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總人口數2021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總人口數2021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總人口數2021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總人口數2021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胖子的陽春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塔綠斑的行事作風無法不讓人想到 1. 這次桃園鄭文燦第二次破防也才幾個機師, 就要匡列110萬人? 甚至有人根本沒有跟確診者公告活動足跡重疊? 後來紙灰中心說因為有沒公開的足跡, 所以塔綠斑一來沒有說實話, 二來已經長期監控百姓了嗎? 塔綠斑侵犯個人隱私? 你算老幾? 共產黨有這樣做嗎? . 2.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124民視+三立 逃離天龍國!台北淨遷出4.4萬人 脫北者一半比例為青壯年 【民視】 北市人口數 去年大減四萬多人 高房價成脫北主因 人口外流亮警訊 民視原影→https://youtu.be/gjvdvVFBnaU 民視原址→https://www.ftvnews.com.tw/news...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45:04

之所以會下定決心要製作EP51,其實是因為吃了 #雞肉飯配越南河粉 的緣故? 🤣(以下宵夜文警告XD) 由於父母搬回老家嘉義海線定居,這幾年回台灣時,我在南部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因此有更多機會享受在地美食。既然是回嘉義,雞肉飯當然是不可少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招牌上寫著「雞肉飯」的店家裡,雞肉飯...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0 18:10:48

#誰是發卡王| 跟著動態長條圖一起跑,看看這 14 年來信用卡數量的變化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近期發布台灣最新的信用卡資訊,2021 年一月台灣各銀行正常在流通的發卡量達 5033 萬 848 張,是台灣總人口數的兩倍。而流通信用卡數量前三名的銀行則是中國信託銀行(734萬651張)、國泰世華銀行(...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02:09

《疫情的解藥?了解台灣與各國疫苗現況》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 2021/2/5 本文編輯|張豐溢、吳佳佑 本文校正|林家宥、陳冠螢、吳佳芸  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超過一年,目前疫情仍蔓延全球。許多國家及公司投入大量人力以及財力,希望可以早日研發出COVID...

  •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小胖子的陽春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5 10:28:53
    有 321 人按讚

    塔綠斑的行事作風無法不讓人想到
    1. 這次桃園鄭文燦第二次破防也才幾個機師, 就要匡列110萬人? 甚至有人根本沒有跟確診者公告活動足跡重疊? 後來紙灰中心說因為有沒公開的足跡, 所以塔綠斑一來沒有說實話, 二來已經長期監控百姓了嗎? 塔綠斑侵犯個人隱私? 你算老幾? 共產黨有這樣做嗎?
    .
    2. 根據塔綠斑創造 #校正回歸 的歷史事實, 這次是不是把最近的"未公開感染"都校正回歸到這次破防?? 有人六月多接種疫苗後通報死亡都可以校正回歸到八月底公告, 我怎知道塔綠斑餵符部沒有暗藏的案子? 塔綠斑還有什麼狗屁公信力? 同樣都會出人命, #是不是塔綠斑要改名叫破洞保險套?
    .
    3. 現在台灣每天PCR篩檢量就 2萬件, 笑死人, 110萬人是要篩多久? #篩到耶誕節嗎? 總人口數2500萬人的上海在2021年初就能每天篩檢70萬件, 兩天就能搞定百萬件篩檢, 馬上出報告, 請問台灣呢? 2021年初, 塔綠斑餵符部說要提升篩檢能量, 請問有做嗎? 成果呢? 又不是沒有錢, #是沒有心吧?
    .
    4. 況且聚集110萬人採樣篩檢, 這根本巨大群聚吧? 還有 某些 官員 說有症狀再去篩檢, 你是腦子哪邊裝水了嗎? 世界衛生組織都說 無症狀也會傳染人, 就只有台灣認為不會?
    .
    5. 篩檢是判斷採樣當時有沒有感染, 採樣後才感染是不會被撿出的, 台灣塔綠斑政府有心作秀沒心做防疫就老實下台不要拖台錢, 現在只有拿錢辦事的還在捧塔綠斑, 只有腦子進水的才會捧塔綠斑, 塔綠斑早就被看破手腳, 爛到有剩, 成天只想走偏門撈錢準備逃亡國外, 逃不走的恐怕早就做好準備投降中共下跪求安
    .
    6. 台灣到現在還不願意改變購買疫苗政策, 整天在混, 台灣完整接種疫苗不到百萬人, 只有4%人口, 還在宣稱台灣每天只有不到10人確診, 騙誰啊? 被老共罵政治防疫, 有罵錯嗎?

  •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5 22:25:19
    有 347 人按讚

    去年這個時候,大家的心裡都想說,2021年秋天看有沒有機會飛出去吧?但到了2021年的夏天快結束的時候,又覺得2022年好像又沒機會了,看看2023年有沒有可能吧?

    我的心裡也是相當難受想哭的,不是因為貪玩,而是很多工作跟收入都受到了影響呢!看著毫無止盡的疫情,內心又不禁擔憂了起來,要讓全世界活下來的人,都順利接種到一定比例的疫苗,是得花上幾年的時間呢?又或者未來是否有機會出現治療新冠的藥能奇蹟般地出現呢?

    2021年開始接種疫苗之後,似乎出現了一道曙光,重新燃起了我們對疫情結束抱著希望,無奈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很快地進入多個國家造成大流行。Delta株的R值高達7~8,若依群體免疫閾值計算Herd Immunity Threshold, HIT=1 -(1/R0),對抗Delta這麼高傳染力的變種病毒,疫苗涵蓋率甚至是需達85%以上才有機會群體免疫了。依照目前全世界都在缺疫苗,而且每個人又不只需要打1~2劑疫苗而已,到底疫情會拖到何年何月了呢?

    而且還要考慮未來是否又會有相同高傳染力且又有著高抗藥性的新型變種病毒出現,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次世代更厲害的疫苗出現,我們心中也只能這樣盼望接下來有更多的好消息出現了。
    --
    【日本疫情狀況】

    1. 日本首都圈的新增感染者是Delta株比例從上週的75%到本週的89%,關西的Delta株感染比例也快速從32%上升到63%。東京都的檢查陽性率在一個月之內,從5.6%快速上升到20.7%之高。完全可以感受到Delta的恐怖啊,等於是每5個接受PCR檢查就會有1人是陽性的概念啊!從新聞也可以看到大白天的東京,大排長龍的人潮就是在等待著接受PCR檢查,感染急速爆發之下的東京,在檢驗能量跟醫療量能上面都將迎接最嚴峻的考驗。

    雖然我並不是醫者,但觀察了一年半日本與國際間的疫情狀況,算是對日本疫情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基本上現在日本的狀況就跟我前兩篇提到的內容幾乎雷同。日本學者的模擬數據確實是低估了Delta的高傳染力,我一直懷疑先前的某個倍率或因子之類的應該是搞錯了吧?原本是說東京在8/10才會達到單日4500人的數字,果不其然,今天8/5就直接破5000人給您看了,今天總確診數直接突破15000人。就如我前幾天所說的,這兩個禮拜日本的疫情真的要有心理準備了!今天日本學者的推算當然又改了,因為疫情是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兩週後甚至東京平均單日會超過萬人感染。

    2. 日本政府這幾天又出來增加幾個地區的緊急事態宣言跟まん延防止等重点措施了,大家應該都看到沒感覺了吧?是的,就算您現在發布全日本都宣布進入緊急事態宣言,也不覺得意外,諷刺的是可能還有一大部分的國民並不把它當一回事,人潮繼續湧現。除非日本能回到去年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那樣,絕大多數店家配合關店、人民也都願意暫時待在家中,那才有機會改善目前的疫情狀況。但又要把大家都給關住,店家已經倒了一堆,很難啊!

    在上一篇的貼文我也提到"封城"的問題,結果這兩天日本Yahoo新聞就有舉辦投票議題,很多日本網友也認為是要走到lockdown的地步才能將Delta造成這可怕的疫情暫時緩和下來。但菅首相看起來還沒有打算走到這一步,八月中的盆休目前仍是呼籲大家要更加嚴格實施不要不急的外出、盡量在宅上班這樣而已。

    安倍下台之後的這位舉牌大叔,看起來就是出來背黑鍋用的,不管民調下滑到多跨張,做事情仍讓人無法感到任何的魄力,感覺講話還會發抖。至少在歐美的一些國家元首都還蠻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執行力,至少很多國家在疫情進入失控局面的時候還會考慮封城這一步。日本始終如一選擇"自肅"這一招,不是我們不願意尊重日本人的文化,而是我們確實看到人性醜陋的那一面,疫情失控呼籲你自肅,但一堆人還去海邊群聚玩水,政府人員只能在海邊發傳單宣導,又是何等的諷刺呢?

    日本的法律沒能像台灣這樣說改就改、說罰就罰,您可以自己查新聞報導,入境國人違反隔離規定亂跑,政府只能警告您說要公布姓名跟個人資料喔!對於在家療養的感染者,仍舊沒有法律可以約束這些人的行動自由。沒有人敢說這些確診者100%都那麼有良心不會亂跑出去,就算私自外出也沒有像台灣這樣直接重罰100萬,在這獨特的文化之下,日本疫情會失控,真的也不意外。

    3.日本自疫情以來的總確診數應該會在明天突破100萬人,說實在的,依照日本這些日子以來的防疫方式,也不得不佩服確實他們已經是個很優秀的民族了。像是英國總人口數是日本一半還多一些而已,總感染數卻是快達到600萬人,也就是日本的6倍...如果加上口比例計算,那應該是12倍感染數。

    我想這還是歸功於日本人確實是比較愛乾淨,在整體衛生習慣比較好,東方人戴口罩的習慣也比西方人好,而且有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還是願意乖乖配合自肅的。日本的衛生習慣確實也是比台灣優秀許多,過去我們在旅遊時都可以看到那乾淨的街道,雖然說在新宿池袋的繁華街仍是有幾段是蠻骯髒的,上野也有很多遊民。

    在台灣其實還蠻常看到很多小吃業者很常摸完錢又去煮食物,就以在7-11買咖啡來說,也很少看到店員是先用酒精消毒完手部之後再去處理。即使戴著手套,那也都是一直在摸錢摸收銀機啊!在日本則是能看到比較高的比例,店員在處理客人食物之前會先做手部的消毒動作。台灣人民整體的衛生觀念還是要再加強的,尤其是在這種病毒已經威脅到我們生活的時刻。

    4. 影響疫情的關鍵仍是在人流的管控,可以看到東京有常高比例的感染者是落在20-40幾歲之間,而這個年齡層也是疫苗覆蓋率較低的。甚至是19歲以下的感染者仍佔了一定的高比例,我想很多也都是家庭或者校園群聚感染造成的吧!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進入感染病毒這樣的風險當中,實在不是很好的示範啊!

    英國之前的感染數太多,依"總感染數600萬/總人口數6817萬"來計算,從自然感染中恢復得到抗體的人口數就貢獻了9%,再加上英國疫苗覆蓋率在完成接種第一劑有70%,這兩個數據疊加上去就有超過80%以上了,難怪他們可以解封脫掉口罩幫全世界做實驗!但英國也歷經好一段時間的封城,後續也有瘋狂作篩檢的動作,而且還導入APP定位追蹤(雖然說有人會偷偷關掉),至少是還有些強制隔離的政策。

    這些在日本的防疫政策上面都沒有見到。所以您說日本的疫情會走向怎樣的程度呢?"100萬/1.23億"的總人口數....這樣是連1%都不到的。因此日本若要邁向群體免疫之路,絕對是要讓疫苗接種率瘋狂往上拉起來!當然是不希望日本會跟英國等同有這麼多的感染數,畢竟這是要付上2%左右死亡率的代價。大家應該也會認為日本社會目前是有蠻多的黑數存在著吧,畢竟這陽性率也是高到蠻誇張的,所以之後日本如果單日破兩萬三萬的,都是很有可能的。

    5. 日本也有國產疫苗的消息,但可能不會那麼快就可以幫上目前疫情的難關。知名的「第一三共」藥廠也是在開發mRNA技術為主的新冠肺炎疫苗,「鹽野義製藥」則是使用「基因重組蛋白疫苗」技術。所以日本還是得先熬過這一波疫情,尤其是現在也面臨缺疫苗可打的狀態。

    日本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達45%了,在不選擇封城這條路之下,看來也就是繼續拚疫苗覆蓋率的拉高了。高感染數沒有關係,至少是讓重症患者比例下降、死亡數不要上升。日本目前開放接種的Pfizer、Moderna、AstraZeneca三款疫苗,在預防重症都有一定成效。就算打完疫苗之後當然都還有可能確診,但至少會讓您大幅減少引發重症的機率,相信大家看到目前美國疫情狀況就是很高比例的重症病患都是落在未接種疫苗的這群人上面。美國、歐洲、日本也都有反疫苗的團體人士,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只能用自身免疫力跟他拚,對於本身就有痼疾或者高齡者相當不利,人類只能選擇接種疫苗這件事實,否則就真的只能物競天擇了。

    6.至於這幾天在瘋狂吵的「中等症」還要經過醫生判斷才能入院療養的爭議,不僅是人民,日本政府官員內部也都吵翻了。畢竟呼吸困難、肺炎、需要供給氧氣的中等症病患,若沒有接受緊急治療,很有可能就直接掛在家中或掛在救護車上面了。8月這幾也已有8人因為這樣在自宅療養期間而失去性命了,日本人當然也會擔心這個自宅療養將會造成死亡急增問題。

    政府的這個政策也等於是默默宣布即將進入醫療崩潰狀態了嗎?因為爭議太大了,再怎麼看都非常沒有人性啦,畢竟日本仍算是先進的國家耶!又不是什麼醫療落後的國家。因此,政府在晚間也更改療養政策,針對中等症狀患者改為"原則入院"。

    7.東奧倒數幾天了,仍是不斷有選手與工作人員等關係者傳出感染,其實也蠻多選手是因為檢查陽性而只能放棄比賽,籌備五年賽事的心血只能這樣白費。

    先前大家也都擔心各國變種病毒都聚集來到日本,會不會產生新的東奧專屬變種病毒,希望是不要啦~~光是現在這隻Delta就已經夠難搞了!雖然說日本在防疫上有蠻多的缺失,但至少是在奧運賽事的準備上仍是相當用心的,希望這幾天的東奧賽事都能圓滿結束,有個振奮人心的閉幕典禮,在煩悶的疫情時刻,帶給全世界人類一個希望,

    2020東京奧運竟然就這樣延遲了一年舉辦,至少是各個賽事都有精彩地完成,但應該誰也沒料想到,東奧舉行的此時此刻,也是日本新冠疫情有史以來的最高峰,最慘烈的確診數字。

    往好的方面想,還好這次東京奧運沒有開放球迷入場觀賽,不然這個感染數恐怕不只這樣而已!

    8. 說那麼多也無能為力,反正就是要等到全世界人類大多數人都有了抗體,不管是從自然感染中恢復獲得,還是打了兩劑三劑的疫苗,才能逐漸邁向恢復正常的那一天。

    至少台灣又再度把確診數控制在"個位數"了,未來在社區內仍要持續遵守乖乖戴口罩的規定,更要嚴防邊境的任何漏洞,這種一燒真的可能兩三天就會燒起來了,隨時都有可能回到升級的日子。您看到日本受到Delta變異株影響,病毒株的快速置換,以及性率在一個月內飆升3.7倍,就知其嚴重性了。
    --
    圖片來源:ANNnewsCH
    --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 Agoda 10%訂房優惠券免費領
    https://bit.ly/3a0jr7i
    ✅ 防疫新生活必備紫外光空除菌商品
    http://bit.ly/3oL7O8V
    ✅高鐵國旅聯票85折再9折
    https://bit.ly/32TSmyc

  •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4 04:53:02
    有 29 人按讚

    【疫苗之亂終將落幕】
    時間:2021/6/14(一)
    發文:NO.1262篇
    .
    ❖第一個推行AZ的國家
    英國為全球疫情死亡人數最嚴重國家之一,累計死亡總數約 12.7萬人,實施全國3度封城與迅速施打疫苗後,英國3/4以上成年人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接種數高達 7070萬劑,完整施打 2劑人口約占 44.2%,是推行疫苗施打最迅速的國家之一。
    .
    英國是第一個推行AZ疫苗接種的國家,負責疫苗接種官員查哈威(Nadhim Zahawi)表示:「施打兩劑AZ疫苗的驚人效果,在施打第2劑後具高達90%的保護力。」
    .
    ❖打完疫苗就放心了嗎?
    但是,最初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在英國卻迅速蔓延,6/11單日新增確診人數 8125例,創兩個月以來的單日新高,相較5/29日單日新增確診僅約 2000人,多了整整3倍以上,使原定解封的計畫不保,可能會延後1個月,也就是延後到7月19日。
    .
    為什麼會這樣呢?三大理由:一、疫苗保護力隨時間遞減,施打半年以後抗體水平會逐漸降低,二、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更進一步削弱疫苗的保護力,三、民眾以為只要打過疫苗,就一定不會確診,實際上只是降低感染機率,與免於重症風險,但民眾會因此疏於防護。
    .
    ❖最新研究-持續施打
    英國法蘭西斯克利克研究中心與倫敦大學學院附設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發現完整接種2劑輝瑞&BNT疫苗,中和抗體水平面對Delta變種病毒(原稱印度變異株)時,比面對原始病毒株弱5倍以上。
    .
    如果只接種1劑輝瑞&BNT疫苗,面對Alpha變種(英國變異株)時降為50%,面對Delta變種(印度變異株)降為32%,面對Beta變種(南非變異株)更僅剩25%。研究顯示,最好的方法是盡快施打第2劑甚至第3劑,及對免疫力不足者追加施打。
    .
    ❖台灣的困境
    至6/12日為止,411人確診死亡,致死率高達 3.2%,遠高於平均值 2.17%,日本老年人口在世界名列前茅,致死率約 1.78%,以台灣的醫療水準顯然不應該出現這麼高的致死率,代表還有非常多的確診黑數還沒被發現,還持續潛藏在社區裡,這就是為什麼三級警戒到 6月底,能否解除都是未知數?!
    .
    ❖如何亡羊補牢
    政府從一開始只針對有症狀者做篩檢,醫療院所每日篩檢量有限,全國二級再升三級警戒再延長到 6/28日,到縣市政府動起來買快篩自救,到開放企業快篩,到通過進口居家快篩包,雖然已經慢很多拍了,我們還是期望能藉此穩定疫情不再擴大。
    .
    ❖疫苗取得困難
    追根究底我們並非超前部署,當疫情發生後,我們口罩國家隊發揮強大戰力,成功擋下第一波病毒,反觀,當歐美各國第一波圍堵失敗,付出慘痛的代價後,他們做了一個動作,就是砸鉅資押注還沒研發成功的所有疫苗,一但發現有可能研發成功,進入二期試驗甚至還沒解盲,就開始大量預購!企圖從根源來解決問題,而非一昧的防守。
    .
    光是2020年歐美各富國已經預購高達 100億劑各式疫苗,已經超過 2021年全球疫苗廠總產能,例如:加拿大買超過 5倍總人口數,英國、歐盟、美國跟澳洲都買超過 2倍總人口以上,後來印度身為全球前三大疫苗代工廠,變種病毒肆虐後,今年三月開始停止疫苗出口,進一步導致疫苗供給雪上加霜。
    .
    晚訂貨的國家只能排隊等,例如:越南人口 9000萬,已經預購 1.2億劑疫苗,但實際到貨僅 290萬劑,越南政府鼓勵地方與 36家企業共同尋找貨源,至今仍沒有任何斬獲,一方面也研發國產疫苗,Nanocovax從6/8日開始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根據最新報導越南也希望透過授權代工美國mRNA疫苗,或是代工俄羅斯的疫苗確保能取得疫苗。
    .
    ❖台灣該何去何從?
    短期國際疫苗有點緩不濟急,到貨量與速度無法掌握,也無法快速滿足七成以上總人口施打。疫苗國家隊是選項之一,6/10高端疫苗宣佈解盲成功,儘管還有很多爭議,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驗證,高端疫苗、聯亞疫苗都宣佈將進行國際三期試驗,目前各國疫苗也都在三期驗證中,需要至少5到7年的時間取得完整數據,時效性根本來不及。
    .
    其實全世界都在摸索與嘗試中學習,台灣生技產業的實力可說是全球數一數二,例如陽明大學2019年在國際期刊《Theranostics》發表,最新的幹細胞療法將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移植到罹患菜瓜布肺的活體動物上,明顯產生抗發炎作用、明顯改善肺部的細胞浸潤,並且加速肺泡細胞的再生,領先全世界成功逆轉肺纖維化,帶來一絲曙光。
    .
    6/11高端總經理接受電視台專訪,透露疫苗國家隊正式成形,高端委託台康生產抗體蛋白,除了自己做單劑型以外,委託東洋大量生產多劑型。這就像當初的口罩國家隊、後來的快篩國家隊一樣,搶救生命重點在時效性,只要驗證有效,能否拿到國際疫苗護照後續再花時間努力,應該先把爭議與政治放在旁邊,讓科學證據來驗證,相信再過不久就有答案了!
    .
    ⧉更多產業新知請鎖定
    ❖Line群組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天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

  • 台灣總人口數2021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24 15:28:25

    210124民視+三立 逃離天龍國!台北淨遷出4.4萬人 脫北者一半比例為青壯年

    【民視】

    北市人口數 去年大減四萬多人 高房價成脫北主因 人口外流亮警訊
    民視原影→https://youtu.be/gjvdvVFBnaU
    民視原址→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123L09M1

    從2015年以來,台北市的戶籍人口數就年年往下掉,尤其去年更是大減4萬多人,蟬聯人口負成長最嚴重的縣市,房仲分析,台北市雖然薪資高,首善之都的房價卻也高居不下,是人口外流的主因。北市議員王鴻薇更提醒,這些「脫北者」中,青壯年人數就佔了一半以上,台北市府應該正視人口外流警訊。

    (民視新聞/林靜、嚴文謙 台北報導)

    從2015年開始,台北市的人口戶籍數年年往下掉,尤其是去年更是大減4萬多人,『脫北者』人數創下歷年最高。蟬聯人口「負成長」最嚴重縣市,不是別的地方,正是「天龍國」台北市!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說,「台北市這幾年出現一個人口淨流出,我們把它形容為是所謂的脫北者,我覺得更值得警惕的是,淨流出的人口裡面,很大一部分是所謂的青壯世代,去年的淨流出人口高達2萬8千人。」

    身為首善之都,卻留不住人。內政部統計,台北市去年的遷入總人數11萬7千多人,6都中排行第3,少於新北市的17萬3千6百人及台中市12萬多人。遷出總人數,卻高達16萬2002人,只微幅少於新北市,全年淨遷出數卻高達4萬4440人。專家分析,台北市湧現人口出走潮,最大因素,就是高房價和消費水平高。

    問問年輕人,最有感!民眾說,「買房想都不敢想,一定買不起啊,現在房價太高了。」還有民眾也表示,「房價超高,現在就租房子。」不管是租房還是住家裡,搬不出去理由都一樣,就是房子買不起。

    房仲陳泰源提到,「因為台北市的房價還是居高不下,再加上可能相對薪資上漲幅度,依舊是跟不上物價的上漲,現在有愈來愈多青壯年會覺得,用通勤的時間來換取居住的品質。」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表示,「這代表台北市留不住年輕人,這對台北市政府來說,過去尤其柯P市長很多年輕人支持他,可是為什麼他當市長這麼多年之後,年輕人反而不願意留在台北,這真的是值得深思跟檢討的議題。」

    「脫北者」一年比一年還要多,最後兩年任期,台北市長柯文哲要怎麼讓逃出天龍國的人數,不再年年飆升,成為最大難題。

    【三立】

    脫北者越來越多 台北淨遷出4.4萬人 新生兒減少人口負成長4.2萬人 全台人口減為2356萬人
    三立原影→https://youtu.be/cnGEoRiGKZA

    台灣生育率始終低迷,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出生人口只有16萬5千多人創下歷年新低,死亡人數則是17萬3千多人,首度超過出生人口。

    記者/許信欽、曾建勳 採訪報導……↓

    不只如此,內政部指出,因為疫情延燒造成外國人遷入人數大幅減少,社會增加減少了3萬3千多人,而台灣總人口在2020年戶籍總人口數為2356萬多人,較2019年減少了4.2萬人,正式進入負成長。

    人口負成長當然也會影響到經濟發展,但物價、房價卻不減反增,也導致台北市人口逐年減少。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台北市之所以人口連年外流,不外乎就是因為高房價的關係,大家會覺得用通勤的時間換取居住品質,這樣的邏輯大家越來越能接受。」

    台北市連續多年成為全國出走人數最高城市,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將戶籍遷出台北市的脫北者,超過了16萬多人,減去遷入的11萬多人,淨遷出人數高達了4萬4千多人,創下歷史新高。從人口遷徙數據也能看出社會發展變化。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QfbfOKaetL4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1/2101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