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數位落差的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什麼是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係指在網際網路出現後,雖然讓資訊獲取上更加迅速方便,但新型態的差距也隨之產生,人們因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差異,接近使用電腦或是網路等數位資訊或產品時,出現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即便今日網路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亦急遽增加,但並不代表「數位落差」問題已不復存在,網路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或族群為主要對象。
▌遠距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於去年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不得不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也因此有不少統計數據來探究成效。不過綜合多國的經驗,顯示出遠距線上教學會加劇數位落差:
去年日本財團針對17-19歲青年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 58.6%的受訪者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教育的差距」;港大與港科大聯合執行的研究計劃也發現,遠距教學加劇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因設備不足和缺乏家庭支援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瑞典的研究亦指出,遠距教學對於缺乏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的學生而言,會增加學習的困難度,遠距教學的時間一拉長,原本學習動機就較低的學生參與意願也會大幅下滑。
哥倫比亞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檢視華盛頓州四萬多名學生使用不同上課方式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都較差,而且非裔美國人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
換言之,學習機會較少和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線上教學的負面影響。
▌遠距教學的隱患-硬體設備
在許多國家,遠距教學另一項隱患則是硬體設備的不普及,連身為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也因為昂貴的上網費用,時至今日美國都會區及非都會區仍有14%與18%的家庭沒網路可用。
美聯社2019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全美約有17%的學生無法在家使用電腦,18%的學生家裡沒有寬頻網路。也就是說,全美約有將近三百萬學童無法在家上網或使用電腦。
▌臺灣有硬體設備的問題嗎?
為了理解臺灣是否如美國一樣,有硬體設備明顯不足的問題呢?我們參照國發會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以及台灣網路報告兩項數據。簡單地了解一下臺灣當前的硬體設備普及度。
先就整體使用情形觀之,2020年個人上網率 83.8%,82.9%會以手機上網、桌機及筆電約三成上下,使用行動上網的民眾則有77%,每月平均花費686元,滿意比例84%。
而在家戶上網率的部分,普及程度也達82.8%,其中寬頻上網普及率更達99.9%,平均滿意度為3.9/5分,表現相當不錯。整體網路普及率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韓國及日本。
▌偏鄉民眾硬體設備的落差
臺灣網路、電腦等硬體設備看似相當普及,不用擔心數位落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108年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偏鄉地區依舊和其他區域有顯著落差。
偏鄉 12 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和家戶聯網率都較全國平均數據低了八到十個百分點。
而在個人可近用的資訊設備上,偏鄉曾上網民眾除了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和全國相當外,持有桌電、筆電和平板電腦的比率都比全國少了 8 至 10 人次/百人。每人平均持有的裝備數2.43個,也硬生生低於全國 3.43 項的平均值。
偏鄉網路族僅在行動上網使用率上達 97.4%,與全國平均值相近 (97.9%),不過偏鄉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程度高達 81.4%,甚至高於全國平均的77.4%。
▌弱勢家庭所面臨的落差
看完上面的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雖然有差距,但整體而言仍算是普及吧,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未必如此,前述的統計多侷限於地理上的分區,而未體現出階級上的差異。
雖然未能有詳盡數據呈現階級差異,不過臺灣世界展望會今年有針對3.2萬多名特況家庭孩童進行調查,發現當中高達83%的學童家中沒有網路,7成7則必須跟家人共用電腦或平板等設備,更有近四成家中完全沒有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
屏東縣的統計也發現,縣內家中無載具或是網路可以線上學習的學生數均達七至8000人,約占全縣學生兩成左右。
▌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綜合前述的情況,我們大致歸納了弱勢學童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當然是家中缺乏硬體設備,尤其許多家庭雖有設備,但數量不夠所有孩子使用,7成7的弱勢孩童就有這樣的問題,若家中有不只一位孩童需要遠距學習,就會導致學童的權益被犧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弱勢家庭會遇到,普通家庭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
再者,也有許多學童家中沒有網路或是網路仰賴家長的手機提供,過去還可以帶到有公共wifi的空間使用,但因為疫情,諸如課輔班或圖書館等場域接關閉,弱勢孩童將陷入空有設備,但無法連線上課的窘境。
政府或校方應更積極盤點學童家中可用設備量,並搭配網路建置的補助,方能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數位落差衝擊。
台灣電腦普及率 在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唐人亞太台早在去年就分析"華為"河"中興"通訊設備的風險!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5月7日訊】美國、韓國日前相繼遭到嚴重駭客攻擊,引發矚目,然而,有消息指出,全球被「駭」最嚴重的地方,其實是在台灣,每年高達萬起,攻擊來源就是中國大陸。另外,台灣與中國大陸今年底都要開放4G行動寬頻業務,身邊的手機、平板電腦是否更容易成為洩密管道,透過達人專訪分析,帶您聚焦。
駭客在美國電影中留下的警告,今年3月真的發生在現實社會,韓國三家電視台與銀行遭駭客入侵癱瘓,損失慘重,也讓國際緊繃神經,然而全世界遭駭最嚴重的地方,不誇張,就在台灣。
台灣科技大學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聰德表示,所有權威資安報告,都必提台灣遭駭的惡況。
台灣已經成為中國駭客一級戰區、網路病毒的溫床。
台科大資工系兼任教授 劉聰德:「(台灣)電腦普及率很高,然後防衛措施做得非常不足,那其他的就是說,因為中國跟台灣政治上面有一個很清楚的對立關係,所以它會把我們台灣作為一個目標,還有一種就是,語言文字上面比較能在互通,語言文字比較互通的話,它知道它在抓甚麼。」
國安局證實,過去7年內,已經被中共網軍竊取了超過2萬6000筆的情資,平均一天至少被攻擊萬次以上。
專家分析,駭客形態包括,以釣魚信散布木馬、「客製化」的假冒信、甚至鎖定電腦,持續攻擊找漏洞(APT)。
台科大資工系兼任教授 劉聰德:「不要隨便去點擊,這是防禦一般的釣魚。即使檔案名稱是合法的,譬如說.pdf,這個東西是合法名稱,或是.doc,微軟合法名稱,這樣合法名稱,開起來還是會有危險性,因為這些軟體本身還是會有漏洞,這就是所謂零時差的攻擊。」
電腦網路的虛擬空間,中共「駭」不停。而另外一個蓬勃發展的媒介,也被中共利用進入大眾通訊安全。
華為,有解放軍事背景的中國手機大廠,與台灣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合作,在台推低價中國手機。新型智慧機只要五千多塊,搭配中華電月租獨家方案,只要九百塊,手機拿回家。
手機網站總編輯 張利安:「你到很多店家,可能廠商他會相對去推薦一些便宜手機,因為確實像這種中國手機,在全球各地,它是以比較中低階,甚至便宜手機為比較大宗。」
便宜,是一些國家採用中國通信設備的原因,但去年美國國會聽證會這樣說。
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 邁克 羅傑斯:「經過調查,已證實關於這些公司,提供美國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所帶來的風險將會危害美國國安利益的核心,美國大部分網路公司都是私營的,我們建議私營的網路公司,找別的供應商,政府公家或承包商,也必須要杜絕這些公司的產品。」
美國國會提出多項證據,以國安考量,建議歐巴馬政府不要採用華為、中興相關設備產品。
而台灣電信三雄,中華電、台哥大與遠傳,目前都有代銷華為的手機產品、行動網卡,甚至還使用網路基地台、無線網路等設備。
手機網站總編輯 張利安:「智慧型手機,開始開賣的時候,其實很多電信商,和中興華為這些品牌大廠有做一些比較密切的合作,不管是推出貼牌手機,或者說,像過去也有推出3G無線網卡,像這類型設備,我們都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網通設備的蹤跡。」
據了解,2015年,行動電話用戶將超過全球人口,而中國手機今年數量將達3億,異軍突起,準備潛入台灣。
手機網站總編輯 張利安:「這個其實在整個市場上面,大家對中國產品會有這種疑慮,認為像中國手機或網通設備,會存在一些潛在這種狀況出來,這個,對我們多數消費者是比較無感的。」
民眾與政府都要有資安意識,網路與手機專家強調。拒絕來路不明的檔案,上網與儲存資料的電腦分開,手機也是一樣。
台科大資工系兼任教授 劉聰德:「你的信箱密碼,最起碼三個月要換一次,webmail我也用,但我不留東西在上頭。」
手機網站總編輯 張利安:「像我們看到網通設備,大部份主要還是以中國居多,到時候我們可能4G網通設備,採用的會是大陸網通設備,還是其他國家的網通設備,那這個就是我們可以值得關注的。」
中共駭客攻擊飽受國際抨擊,受「駭」最嚴重的台灣,仍沒有系統的資安政策與工程,隨著網路雲端發展以及行動通訊4G醞釀上路,資安也將面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