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流行語202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流行語202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流行語202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流行語2020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萬的網紅哈日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哈日劇粉絲限定】《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贈書活動 ★憧憬、欽羨、恐懼、執著、嫉妒、憎恨、克己心,還有愛──所有從事創作之人內心懷抱的情感(幾乎)都在這本書之中! ★書中的「阿毛毛POWER中島」成為日本2020百大網路流行語之一! 以獨特寫作能力,在二創圈裡綻放燦爛光芒的天才寫手綾城。憧憬她,...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哥倫布 Columb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文法課程 ▶ https://grammar.cool/ 我的發音課程 ▶ https://columbus.cool/ ✨✨✨✨✨✨✨✨✨✨ 我的免費講義 ▶ https://columbus.english.cool/ 我的英語教學部落格 ▶ https://english.cool/ ...

台灣流行語2020 在 奇跡的な速攻法:吳氏日本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9:14:04

前陣子有網路平台統整出台灣2020網路流行用語,「咩噗」「本斥但大」「人民法槌」等有趣網路語言均上榜。 而每年年底都會做流行語排行的日本,2020年的新語、流行語大賞因疫情影響,而誕生出了很多跟疫情有關的話題喔! 👇一起來認識日本的新語、流行語大賞吧👇 📝新語・流行語大賞(しんご・りゅうこうごたい...

台灣流行語2020 在 妞新聞Niusnew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15 15:44:38

糟糕的2020終於進入到最後一個月,被疫情攪局大大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節奏,除了疫情外今年還有哪些流行話題呢?日本公布了2020日本十大流行語,第一名竟然不是大熱動畫《鬼滅之刃》?快來看看你知道多少十大流行語吧🤓⁣ 妞妞們覺得台灣今年最佳流行語該是什麼呢?也可以分享今年最代表自己的流行語😆(#愛麗絲)⁣...

台灣流行語2020 在 Zero +o One Planet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4:10:31

-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個超棒的展《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展出時間有十年,因為是個常設展。  博物館的常設展通常是規模最大、展期最久,也最能代表展館核心精神的展覽,第三期常設展主題是「台灣文學」。  如何讓大眾認識台灣文學,又不無聊?又能清楚了解脈絡,還有代表的人物及風格?還要打破過去...

  • 台灣流行語2020 在 哈日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18:00:22
    有 346 人按讚

    【哈日劇粉絲限定】《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贈書活動

    ★憧憬、欽羨、恐懼、執著、嫉妒、憎恨、克己心,還有愛──所有從事創作之人內心懷抱的情感(幾乎)都在這本書之中!
    ★書中的「阿毛毛POWER中島」成為日本2020百大網路流行語之一!

    以獨特寫作能力,在二創圈裡綻放燦爛光芒的天才寫手綾城。憧憬她,並對她抱持強烈情感的人數之不盡,同圈子的寫手們會對她的作品傾心嚮往,也會受到衝擊而消沉。對於時不時就會親暱地在推特回覆她的「阿毛毛POWER中島」,其他人的忌妒與憎恨更是與日俱增……

    ──
    描繪一群創作者環繞著天才寫手的情緒糾葛主題作品登場!
    可以看見喜歡同人的女孩們的各種面貌與心情。

    書中收錄8篇短篇,描寫因為非常喜歡綾城到自己也成為寫手的人、忌妒綾城但最後卻也不得不佩服她的人、因為喜歡一本7年前的作品而使出各種手段去尋找的人……

    .....................

    只要完成以下步驟,就有機會得到《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一本喔~

    ☞ 活動時間:7/20至7/25 23:59
    ◆中獎公佈:2021.7.26
    ◆中獎回覆:7/27中午12:00前 (須提供收件人姓名、地址、聯絡電話以便寄送贈書)

    【獎品內容】

    《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一本 3名

    ※本活動感謝《台灣角川books》贊助提供

    【活動方式】

    ①按讚加入 #哈日劇 粉絲團
    ②按讚&"公開"分享此篇PO文(權限請設定為公開)
    ③在此篇文章下tag一位好友並留言「@xxx《我跌的坑中神確實存在》憧憬、欽羨、恐懼、執著、嫉妒、憎恨、克己心,還有愛──所有從事創作之人內心懷抱的情感(幾乎)都在這本書之中!」

    完成以上步驟即可參加抽獎

    【活動注意事項】

    ❶本活動參加者FB帳號需為真實身份,不得使用人頭帳號、假帳號參加,若以人頭帳號或電腦駭客程式等不正當手段參加活動,經主辦單位發現或第三人檢舉,將自動取消中獎資格,請務必注意!本活動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澎金馬,一帳號限參加一次,一地址限中獎一次,重複參加將取消抽獎資格。個資資料寄件完畢將會刪除不作他用。若因提供資料有誤或查無此人、招領逾期等個人原因遭退件,請恕無法重寄。
    ❷本活動有不可抗力原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中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
    ❸本活動於7/26 18:00前在本篇文章下方公佈中獎名單並回覆中獎人留言,請中獎人於7/27中午12:00前私訊粉絲團 ,請提供收件人姓名、寄件地址及手機號碼,無法取得聯絡者視同放棄,不再選取候補。

  • 台灣流行語2020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31 23:59:32
    有 268 人按讚

    見到愛子前我不斷想像她的嗓音聽起來是什麼樣子。見到愛子前,我和涵說,不知道作為一個相對陰柔生理男,訪問愛子是合適的嗎?涵說,她好像不會在訪問前思考這種事情呢。


    當晚在床上放的歌是 Galdive 的〈Lotus〉,忽然又想起在雜誌上讀到駱以軍的往事,寫他在捷運上看見一陌生正妹,似有不平,但旋即想起自己是個能寫作的人,心裡默默對正妹宣示:「妳知道神有多愛妳嗎?妳是一千輛才會出現一個的美女。但妳不知道,妳對面的這個阿伯,是十萬輛沒有一個的小說家。」


    幾年後我才明白他描繪的場景,和我們在談論其他所有事情時的預期相同,卻和我夢想的人生相悖:看待事物時,我們最忌去脈絡的觀看,總是試圖以看待拼圖的目光看待任何貌似完整的東西。放回脈絡裡的時候,駱以軍不只是阿伯了,是小說家。那是他的「全貌」。


    但這幾年,我卻常常想,我真的希望自己被放回脈絡觀看嗎?這個希望的反面,暗示了我可能從某個切角看完全沒有任何可見的價值。只要我不拿出我讀過的書,不拿出我寫過的東西,不開口說什麼道理,不拿出脈絡來擺在別人眼前,我就什麼也不是。


    一旦心懷「背後總有脈絡能完整我」的安全感,一不小心就變得對殘破的自己視而不見。彷彿一切都沒關係,別人不懂是因為別人沒有看見全部。可是別人為什麼要看見全部?


    好想成為一個即使被去脈絡觀看、也非常美麗的人啊。


    在 Wiana 的歌聲裡我忽然意識到,我的擔憂正是因為我意識到,我終究還是禁不起這樣觀看的。我所能依靠的一切價值,都是和一個陌生人初見時無法被直接看見的。然後,我忽然又理解為什麼涵說她不會思考這些事的時候我不能同感。畢竟,涵在捷運裡的話完全是個會被視為正妹的人啊。


    睡著前最後一個念頭:為什麼愛子從來不曾在社群上留下自己的嗓音呢?



    #


    濾鏡設計師在做什麼呢?可能首先要問,濾鏡的本質是什麼?


    我曾經認為 IG 濾鏡的美學正在於使一個人有機會迅速地被陌生人去脈絡地觀看。一組跟隨指令而進行的手指動作,一雙長在耳朵旁邊的翅膀,一段接得難聽或過份好聽的歌詞,最終的理想都是給在一個設定相同條件的範圍裡展示自我的契機。光靠歌聲吸睛需要本錢,但在人人都聽過的歌詞裡接唱一段,在共有經驗的基礎之上便能更有效率地建築性格。我認為理想的濾鏡設計師能夠找出那個理想的共同地基究竟是什麼,但又能給予使用者們足夠的範圍去擴張個人特色。


    也因為這樣的理解,去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濾鏡莫過於時間線濾鏡。當人們說這款濾鏡「常常被玩壞」,意思其實是它成功讓人們能夠一定程度預期這個濾鏡能做到什麼,卻又沒想到使用者的創意竟能夠用這個濾鏡做到什麼。


    然而,愛子創作的濾鏡,有幾款卻呈現更巨大的意義。我最喜歡的作品「mole」,她挪用面相學中標示女性臉部痣之位置、做出性格解釋的女痣圖,這個濾鏡讓使用者瞬間化為滿臉痣字的頭像,面容滿佈各種女性批判,剋夫、妒忌、少子、好色、小人。使用這個濾鏡時,使用者們反而都被同化成一幅幅女痣像,無有個人性格的建立;然而使用這個濾鏡的整個群體,卻共同形成一個對傳統女性批判進行反擊的的態度的群像:


    是,每一張臉物理上都可以套上這個女痣圖;可是,這個濾鏡讓原本以繪畫呈現的死氣圖像、出現在每一張活生生正在做出各種表情的臉上,使那些痣點所暗示的命運斷言都顯得荒唐。


    下意識地總是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個脈絡裡觀看,本身就很可笑吧。愛子的作品這樣告訴我。



    #


    也沒想到那就是閉關前最後一次到萬華了。智賢在當天才說要帶助手來,而我的計程車在抵達店門口前一個街口就停下。偶爾會遇到這樣的司機,說「走過去吧,這樣少轉一圈」。我屬於總是說好的那種乘客,和善良無關,只不過極力避免被陌生人評斷自己的時刻,就算對方暫時處於只能在心裡囉唆的關係位置,我也連動念的機會都不想給。


    不被喜歡也沒辦法,至少要成為讓別人沒有藉口可以討厭的人。基於這樣的理由說好,也基於同樣的理由說不要和謝謝。沒有脈絡的時候,成為一個用刪去法構成的人,作一個削去「所有可能被討厭的原因」之後所完成的雕像。當然這樣一來討厭我的人還是討厭我,我知道我不過圖一個被討厭的話是別人的錯的安心。


    幸好那天我甚至是最早到的。


    我期待自己將愛子描寫為一位創作者。或者至少,先被從一位創作者的脈絡下看待,然後才是其他。專訪發佈隔天,意料之外收到愛子哥哥的私訊:「讀這篇專訪,好像聽到我弟弟在講話一樣啊。」


    這真是一篇訪問最夢寐以求的稱讚了 —— 一篇好的訪問,不是寫得美,而是寫得像。


    愛子本人的嗓音比我想像的更自由。她說她不是藝術家,是個商人,最後標題索性用她在 IG 上的簡介:濾鏡の姫さま。



    ⋯⋯
    ⋯⋯


    她的 Instagram 帳號下近三十組 AR 濾鏡作品裡,只有一個被母親罵過。那個濾鏡會在人臉套上相框和輓幛,使用者在畫面裡化為一幅遺照,框內則用明體在臉頰上故作鄭重地標示死因 —— 窮死。


    「我媽就一直說這個濾鏡很不吉利。」母親是埔里一所幼兒園園長,口頭禪是「緣份」,父親是公務員,但夫妻倆的真愛是健行;早在野炊和山女孩等名詞風行前,愛子和兩個哥哥就跟著父母跑遍台灣山林。「到台北之後,朋友會約一起露營,我就回說我家後院就是山,我去後院幹嘛?」


    愛子萌萌,濾鏡設計者,濾鏡の姫さま。台灣對她而言有點無聊,但她沒有像大學學姊 9m88 一樣離家深造,也沒有像另一位學姊 John Yuyi 一樣赴美闖蕩,「我不像小江那麼有勇氣⋯⋯沒勇氣的背後,可能也因為沒錢吧?」


    早在製作以 IG KOL 陳溫蒂(suck_didi)帶起的「遺憾發生了⋯⋯」句型濾鏡、助「遺憾的事」成為 2020 社群流行語之前,剛從實踐服設畢業的愛子為了一個月四萬元的薪水,到中國公司當打版師,做帽款設計。「一方面我那時對打版師這個職業很有興趣,一方面在台灣剛畢業薪水頂多兩萬八?」然而在中國不到一年,她氣沖沖回台,至今也沒再做過其他服設相關工作。


    「那邊就是爛,超爛。」怎麼忽然如此激動?她先是說傳統產業就是觀念保守如何如何,辦公室裡副總討厭她如何如何。最後才說:「而且他們就是無法接受比較怪的人吧?」


    「因為我都在女廁上廁所。」


    算一算那是兩年多前,她還沒用「愛子」這個名字走跳,大家叫她的本名「李茗治」;有些人把她看作男性,或許至今依然,但她早在十五歲就已經試著向別人說明:我是女生,雖然我的身體不是。


    ⋯⋯
    ⋯⋯






    魯蛇怨女,漂亮寶貝 ——
    專訪愛子萌萌,綻放的濾鏡の姫さま
    https://bit.ly/2TwTne4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陳智賢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台灣流行語2020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8 17:10:02
    有 24 人按讚

    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現在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辯論已經透過網路媒體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開始有不同立場的網友去舉報或公開批評他認為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某些動漫設定與故事,也有網友在網路上公開批評那些公眾人物在不同場合的立場表態。

    但是最深入大家日常網路生活的,則是有人開始敏感地注意到不同中文表達詞彙的差異,並藉此來標籤化這些不同中文詞彙背後的意識形態。事實上,不同的詞彙用語多半只是表達出日常生活習慣的差別,還可以進一步表示出出生與成長地點的不同,距離真正的政治意識形態還有不小的距離。
    不過,在文化與政治環境緊張的時候,語言,尤其是詞彙、用語這些能夠透過習慣用法連結到地域性與族群性差異的部分,就常常被拿來作為語言上「真實」的邊界。在歐立德的研究中,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很常公開強調滿洲人使用滿語與滿文對於滿洲文化與族群認同的重要性。在台灣的戒嚴時期依然,政府規定所有人都只能使用國語以及國語的詞彙,不能使用自己的母語及詞彙。由此可見,語言大多數被作為邊界使用、對待時,常常都是為了某些政治或文化意識形態的目的出發的結果,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區分。

    --------------------------------
    「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隨著中國在東亞的強勢崛起,中國用語和當代流行語的傳播,近幾年也常在「華語圈」之中形成討論;而最引起論戰與焦慮的,莫過於中國用語可能帶來的文化侵略問題。實際上不只是因為政治與歷史鳩葛的台灣,在「被統戰」的生存困境下對語言的滲透感到威脅,東南亞的華語使用也曾因為「說中國話」的問題而困擾——中文會不會改變原有的在地文化認同?該說什麼樣的中文才是「正確的」?而在馬來西亞,更因此有了「規範標準華語」引起的認同之爭。

    不過逆向回看中國,卻也能發現類似的焦慮感。直到近年,中國官媒都還有保護「純潔漢語」、少用外來語和流行語的社會檢討,以免汙染了原本純淨的國語。而身受漢字影響的日本,也曾有保守派認為大量的外來語破壞日本文化傳統,而有所謂的「國語防衛」的對抗概念;儘管論述未必精確,但實際生活面上,確實出現了老年世代對新聞資訊的各類新外來語難以理解的困境。但純潔的語言存在嗎?在語言使用的背後,又是什麼樣的身分建構與文化認同之戰?

    語言與政治的關聯不只呈現在台灣與中國的兩岸關係上。在馬來西亞華人間,許多詞彙的使用也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如何看待「中國政權」及其對自身認同的文化焦慮。如果粗淺地以世代差異來做區分,1980年代以前的馬來西亞華人大多使用繁體字和注音,以現今的中年世代而言,他們當時學習的拼音法是注音拼音,而非漢語拼音。

    馬來西亞最早的華人私塾可以追溯到1819年在檳城成立的五福書院,當時是使用方言教學。此外,來自不同省份的華人也紛紛成立會館,如福建會館、海南會館等等,使用原居方言進行溝通是當時凝聚原鄉意識、溝通情感的方式之一。而繼中華民國成立、五四運動後,大馬的學校書院紛紛跟隨中國開始把教學語言由閩粵等方言,改為中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一直到1980年代,當地華文學校隨後也轉向簡體漢字與漢語拼音的學習。

    在流行文化方面,粗略而言,80至90年代的馬來西亞華人多受日本、香港和台灣文化影響,特別像是同樣使用華語的台灣流行文化,如偶像劇、流行音樂,同時也作用在語言的使用上。不過在2000年後出生的華人,所接觸的流行文化大多來自中、韓,尤其是中國,相關的古裝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陸綜的興起等,也讓當地華人在用詞上更受中國影響。如「拉黑」、「小哥哥」、「牛逼」等詞彙也常流通在年輕人之間。

    雖然在華文用語上會因著政治和流行文化的輸入而受影響,但與新加坡「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的狀況相同,也不能忽略來自馬來西亞當地各族群雜揉而生的口語用法及音調上的差異。使用者未必在表達時都能意識到這些詞彙的流變和傳播歷史,但可以相信的是,其中所反映出的認同或是文化親近性可從中見得。

    像是留學台灣與中國的華人,慣用詞彙就有所不同,這並不能代表使用者的政治認同,但時而也會成為大馬華人之間識別認同的指標。雖然大多都是帶有偏見的觀察,但也可以視為語言回過頭來影響人們對政治的看法。

    如上所述,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讓其華語時常夾雜著著不同的方言、英文和馬來文等,這可以被視為具有當地特色、靈活性的語言,但反對者也將之視為不規範華語。

    2020年底,一家補習中心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則關於「華文用詞規範」的貼文,希望學生們不要使用口語化的中文,並且也列出相關列表,將當地口語化的「不規範用詞」對照以中國為主的「規範用詞」,如將巴剎改為「市集」、有料改為「有學問」、大紅花改為「木槿花」等。此貼文最終引發了批評聲浪,迫使補習班刪掉該則貼文。

    其中的爭議在於,有認同者覺得需要有一套規範的語言和標準,但反對者認為為何規範化得以「中國」為標準,反而會喪失其語言的靈活性和地方性。與台灣「母語運動」相似,馬來西亞歷年也有「多說福建話運動、粵語運動」,憂心其他強勢語言,將掩蓋自身語言的呼聲。反之,也有「講華語運動」提倡多說華語,少說方言。

    這些呼籲的背後邏輯,都代表了語言背後所乘載的價值是否受到重視。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39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