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時刻,消費者希望看到哪 6 種 #品牌貼文 ?】
上次在限動問大家這個問題,我統整 300 多個留言以及我的觀察,整理出下面六種類型,希望可以給茫然的品牌在這段時間發文參考:
🔎一、品牌本身因應疫情與消費市場的快速應變內容
品牌如何落實自家公司的 #防疫措施 ?大至...
-
【在疫情時刻,消費者希望看到哪 6 種 #品牌貼文 ?】
上次在限動問大家這個問題,我統整 300 多個留言以及我的觀察,整理出下面六種類型,希望可以給茫然的品牌在這段時間發文參考:
🔎一、品牌本身因應疫情與消費市場的快速應變內容
品牌如何落實自家公司的 #防疫措施 ?大至商業應用、調整產品線、服務內容(推 #線上訂購 優惠、新服務或是防疫期間替代方案),小至調整保障 #員工權益、員工座位,消費者都有興趣知道。
例如:餐廳關閉內用、執行 #實聯制、外帶打折優惠、外送服務、線上訂購服務、影視網站免費 30 天的序號不限名額、#網購免運 、抽獎或折價活動(在家搶促銷)…
🔎二、品牌實踐 #社會責任 ,做出 #正向力量 的行動
消費者希望知道品牌如何實際幫助到疫情,期許有影響力的品牌能利用本身的個性或長處,付出實際的行動,為社會出一份心意,成為社會上好的角色,甚至是引起讓台灣人驕傲的內容。
例如:宣導下載 #社交距離APP #臺灣社交距離app 、支持第一線醫護的相關優惠活動、產品捐贈、幫助街友在疫情之下的困境、鼓勵網購,把消費回饋給社福、關注無力觸及防疫資源的弱勢團體、捐款協助正在努力的 #非營利組織 …
🔎三、如何過好 #防疫生活 ,發揮品牌專業能力的 #陪伴感 內容
由品牌出發,發揮品牌專業能力,將自身品牌的東西跟疫情結合,陪伴大家防疫期間怎麼把生活依舊過得好又有新意,從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去發揮,提供對未來美好樣貌的期待,並不忘呼籲大家撐過去這段時間有品牌的陪伴。我們幫助你好好在家、幫助你生活所需、幫助你安定。
例如:防疫期間可做的事情、防疫生活小分享(食譜、保養、保健、#儀式感 、打掃...)、各種不同的居家辦公環境分享(搭配商家商品)、在家辦公如何增添情趣、怎麼跟自己好好相處、重新認識家人、發掘新樂趣的不同面向...。
❣️Gina @ginachiki 水水一週 foodvlog
🔎四、 #正向 、不對立、跳脫情緒跟風向,串連各界串連各界社群力量的影響力內容
從自身影響力出發,善用社群力量,創造強大共鳴,促成更多行動、更多人加入。鼓勵大家做好自己的本分,行有餘力也可幫助他人,不製造對立、不內鬥,跳脫情緒跟風向,從「我」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帶來改變。
❣️作家 #林立青 協力 #芒草心 @hiddentaipei 、#人生百味 @doyouaflavor 等NGO單位送暖萬華街友
❣️#阿滴 @rayduenglish 攜手百位 YouTuber #好家在我在家 串連活動
🔎五、正確、嚴謹,有知識傳導的資訊性內容
對疫情持續關注,配合主管機關指示,協助防疫、一同呼籲、宣導正確防疫觀念,化解謠言。傳遞由官方發佈的正確資訊,所有溝通以事實為基礎,不發布任何可能導致陰謀論、撕裂信任、集體恐慌的不確定解釋。
❣️#毛起來 @maoup.tw 「我被隔離毛孩誰照顧?」、「毛孩外出也要戴口罩?」
🔎六、能令人莞爾一笑又有提醒意味的內容
當三級防疫有成為新日常的可能,比起提醒現實就是那樣,不如換個心態輕鬆療癒的去面對,有效舒緩緊張感。一種不對現狀悲觀,但又不失分寸的溫柔風格。
❣️咖啡店防疫新招「先解數學題再消費」
❣️台中釣蝦老闆改 google 店名「別再問能不能釣蝦了低能兒」
(備註⚠️
這邊不是鼓勵罵低能兒
實際上對有智能障礙的朋友來一點也不好笑
也不建議把他當口頭禪
重點是改在大家搜尋店家最便利的GOOGLE店家名字上😷
當初在寫的時候漏掉補上這件重要的事🥲🙏🏻🥲
也應該碼掉「低能兒」三字會更好。)
-
這個問題一直被問到,也是一開始困擾我的問題。
疫情開始的時候,
我才剛接了 MOFT 的立架筆電包團購,
起初我都不太敢宣傳,畢竟人家在水深火熱,
怎麼好意思一直鼓吹大家買買買,
雖然拍了很多朋友的使用心得,
但都不適合發出來,
因為那時候都還沒戴口罩。
當大家焦點都在疫情時,
我也一樣關心,
也同步發許多疫情資訊在限動上,
也有點擔心這個行銷帳號,
是不是要轉型成疫情資訊帳號了?
直到響應了 KOL 們的協助店家免費分享外帶外送的活動後,
收到許多店家以及讀者的來訊,
知道許多人會透過我的限動,
清楚更多事件背後的觀點;
對我而言,只是轉貼的小動作,
卻可以幫助到許多正在水深火熱的店家,
也因為有這麼多人在外面的辛苦,
讓我可以如此安心安全的 work from home。
我自己整理完後,對這六個品牌貼文類型非常有感。
不管你是身為商業品牌、身為KOL、身為店家,
都是重要的社會角色,
你必須找到社會意義,成為社會影響力。
因此,當我們推出一個新產品、發布一個貼文時,
都要思考這個東西帶給大眾什麼影響,
要引導大眾往哪裡去?
我相信,
每一篇貼文,都有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機會,
希望我們都能把握並善用這個機會。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