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開港通商條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開港通商條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開港通商條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開港通商條約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工頭堅。旅行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20 之前有說到,因為接下來要密集出外景,所以連載的內容必須「輕量化」,但每次寫著寫著,總想多交待一些背景,其實也沒「輕」到哪去(苦笑)。但今天起,不努力「輕」真的不行。 趁著龍馬還在江戶繼續修行,還是得將他未來活躍的「舞台」介紹一下。 之前寫到勝海舟時有提到,長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

台灣開港通商條約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9:25:30

《#斯卡羅》第1+2集:歷史課本沒教的故事 (8.8/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斯卡羅》是一部台灣歷史戲劇,由曹瑞原執導,演員吳慷仁、温貞菱、法比歐、周厚安主演,改編自陳耀昌所撰寫的小說《傀儡花》,劇情講述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恆春半島的琅嶠地區...

  • 台灣開港通商條約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14:31:57
    有 110 人按讚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20

    之前有說到,因為接下來要密集出外景,所以連載的內容必須「輕量化」,但每次寫著寫著,總想多交待一些背景,其實也沒「輕」到哪去(苦笑)。但今天起,不努力「輕」真的不行。

    趁著龍馬還在江戶繼續修行,還是得將他未來活躍的「舞台」介紹一下。

    之前寫到勝海舟時有提到,長崎,在整個幕府鎖國期間,是唯一對外的窗口,而且基本只允許荷蘭人通商(原因是他們只做生意,不傳教),而且是從很早的 1641 年就開始了。附帶一提,那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立、經營熱蘭遮城的同一時期。

    但由於不允許洋人登上日本土地,所以在長崎外海,建了一座人工島,名為「出島」。約有兩百多年時間(1641-1859),荷蘭人就在這塊小小的島上,維持著通商,並輸入海外知識。

    之前也提到,因為與美國簽訂了「日米和親條約」,下田和箱館(函館)開港;而到了 1859 年(安政六年),橫濱和長崎也正式開港,荷蘭人的勢力,慢慢被英國人取代。

    如今的出島已經不再是一座島,而是與後來填海的區域,融合成陸地的一部分。但經過長時間的復元與修繕,成為展示當年荷蘭商館風貌的區域,仍很適合歷史旅行者造訪。

  • 台灣開港通商條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1 13:22:17
    有 222 人按讚

    謝謝老師您的用心與分享
    分享給需要的學生、老師、家長
    粉絲投稿,歷史科補教:馮敬之老師

    110年學測歷史科重點整理與考猜
    請高三生一定要看喔!

    明天(1/22)就是高三學測了,今年是101課綱的最後一屆,許多學生都以為考題會比較困難,其實只要掌握住幾個大方向和基本觀念,歷史24題全部拿到分數絕不是難事。

    一、對每年的考生而言,前一屆的學測一定是具有指標性的考題,今年亦不例外,尤其是最近這兩三年,教育部推動108課綱不遺餘力,學測的考題也向108課綱靠攏,題組題的增加,文章字數的增加,都在在顯示素養題影響學測頗深。所以練習前三年的歷屆考題,瞭解題意題幹以及選項的意義,是面對今年學測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

    二、去年(109年學測)學測歷史考科,題目分布比例正常:臺灣史6題、中國史8題、世界史10題,算是頗為平均的題目分配,與前兩年題目分配差距不大,也就是說在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的題目分配比例上,應該是不致於差太多的。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題組題的增加。從106年學測開始,只有13題是題組題,到去年(109年學測)已經有36題(整整一半)是題組題,題組題的增加量之大,若是沒有時常練習並熟悉歷屆試題,可能會使學生在當下現對考題時,會稍微地不知所措。加上題組題大致上都是混合題,且圖表眾多,一題題組中同時包含史、地、公的觀念,考驗學生對於觀念統合的能力,與圖表的判讀能力。但同學其實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能掌握基本觀念與解題技巧,面對難題也是游刃有餘、迎刃而解。

    三、#臺灣史:
    就臺灣史而言,109年學測出了6題,與往年相差不大,6題中拿原住民考鄭氏家族1題、清領前期1題、日治3題、戰後臺灣1題,由此可知,#日治時期 一直都是學測的大考點,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範圍。108課綱非常重視原住民與外人和漢人的互動,今年很有可能出與原住民有關的考題,另外考生們可以注意國際競爭時期荷蘭人在台的國際貿易,以及鄭氏治台時的建設;清領前期的對口貿易與行郊,以及宗族和宗教的發展、清領後期開港通商後的經濟建設也很重要,尤重沈丁劉三人治台時的措施;日治時期依然不能忽略內地延長主義時的社會運動,皇民化運動雖然是老對手,亦不能輕忽;#中華民國在臺灣 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發展,請考生一定不能忽略。

    四、#中國史:
    中國史去年出了8題,依據課綱「略古詳今」的精神,秦漢以前只考1題,而且是考道家儒家的淵源問題,屬於題意解讀的判斷題,符合108課綱的命題精神,史前到三代完全沒出題,108年出了1題,107年則完全沒有出秦漢以前的題目(包括秦漢),由此可知,針對學測考題,秦漢以前的部分同學們可以大致上看過即可;魏晉到隋唐在去年也未出題,前年則出了唐宋之間的考題1題,因為對於中國中古史的部份(也就是魏晉到隋唐),只需注意大方向與大觀念就好,例如魏晉時期的世族政治、唐代的安史之亂等。特別注意,因為108課綱中對於人口的移動有特別的章節來介紹,所以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以及三次人口的大移動,都是有可能出題的範圍。宋代以後就符合「#略古詳今」的精神,故宋、明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社會變遷,都是需注意的方向。盛清的政治考題傳統上出題較少,清末的戰爭條約與改革和革命運動,就是比較需要注重的考題。明中葉和清代的國際貿易、外籍傳教士的訪華,符合108課綱的重點,請特別注意。中華民國建國後的政治、經濟,以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立後的外交關係與內政,更是出題的大重點,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文革與改革開放,都是學測考題熱愛出題的範圍。

    五、#世界史:
    109年學測的世界史共10題,也是遵循著「略古詳今」的路線,並且以108課綱中人群的交流與移動為主軸,所以西洋上古史的部份完全沒有出題,中古歐洲與拜占庭帝國也未出題,但是伊斯蘭文化卻考了2題,禁止崇拜偶像與阿拉伯統治東南亞,因此今年有可能將重點放在十字軍東征與蒙古西征。進入到西洋近代史之後,大部分的考題皆與人群的移動與交流有關,#地理大發現與貿易大三角、印刷術的傳入與和宗教改革,最後20世紀考了1題戰間期。綜合而論,109年學測的世界史考題部分,已經非常偏向108課綱的出題模式,所以考生們在最後一天準備時,一定要著重在西洋近代史與世界現代史的部份,尤其以宗教信仰的比較,例如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仰、 #舊帝國和新帝國主義的比較:地理大發現和列強瓜分非洲、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流傳等,皆是符合新課綱的考題。傳統上從文藝復興開始到19世紀的歐洲局勢,都是考題會出的大重點,同學們還是要多加留意,文化和政治都應該依照年代熟記,每個文化和時代背後的意義知道即可。世界現代史的部份,一戰二戰的起因、戰間期的歐洲社會,以及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和1960年代以後出現的 #民權運動與學運,都是出題的大方向,一定要注意。

    六、#時事題:
    臺灣史可討論 #前總統李登輝過世、蔣經國日記出爐,兩人與台灣民主化發展有極大關係,題目可以運用日記內容,考台灣民主化發展的觀念。香港問題跟威權統治也可能入題。世界史則可能從疫情時事入手,包含黑死病怎麼傳入、傳出;地理大發現歐洲人帶病毒去美洲,#病毒傳播路徑跟地理歷史結合,也可能涉及國際缺工,過去黑人的移民問題。「文字要練強、閱讀量增加、圖表題絕對不會少」,考生可運用刪去法,圈出關鍵字,從答案看題目等考試技巧,自然無往而不利。

    七、考試技巧
    1.年代判斷:基本上只要把年代圈出來,答案已經出來一半了,所以看題目一定先找年代。
    2.圈關鍵字、句:關鍵字句一定要圈,不但可以幫助自己判斷題目,在寫完後減扎也可以馬上知道自己哪裡判斷錯誤。
    3.刪去法:學測考題4個選項通常是可以先刪掉2個選項的,所以刪去法可以有效的幫助考生選出正確答案。
    4.從答案看題目:因為學測考題題組眾多,題幹敘述較長,動輒8行10行,因此對於分秒必爭的考生而言,閱讀大量文字或史料但是抓不重點是大忌,所以我們可以倒過來閱讀,先看問題與答案,再回過頭去看題目敘述,瞭解問題要問什麼,再去圈關鍵字來答題,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請同學千萬不要忘記。
    5.理性的邏輯判斷:很多同學會說就算刪掉剩兩個答案還是會選到錯的那一個,這是侯你就需要邏輯的判斷能力了,當你在選擇答案時,必須要判斷這兩個答案哪一個較不合理,就一定是錯的,所以理性的邏輯思考是很重要的事。
    結語:大家努力了整整兩年半,就是為了明後兩天考試,希望大家的社會科都能考到15級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加油加油加油!
    #這一篇打了我整整兩個晚上
    #熬夜到眼睛都紅了
    #高三再努力兩天
    #就自由了
    #加油加油加油

  • 台灣開港通商條約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8 00:00:04
    有 1,284 人按讚

    【打狗開港162年-現代高雄的先聲】

    你知道嗎,162年前的今天,是打狗港正式「被開港」的日子。


    1858年,清國在第一次英法聯軍戰爭戰敗後,陸續和各國簽訂條約,其中6月26、27日與英法代表簽訂的條約中,便包含了開放打狗、台灣(安平)、淡水、雞籠為通商口岸,象徵長久的鎖國情況被打破,台灣正式向世界開放。


    巧合的是,同一年8月,日本和美國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和《安政條約》(美、荷、俄、英、法),正式「開國」,鎖國告終。


    在日本史裡面,「開國」是重要的轉折點,除了讓日本走向世界,間接影響了日後的明治維新,其意義主要是正面的。然而,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史觀裡面,「開國」卻是動搖天朝秩序的奇恥大辱,我們的教育長期被中國黨欺騙,也塑造了我們的世界觀,而對這影響城市、影響台灣的轉淚點冷漠以待。


    在大航海時代,台灣一直是東亞貿易的重要中介站,鄭王國也是一個重視海上貿易與海軍的海權國家。然而,當清國佔據台灣後,卻把台灣當成可有可無的邊緣殖民地隨便經營,也讓台灣與世界脫節了200多年。而當西方文明再次挑戰古老腐朽的清帝國,英法美俄列強不約而同,都要求將台灣放在第一波開放的口岸中,甚至在英法的名單中,台灣的港埠就佔了清國1/3之多。


    比起內陸思維的中國政權,是西方更早發現台灣的重要性。


    1858年僅是一個象徵,在這之前,美國東印度艦隊早就來台探勘,認為台灣是太平洋沿岸優良的加煤站與貿易基地,甚至在1855年,三家洋行共同聘雇的科學號(The Science)波特(George A. Potter)船長,還與台灣道台瞞著清廷偷簽協約,取得打狗港貿易特權。


    而在那之後,英國的首任駐台官方代表史溫侯(Robert Swinhoe)是在1864年才在打狗設立正式的海關與領事館,這座海關負責台灣南部,甚至連安平也是其支關。然而,在19世紀,打狗港卻受限於港內暗沙不斷淤積漂移而發展受限,讓港口僅限於今日的旗津與哨船頭之間。其中旗后是本地人的聚落,而哨船頭和北側的打水灣(Freshwater Creek)就成了洋人的租界,興建有海關、領事館、領事官邸、稅務司官邸、也有洋人墓地。


    雖然在日本佔領台灣前,打狗發展仍在安平之下,甚至在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打狗港入口還一度被堵塞,但這一段「打狗開港」的歷史,卻仍是打狗港躍升台灣大港,帶領台灣走向國際的前奏。打狗是在中國箝制台灣發展的魔掌被移開後才得以興起,是經過英國與日本的建設才有起飛的基礎,這是中國黨不願告訴你的主旋律。


    時過境遷,如果遊客拜訪高雄,要回顧大港如何開港?初期發展遇到哪些挑戰?在世界扮演什麼角色? 就只能從英國領事館的少數介紹中略知皮毛,在港史館中沒有,在歷史博物館中沒有,在哈瑪星的觀光體驗中也常被忽略,這是很令人遺憾的! 也希望新市長在興濱計畫的呈現,在高雄舊港區的文化觀光中,能把「開港」的起源帶入後人的體驗之中!

  • 台灣開港通商條約 在 chea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6-20 17:40:07

    很多台灣人搞不清楚 新界、九龍與香港島三大區域
    到底怎麼割讓給英國的,其實他們不是全都是割讓
    也不是一起給英國的

    參考資料:圖解香港史(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作者: 周子峰

    Terry補充資訊
    一、英國外相是巴麥尊(3rd Viscount Palmerston)
    二、英國為何要以香港作為殖民地,殖民地部大臣於1843年致函港督訓令已言簡意賅:「香港的佔領,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外交、商業接觸及談判,管治在華境內英僑,處理與清國的貿易。」相對人口眾多的舟山及幅員廣大的臺灣,香港在達到這些目標的同時,其成本也低得多,同時靠近英人熟悉的澳門、廣州,於航運貿易與資金運轉都較為方便,故此乃英國最終選擇香港,而非舟山及臺灣的主因。其次,廈門、上海、寧波隨五口通商開港貿易及得准租界(settlement,跟租借地不同),英國已達目的,無需續據舟山及臺灣。  
    三、1860年英清《北京條約》列明割讓的九龍,為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及昂船洲,大概只有6.5平方公里。英國奪取主因為軍事角度(維港兩岸,昂船洲為海軍基地);而九龍全境要到1897年以租借形式取得,該部份被稱為「新九龍」;有何不同?按法律新九龍的土地是英國向清國「租借」,故新九龍業主需向港府交地租,而割讓的九龍及香港島,只需繳付極低的象徵式地稅。
    四、英國向清廷要求租借新界,主要不是要「佔便宜」,而是平衡列強在華利益,制止其他國家瓜分中國,從而保護自己在華的龍頭地位。要知道英國對華一直都期望用最低成本「要全部」而非「要最好」,這也是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最大的困擾-說到底就是「不划算」,因她每走一步都會有其他國家跟進。(可參見國立臺灣大學王世宗老師《英國十九世紀帝國外交》一課。》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