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民主化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民主化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民主化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民主化原因產品中有3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誰能讓台灣變「正常國家」? 國是會議與二次民主改革的契機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回應台灣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今天,希望台灣變正常國家已成主流民意。 由於台灣的民主化是採取協商來推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林俊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民黨的推特最近發文唱衰台灣經濟,居然還拿蔣經國時期來比較,這實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現在20幾歲的年輕人出生時蔣經國早就過世了,21世紀已經過了20年,國民黨還活在上個世紀。難道蔣經國之後,國民黨就沒有執政過了嗎?怎麼完全不把馬英九放在眼裡呢? 他們越是強調蔣經國的成功,就越突顯馬英九的失敗。對於...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林佳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7:58:35

請與佳龍一起預約一場文化表演 疫情影響我們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各行各業都面臨到經營的危機。對於民眾而言,健康的衝擊是第一,經濟民生衝擊第二,而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可能是對台灣文化事業的嚴重衝擊,也可能是難以修復的傷害。因此,我們必須以行動來支持文化界。 蔣渭水先生在台灣文化協會第一期會報,發表...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5:19

天安門事件32週年:香港-那些追尋自由民主的人|一六時事 編輯|鄭巧筠 -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2週年,受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港人今年未能齊集港島維多利亞公園紀念「六四」亡魂,但他們改以遍地開花方式繼續悼念,控訴中共政權當年對民運的暴行。 支聯會秘書蔡耀昌也呼籲市民小心應對,...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ℭ???? ℭ????張珮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37

隨筆。 久沒發文了,匯流一下最近的日記。 我喜歡作為一個聆聽者與觀察者,匍匐在社會的暗潮中,看見光未君臨之處存在的騷動。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權威,有光、有筆、有鏡頭,才有歷史產製並保留。 作為一個人,就是一道光。 / 我之所以那麼愛新聞,對我而言是各個偶遇,事件連結起素昧平生的人們,也更傾向...

  •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1:00:02
    有 5,973 人按讚

    誰能讓台灣變「正常國家」?
     
    國是會議與二次民主改革的契機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回應台灣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今天,希望台灣變正常國家已成主流民意。
     
    由於台灣的民主化是採取協商來推動轉型,導致過去三十年間,須由政府援引社會力來分期推動改革,償還轉型欠款。但漸進式改革無法系統性解決問題。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加上國際對台灣的支持日益高漲之下,目前正是主動付清轉型尾款,推動正常國家運動,促成「第二次民主改革」的最佳時機。而台灣民眾更是清楚舊體制所帶來的限制與課題,開始由下而上呼應改革訴求。
     
    例如近來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受到廣泛討論,原因在其反映舊政治體制與新政治實踐相互牴觸與掣肘的現象。除須重新檢討中央地方關係、思考財政劃分的公正性外,也須改變過去只想利用交通建設來解決城鄉差距的單向思維。數位時代導致國土空間與人際關係發生革命性變化,應納入國土改造的討論中。進一步思考,我們可發現,包括:一、國土改造與行政區劃;二、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三、行政與立法關係;四、選舉制度改革等,都須要在憲政層次上進行配套討論。
     
    但從過去修憲經驗來看,即便完全執政,充分地朝野溝通與社會對話,仍是實踐憲改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李登輝前總統發起國是會議的理由。因為國是會議能提供一個更無拘束、不訴諸選舉和國會實力的政治溝通平台。台灣要邁向正常國家、規劃奠定長治久安的願景藍圖與實踐步驟,需要這種系統性討論國家課題的機會。
     
    身兼國家元首與執政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若能透過國是會議的召開,主動網羅公民力量,無私地凝聚社會與政治共識,並設法於體制內落實,相信更有助實現台灣國家正常化之目標。而健康的民主社會需要正常的、順應民意、具有執政能力的在野黨作為忠誠的反對黨,是以憲改過程中,應納入更多像:降低國會比例代表制的政黨門檻、推動地方議會政黨比例席次等,讓更多政黨有參政機會與健全政黨政治的討論。
     
    我們也期許國民黨在選出朱立倫為新黨主席後,能貼近主流民意,思考如何進行政黨與國家的體制改革。衷心希望,在朝野共同努力下,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與社會溝通,把握難得的憲改時刻,讓台灣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
     
    《自由廣場》投書全文連結➡️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75746

  •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張銘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1:05:28
    有 625 人按讚

    【選黨主席就好好說話 ,#不要為了勝選秀下限】

    朱立倫現在是不是選情告急了啊?怎麼會選個國民黨主席就原形畢露、講話不經大腦,虧大家還叫他「政治精算師」,看來不過就是個到處吵糖吃、四處討拍的巨嬰!

    1986年游錫堃院長,擔任黨外選舉後援會召集人,歷經35天秘密籌劃,終於在圓山大飯店成功推動組黨,一舉突破國民黨長期以來一黨專政、打破台灣黨禁。當年民主進步黨的誕生,國民黨就是因為面臨來自國際各界的龐大壓力及台灣人民集體意志,加上美國在背後大力支持、甚至強力施壓,才迫使前總統蔣經國先生不得不放棄獨裁專政的春秋大夢、願意放手讓台灣真正走向民主自由。

    回想不久前,張亞中在國民黨主席政見會上痛批朱立倫是「美國線民」,氣得朱立倫不顧形象一半就落跑,事後還想秋後算帳、封殺張亞中。現在想想朱立倫,其實是怕被拆穿,因為他跟美國根本沒有那麼熟,如果連美國當年如何支持台灣走向民主化,這段歷史都不知道、或刻意扭曲,朱立倫如何扮演好美國眼中的Eric Chu (protected)?

    誠心建議朱立倫,還是好好熟讀【衝破黨禁1986: 民進黨創黨關鍵十日紀實】這本書,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不要想要蹭熱度,朱立倫你現在應該好好想想,2014年市長選舉為什麼差點滑鐵盧,原因難道到現在還不懂嗎?
    新聞連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72241

    #圓山組黨
    #1986年
    #朱立倫
    #游錫堃
    #國民黨主席選舉
    #扭曲事實
    #假道學
    #張亞中
    #張銘祐
    #咱乀新北巿咱乀大文山

  •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3 21:01:03
    有 347 人按讚

    法國觀點:《Taïwan, le prochain repli stratégique de l'Occident ?》
    臺灣,西方的下一個戰略撤退?

    美國大西洋報刊登China’s ‘Very Tricky Situation’一文之後,法國大西洋報訪問了法國學者的看法。原文翻譯如下:

    (文中受訪學者是Barthélémy Courmont是里爾天主教大學的講師,也是IRIS的研究主任,負責亞太部門。)

    ❓Atlantico: 美國《大西洋報》強調了臺灣在美國和中國的地緣政治角逐中的重要性。讓這個島嶼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原因是什麼?

    🟢Barthélemy Courmont : 台灣的重要性並非最近的事,只是受到重新評估。從1950年代起,在朝鮮戰爭的邊緣地帶,臺灣被美國視為防堵共產主義在東亞擴張的堡壘。主要是艾森豪政府中的共和黨政治家,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臺灣以抵禦中國大陸的壓力。這種由兩國之間的協議所確認的戰略重要性,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甚至持續到美國承認中國之後。因此,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擴展了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美蘇兩極對抗結束後,人們對臺灣的興趣發生了變化。台灣在1980年代建立和鞏固了民主制度,臺北政府化身對抗極權政權的民主制度捍衛者,與此同時,臺灣也成為國際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國則以天安門事件驟然澆熄了民主化的希望,兩個中國(les deux Chine)的經濟同樣快速起飛(臺灣在這方面先於中國大陸),但採取了相反的政治軌道,造持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深。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對國力的宣揚,加上美國逐漸從亞洲撤出,導致人們擔心美國會在亞洲失去所有的影響力。因此,盟國們動員組成了 "反中國陣線"( front anti-chinois),結合對民主的肯定、加強戰略對話並警惕與中國崛起有關的危機。因此,華盛頓不斷重申其與日本和韓國的關係,美國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影響在冷戰結束30年後仍然非常強大。沒有得到外交承認的臺灣,在與中國發生安全危機的情況下,仍然受到華盛頓的保護,至少在其公開的意圖中是如此。鑒於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臺灣的 "心結"(noeud,借用美國政治學家Richard Bush的說法)因此越來越緊。雖然把臺灣描述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似乎略嫌誇張,正如《經濟學人》去年春天的表現,但無可爭議的是,這個擁有2300萬居民的島嶼,其戰略重要性與今天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權力爭奪密切相關。這裡要提醒的是,中國將台灣視為叛亂省份,並自1949年分離後要求恢復領土。

    ❓雖然美國已經匆匆從阿富汗撤出,但西方會如此輕易地失去其在臺灣的影響力嗎?這將產生什麼影響?

    🟢這不太可能,但同時也應該謹慎行事。為什麼不太可能,因為臺灣的民主政府和島上的絕大多數人(écrasante majorité)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甚至是對其主權的潛在威脅。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是臺灣唯一的敵人,而臺灣是中國唯一的敵人。面對這種威脅,考慮到過去二十年來軍事權力平衡已經改變,北京目前占優勢(別忘了直到2000年代中期,臺灣的軍事能力還能威懾中國),臺北必須依靠能夠提供援助的戰略夥伴。因此,與美國的聯繫是不可或缺的,與日本或歐洲國家之間的合作也是如此,還有東南亞國家。華盛頓的戰略影響在臺灣仍然非常有存在感。

    同時,美國這種戰略支持的可信度如何,以及最重要的,臺灣人如何看待這種支持?一個經常被忽視的插曲可以說明狀況。2005年,中國通過了「反分裂法」(loi anti-secession),旨在勸阻陳水扁總統當時主張的臺灣獨立宣言。美國重申其對臺北的戰略支持作為回應,但明確指出,這種支持不是自動的(automatique),在臺北「挑釁」的情況下不適用。換句話說,華盛頓保留干預或撤退的權利,這取決於對具體事件的評估。如果中國對臺灣進行軍事攻擊--順帶一提,這種可能性必須讓我們參考博弈理論(la théorie des jeux)-- ,美國將在該確切時刻判斷介入的程度。而如果在美國看來,是臺灣挑釁北京,那麼美國的承諾很有可能減縮成態度上的宣示。臺灣並不會等到阿富汗的潰敗才意識到戰略對話和軍事承諾之間的區別。

    ❓從阿富汗撤軍是否反而會讓美國更加專注於與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決戰?

    🟢首先,應該知道,從阿富汗 "撤軍 "是美國在該地區外交政策的失敗,而並非只是部隊移動…。二十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領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人的心頭大患,而且這種心頭大患還在繼續擴大,有可能會忘記地緣政治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拉鋸戰。華盛頓並沒有等到從阿富汗撤軍才認定中國是其一貫的對手,無論該認定是對是錯。在這種格局下,美國不斷尋求鞏固其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網絡,利用口號(印度洋-太平洋是最新的口號)和威脅,有時是真的,有時不太是。QUAD(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四國峰會)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以及華盛頓,是拜登政府的優先事項。然而,在這個非常異質的集團本身的限制之外,其成員有時有非常不同的利益,華盛頓召集新的戰略夥伴的能力似乎有限。說服首爾加入QUAD的努力至今沒有成功,而對中國崛起的擔憂非常強烈的東南亞,也沒有被這個集團的邏輯所吸引。再加上這裡提到的所有國家,除印度外,都是與中國一起簽署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國家......。簡而言之,中美對決在華盛頓被大力宣傳,但在亞太地區,對該地區的國家和公司而言,其現實情況又是如何?

    📌訪問原文連結
    https://www.atlantico.fr/article/decryptage/taiwan-le-prochain-repli-strategique-de-l-occident-barthelemy-courmont
    📌美國大西洋報文章連結
    https://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21/09/china-taiwan-afghanistan/619950/

  •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06 17:29:00

    國民黨的推特最近發文唱衰台灣經濟,居然還拿蔣經國時期來比較,這實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現在20幾歲的年輕人出生時蔣經國早就過世了,21世紀已經過了20年,國民黨還活在上個世紀。難道蔣經國之後,國民黨就沒有執政過了嗎?怎麼完全不把馬英九放在眼裡呢?

    他們越是強調蔣經國的成功,就越突顯馬英九的失敗。對於馬英九的功過,國民黨碰都不敢碰,反而回頭「考古」蔣經國,講那些現在大半台灣人都沒體會過的經濟神話,我認為原因也很簡單:馬英九在國民黨內還有地位、還有話語權,誰敢說他的不是?

    從蔣經國以來的歷任總統,或多或少都會有人懷念他們執政的時期,李前總統的民主化、阿扁總統的本土化,我相信蔡總統卸任後,也一樣會有很多人懷念她執政這8年帶台灣走向國際。唯獨馬英九,你很難找到人會懷念這段時期,或是記得他有什麼政蹟,他這8年的空白與無能,正是國民黨到現在還一蹶不振的原因。

  • 台灣民主化原因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11-15 16:06:02

    今(15)日林佳龍委員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針對退休四大基金等議題質詢銓敘部長張哲琛。林佳龍表示,國民退休金制度是高度政治性,涉及民主化之前所遺留下的社會政策,「現在是回來整個整理的時候到了」,必須召開朝野國是會議,從 Political Pact到Social Pact的支柱才能解決退休金改革,我們這一代不要輕易失去改革的機會,要以蒼生為念,朝野合作共同解決過去歷史留下來諸多社會正義的問題。

    林佳龍提出目前政府基金的操作相對國外投信公司是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國內政商關係人謀不彰,第二是基金操作是淺碟性的,量也不足,盈虧機制也沒建立,且趨於保守。最近有學者專家提出,朝退休金公團也就是公法人的方式來整合各基金,委由專業人士來操作,才能在訊息萬變的資本市場裡趨吉避凶,有如新加坡國營淡馬錫控股公司,林佳龍委員舉美國加州退休金的操作微粒,獲利率都有10%以上,相對我國勞保、勞退獲利率跟二年期的定存利率差不多約1.7%上下,他問張哲琛贊不贊成由退休金公團以公法人的制度來操作基金。張哲琛認為,以新加坡為例是委由淡馬錫專業操作,他個人非常認同所有退休金成立公團交由專業的人士操作。

    張哲琛也表示,現在比較困難,因為各有不同法源,要整合需要一段時間。林佳龍隨即表示,法令反映政策,政策訂了立法院自然會推過修法。林佳龍在質詢台上強調,由張哲琛來推動最好,過去當過國民黨大掌櫃與光華公司的董事長,也在財主單位服務過25年,但擔任銓敘部長後卻大而化之授權文官,趨向保守,「懷璧其罪阿!你來推這個最好,以杜悠悠之口」。林佳龍指出,國民黨投資的基金去年賺了29億,這麼好的績效,這樣的人才來到公團幫全民來操作獲利率一定比現在高,「張部長,有沒有使命感在你任內推出?」張哲琛表示,這次外界對所有年金整合期望很高,他將會提出這方向的建議經建會將四大基金朝公團的方式操作。

    林佳龍重申,政策需要政治支持,政策決定法律「贊不贊成召開國是會議朝野合作的方式來推動?」林佳龍問張哲琛,張回答,各部會提修法,整合一定要朝野合作。

    林佳龍指出第三波民主化全世界的經驗,民主化過程有兩種轉型,政治轉型與經濟轉型,基本上要用Pact契約、圓桌會議來決定,真正是政策性問題,朝野決定才會反應在法律的增修上。林佳龍舉出,台灣第一次國是會議開啟修憲、國會全面改選,國發會討論出凍省相關問題,民進黨時代經發會確定了挑戰2008及 重大兩岸政策,國民退休金制度是高度政治性,涉及民主化之前所遺留下的社會政策,「現在是回來整個整理的時候到了」。林佳龍強調,如果不用具有政治協商的國是會議做政策性的方向,單單就行政立法的關係來討論就流於本位,見樹不見林。他舉出,西班牙法朗哥時代的政治轉型,遭遇經濟社會重大議題無法解決 ,最後勞資坐下來談,波蘭賈魯賽斯基的軍事政權遇到經濟大問題,也是跟團結工聯華勒沙坐下來談,這些都不是一般公務員或部會首長可以決定。

    林佳龍最後給張哲琛良心的建議,現在是改革基金的契機,應該回去跟馬總統回報,必須有從 Political Pact到Social Pact的支柱才能解決退休金改革,民進黨執政時朝小野大不一定能解決,國民黨現在掌握行政立法正是改革退休金的黃金時間,這是歷史給我們改革的機會,就是馬總統任內這三年。林佳龍強調,我們這一代不要輕易失去改革的機會,要以蒼生為念,朝野合作共同解決過去歷史留下來諸多社會正義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