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訂閱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訂閱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訂閱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訂閱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903的網紅資深少女Aries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知道對這麼一大篇文字有耐心看完的不多,但我有感觸的是、拼精準比拼流量重要。 而我也盡力努力讓自己可以精準、當個菁英。 不是英x⋯⋯(又歪了) 求求臉書按個讚,破萬真的對我很重要。 ■《黎佬不是吃素的!》 這幾天台灣媒體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蘋果日報》新聞網(APP)將改成「...

 同時也有900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版 ▶️▶️▶️ https://youtu.be/TqwivTXlP4A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

台灣訂閱制 在 ??街頭健身Eric 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5:01:29

PARK FITNESS Level 1 教練證照培訓 PARK FITNESS INSTRUCTOR Level 1 Workshop 主辨: @info.tswcf @ericng_workout 名額: 12位 導師: 物理治療師及街頭健身教你 -賴虹潣教練(台灣) -吳宇軒教練 (香港...

台灣訂閱制 在 Sydney Chen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1:33:47

《美國動畫系研究所在學什麼?》 —— 來模仿下小紅書式聳動標題😂 今天心血來潮就來分享一下在南加大動畫系就讀的心得跟介紹我的科系吧~也算是以後自己會想回憶的紀錄 🎨電影學院下的動畫系 隸屬於南加大電影學院School of Cinematic Arts裡面的動畫系Animation & Digit...

台灣訂閱制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7:19:29

《疫情下的最大贏家--串流媒體》 投稿人|林宏廷 校正|沈子晴 ❙串流媒體是什麼? 串流媒體英文翻譯為stream media,是配合現代人們網路播送收看的需求而設計。顧名思義此技術是將多媒體資料壓縮後,透過網際網路使資料分組如水流一般,分批傳送至用戶端。有別於傳統的傳輸方式,不須在使用前下載整...

  • 台灣訂閱制 在 資深少女Aries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6 02:14:55
    有 21 人按讚


    我知道對這麼一大篇文字有耐心看完的不多,但我有感觸的是、拼精準比拼流量重要。

    而我也盡力努力讓自己可以精準、當個菁英。

    不是英x⋯⋯(又歪了)

    求求臉書按個讚,破萬真的對我很重要。

    ■《黎佬不是吃素的!》

    這幾天台灣媒體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蘋果日報》新聞網(APP)將改成「訂閱制」。

    4月10日起,讀者需要完成「註冊」後才能看到完整新聞;並預告日後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完整新聞(費用、時間尚未公布)。

    未來,手機、電腦上再也沒有「免費的」蘋果新聞可看了。

    自從《蘋果新聞網》宣布採用訂閱制後,蘋果粉專一面倒的罵聲,短短幾天,粉絲大量流失的「數萬人」;有不少網友烙話:『看新聞居然要註冊、還要付費!不看就不看,又不是只有蘋果可以看。』

    有人說黎佬自廢武功,和龐大的臉書流量過不去;也有說,黎佬以為《蘋果日報》是《紐約時報》,自我感覺良好。

    崴爺對黎老闆這次的大動作有些看法,想和有興趣的朋友分享。

    (純粹交流,不要筆戰啦,拜託~)



    蘋果改採「訂閱制」,應該是為了解決幾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法律面:同業引用新聞,蘋果告不成】

    蘋果日報最強大的優勢就是「新聞編輯團隊」,也因為太強大、同業只看得到車尾燈,所以部分媒體乾脆撿現成的,大量「引用」蘋果的報導、或是修改部分內容「變成」自家的報導;這件事造成蘋果很大的困擾,也試圖透過法律途徑解決。

    但根據崴爺了解,蘋果幾乎沒告贏過。

    「據說」法院主張是:蘋果新聞是大眾可「免費取得」的,沒有所謂「對價關係」,無法提出有「實質損失」,所以沒有賠償問題。

    因此,這次推出訂閱制的作法,多少和這事有關。

    你們現在可以去看看,這幾天改變作法之後,蘋果在每則新聞的最下方都加上的一段「警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蘋果《好蘋友》壹會員閱覽,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在紙本或網路部分引用、改寫、轉貼分享,違者必究。”

    黎老闆,正是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現在開始,其他媒體、記者想要「免費引用」,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個作法如果成立,不但能杜絕其他媒體的抄襲引用,讓蘋果的新聞成為「有價」、「獨特」的產出;未來也可能多了新聞授權這條的收入。

    ▲【經營面:不靠臉書吃飯】

    我自己創業開過店面,所以非常了解店家看「房東」臉色吃飯的感覺,如履薄冰。

    臉書獨大後,變成了媒體們的房東;這些媒體房客,受制於房東的遊戲規則:主動觸及率、演算法、推播成本….,這些「操之在人」的變數是企業經營的「潛在危機」。

    《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APP中做得最早、也最成功的一個,從廣告公司的角度來看,蘋果日報相較之下,是最「不受制於」臉書的媒體。

    崴爺舉個例子。

    《蘋果新聞網》的頭號勁敵應該是《東森新聞雲》;去年,我的廣告公司,在蘋果新聞網、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量分別為300多萬、250多萬,差異不大。

    兩者對我而言,不論是導入流量、廣告成本、轉換率在伯仲之間;但兩者導入流量的「方式」,非常不同。

    蘋果新聞網「自帶流量」,靠自家APP就能創造出來流量;東森新聞雲的流量,大半要靠臉書粉絲團導入。

    *說明:
    兩個媒體的廣告成本都是十萬(金額是舉例),蘋果的廣告只需要放在自家新聞網(APP)就能創造流量;但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除了放在自己的新聞平台外,還需要靠臉書粉專作導流。

    【哪個媒體有本事不靠臉書吃飯,就是「未來」的「強者」。】

    黎智英老闆現在就是想脫離房東的控制,自己買店面、導人流,這作法並非沒有贏面。

    雖然蘋果臉書退讚超過數萬人,但崴爺拿到的最新資料,截至目前,完成註冊蘋果數位新聞APP的用戶已經突破

    「一百萬」。

    這就數字代表蘋果日報的品牌經營是有價值的,讓這一百萬讀者願意多幾個動作去註冊,取得閱讀新聞的權限。

    蘋果日報取得這些讀者的資料、閱讀軌跡也是其他媒體沒有的優勢;就行銷的角度而言,蘋果改訂閱制後是最有機會從行銷1.0進階的2.0、3.0甚至4.0的媒體。

    “「拼精準」比「拼流量」更重要,這是現今行銷的王道。”

    短時間,流量下滑可能會影響蘋果的廣告業績,但就長期來看,若蘋果能做到分眾、精準行銷、流量不受房東控制,絕對會是廣告客戶的最愛。

    ▲【還有一步棋沒下:訂閱金額】

    《蘋果日報》先宣布採用註冊訂閱制,但卻沒有宣布未來訂閱的時間和價格,這是「可進可退」的策略。

    台灣訂閱制很成功的KKbox目前訂閱月費是149元,我認為蘋果的月費超過這個金額是相當大膽且有風險的。

    蘋果應該會採「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養出訂閱習慣;也許初期從39、49元/月開始會比較保險。

    別忘了「行銷企劃、異業結盟、讀者活動」一直是蘋果的強項。

    如果一個月訂閱費是39元,但會員每月能兌換超商的咖啡N杯,還有能參加抽獎、會員活動、獨享優惠,這些都會大幅增加訂閱「誘因」。

    蘋果內部沙盤推演目標是30萬人次願意付費下載,但金額仍在評估之中;結果如何,就看之後的變化囉。



    蘋果日報2003年在台灣創刊,崴爺在2005年~2010年有幸在蘋果日報工作,這段過程,對我日後的創業受益良多。

    《蘋果日報》輝煌時期,每月廣告營收破三億,現在紙媒沒落,加上網路媒體經營更加細膩複雜,業績已不復以往,身為經營者的黎佬一定備感壓力,也身負使命感。

    但【不能坐以待斃,要在危機中找生機,這就是創業家的GUTS。】

    蘋果新聞網改訂閱制,這一步很大膽,但有贏面。

    畢竟,我的前老闆黎智英可不是「吃素」的。

    #還有好多可以寫
    #但怕寫太多看了會暈
    #純交流勿筆戰

  • 台灣訂閱制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4 22:49:12
    有 2,673 人按讚


    ■《黎佬不是吃素的!》

    這幾天台灣媒體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蘋果日報》新聞網(APP)將改成「訂閱制」。

    4月10日起,讀者需要完成「註冊」後才能看到完整新聞;並預告日後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完整新聞(費用、時間尚未公布)。

    未來,手機、電腦上再也沒有「免費的」蘋果新聞可看了。

    自從《蘋果新聞網》宣布採用訂閱制後,蘋果粉專一面倒的罵聲,短短幾天,粉絲大量流失的「數萬人」;有不少網友烙話:『看新聞居然要註冊、還要付費!不看就不看,又不是只有蘋果可以看。』

    有人說黎佬自廢武功,和龐大的臉書流量過不去;也有說,黎佬以為《蘋果日報》是《紐約時報》,自我感覺良好。

    崴爺對黎老闆這次的大動作有些看法,想和有興趣的朋友分享。

    (純粹交流,不要筆戰啦,拜託~)



    蘋果改採「訂閱制」,應該是為了解決幾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法律面:同業引用新聞,蘋果告不成】

    蘋果日報最強大的優勢就是「新聞編輯團隊」,也因為太強大、同業只看得到車尾燈,所以部分媒體乾脆撿現成的,大量「引用」蘋果的報導、或是修改部分內容「變成」自家的報導;這件事造成蘋果很大的困擾,也試圖透過法律途徑解決。

    但根據崴爺了解,蘋果幾乎沒告贏過。

    「據說」法院主張是:蘋果新聞是大眾可「免費取得」的,沒有所謂「對價關係」,無法提出有「實質損失」,所以沒有賠償問題。

    因此,這次推出訂閱制的作法,多少和這事有關。

    你們現在可以去看看,這幾天改變作法之後,蘋果在每則新聞的最下方都加上的一段「警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蘋果《好蘋友》壹會員閱覽,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在紙本或網路部分引用、改寫、轉貼分享,違者必究。”

    黎老闆,正是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現在開始,其他媒體、記者想要「免費引用」,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個作法如果成立,不但能杜絕其他媒體的抄襲引用,讓蘋果的新聞成為「有價」、「獨特」的產出;未來也可能多了新聞授權這條的收入。

    ▲【經營面:不靠臉書吃飯】

    我自己創業開過店面,所以非常了解店家看「房東」臉色吃飯的感覺,如履薄冰。

    臉書獨大後,變成了媒體們的房東;這些媒體房客,受制於房東的遊戲規則:主動觸及率、演算法、推播成本….,這些「操之在人」的變數是企業經營的「潛在危機」。

    《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APP中做得最早、也最成功的一個,從廣告公司的角度來看,蘋果日報相較之下,是最「不受制於」臉書的媒體。

    崴爺舉個例子。

    《蘋果新聞網》的頭號勁敵應該是《東森新聞雲》;去年,我的廣告公司,在蘋果新聞網、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量分別為300多萬、250多萬,差異不大。

    兩者對我而言,不論是導入流量、廣告成本、轉換率在伯仲之間;但兩者導入流量的「方式」,非常不同。

    蘋果新聞網「自帶流量」,靠自家APP就能創造出來流量;東森新聞雲的流量,大半要靠臉書粉絲團導入。

    *說明:
    兩個媒體的廣告成本都是十萬(金額是舉例),蘋果的廣告只需要放在自家新聞網(APP)就能創造流量;但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除了放在自己的新聞平台外,還需要靠臉書粉專作導流。

    【哪個媒體有本事不靠臉書吃飯,就是「未來」的「強者」。】

    黎智英老闆現在就是想脫離房東的控制,自己買店面、導人流,這作法並非沒有贏面。

    雖然蘋果臉書退讚超過數萬人,但崴爺拿到的最新資料,截至目前,完成註冊蘋果數位新聞APP的用戶已經突破

    「一百萬」。

    這就數字代表蘋果日報的品牌經營是有價值的,讓這一百萬讀者願意多幾個動作去註冊,取得閱讀新聞的權限。

    蘋果日報取得這些讀者的資料、閱讀軌跡也是其他媒體沒有的優勢;就行銷的角度而言,蘋果改訂閱制後是最有機會從行銷1.0進階的2.0、3.0甚至4.0的媒體。

    “「拼精準」比「拼流量」更重要,這是現今行銷的王道。”

    短時間,流量下滑可能會影響蘋果的廣告業績,但就長期來看,若蘋果能做到分眾、精準行銷、流量不受房東控制,絕對會是廣告客戶的最愛。

    ▲【還有一步棋沒下:訂閱金額】

    《蘋果日報》先宣布採用註冊訂閱制,但卻沒有宣布未來訂閱的時間和價格,這是「可進可退」的策略。

    台灣訂閱制很成功的KKbox目前訂閱月費是149元,我認為蘋果的月費超過這個金額是相當大膽且有風險的。

    蘋果應該會採「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養出訂閱習慣;也許初期從39、49元/月開始會比較保險。

    別忘了「行銷企劃、異業結盟、讀者活動」一直是蘋果的強項。

    如果一個月訂閱費是39元,但會員每月能兌換超商的咖啡N杯,還有能參加抽獎、會員活動、獨享優惠,這些都會大幅增加訂閱「誘因」。

    蘋果內部沙盤推演目標是30萬人次願意付費下載,但金額仍在評估之中;結果如何,就看之後的變化囉。



    蘋果日報2003年在台灣創刊,崴爺在2005年~2010年有幸在蘋果日報工作,這段過程,對我日後的創業受益良多。

    《蘋果日報》輝煌時期,每月廣告營收破三億,現在紙媒沒落,加上網路媒體經營更加細膩複雜,業績已不復以往,身為經營者的黎佬一定備感壓力,也身負使命感。

    但【不能坐以待斃,要在危機中找生機,這就是創業家的GUTS。】

    蘋果新聞網改訂閱制,這一步很大膽,但有贏面。

    畢竟,我的前老闆黎智英可不是「吃素」的。

    #還有好多可以寫
    #但怕寫太多看了會暈
    #純交流勿筆戰

  • 台灣訂閱制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14 08:00:00
    有 2,600 人按讚


    ■《黎佬不是吃素的!》

    這幾天台灣媒體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蘋果日報》新聞網(APP)將改成「訂閱制」。

    4月10日起,讀者需要完成「註冊」後才能看到完整新聞;並預告日後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完整新聞(費用、時間尚未公布)。

    未來,手機、電腦上再也沒有「免費的」蘋果新聞可看了。

    自從《蘋果新聞網》宣布採用訂閱制後,蘋果粉專一面倒的罵聲,短短幾天,粉絲大量流失的「數萬人」;有不少網友烙話:『看新聞居然要註冊、還要付費!不看就不看,又不是只有蘋果可以看。』

    有人說黎佬自廢武功,和龐大的臉書流量過不去;也有說,黎佬以為《蘋果日報》是《紐約時報》,自我感覺良好。

    崴爺對黎老闆這次的大動作有些看法,想和有興趣的朋友分享。

    (純粹交流,不要筆戰啦,拜託~)



    蘋果改採「訂閱制」,應該是為了解決幾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法律面:同業引用新聞,蘋果告不成】

    蘋果日報最強大的優勢就是「新聞編輯團隊」,也因為太強大、同業只看得到車尾燈,所以部分媒體乾脆撿現成的,大量「引用」蘋果的報導、或是修改部分內容「變成」自家的報導;這件事造成蘋果很大的困擾,也試圖透過法律途徑解決。

    但根據崴爺了解,蘋果幾乎沒告贏過。

    「據說」法院主張是:蘋果新聞是大眾可「免費取得」的,沒有所謂「對價關係」,無法提出有「實質損失」,所以沒有賠償問題。

    因此,這次推出訂閱制的作法,多少和這事有關。

    你們現在可以去看看,這幾天改變作法之後,蘋果在每則新聞的最下方都加上的一段「警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蘋果《好蘋友》壹會員閱覽,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在紙本或網路部分引用、改寫、轉貼分享,違者必究。”

    黎老闆,正是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現在開始,其他媒體、記者想要「免費引用」,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個作法如果成立,不但能杜絕其他媒體的抄襲引用,讓蘋果的新聞成為「有價」、「獨特」的產出;未來也可能多了新聞授權這條的收入。

    ▲【經營面:不靠臉書吃飯】

    我自己創業開過店面,所以非常了解店家看「房東」臉色吃飯的感覺,如履薄冰。

    臉書獨大後,變成了媒體們的房東;這些媒體房客,受制於房東的遊戲規則:主動觸及率、演算法、推播成本….,這些「操之在人」的變數是企業經營的「潛在危機」。

    《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APP中做得最早、也最成功的一個,從廣告公司的角度來看,蘋果日報相較之下,是最「不受制於」臉書的媒體。

    崴爺舉個例子。

    《蘋果新聞網》的頭號勁敵應該是《東森新聞雲》;去年,我的廣告公司,在蘋果新聞網、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量分別為300多萬、250多萬,差異不大。

    兩者對我而言,不論是導入流量、廣告成本、轉換率在伯仲之間;但兩者導入流量的「方式」,非常不同。

    蘋果新聞網「自帶流量」,靠自家APP就能創造出來流量;東森新聞雲的流量,大半要靠臉書粉絲團導入。

    *說明:
    兩個媒體的廣告成本都是十萬(金額是舉例),蘋果的廣告只需要放在自家新聞網(APP)就能創造流量;但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除了放在自己的新聞平台外,還需要靠臉書粉專作導流。

    【哪個媒體有本事不靠臉書吃飯,就是「未來」的「強者」。】

    黎智英老闆現在就是想脫離房東的控制,自己買店面、導人流,這作法並非沒有贏面。

    雖然蘋果臉書退讚超過數萬人,但崴爺拿到的最新資料,截至目前,完成註冊蘋果數位新聞APP的用戶已經突破

    「一百萬」。

    這就數字代表蘋果日報的品牌經營是有價值的,讓這一百萬讀者願意多幾個動作去註冊,取得閱讀新聞的權限。

    蘋果日報取得這些讀者的資料、閱讀軌跡也是其他媒體沒有的優勢;就行銷的角度而言,蘋果改訂閱制後是最有機會從行銷1.0進階的2.0、3.0甚至4.0的媒體。

    “「拼精準」比「拼流量」更重要,這是現今行銷的王道。”

    短時間,流量下滑可能會影響蘋果的廣告業績,但就長期來看,若蘋果能做到分眾、精準行銷、流量不受房東控制,絕對會是廣告客戶的最愛。

    ▲【還有一步棋沒下:訂閱金額】

    《蘋果日報》先宣布採用註冊訂閱制,但卻沒有宣布未來訂閱的時間和價格,這是「可進可退」的策略。

    台灣訂閱制很成功的KKbox目前訂閱月費是149元,我認為蘋果的月費超過這個金額是相當大膽且有風險的。

    蘋果應該會採「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養出訂閱習慣;也許初期從39、49元/月開始會比較保險。

    別忘了「行銷企劃、異業結盟、讀者活動」一直是蘋果的強項。

    如果一個月訂閱費是39元,但會員每月能兌換超商的咖啡N杯,還有能參加抽獎、會員活動、獨享優惠,這些都會大幅增加訂閱「誘因」。

    蘋果內部沙盤推演目標是30萬人次願意付費下載,但金額仍在評估之中;結果如何,就看之後的變化囉。



    蘋果日報2003年在台灣創刊,崴爺在2005年~2010年有幸在蘋果日報工作,這段過程,對我日後的創業受益良多。

    《蘋果日報》輝煌時期,每月廣告營收破三億,現在紙媒沒落,加上網路媒體經營更加細膩複雜,業績已不復以往,身為經營者的黎佬一定備感壓力,也身負使命感。

    但【不能坐以待斃,要在危機中找生機,這就是創業家的GUTS。】

    蘋果新聞網改訂閱制,這一步很大膽,但有贏面。

    畢竟,我的前老闆黎智英可不是「吃素」的。

    #還有好多可以寫
    #但怕寫太多看了會暈
    #純交流勿筆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