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攻台分析:國軍現況問題及可能的應對方法》
軍事專題文章|初稿日期 2021/02/03
編輯|余宗軒
校正|江秉宸
🗣韋格蒂烏斯:「如果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
💣歷史緣起: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同年,古寧頭戰役,成功粉碎中國於當年占領金門的野心。1958年,八二三炮戰,...
《解放軍攻台分析:國軍現況問題及可能的應對方法》
軍事專題文章|初稿日期 2021/02/03
編輯|余宗軒
校正|江秉宸
🗣韋格蒂烏斯:「如果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
💣歷史緣起: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同年,古寧頭戰役,成功粉碎中國於當年占領金門的野心。1958年,八二三炮戰,近50萬的砲彈於44天內從中國的火炮中被發射出來。同時期發生的九二四空戰,更是世界上第一場使用空對空飛彈的戰鬥。黑貓與黑蝙蝠中隊不捨晝夜的深入大陸進行偵照作業,直到1979年台美斷交。台美斷交後幾乎沒有軍事衝突。直到1995年台海飛彈危機,中國企圖阻撓總統大選的發生,於美國強硬的壓力下才成功選舉。後至2020年,中國於台海進行大規模軍演,而我們國軍是否準備好了呢?
🤝兩岸未來可能的發展(依照現代戰爭發展進行推測)
一、警訊
所有的事情發生必定會帶有警訊,而以下是筆者認為中國可能攻台前的幾個徵兆。
1.中國大使突然拜訪各國領袖,尤其是印度及俄羅斯。
2.各國陸續來台灣及大陸撤僑
3.中國官方媒體異常的報導,尤其少掉有關軍事動態相關的報導
第一點,對於戰爭中的國家,必然希望盡可能減少敵人,尤其必須確保虎視眈眈的印度(從1962中印戰爭結下的樑子)以及似敵似友的俄羅斯。當領袖接到通知後,為了保護國民,會預先撤出在未來可能衝突地區中的國民,這將會是第二個預兆。當對於國外的事務處理完後,為了避免對手從新聞中得到相關的消息,必定會對新聞進行詳細的審查,以避免軍機洩露。
二、戰爭之前
進入到攻台前夕,數以千計的二砲部隊(火箭軍)離開原先的駐地,進入預備好沿岸偏僻的山洞中;防空部隊日以繼夜的演習;登陸部隊在沿岸演習並且集結於港口;政府採購大量物資用於未來的戰爭。而對於攻台的人數,人越多越容易洩漏消息,而且後勤就要準備更多物資;人越少,成功率越低,能實施的戰術也越少。國家安全機構會在此時查覺到異狀,並且提升國安戒備狀態。
三、攻擊開始
當攻擊開始時,數以千計的飛彈飛向台灣,當飛彈攻擊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是來自解放軍軍機的攻擊。在取得空優後,海軍船艦駛進台灣附近的海域,伴隨著數以萬計的士兵搭乘著兩棲登陸艦來到台灣。登陸後依據他們的計畫,掃蕩剩餘的抵抗勢力。
不過以上僅是對岸的計畫,有可能會這麼順利嗎?攻台就像是走個很陡峭的樓梯,當你嘗試跨過一些階梯,你就越容易跌倒。而國軍要做的僅是阻止中國登到階梯頂端。
國軍應對
現代戰爭中,制空權就是一切。所以前面兩個事件(簡單來說制空權)國軍一定要撐住防線。只要可以確保台灣上空的制空權,基本上就像在間隔最大的階梯放上了路障。攻台計畫被打斷後中國將會難以進行下一步動作。搭配其他的防禦,使台灣成為一個易守難攻的小島。
人民能做的應對方法
戰爭發起,戰場看起來距離人民很遙遠,實際上並非如此。當戰爭來臨時,正如第三點所提到的,數以千計的飛彈、炸彈飛向這個小島。而我們要先學會好保護好自己。當空襲時,依照著萬安演習所做的,不要待在空曠的地方。依照著政府的指示,所有的人扮演好應該做的角色。
🇹🇼未來台灣的發展
依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低成本的防空,台灣的防空飛彈不可能可以完全攔截第一波所有的飛彈,而美軍成功地以M109A6發射超高速砲彈擊落模擬巡弋飛彈的靶彈,雖然其含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但我認為此類技術將會增加攔截第一波來襲飛彈的能力、降低攔截的成本。太空能力,包含間諜衛星及反衛星飛彈,可以有效增加預警能力,並且摧毀中國在太空看台灣的眼睛。無人機,包含自殺無人機、偵查無人機到攻擊無人機,從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戰鬥中看到無人機對於現代戰場的重要。以上三點是我認為值得發展的部分
國軍現況問題
一、裝備問題
國防部近年來大量採購裝備,從M1A2T坦克到F-16V戰機、各式的飛彈、魚雷甚至無人機,總價超過150億美元的軍購,而2020年的國防預算,更史無前例的增加到GDP的2.3%。可是這些新的軍購包含以前的軍備是否可以維持一定的妥善率呢?雖然在國防部的報告中都維持著一定的水平。事實呢?在軍隊的匿名版不時會有文提到:軍隊的裝備有問題、設計缺陷、裝備料件不足及版本過舊。且以上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而因為裝備問題的意外不勝枚舉,從M41A3推測因為老舊的操作系統,控制反應慢,進而導致翻車意外;而F-5E的彈射椅似乎也是老式的炸藥包而非火箭,降低了逃生成功率,是否也間接犧牲了飛行員?
二、內部文化
內部文化的問題層出不窮,以上壓下、形式主義,數不清的惡性文化衍生數不清的問題。2013年的洪仲丘案就是內部文化最深刻的例子,上層命令下來,就算明理的人也阻止不了憾事發生。而當內部文化遇到前面所說的備料不足,就會變成國軍獨特的文化:借裝備。高裝檢來臨時,互借裝備是習以為常的事,戰力實際上是否真的有到如此的完整?而高裝檢是否也已演變成形式上存在,而無功用,在國軍形式主義下的產物呢?
💡反思與結語
因為戰爭亡國的國家,通常不是那些兵力少的,而是那些毫無準備的。
對於中國來勢洶洶的壓迫,支持我們的國家、全民國防似乎是最好的方法。只有人民了解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才會去正視問題。而只有全民上下一心,才可以抵擋所有外來的勢力壓迫。
台灣m41a3 在 上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欄】輪型戰車長期以來,一直是個頗有爭議的武器系統,火力、裝甲防護力與野能力都不如履帶式戰車,因此不受傳統裝甲部隊歡迎。但台灣的道路非常普及,讓輪型戰車可以利用機動力來彌補這些缺點...
看更多評論:https://is.gd/7cGMSI
上報評論圈 #雲豹甲車 #輪形戰車 #獵豹計畫 #M1戰車
台灣m41a3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十月份蔡英文總統曾宣示優先汰換外島舊型戰車!
今天媒體報導,兵整中心檢整翻修後的首批改良型M41D輕戰車
已運抵高雄準備海運送往烈嶼全面取代舊型M41A3輕戰車;經過台灣自行升級的M41D輕戰車無論是火力、機動力與安全性都遠優於A3。且數位射控系統優良、準確度比起A3大幅提高,反而全面強化烈嶼反登陸防禦戰力。
https://youtu.be/1Nde8NYuSCg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台灣m41a3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F5-E失事悲劇,家屬的痛哭猶然在耳,如今又有F16在夜訓任務中失聯,我們由衷的期待蔣正志隊長能逢凶化吉、平安而歸,也要為所有一線的搜救人員加油、打氣,並在共軍動作頻頻的現在,向所有的國軍及國軍眷屬致上最深的敬意。
共軍近來頻繁擾台,增加我國空防海防壓力,全體國民作為三軍後盾,我們有義務要求政府要確保軍備安全,讓第一線作戰人員能英勇執勤無後顧之憂,也才能真正的無懼對岸強權,因此我們希望國防部能痛定思痛,從今年年初至今,我國軍折損事故已經事發多起:
10月29日 F5E戰機失事,飛官朱冠甍殉職。
10月8日 金防部烈嶼守備大隊M41A3翻覆,中士林楷強殉職。
7月16日 OH-58D戰搜直升機重落地事件,正駕簡任專少校、副駕高嘉隆上尉殉職。
7月3日 海軍陸戰隊「聯合登陸作戰操演」膠舟翻覆,7人落海、3人殉職。
1月2日 黑鷹直升機墜毀烏來山區,參謀總長沈一鳴等8人殉職。
每一件悲劇,都是國家的損失,也讓其深愛的家人朋友不捨,請國防部一定要從中深切檢討、沉痛反省,讓每一起事故都能成為未來國軍精進的策勵,不會再次發生。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