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8/3 新聞概要
22/3
-34歲包裝設計師認暴動,判囚3年9個月
-7.21案六被告表證成立
-理大案9人「踢保」後今早再被捕,控非法集結,被指設傘陣與警對峙
-李宇軒等8人內地刑滿 即日遣返香港 關注組斥家屬至傍晚仍無法探望
-林鄭率司局長打第二劑科興疫苗,續撐「安全有效」
-教...
22/3-28/3 新聞概要
22/3
-34歲包裝設計師認暴動,判囚3年9個月
-7.21案六被告表證成立
-理大案9人「踢保」後今早再被捕,控非法集結,被指設傘陣與警對峙
-李宇軒等8人內地刑滿 即日遣返香港 關注組斥家屬至傍晚仍無法探望
-林鄭率司局長打第二劑科興疫苗,續撐「安全有效」
-教局向中小學派發內地發行國情教材
-歐盟就新疆問題制裁4中國官員,六四屠城後首次;中國反制裁10人、4組織,斥歐盟干涉內政
-本港新增18宗確診,包括7宗本地個案,累計11394宗
23/3
-7.21案「飛天南」自辯稱當晚到元朗飲涼茶、買燉蛋,因受威脅搶走木棍,持棍保護自己,揮棍因怕受傷
-「熊仔餅」周柏均被控三罪,押後再訊
-12港人案7人今提堂;關注組:李宇軒仍未能聯絡家屬,家人感擔憂
-被控暴動及妨礙司法公正,林卓廷申撤保釋獲批,還押候訊
-認廣華醫院內藏鎚、萬用刀,精神分裂青年判囚9個月
-警拘6人,涉毀壞張國鈞、郭偉强等4建制派橫額
-女警涉查案索折扣買名牌,女事主引述女警:「買童裝係咪都有折?」
-再多20人接種疫苗後入院3人仍留院
-消息指瑞士拒向港警售步槍子彈
-本港新增12宗確診,包括4宗本地個案,累計11406宗
24/3
-7.21案「飛天南」曾指無用棍打人,控方:片見用棍兜頭打人
-《鏗鏘集》元朗7.21專題編導編導蔡玉玲查冊案表證成立
-官准推翻認罪,楊明原要還押,改為毋須還押
-香港澳門即日起停打復必泰疫苗;港府遲澳門逾一小時公布,熱線電話職員不知情,市民撲空
-衞生署:已打約15萬劑復必泰,有發現包裝問題針劑即場棄置無使用
-再多兩人接種科興後死亡,專家稱多宗死因均與疫苗無關
-50歲女警爆腦血管瘤,據報月初曾接種科興疫苗
-H&M停用新疆棉花,央視轟「吃中國飯砸中國鍋」;淘寶、京東下架,代言人割蓆
-本港新增10宗確診,包括4宗本地個案,累計11416宗
25/3
-12港人關注組指李宇軒下落未明
-男警認猥褻6女童囚46個月,律政司申刑期覆核,被告已服刑完畢出獄
-建制派選舉呈請勝訴,高院裁定民主派李軒朗非妥為當選
-考評局試行SMS放榜;因「封區」遲到不獲補鐘,酌情考慮評分
-59歲男失去知覺送院不治,7日前曾接種復必泰疫苗
-26歲男接種科興後面癱,情況嚴重
-新疆棉風暴:官媒轟Nike等多個外國品牌,陸網民籲抵制,燒鞋、商場拆招牌
-華春瑩展「美國黑奴採棉花照」反擊,實為60年代美國囚犯相片
-港府去信多國領事館,促停止接受BNO申工作假期簽證,外交官斥「彷如挑釁」
-本港新增9宗確診,包括4宗本地個案,累計11425宗
26/3
-王宗堯劉頴匡鄒家成等14人被控暴動,延至2023年開審
-認非法集結、藏鐳射筆,22歲青年判囚半年
-李家超打科興後3日現身醫院,頸部現大片紅疹;保安局︰扁平疣手術致泛紅
-復活節假期後全港學校面授比例增至三分二,維持半日制
-英外交部﹕港府無權規定外國政府承認何種護照,會繼續發行BNO作合法旅遊證件
-陳奕迅終止與Adidas合作「抵制污名中國行為」;陳偉霆停代言Tommy Hilfiger
-聲言抵制,Nike、Adidas波鞋仍大熱,內地網購平台每分鐘有交易
-本港新增11宗確診,包括3宗本地個案,累計11436宗
27/3
-李宇軒返港6天仍下落不明,12人關注組指收押所赤柱監獄均覆「無此人」,妹妹:是否仍在香港無從得知
-不滿台代表稱台灣是國家、用「武漢肺炎」,葉劉國際研討會離場抗議
-復星向港府交初步調查,指復必泰疫苗包裝瑕疵或長途運輸造成,不涉安全風險
-日增6人接種科興後入院,首宗67歲女子接種第二劑不適入院
-TVB藝人扮姜濤宣傳節目,馮盈盈麥美恩斥「踩場」喊打,阿Bob事後道歉
-袁國勇:個案終有機會「清零」,籲復活節續防疫
-本港新增6宗確診,全部均為輸入個案,累計11442宗
28/3
-鄭若驊指政府將制定法例防止起底
-許樹昌:距離個案清零「臨門一腳」,防疫措施須維持至少2周
-62歲「三高」男子心臟驟停離世,3周前曾接種科興
-2女子接種科興後送院,累計1.8萬人打第二針科興
-建制團體赴尖沙嘴H&M抗議,部分人穿Adidas、Puma
-緬甸軍方慶「武裝部隊日」也是最血腥一日,最少114名民眾死亡
-選美比賽播抗爭片段,緬甸佳麗為民主發聲,淚灑舞台求國際救援
-本港新增1宗輸入個案,累計11443宗
台灣2023假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二之二)
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業用電、用水多,到底有多麼多?
我是到最近才知道:台積電2019年的用電量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這還只是台積電的情況。
聯電呢?其他半導體大廠呢?其他電子業大廠呢?整體工業用電呢?
我們這些工業用電,在「缺電」陰影裡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
這是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能應對的嗎?
這是我第二篇文章要寫的重點。
-----貨車和貨櫃車激增,才是塞車的主因-----
繼續用高速公路的比喻。
高速公路上有大小不同的車子在跑。
住宅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小客車,全台灣大約有1,300萬戶。
工業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大貨車,全台灣大約2.5萬戶。
從1998到2017的二十年間,每年的住宅用電,也就是小客車流量,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每年440億度。
而工業用電,大貨車流量則增加了一倍,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這個數字是全部住宅用電的三倍。
把大貨車再細分來看。
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五名,排第一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22.6%;其他四名加起來才17.5%。鋼鐵業只有7.1%;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3%等等。
半導體所在的產業用電不只佔比最高,增速也最快。1998年不到60億度,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增加了快6倍。
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貨櫃車。
正因為這二十年裡高速公路上增加最多、最快,同時也佔位最大的,是大貨車和貨櫃車,他們才是造成塞車的最大風險。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
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如果我們只強調疏導小客車,但是卻放任大量大貨車和貨櫃車上路,合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說這是放任呢?他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啊?又怎麼管理他們?
--------便宜到鄭崇華說不合理的電價--------
今年3月20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同一報導中也提到:「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
而就在鄭崇華訪問刊出的6天後,經濟部宣布電費自2018年後連六次不調漲,還甚為得意地說台灣工業用電已成為全球第四低。
鄭崇華以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身分,卻指出台灣政府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這是很奇特的。但也因此可以想見這便宜到底是多便宜。
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但知不知道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還便宜?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
我們看台灣上一次2018年調整電價的情況。
那次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到 3.56%之間,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像台積電)則是3.41%,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換句話說,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
我們的電價真是非常獨厚工業用戶,尤其超級大戶。
所以,當今年3月經濟部再宣布電費不調整,創下2018年下半年至今「連6凍」紀錄的同時,2019年我國住宅電價為全球第4低,工業電價為全球第4低。
換句話說,經過電價的連六凍之後,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相對升高,從全球第2低退為全球第4低,而我國工業電價相對更降低,從全球第7低進而更成為全球第4低。
在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的情況下,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真是在走逆世界的潮流。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小客車用戶所導致,而是那些大貨車、貨櫃車。
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
上一篇文章提到台電對工業用電戶設計了24小時不同的分時電價,但25,000用戶中卻只推動了300戶試用。這一方面固然有台電的怠惰,另一方面也因而可以想像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工業用電本來就太便宜了,便宜到要不要接受分時電價都差別不大。
所以,鼓勵了這麼多大貨車、貨櫃車開上高速公路,電價又便宜到連尖峰時刻都沒有足以吸引他們的不同時段明顯價差,不塞車可能嗎?台電的時間管理性缺電會越來越嚴重,有什麼奇怪嗎?
但是,為什麼台電要持續以這麼便宜,便宜到連受益者都出面指出不合理的電價提供給工業用戶?
這幕荒謬劇是怎麼上演的?
這不能不說到台電的上司,經濟部。
--------主要服務工業大戶的經濟部和台電--------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從加工出口開始,一路都是以製造業、工業為主,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只是接力賽到半導體產業登場後,已經有三十多年沒看到下一棒了。
經濟部端不出新的產業牛肉,當然只能守成與守舊,只能傾全力服務過去到現在還一直在跑的產業明星。經濟部的政績,也就是出口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等等,都要看這些工業用戶來達成,能不盡力討好他們嗎?
所以三十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也就不會有新的能源政策。有的,只是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他們便宜用電的政策。而台電就是執行者。
本來,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許多產業在萌芽之初,國家有計劃地提供各種獎勵、補助、便宜的水電,讓他們茁壯。
並且,他們習以為常地對太多早已過了草創時期,早已茁壯成世界級的企業,仍然提供這些超級優惠。
這就是鄭崇華所說的「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的真相。
而許多工商大老,在享受電力的眾多好處之後,相對應的回報是很奇怪的。
以工業總會的領導成員來說,他們長期就是核電的堅定支持者,否定綠能的價值。2018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發布向政府建言的白皮書,甚至能說出台灣不適合發展觀光,因為台灣太髒了。
經濟部和台電一味只知道增加電力供給,不把環保放在心上、過去還偏向核電的思維,當然都不免相當程度是因為主要仰視這些工業用電大戶的鼻息,受他們的影響,甚至綁架。
--------台積電的指標--------
那數十年來都如此了,為什麼現在就不行?
很簡單,國際對台灣半導體業需求加大、對岸台商回流、全球氣候劇變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經濟部及其屬下的台電如果仍然維持長期以來的思維和習慣,這個全球工業用電第四便宜的脫疆野馬,不知道會墬入哪個深淵。
「開放台電」研究期間,我們訪問台電的電力中控室的一位專家。他不無得意地說,以他的經驗,每天早上他看看情況,自己用筆先畫出一天整天的用電曲線,不會有什麼差錯。
但是最近的連續停電,我們連續看到台電承認「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出問題。今天世界的情勢變化,不再是你能用過去經驗畫出曲線來預測的了,電力管理當然更是如此。
台電不做電力需求的管理,而只想以便宜的電力供給工業用;對工業用電的詳細分配,又一向不肯說明,說是事涉客戶營業機密。
所以,我們要如何面對台積電,是一個關鍵指標。
如本文開頭所言,根據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當年台積電全球用電量為143.27億度,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按照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估計,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要一年供應143.27億度的電,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據我問台電的人,需要2GW的機組,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而台積電原來是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才出現這麼大用電的需求,接下來到2023年,四年之內卻就要加倍,再需要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大家都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要繼續留在台灣,但是經濟部和台電應該要求台積電說明清楚其需電規劃。未來新增加這麼大的用電需求,到底有多少比例是要由台灣提供?台積電既然可以公布其全球用電量,顯然並不把這當作營業機密,因此對外說明其中屬於台灣的比例應該不是難題。
對於台積電,還應該𨤳清一件事情。
同樣在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裡可以看到:台積電全公司用電量只有7%是購買再生能源,但在海外據點是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第95頁)
世界頂級企業,都在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據點,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顯然是呼應這個趨勢。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只這麼消極地購買7%的再生能源?那其他使用的能源都是如何構成?
「開放台電」的研究過程裡,我訪問當時董事長朱文成那天,他說有次張忠謀問過他是否能自建電廠。朱文成說只要台積電想,他一切都可以搞定。但是台積電最後還是沒有。
那台積電是為什麼放棄?
是因為政府法令不足?還是台電的配合無法令台積電放心?
不論如何,正因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實際的需電量又如此之大,應該清楚地解釋他們為什麼只選擇當一個消極的消費者。
這是應該不只向政府和台電說明,也該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明的。
台積電有足夠實力扮演重新型塑台灣能源發展方向的領頭羊。
有台積電當範例,我相信政府和台電對其他工業用電戶都會有新的要求基礎。
反之,台積電也可能帶頭把政府和台電引向無底深淵。
從這裡延續,可以看出藻礁和三接在考驗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藻礁和三接的核心議題--------
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三接」計劃,當然比國民黨時代好了不知多少,確實把對藻礁造成的傷害降低太多。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三接」和「反核四」是兩難,是應該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是,我認為這樣看的話,錯過兩個重點。
第一,這也落入了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
經濟部和台電還是應該先𨤳清近二十年增加最大用電量的工業用電的電價是否合理、這樣一路增加的用電量是否合理、如何滿足台積電三年內就要倍增的用電需求,如何滿足其他半導體業者要擴增的需求、如何滿足回流台商的用電需求,並且推動分時電價,掌握調節工業用電的需求方法。
他們自己連這一切都沒搞清楚之前,就說「三接」增加總共才 2.24 GW的發電機組可以解決能源轉型危機,太沒有根據。
檢視「三接」,光是看經濟部和台電說這比以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版本改善了多少,沒有意義。
我們應該跳開台電一切先考慮「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跳開經濟部服務工業用電大戶的思維,在一個劇變的年代,檢視整體產業和電力版圖的供需規劃,再來看現在這個「三接」版本到底有什麼作用,再來判斷是否值得大家冒一些風險。
否則,光是增加2.24 GW的機組有什麼用?不要忘了,光台積電未來三年就需要2G發電機組。
二,這也落入了經濟部和台電定下的遊戲規則,一切在他們掌控之下而不自覺。
現在就要「三接」,是因為台電說不然接下來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就要達不到法定的百分之十五標準。
把「備用容量率」定成百分之十五,並不是什麼真理,也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台電在「增加電力供給」無限上位時代,還曾經定到百分之二十五。講得像是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就會缺電。後來這三十年來,「備用容量率」一路從百分之二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再百分之十六,再百分之十五,也從來沒出現過結構性缺電。
所以,光只是主張「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是沒有根據的。
覺得「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其實主要是因為沒做需求管理。而不做需求管理,繼續任憑電價全球第四便宜的野馬暴走,不要說「備用容量率」百分之十五,只怕「備用容量率」百分之五十也應對不了頻頻出現「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用電高於預期」而導致的缺電危機。
我們只會一路快馬跳進無底洞。
--------
這兩篇文章,我已經把我從2016年「開放台電」以來,到現在看到的危機都寫出來了。
長短期問題如何應對,其實看了這兩篇文章的人,應該心裡都已經有數。
不過,明天我還是會再整理一些摘要和建議,提供給蔡英文總統,也提供給社會大眾一起參考。
台灣2023假期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就是五一勞動節連假囉,除了給勞工朋友假期,我更想帶給勞工朋友政策上的福祉。
立院剛通過了 #職災保險法,擴大各項職災保障與賠償給付,是勞權的一大躍進。
今天,我們的努力再進一步,由婦權大姐大 范雲 FAN, Yun 召集,舉辦 #性別工作平等法防範職場性騷公聽會,和公民團體、學者專家一起,為職場性別平等團結發聲。
思瑤這會期已經提出 #性別工作平等法 、 #性騷擾防制法 修法版本,期望讓法制更精進、更與時俱進。例如:過去規範雇主是性騷擾申訴、調查主要負責人,然而雇主往往也可能是性騷擾的主要犯行者,原有法律當然應該調整。
而聆聽第一線的職場經驗,是我們研修政策最有力的方式。今天有不同職場領域的夥伴來分享意見,我提供我舉辦 #建築職場反性騷沙龍座談會 的共識結論,希望也能作為跨界產業參考的作法:
1. 促成營建署利用證照換證制度強化建築師 #持續性平培力
2. 要求勞動部積極將《性別工作平等法》納入勞檢查察範圍
3. 與職業公會協力,落實《性騷擾防治法》中規範十人以上職場應設有反性騷擾申訴管道
4. 檢討現行職場 #性騷通報機制,朝統一、有效、即時、讓受害者有安全感的目標改進
5. 建議各公會成立性平小組、提供培訓課程,或利用法規說明會等集訓場合納入性平培力宣導
6. 要求教育部高教司、學特司提供在學生實習前,接受性騷擾防治指南與培訓
也跟大家報告,思瑤也提出 #跟蹤騷擾防制法 立法版本,本週四預計開始進行逐條審查。
對於性別平等,台灣已經是亞洲模範生,但仍有很多未盡之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一起來努力!
台灣2023假期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城市新聞】 2021/02/27 #新聞關鍵字
進入228連假期間,提醒防疫仍然不要鬆懈,持續關心疫情後的發展與國內外重點新聞資訊!
#慢性COVID綜合症狀高達上百種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變化,越來越多專家發現康復患者的症狀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英國國民保健署定義若持續超過12週,就是Long Covid,被稱作「新冠長期症狀」或是「慢性COVID綜合症狀」,患者本身已經沒有有病毒,但身體的不適感仍持續,美國CNN報導更認為這種現象是有可能潛在性第二次大流行。 感染後症狀持續12週以上!根據統計出來的症狀表現高達100多種,包括:疲勞、頭痛、記憶力減退、胃腸道問題、呼吸急促、睡眠障礙、肌肉疼痛、食慾不振等。
#新冠肺炎全球逾1億1295萬例確診近251萬人病亡
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6日11時(台灣26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250萬8786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至少1億1295萬5460例確診。疫情從2019年12月在中國爆發,迄今全球至少有6927萬8500人被認為已康復。根據通報數據,新增病歿人數最多國家依序為美國(3269死)、巴西(1541死)與墨西哥(877死)。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國家,累計50萬8314人病故、2841萬3620例確診。
#以色列研究證實輝瑞疫苗的實際保護率達94%
以色列24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美國藥廠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能有效阻止出現嚴重病徵或死亡的情況。以色列克拉利特研究院(Clalit Research Institute)與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專家聯手分析近120萬人的數據,年齡皆為16歲以上,其中近60萬人已接種輝瑞疫苗,結果發現,接種完兩劑疫苗的保護率為94%,對阻止出現嚴重症狀的有效力高達92%。輝瑞疫苗在現實生活中的施打成效與臨床實驗得出的95%有效性相當,且不論是70歲以上長者或年輕人,提供的保護力都相當。
#藻礁公投突破20萬連署
搶救藻礁公投連署近期在網路社群發酵,已突破20萬連署。桃園觀音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中油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系涵蓋在珍貴的藻礁生態圈,公投團體期望政府重新審視「三接」案的環評。
#鴻海奪美電動車廠訂單
鴻海集團造車計畫大突破,昨(24)日宣布,與有「特斯拉終結者」之譽的美國上市電動車廠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共同設計生產電動車,預計2023年第4季量產,年產規模25萬輛以上,揮軍北美、歐洲、大陸、印度等地市場。
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非常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40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運用資通訊產業在電子零組件及上下游供應鏈管理優勢,革新傳統車輛行業思維,幫助汽車品牌商加速創新、高效的製造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