收復今年失地 標普那指周線五連漲 下周看8月非農、蘋果特斯拉

    科技股領軍,道瓊工業指數周五 (28 日) 收復今年來失地,標普 500、那斯達克都刷新歷史紀錄,這已是標普連續第六天改寫歷史新高,進一步鞏固 8 月 18 日展開的牛市漲勢。隨著美股以強勁漲勢邁入 9 月,投資人下周焦點將放在 8 月非農就業報告,以及蘋果、特斯拉分割後的股票即將於下周一 (31 日) 開始交易。

    中國商務部周五調整《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涉及 53 項技術內容。由於美國商務部周三才表示考慮對技術出口實施新的限制,防止關鍵技術落入中國等敵人手中,中國修訂的時間點相當敏感。

    TikTok 美國等地業務競標事宜再度傳出新買家。繼沃爾瑪宣布攜手微軟競標之後,《彭博》周五報導,倫敦 Centricus 資產管理公司和美國音樂社交平台 Triller 聯手,希望以 200 億美元買下 TikTok 美國、紐澳和印度的資產。

    美股在 Fed 周四宣布重大政策變革後攀高。Fed 主席鮑爾周四在全球央行年會中表示將採取「平均通膨目標」,允許通膨率暫時升破 2%,也會容忍失業率攀高一些,以支持經濟,意味著 Fed 的近零利率可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在沃爾瑪、可口可樂領漲下,道瓊周五收盤上漲 160 點,今年來累計上漲 0.4%,為三大指數中最後一個收復失地的指數。分析師說,科技股是帶動今年股市復甦的最大力量,而且逐漸蔓延到其他類股,幫助道瓊反彈。

    標普、那斯達克周線五連漲,一周來漲幅都超過 3%;這是標普 500 自 2019 年底來首見的周線五連漲,也是那斯達克 1 月底至今延續最久的漲勢。道瓊一周以來累計上漲 2.6%,是過去四周來第三度周線上漲。

    標普指數本月至周五上漲 7.2%,有望締造 1984 年以來最佳的 8 月表現。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457 萬例,死亡數突破 83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590.6 萬例,累計至少 18.1 萬人病歿。

    週五 (28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61.60 點,或 0.57%,收 28,653.8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23.46 點,或 0.67%,收 3,508.01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70.30 點,或 0.60%,收 11,695.63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43.99 點,或 1.98%,收 2,264.14 點。

    科技五大天王僅蘋果 (AAPL-US) 下跌,跌幅 0.16%;臉書 (FB-US) 漲 0.15%;Alphabet(GOOGL-US) 漲 0.67%;亞馬遜 (AMZN-US) 漲 0.05%;微軟 (MSFT-US) 漲 1.03%。

    道瓊 30 檔成分股漲多跌少:可口可樂 (KO-US) 勁揚 3.3%;沃爾瑪 (WMT-US) 攀升 2.7%;埃克森美孚 (XOM-US) 上漲 2.4%;VISA(V-US) 漲 2.2%。

    費半成分股幾乎全面收高。Marvell(MRVL-US) 大漲 6.5%;輝達 (NVDA-US) 勁揚 4.1%;ON Semiconductor (ON-US) 上漲 3.26%;Microchip(MCHP-US) 攀升 2.9%;美光 (MU-US)、超微 (AMD-US) 漲幅都超過 2%。

    台股 ADR 由日月光撐場:台積電 ADR(TSM-US) 下跌 0.20%;日月光 ADR(ASX-US) 上漲 1.46%;聯電 ADR(UMC-US) 下跌 0.55%;中華電信 ADR(CHT-US) 下跌 0.30%。

    焦點個股
    沃爾瑪 (WMT-US) 上漲 2.7%,該公司周四宣布加入微軟陣營一同競標 TikTok 業務,理由是 TikTok 結合電子商務和廣告將帶來明顯好處。

    可口可樂 (KO-US) 勁揚 3.3%,該公司周五宣布組織調整措施以撙節支出,旗下事業單位將裁撤近半,並提供美國員工在內近 4000 人自願離職。

    聯合航空 (UAL-US) 也因撙節措施大漲逾 3%。該公司周四宣布裁減 2850 名機師,比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裁減的機師人數都多。

    居家辦公趨勢持續嘉惠科技類股。Workday(WDAY-US) 躍漲 12.6%,該公司調升全年訂閱預測。

    戴爾 (DELL-US)、惠普 (HPQ-US) 周四公布的財報顯示疫情帶旺 PC 銷售,兩家公司周五收盤雙雙勁揚 6%。

    蘋果 (AAPL-US) 下跌 0.16%,特斯拉 (TSLA-US) 下挫 1.3%。兩家公司完成分割股票,於下周一 (31 日) 開盤後正式交易,蘋果 1 股拆為 4 股,特斯拉 1 股拆為 5 股。

    標普 500 指數能源股勁揚 1.9%,因颶風 Laura 通過墨西哥灣地區,但未如預料造成廣大災情,煉油廠和油井陸續恢復運作。

    經濟數據
    美國 7 月核心 PCE 年增率報 1.3%,預期 1.2%,前值 0.9%
    美國 7 月核心 PCE 月增率報 0.3%,預期 0.5%,前值 0.2%。
    美國 7 月個人消費支出月增 1.9%,市場預期 1.5%,前值 6.2%
    美國 7 月個人所得月增 0.4%於市場預期減少 0.2%。

    華爾街分析
    Charles Schwab 衍生性商品和交易副總裁 Randy Frederick 說:「工業類股是最後一個 (收復今年失土的),某種程度上,這在心理上有利股市。然而道瓊幾乎篤定遲早翻紅,畢竟那斯達克收復失地已經有一段時間,標普 500 指數今年來累積上漲 8%。」

    StoneX 全球市場策略師 Yousef Abbasi 說:「現階段,股市似乎享受著兩大好處,一個是經濟動能有改善跡象,另一個是貨幣政策依然相當寬鬆,而且可能還會有更多財政刺激。」

    牛津經濟學美國首席經濟學家 Greg Daco 說:「Fed 宣布採取不對稱的失業政策非常重要,我們樂見這樣的發展。Fed 將不急於升息。未來當失業率下降,Fed 將努力確保寬鬆政策帶來的好處盡可能具有包容性。」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9518?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0-08-28(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
    https://pse.is/JALLK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 台積電18廠離職率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9 16:30:36
    有 61 人按讚


    香港示威半年後:經濟困局與可能出路 - 山海

    香港社會動蕩已持續半年,大部分衝突發生在周末,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成了警察和黑衣人的戰場,時常充斥著燃燒彈和催淚煙。

    原本人頭攢動的尖沙咀海港城,少了操著普通話在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奢侈品銷售連續三個月降幅超四成。

    上水和沙田的藥妝店內,少了拖著購物車的水貨客。接待的中國內地旅行團從日均300個降到最低一天14個。全港零售業也在「黃金十月」直跌24%。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一些香港居民而言,一夜之間,原本狹窄的人行道有了騰挪的空間,自己絶不會光顧的水貨店關門歇業,擠在居民區成排的旅遊大巴忽然消失,蕭條之下的「難得清靜」,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對於旺角女人街的攤主來說,日子不好過,租約早已簽,租金還要交,收入突然腰斬。當蕭條持續半年還不見好轉,脆弱的小商販不得不停止營業,另尋活路。

    在官方的語境中,社會動蕩和貿易戰使香港內外交困,一場「經濟颱風」直撲香港,破壞力更甚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稱「沙士」)。
    香港經濟跌落谷底?

    「直觀上看經濟形勢確實很嚴峻。」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表示,主要原因是連續半年的局勢不穩,這給旅遊業帶來持續負面影響。

    旅遊業相關產業,如酒店、零售業受挫最嚴重。據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粗略估算,在第三季經濟2.9%的負增長中,超過2個百分點的跌幅是源於零售、餐飲及酒店等行業受到直接而嚴重的衝擊。

    遊客的多少、店鋪的興衰,可立即被居民和媒體感知,這些產業又吸納大量就業,因此零售業兩位數的萎縮,不免讓人有經濟驟然遇冷之感。

    那麼當前的「冷」真的冷過「非典」時期的香港嗎?

    如果僅看就業,現在香港的經濟要好得多,在示威爆發後,失業率僅微升0.3個百分點至3.1%。而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二三季的失業率都達到8.6%,比此前一年平均上浮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不代表現在的日子更好過,更宏觀數字反映的畫面要暗淡得多。今年第三季度香港GDP下跌2.9%,而在非典最嚴重的2003年二季度GDP僅下跌0.5%;當年香港零售業連續數月跌幅一成多,目前跌幅則在兩成左右。

    雖然香港經濟萎縮,但整體而言,離「谷底」還早得很。受重創的旅遊業,其實只佔香港GDP的4.7%。

    原因是佔比最大的貿易和金融受影響有限。貿易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跌幅還維持在個位數;金融領域甚至還迎來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募資額史上第三,使香港今年的IPO總額有機會登頂全球第一。

    未及「谷底」,但長遠來看,隱憂已現。

    非典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是短暫的,當年最難過的二季度過去後,三四季度迎來4%和5%的反彈,使全年增幅達到3.3%,甚至比疫情之前的2002年還要高。

    與此相比,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則顯得更長期。

    「香港在多個方面都面臨困難。」安德思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分析認為,在外部,中國經濟放緩、貿易戰等會拖累香港,但是暫時的;在內部,香港與中國內地緊張的政治關係和社會情緒,引發社會動蕩,使很多外國公司不願投資香港業務或設立子公司,如果這些投資流向其他地方,金融領域的高質量工作會流失,香港將變得無關緊要。後者才是對香港繁榮真正的威脅。

    「香港需要記住,金融行業的流動性很高,如果動蕩變得過於極端,或者中國介入的方式過於激進,新加坡會仍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不祥的苗頭似乎已經出現。高盛一份報告稱,在六月到八月間,已有大約40億港幣存款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反映商界信心的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從七月的43.8,進一步降到40.8,該指數低於50即代表衰退。

    經濟下滑折射結構困境

    香港經濟無論是狂飆之時,還是沒落之際,總會被拿來與新加坡比較。

    兩個經濟體相似點很多——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亞洲頂尖大學、擁有亞洲最大的法律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

    但兩者的不同點更明顯——香港服務業佔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新加坡GDP中則有26%左右的工業,佔比仍相當可觀。

    新加坡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製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高端製造業。這些產業往往能創造出大量的工程師、管理職位,在就業市場屬於優質職位。

    相比之下,香港佔比18.9%的金融行業,僅創造6.8%的職位,專業服務領域創造14%的就業崗位。而2003年後香港失業率高居8%,其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但它們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職位。對於香港年輕人而言,畢業後擺在面前的選擇大多是這些低端職位。香港工作月收入中位數在1.7萬港元左右,新加坡為2.5萬港元,差距近50%。

    香港在發展製造業上並不是沒有機會。上世紀後半葉,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輕工業,比如首富李嘉誠靠製造塑料花起家。工業產值一度佔據香港GDP的近三成。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中國改革開放正處於快車道上。「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胡榮表示。

    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市值500億港幣的晶圓生產商。

    胡榮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這個項目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原本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

    錯失工業升級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指導下,盡量不干預經濟。新增利潤溢出到地產行業,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

    這種經濟模式下,香港年輕人面臨低端工作和高樓價的雙重擠壓。2017年香港年輕人(18至29歲)中貧困人口達到12.2萬,貧困率為12.4%。而高房價、高物價和助學貸款成為年輕人三個最繁重的負擔,不高的薪水很快被消耗殆盡,由此進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香港經濟的未來

    新加坡的高端製造業香港沒有,香港的金融行業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經濟前景在哪裏?

    持續半年的示威活動,繼續激化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負面情緒和政治矛盾,使香港經濟的前景更加堪憂。

    如何轉型的問題,香港早就有所考慮。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的重創後,香港政府也曾思考產業單一化的弊病。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計劃,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以及創新科技。但這六項產業發展並不順利,十年過去,它們在GDP中佔比依然處在個位數。

    香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蔡洪濱則撰文指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務和貿易物流在數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難以為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數據、市場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沒有優勢,因此,香港未來應轉型發展以醫療、教育、文創為主的高端服務業。而要釋放這些產業的供給能力,導入國際需求,需要政府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胡榮也認為,香港在服務行業對比其他城市非常有優勢,這些優勢自然也可以推廣到教育和醫療產業,發揮這些產業優勢,再加上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市場,如果實現轉型,香港的經濟困局將會慢慢紓解。

    原文:BBC中文網

    #社會 #經濟 #政治 #民生 #商業

  • 台積電18廠離職率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9 16:30:36
    有 60 人按讚

    香港示威半年後:經濟困局與可能出路 - 山海

    香港社會動蕩已持續半年,大部分衝突發生在周末,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成了警察和黑衣人的戰場,時常充斥著燃燒彈和催淚煙。

    原本人頭攢動的尖沙咀海港城,少了操著普通話在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奢侈品銷售連續三個月降幅超四成。

    上水和沙田的藥妝店內,少了拖著購物車的水貨客。接待的中國內地旅行團從日均300個降到最低一天14個。全港零售業也在「黃金十月」直跌24%。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一些香港居民而言,一夜之間,原本狹窄的人行道有了騰挪的空間,自己絶不會光顧的水貨店關門歇業,擠在居民區成排的旅遊大巴忽然消失,蕭條之下的「難得清靜」,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對於旺角女人街的攤主來說,日子不好過,租約早已簽,租金還要交,收入突然腰斬。當蕭條持續半年還不見好轉,脆弱的小商販不得不停止營業,另尋活路。

    在官方的語境中,社會動蕩和貿易戰使香港內外交困,一場「經濟颱風」直撲香港,破壞力更甚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稱「沙士」)。
    香港經濟跌落谷底?

    「直觀上看經濟形勢確實很嚴峻。」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表示,主要原因是連續半年的局勢不穩,這給旅遊業帶來持續負面影響。

    旅遊業相關產業,如酒店、零售業受挫最嚴重。據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粗略估算,在第三季經濟2.9%的負增長中,超過2個百分點的跌幅是源於零售、餐飲及酒店等行業受到直接而嚴重的衝擊。

    遊客的多少、店鋪的興衰,可立即被居民和媒體感知,這些產業又吸納大量就業,因此零售業兩位數的萎縮,不免讓人有經濟驟然遇冷之感。

    那麼當前的「冷」真的冷過「非典」時期的香港嗎?

    如果僅看就業,現在香港的經濟要好得多,在示威爆發後,失業率僅微升0.3個百分點至3.1%。而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二三季的失業率都達到8.6%,比此前一年平均上浮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不代表現在的日子更好過,更宏觀數字反映的畫面要暗淡得多。今年第三季度香港GDP下跌2.9%,而在非典最嚴重的2003年二季度GDP僅下跌0.5%;當年香港零售業連續數月跌幅一成多,目前跌幅則在兩成左右。

    雖然香港經濟萎縮,但整體而言,離「谷底」還早得很。受重創的旅遊業,其實只佔香港GDP的4.7%。

    原因是佔比最大的貿易和金融受影響有限。貿易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跌幅還維持在個位數;金融領域甚至還迎來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募資額史上第三,使香港今年的IPO總額有機會登頂全球第一。

    未及「谷底」,但長遠來看,隱憂已現。

    非典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是短暫的,當年最難過的二季度過去後,三四季度迎來4%和5%的反彈,使全年增幅達到3.3%,甚至比疫情之前的2002年還要高。

    與此相比,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則顯得更長期。

    「香港在多個方面都面臨困難。」安德思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分析認為,在外部,中國經濟放緩、貿易戰等會拖累香港,但是暫時的;在內部,香港與中國內地緊張的政治關係和社會情緒,引發社會動蕩,使很多外國公司不願投資香港業務或設立子公司,如果這些投資流向其他地方,金融領域的高質量工作會流失,香港將變得無關緊要。後者才是對香港繁榮真正的威脅。

    「香港需要記住,金融行業的流動性很高,如果動蕩變得過於極端,或者中國介入的方式過於激進,新加坡會仍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不祥的苗頭似乎已經出現。高盛一份報告稱,在六月到八月間,已有大約40億港幣存款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反映商界信心的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從七月的43.8,進一步降到40.8,該指數低於50即代表衰退。

    經濟下滑折射結構困境

    香港經濟無論是狂飆之時,還是沒落之際,總會被拿來與新加坡比較。

    兩個經濟體相似點很多——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亞洲頂尖大學、擁有亞洲最大的法律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

    但兩者的不同點更明顯——香港服務業佔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新加坡GDP中則有26%左右的工業,佔比仍相當可觀。

    新加坡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製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高端製造業。這些產業往往能創造出大量的工程師、管理職位,在就業市場屬於優質職位。

    相比之下,香港佔比18.9%的金融行業,僅創造6.8%的職位,專業服務領域創造14%的就業崗位。而2003年後香港失業率高居8%,其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但它們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職位。對於香港年輕人而言,畢業後擺在面前的選擇大多是這些低端職位。香港工作月收入中位數在1.7萬港元左右,新加坡為2.5萬港元,差距近50%。

    香港在發展製造業上並不是沒有機會。上世紀後半葉,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輕工業,比如首富李嘉誠靠製造塑料花起家。工業產值一度佔據香港GDP的近三成。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中國改革開放正處於快車道上。「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胡榮表示。

    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市值500億港幣的晶圓生產商。

    胡榮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這個項目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原本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

    錯失工業升級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指導下,盡量不干預經濟。新增利潤溢出到地產行業,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

    這種經濟模式下,香港年輕人面臨低端工作和高樓價的雙重擠壓。2017年香港年輕人(18至29歲)中貧困人口達到12.2萬,貧困率為12.4%。而高房價、高物價和助學貸款成為年輕人三個最繁重的負擔,不高的薪水很快被消耗殆盡,由此進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香港經濟的未來

    新加坡的高端製造業香港沒有,香港的金融行業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經濟前景在哪裏?

    持續半年的示威活動,繼續激化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負面情緒和政治矛盾,使香港經濟的前景更加堪憂。

    如何轉型的問題,香港早就有所考慮。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的重創後,香港政府也曾思考產業單一化的弊病。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計劃,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以及創新科技。但這六項產業發展並不順利,十年過去,它們在GDP中佔比依然處在個位數。

    香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蔡洪濱則撰文指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務和貿易物流在數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難以為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數據、市場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沒有優勢,因此,香港未來應轉型發展以醫療、教育、文創為主的高端服務業。而要釋放這些產業的供給能力,導入國際需求,需要政府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胡榮也認為,香港在服務行業對比其他城市非常有優勢,這些優勢自然也可以推廣到教育和醫療產業,發揮這些產業優勢,再加上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市場,如果實現轉型,香港的經濟困局將會慢慢紓解。

    原文:BBC中文網

    #社會 #經濟 #政治 #民生 #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