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數位落差的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什麼是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係指在網際網路出現後,雖然讓資訊獲取上更加迅速方便,但新型態的差距也隨之產生,人們因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差異,接近使用電腦或是網路等數位資訊或產品時,出現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即便今日網路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亦急遽增加,但並不代表「數位落差」問題已不復存在,網路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或族群為主要對象。
▌遠距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於去年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不得不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也因此有不少統計數據來探究成效。不過綜合多國的經驗,顯示出遠距線上教學會加劇數位落差:
去年日本財團針對17-19歲青年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 58.6%的受訪者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教育的差距」;港大與港科大聯合執行的研究計劃也發現,遠距教學加劇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因設備不足和缺乏家庭支援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瑞典的研究亦指出,遠距教學對於缺乏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的學生而言,會增加學習的困難度,遠距教學的時間一拉長,原本學習動機就較低的學生參與意願也會大幅下滑。
哥倫比亞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檢視華盛頓州四萬多名學生使用不同上課方式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都較差,而且非裔美國人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
換言之,學習機會較少和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線上教學的負面影響。
▌遠距教學的隱患-硬體設備
在許多國家,遠距教學另一項隱患則是硬體設備的不普及,連身為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也因為昂貴的上網費用,時至今日美國都會區及非都會區仍有14%與18%的家庭沒網路可用。
美聯社2019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全美約有17%的學生無法在家使用電腦,18%的學生家裡沒有寬頻網路。也就是說,全美約有將近三百萬學童無法在家上網或使用電腦。
▌臺灣有硬體設備的問題嗎?
為了理解臺灣是否如美國一樣,有硬體設備明顯不足的問題呢?我們參照國發會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以及台灣網路報告兩項數據。簡單地了解一下臺灣當前的硬體設備普及度。
先就整體使用情形觀之,2020年個人上網率 83.8%,82.9%會以手機上網、桌機及筆電約三成上下,使用行動上網的民眾則有77%,每月平均花費686元,滿意比例84%。
而在家戶上網率的部分,普及程度也達82.8%,其中寬頻上網普及率更達99.9%,平均滿意度為3.9/5分,表現相當不錯。整體網路普及率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韓國及日本。
▌偏鄉民眾硬體設備的落差
臺灣網路、電腦等硬體設備看似相當普及,不用擔心數位落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108年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偏鄉地區依舊和其他區域有顯著落差。
偏鄉 12 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和家戶聯網率都較全國平均數據低了八到十個百分點。
而在個人可近用的資訊設備上,偏鄉曾上網民眾除了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和全國相當外,持有桌電、筆電和平板電腦的比率都比全國少了 8 至 10 人次/百人。每人平均持有的裝備數2.43個,也硬生生低於全國 3.43 項的平均值。
偏鄉網路族僅在行動上網使用率上達 97.4%,與全國平均值相近 (97.9%),不過偏鄉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程度高達 81.4%,甚至高於全國平均的77.4%。
▌弱勢家庭所面臨的落差
看完上面的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雖然有差距,但整體而言仍算是普及吧,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未必如此,前述的統計多侷限於地理上的分區,而未體現出階級上的差異。
雖然未能有詳盡數據呈現階級差異,不過臺灣世界展望會今年有針對3.2萬多名特況家庭孩童進行調查,發現當中高達83%的學童家中沒有網路,7成7則必須跟家人共用電腦或平板等設備,更有近四成家中完全沒有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
屏東縣的統計也發現,縣內家中無載具或是網路可以線上學習的學生數均達七至8000人,約占全縣學生兩成左右。
▌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綜合前述的情況,我們大致歸納了弱勢學童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當然是家中缺乏硬體設備,尤其許多家庭雖有設備,但數量不夠所有孩子使用,7成7的弱勢孩童就有這樣的問題,若家中有不只一位孩童需要遠距學習,就會導致學童的權益被犧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弱勢家庭會遇到,普通家庭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
再者,也有許多學童家中沒有網路或是網路仰賴家長的手機提供,過去還可以帶到有公共wifi的空間使用,但因為疫情,諸如課輔班或圖書館等場域接關閉,弱勢孩童將陷入空有設備,但無法連線上課的窘境。
政府或校方應更積極盤點學童家中可用設備量,並搭配網路建置的補助,方能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數位落差衝擊。
網路普及率2020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數位落差的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什麼是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係指在網際網路出現後,雖然讓資訊獲取上更加迅速方便,但新型態的差距也隨之產生,人們因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差異,接近使用電腦或是網路等數位資訊或產品時,出現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即便今日網路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亦急遽增加,但並不代表「數位落差」問題已不復存在,網路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或族群為主要對象。
▌遠距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於去年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不得不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也因此有不少統計數據來探究成效。不過綜合多國的經驗,顯示出遠距線上教學會加劇數位落差:
去年日本財團針對17-19歲青年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 58.6%的受訪者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教育的差距」;港大與港科大聯合執行的研究計劃也發現,遠距教學加劇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因設備不足和缺乏家庭支援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瑞典的研究亦指出,遠距教學對於缺乏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的學生而言,會增加學習的困難度,遠距教學的時間一拉長,原本學習動機就較低的學生參與意願也會大幅下滑。
哥倫比亞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檢視華盛頓州四萬多名學生使用不同上課方式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都較差,而且非裔美國人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
換言之,學習機會較少和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線上教學的負面影響。
▌遠距教學的隱患-硬體設備
在許多國家,遠距教學另一項隱患則是硬體設備的不普及,連身為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也因為昂貴的上網費用,時至今日美國都會區及非都會區仍有14%與18%的家庭沒網路可用。
美聯社2019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全美約有17%的學生無法在家使用電腦,18%的學生家裡沒有寬頻網路。也就是說,全美約有將近三百萬學童無法在家上網或使用電腦。
▌臺灣有硬體設備的問題嗎?
為了理解臺灣是否如美國一樣,有硬體設備明顯不足的問題呢?我們參照國發會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以及台灣網路報告兩項數據。簡單地了解一下臺灣當前的硬體設備普及度。
先就整體使用情形觀之,2020年個人上網率 83.8%,82.9%會以手機上網、桌機及筆電約三成上下,使用行動上網的民眾則有77%,每月平均花費686元,滿意比例84%。
而在家戶上網率的部分,普及程度也達82.8%,其中寬頻上網普及率更達99.9%,平均滿意度為3.9/5分,表現相當不錯。整體網路普及率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韓國及日本。
▌偏鄉民眾硬體設備的落差
臺灣網路、電腦等硬體設備看似相當普及,不用擔心數位落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108年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偏鄉地區依舊和其他區域有顯著落差。
偏鄉 12 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和家戶聯網率都較全國平均數據低了八到十個百分點。
而在個人可近用的資訊設備上,偏鄉曾上網民眾除了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和全國相當外,持有桌電、筆電和平板電腦的比率都比全國少了 8 至 10 人次/百人。每人平均持有的裝備數2.43個,也硬生生低於全國 3.43 項的平均值。
偏鄉網路族僅在行動上網使用率上達 97.4%,與全國平均值相近 (97.9%),不過偏鄉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程度高達 81.4%,甚至高於全國平均的77.4%。
▌弱勢家庭所面臨的落差
看完上面的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雖然有差距,但整體而言仍算是普及吧,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未必如此,前述的統計多侷限於地理上的分區,而未體現出階級上的差異。
雖然未能有詳盡數據呈現階級差異,不過臺灣世界展望會今年有針對3.2萬多名特況家庭孩童進行調查,發現當中高達83%的學童家中沒有網路,7成7則必須跟家人共用電腦或平板等設備,更有近四成家中完全沒有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
屏東縣的統計也發現,縣內家中無載具或是網路可以線上學習的學生數均達七至8000人,約占全縣學生兩成左右。
▌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綜合前述的情況,我們大致歸納了弱勢學童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當然是家中缺乏硬體設備,尤其許多家庭雖有設備,但數量不夠所有孩子使用,7成7的弱勢孩童就有這樣的問題,若家中有不只一位孩童需要遠距學習,就會導致學童的權益被犧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弱勢家庭會遇到,普通家庭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
再者,也有許多學童家中沒有網路或是網路仰賴家長的手機提供,過去還可以帶到有公共wifi的空間使用,但因為疫情,諸如課輔班或圖書館等場域接關閉,弱勢孩童將陷入空有設備,但無法連線上課的窘境。
政府或校方應更積極盤點學童家中可用設備量,並搭配網路建置的補助,方能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數位落差衝擊。
網路普及率2020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官話的部分我就不節錄了,可以看整體的數據比重,其實中國民間收入的狀況還是可以看的出來。」
中國網路路資訊中心(CNNIC)在京發佈第46次《中國網路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圍繞網路基礎建設、網民規模及結構、網路應用發展、網路政務發展和網路安全等五個方面,綜合反映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路發展狀況。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0億,比2020年3月成長3625萬,網路普及率達67.0%,比2020年3月提升2.5%,中國網民中,「學生黨」最多,比重為23.7%;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比重為17.4%;農林牧漁勞動人員比重為15.3%,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比2020年3月成長3546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2%,比2020年3月持平。
從學歷上看,中國網民群體中,國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群體比重分別為40.5%、21.5%;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群體比重為18.8%。小學及以下網民比重也不少,達19.2%,人均每週上網時長為28個小時,比2020年3月減少2.8個小時。
20-29歲、30-39歲網民比重分別為19.9%、20.4%,高於其他年齡群體;40-49歲網民群體比重為18.7%;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比重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網民個人月收入結構來看,3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下占55.9%,約21%網民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也有10.5%網民無收入。月收入在3001至5000元也有20%;月收入5001至8000元有12.7%;8000元以上有11.5%。
雖然中國網民規模很大,但非網民規模也不小,有4.63億人,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比重為43.8%,農村地區非網民比重為56.2%。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人群為主,截至2020年6月,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3.81億,占網民整體的40.5%;線上醫療使用者規模達2.76億,占網民整體的29.4%;遠端辦公使用者規模達1.99億,占網民整體的21.2%。
截至2020年7月,中國已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14.42億,IPv6活躍用戶數達3.62億,排名前100位的商用網站及應用已經全部支援IPv6訪問,截至2020年6月,中國電商直播、短視頻及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較3月成長均超過5%,電商直播使用者規模達3.09億,比2020年3月成長4430萬,規模增速達16.7%,成為上半年成長最快的個人網路應用,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帶動農產品上行提供了積極助力。網路零售使用者規模達7.49億,占網民整體的79.7%,市場連續七年保持全球第一,為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路視頻(含短視頻)使用者規模達8.88億,占網民整體的94.5%,其中短視頻已成為新聞報導新選擇、電商平臺新標準配備。網路新聞使用者規模為7.25億,占網民整體的77.1%,網上外賣、線上教育、網路約車、線上醫療等數位服務蓬勃發展,使用者規模分別達4.09億、3.81億、3.40億和2.76億,占網民整體的比例分別為43.5%、40.5%、36.2%和29.4%。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76054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content_5548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