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cpu大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cpu大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cpu大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cpu大廠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3萬的網紅商業周刊(商周.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白宮今天公布30位總統科技顧問會議成員名單,其中包括出身台灣的微處理器大廠 #超微(AMD)總裁 #蘇姿丰。她是首位獲得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大獎的女性,2020年被「財星雜誌」評選為年度商業人物第2名! 這個美國科技界最有權勢的台灣女性,當初在超微搖搖欲墜的時刻出任執行長大位,她是如何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併購GPU大廠ATI後,AMD一樣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除此之外,有Intel在CPU市場及Nvidia在GPU市場的兩面夾擊,市佔都遠輸對手。內外受迫下不僅股價暴跌,基於Fusion概念所打造出來的模組化架構CPU也一敗塗地,而這個產品型號為推土機的CPU最後還差點把公司股價直接推平。 #AMD...

台灣cpu大廠 在 ?σⓝⓁY?ᑌŞ??E吃喝玩樂都最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29 03:17:43

ᖴᗩᔕᕼIOᑎ 初步的想法,由於我前陣子有跟品牌有合作服裝的構想,而服飾從打版到設計都是由台灣知名設計師設計。  但初步的設計稿則由我來規劃,我從服裝樣式-面料到選色都會親自參與,也就是說這款服裝將會是由我和品牌掛名設計的服飾,但確是很特別的台灣製造,而紡織廠將由與國外各大品牌皆有合作關係的大...

  • 台灣cpu大廠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2:15:34
    有 1,465 人按讚

    白宮今天公布30位總統科技顧問會議成員名單,其中包括出身台灣的微處理器大廠 #超微(AMD)總裁 #蘇姿丰。她是首位獲得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大獎的女性,2020年被「財星雜誌」評選為年度商業人物第2名!
    這個美國科技界最有權勢的台灣女性,當初在超微搖搖欲墜的時刻出任執行長大位,她是如何翻轉陷入10年低潮的公司?...⬇️⬇️⬇️
    #成功者故事

  • 台灣cpu大廠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1 11:19:05
    有 48 人按讚

    【散熱劃時代革命-液冷散熱】
    時間:2021/8/1
    發文:NO.1287篇
    大家好,我是 LEO
    .
    ❖晶片效能越強-解熱難度越高
    隨著半導體晶片發展-體積越來越小,電晶體密度越來越高,逐漸朝向高性能,超薄,微型化發展,電子元件散熱的空間越來越小,單位面積內所產生的熱能卻越來越高,無論是手機、電腦發熱發熱密度皆呈現指數級增長,此外,加密貨幣挖礦場,大型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高階CPU、GPU產生的熱能更為驚人,如果熱能不能快速有效散出,輕則影響效能,嚴重會導致電腦或手機產生「電子遷移效應」,導致當機無法工作。
    .
    ❖台積電未雨綢繆超前部署
    今年7月台積電在超大型積體電路 (VLSI) 研討會,展示晶片水冷研究結果,採用水通道直接引導到晶片,藉此提高晶片散熱效率。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突然做這項研究?傳統晶片散熱-在晶片上塗導熱矽脂,將熱量傳到散熱器底部,導熱管、水冷管再將熱量導到鰭片,最後風扇將鰭片的熱量吹走,完成散熱。
    .
    但是,若未來晶片採用 3D 堆疊技術,最新的SoIC先進封裝可以任意組合各種不同製程的晶片,除了記憶體甚至還能直接將感測器一起封裝在同一顆晶片裡面,線路的密度將是2.5D的1000倍,散熱就會遇到大瓶頸。
    .
    3D堆疊晶片設計更複雜,更小的微縮製程,把晶片一層一層的堆疊起來,中間部分難以有效散熱,所以台積電的研究人員認為,解決方法就是讓水在夾層電路間流動,讓水直接從晶片內帶走熱量,這是最有效的方案,這裡指的水並非一般純水,而是不會導電的介電液,實際上操作起來非常複雜且昂貴,目前處於研究階段,這顯示出解決晶片散熱問題,將是半導體產業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
    ❖晶片改朝換代推動-伺服器新設計
    我們從上面描述可以知道新晶片設計只會更小,更複雜,更熱,而伺服器產業面臨的問題會更大,試想大型資料處理中心,裡面有多少伺服器?多少高階CPU、GPU都是24小時不斷電持續運作,龐大的熱能如何處理?當處理器的瓦數越來越高,一般來說,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超過240W就很難用風扇(氣冷)來解決,偏偏霸主Intel或是AMD新一代處理器動輒超過270甚至280W,現在馬上面臨到需要液冷散熱來帶走熱量。
    .
    ❖跟著產業霸主的方向走準沒錯
    Intel在伺服器市場,主流解決方案以x86架構為主,全球 CPU市占率約 92%左右。未來Intel 仍將保持產業龍頭的地位,圍繞它的 CPU平台的升級仍是影響伺服器硬體產業鏈周期性變化的關鍵因素。
    .
    2021 年第一季開始Intel最新的 Whitley Ice Lake 的處理器已向資料中心業者小量出貨,第二季開始放量,到第四季預估將占總出貨量的 40%,滲透率將大幅且快速提升,下一步,Intel英特爾預計 2022 年初量產支援 PCIe Gen5 的 Eagle Stream 平台,將會加速升級資料傳輸速度。
    .
    ❖英特爾正式將水冷散熱放進白皮書
    有趣的事情來了,產業龍頭也意識到新平台-散熱問題非常棘手,2020年Whitley平台是intel「首度」將水冷頭(注意:非浸沒式)納入技術白皮書,更誇張的事情是未來的新平台 Eagle Stream第一顆CPU Sapphire Rapids至少 300W以上,甚至將來很多GPU會達到500瓦甚至700W以上,水冷散熱方案成為唯一解方,冷卻液監控主機(CDU)與水冷頭(覆蓋在處理器上方的水冷散熱片)全世界只有三家廠商通過Intel認證,台灣的廣運(6125)是唯一兩項全拿的合格供應商。
    .
    ❖節能減碳-省電又可以賺積分
    歐盟在7月剛通過55套案,其中碳邊境調整機制,又稱碳關稅,預計自2023年起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先從鋼鐵、電力等產業先行,但是用電大戶的資料中心無法置身事外,跟大家分享一個數字會比較有概念,2017年中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為1200-1300億KW,超過三峽大壩與葛洲壩電廠2017年全年發電量總和(分別為976億KW、190億KW),占中國總發電量的2%,到了2025年資料中心耗電將高達 3842億KW,占全中國總發電量的 6%,這隻吃電怪獸肯定會被盯上,高排碳業者會被課較高關稅(碳關稅),將進一步帶動資料中心業者積極導入液冷散熱達到「省電」與「節能減碳」的效果,甚至有望仿效電動車Tesla透過碳積分來挹注獲利,可望大幅提高液冷散熱滲透率。
    .
    ❖水冷散熱技術門檻高-不簡單
    2021年3月26日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開發商---緯穎科技宣佈,參與資料中心液冷廠商LiquidStack的A輪融資,並取得一席董事席位,其實早在2019年緯穎就與3M合作開發液冷方案,但是3M的電子氟化液是非導電-介電液是一種專利配方,掌握在3M手中,未來耗材都需向3M購買補充,入股LiquidStack可望取得自主技術。
    .
    大家知道這種-不導電的「介電液」有多貴嗎?1公斤要價100美元,一個180KW的機櫃光是介電液裝滿就要價1000萬,重點是這個介電液每年都會耗損,需要定時補充,這樣就知道賣水的概念有恐怖、有多賺了吧,得介電液者得天下。
    就算目前短期重點放在一般的「冷卻水」,得到英特爾認證的兩款冷卻水,一個櫃的成本大約7~8萬元,廣運集團研發成功的介電液打七折賣,一公斤70美元就相當有競爭力,而冷卻水一個櫃更只需要8000元,重點是水要通過認證,水在管線裡面跑如何恆久不變質?裡面還必須添加抗凍劑、苔癬抑制劑等特殊配方,是不是很多眉角!這些都是LEO深入研究去挖出來的。
    .
    ❖廣運(6125)上中下游整套系統全部整合
    目前有三大產品線,水冷背門(20~25萬)/櫃,水冷頭(100~150萬)/櫃-目前英特爾首度放入新平台技術白皮書,已通過Intel認證,浸沒式機櫃(1000萬)/櫃,此外還有最重要的冷卻液監控主機(CDU)它是水冷散熱技術的根源,還有各種耗材、管線、冷卻水、介電液都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
    傳統散熱模組雖然便宜,一個42U的機櫃,風扇加散熱模組成本頂多台幣8~10萬,但將來水冷變成剛性需求,水冷頭機櫃,水對氣120~150萬/櫃,水對水90~120萬/櫃,全球的資料中心大約有 500萬櫃,每年新增30萬櫃左右,大家可以算看看,這產值增速有多恐怖。
    .
    目前全世界只有2家公司有能力量產伺服器等級水冷頭機櫃,雙鴻、超眾這些傳統大廠要跨入最難的CDU(水冷監控主機)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參數與經驗值,而廣運的陳總已經深耕30年的散熱產業經驗,水冷頭機櫃的五大關鍵零件--廣運擁有四項(CDU、水冷頭、分岐管、制冷背門)盲插或快接頭,這個產業很新,很多法人也還沒那麼了解,有很多眉角,很多技術秘密,篇幅有限今天LEO就先介紹的這邊。
    .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個新的「水冷散熱產業」訊息,請鎖定 LEO股民當家團隊的頻道喔,⧉傳送門在下方↓
    .
    ❖Line群組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天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

  • 台灣cpu大廠 在 貝殼放大 Backer-Found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3 19:00:16
    有 272 人按讚

    【用「監督 CPU」精神做「MIT 涼感 T」】
    完整專訪 👉🏻 https://backme.tw/ref/6K48F
     
    你知道嗎?全球市場有 70% 機能布料來自台灣。隨著機能衣浪潮席捲世界,讓「筆電大叔」楊豐澤(Jeff)在 2016 年離開科技大廠、投身紡織產業。
     
    曾是華碩電腦主管的 Jeff,不只用科技業的專案管理模式做事,更將電腦經驗帶入紡織,例如:二代奇異 POLO 使用的機能紗線,靈感就來自筆電常用的散熱材料「石墨烯」。
     
    不僅在材質上持續追求,三度發起 #群眾集資 的 O5PRO 團隊找來年輕新血、融入時尚設計,嘗試更年輕的版型與顏色;Jeff 用「監督 CPU」的磐石精神,持續研發好穿又好看的機能衣,讓更多人愛上 MIT 的好衣料。
     
    ▬▬▬▬▬▬▬▬▬▬▬▬▬▬▬▬▬▬▬▬▬
    🙌🏻 關注 #貝殼放大,告訴你更多集資新知!🐚
     
    我們也有 YouTube:https://backme.tw/ref/bfyt/
    Instagram 追起來:https://backme.tw/ref/bfig/

  • 台灣cpu大廠 在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0 16:00:14

    在併購GPU大廠ATI後,AMD一樣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除此之外,有Intel在CPU市場及Nvidia在GPU市場的兩面夾擊,市佔都遠輸對手。內外受迫下不僅股價暴跌,基於Fusion概念所打造出來的模組化架構CPU也一敗塗地,而這個產品型號為推土機的CPU最後還差點把公司股價直接推平。

    #AMD #蘇姿豐 #Intel #Nvidia #Ryzen

    這時的AMD,儘管看起來前途茫茫,但蘇姿丰還是決定在2012年將他的天賦帶到這個公司。

    Intel的半導體製程開始陷入發展瓶頸、退出手機處理器市場、產能嚴重不足等等狀況。另一方面AMD選擇直接將訂單下給擁有更先進製程技術的台積電,最後順利推出據說是歷史上首次在工藝及性能上全面超越Intel的這款7奈米 Ryzen 3000處理器。

    在蘇姿丰的領導下,AMD的股價從原本2015年快接近1塊到現在7、80塊,產品線從橫跨遊戲主機、資料中心、PC三大市場,AMD能夠一步步的收復失土,這幾乎都多虧了蘇姿丰對於產品的深刻理解及正確的戰略佈局。不過,在CPU方面與Intel在市佔率的差距仍然巨大,在GPU方面也還難以撼動Nvidia的霸主地位,AMD崛起後等在他前方的究竟是一條成長空間極大的康莊大道,還是被自己喚醒的產業巨獸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
    股感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
    股感IG:https://www.instagram.com/stockfeel/
    股感Line:http://line.me/ti/p/@mup7228j

    AMD ttps://www.amd.com
    投資不畏疫情 台灣美股投資人最愛AMD https://udn.com/news/story/7251/4544088
    分析〉AMD為何股價4年來暴漲1840%?轉虧為盈的秘密就在這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51743

  • 台灣cpu大廠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28 23:00:23

    想買筆電到底可以從哪方面下手?
    輕便好攜帶、續航力強、連接埠齊全、散熱好、遊戲性能強悍等等都是你可以注意的面向
    快跟宇恩還有電獺大叔一起來挑選適合自己的筆電吧!

    以下為快速整理:

    07:00 Tseng Kobe Ivan 你得獎與蔡同行紀念版毛巾了,快來認領
    12:28 電獺大叔:現在挑筆電,最基本的是不要低於8G ram的機種了
    14:30 一般學生機種選擇:Asus Vivobook S14 一般售價$25,900上下
    17:35 選購重點:選8代CPU就對了
    18:18 PASSMARK CPU跑分整理,Core i5-8520U就接近上一代主流效能王i7-7700HQ了
    20:50 選購重點:選SSD就對了!
    21:36 常見硬碟速度比較
    25:02 SSD顆粒選擇:SLC 好過 MLC 好過 TLC=QLC,QLC技術主要是影響大容量SSD誕生
    28:15 Acer Aspire 5 從$21,900起,連接阜齊全的學生機,要注意Ram要加滿
    30:25 Lenovo S320/S330 14吋 從$21,900起,大叔推薦C/P值高
    33:47 出社會商務選擇:Asus Vivobook S14/S15 新款,撞色設計、ErgoLift轉軸、MX150獨顯
    37:37 華為Huawei Matebook X,四邊窄邊框、比A4小、螢幕表現好,可裝多系統
    39:35 宇恩害羞
    39:44 VAIO S11/S13,展示S11咖啡色實機
    43:59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堅固、輕薄、高效能,大叔推薦,螢幕換成最好的質感高
    45:28 HP Spectre 13 超級漂亮、效能好、輕薄有Thunderbolt3可以外接顯卡
    48:00 設計系選擇:Apple MacBook 15吋,一定要選8代CPU的版本
    51:12 Lenovo ThinkPad P51,工程型顯卡,適合AutoCad與3D建圖用,缺點是目前是七代CPU,但還是夠用的
    53:15 Lenovo ThinkPad P1,即將上市的進化版,輕薄跟高效能、高擴充性,可跟Macbook Pro 15媲美
    54:50 MSI PS42 輕薄、高效能、螢幕好可攤平180度展開
    56:30 大叔私心推Lenovo YOGA 720
    57:26 GIGABYTE AREO 15,高效能、輕薄、螢幕表現好,全速運行時風扇聲音略大,高階機種中的CP值超高
    1:00:18 GIGABYTE Sabre 15,高效能親民款電競筆電
    1:01:09 喜傑獅 QX-350 RX 超高模組化機構、CP值高、效能好,維修服務好,但機體設計與材質較不如大廠細緻
    1:03:41 Dell平價電競系列,組裝扎實、價格平實、散熱好,$32,900起,除了較重之外是不錯的選擇
    1:05:23 MSI GS65,新模組外觀低調精緻,輕薄高效散熱好,缺點是沒有SD卡槽
    1:08:07 Razer Blade 15,什麼都好,好螢幕、好組裝、好鍵盤、好外觀、好效能,但就是最近有偷料新聞
    1:10:38 電獺大叔買Surface的心得
    1:15:38 全球最小60W變壓器、PD充電,Innergie 60C,大叔推薦的好神器
    1:17:15 非業配神器2,MOOR的Type-c hub,可以接電腦、可用在Samsung Dex、任天堂Switch外接螢幕,不過要插上45w足瓦以上的PD充電


    PS.

    LG Gram推嗎?預算足夠的話,的確推薦,請看我們的評測:https://agirls.aotter.net/post/53107 ,但有點可惜台灣沒有配置TB3的版本上市

    ROG系列推嗎?如果喜歡外觀設計及Asus品牌,是可以選擇的。我們這次挑選的會是以學生族群、新鮮人為主的選擇,ROG的遺珠之憾是STRIX與HERO2系列。預算足夠的化可選擇西風之神,但體重較重,可追蹤我們之前的評測:https://agirls.aotter.net/post/53693

    Zenbook Pro 15可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PTPc0IhQ,效能很極致,但機身質感相較同級機有進步空間,鋁殼會沾指紋,但TouchPad十分方便,尤其是可當第二螢幕!

  • 台灣cpu大廠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4-17 09:00:02

    在各家手機大廠,發表完最新的旗艦機後,HTC也開始傳出,「Ocean」的最新消息啦!最大的特色,在於「Edge Sense」側邊感應,以擠壓或按壓手機的側邊,來達成與手機互動的效果。主鏡頭新增HDR+,比起傳統的HDR,能夠獲得更純淨的照片。
    -------------------------------------------------------------------------

    主題:真旗艦改用玻璃?HTC U 實機照搶先曝光!
    Title:HTC U shown off in new image leak!

    資料來源:GSMArena、Android Headlines、@evleak
    製作者:小翔 XIANG

    【個人專區】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Blog: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

    【精選影片】

    《大螢幕小機身!SAMSUNG 旗艦雙機 Galaxy S8、S8+》
    https://youtu.be/1O30FOQ0dQg

    《4K螢幕回歸!Sony 發表 Xperia XZs、Xperia XZ Premium》
    https://youtu.be/NQABFgREBqM

    《繽紛多彩!HUAWEI徠卡雙鏡頭機 P10、P10 Plus》
    https://youtu.be/J6Q79-o7u5Q

    《單手也好掌控!大螢幕手機 LG G6 正式登台》
    https://youtu.be/Y6yIy2pdzy0

    -------------------------------------------------------------------------

    【HTC U 謠傳規格】:

    ◎螢幕
    尺寸:5.5吋
    材質:SLCD5
    解析度:2560 x 1440p
    技術:Edge Sense側邊感應
    玻璃:康寧大猩猩第五代3D玻璃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作業系統:Android 7.1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CPU:4x2.3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GPU:Adreno 540
    記憶體:4/6GB RAM(LPDDR4)
    儲存空間:64/128GB ROM(UFS 2.1)
    記憶卡:microSD(最大擴充容量256GB)
    電池:3000mAh(固定式)支援 QC 3.0快充

    ◎主相機
    畫素:1,200萬
    技術:光圈f/1.8、感光元件IMX362、尺寸1/2.55 "、單像素面積1.4 µm、自動HDR、HDR+。
    錄影:4K錄影(3840*2160)30fps
    其他:全景模式、專業模式、RAW檔拍攝等。

    ◎前相機:1600萬畫素(f/1.8、UltraSelfie、IMX 351)

    ◎通訊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6
    載波聚合:4CA
    VoLTE:Yes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
    藍牙:v4.2、A2DP、LE、aptX
    GPS:A-GPS、GLONASS、BDS、GALILEO
    其他:NFC、OTG

    ◎音訊
    技術:Usonic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無
    雙喇叭:有

    ◎感應器
    指紋辨識器、側邊感應器、重力感應器、光線感應器、接近感應器、霍爾感應器、陀螺儀、指南針。

    ◎其他
    防水防塵:無
    個人智慧助理:HTC Sense Companion

    ◎資訊
    售價:未知
    上市:最快2017/05初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

    -------------------------------------------------------------------------

    #HTCU #HTC旗艦機 #宏達電U #2017旗艦HTC #HTC智慧型手機 #HTC雙卡手機 #小翔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