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抗日電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抗日電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抗日電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抗日電影產品中有1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

台灣抗日電影 在 King Huang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6:19:06

看了阿富汗近期的新聞,總統逃亡,但副總統率領政府軍反攻,成功奪回一省會,並在峽谷展開激戰。 這讓我想起台灣過往的歷史。 當時中日戰爭爆發,清朝的腐敗與落後,在日方的帝國主義下,引進西方的精良武器,令清軍在戰爭中隊節節敗退。1895年4月17號,日本以攻下北京作為威脅,強迫其簽訂極為不平等的馬關條...

台灣抗日電影 在 寫小說的人,光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8 01:34:18

「我該以歌詠星星的心情,來愛一切將死之物,然後走上,我所被賦予之路。今夜,風也吹過了星星。」─韓國抗日詩人 伊東柱 ⠀ 我幾乎沒有讀過韓國文學(韓國電影倒是看過一些),越了解韓國歷史,越會發覺:某種程度上,韓國與台灣宛如異卵雙胞胎。 ⠀ ⠀ #關於吹過星星的風 ⠀ 《吹過星星的風》,2020年出版,...

台灣抗日電影 在 港都文史百景Culture&History of Taka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41:26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 自西元1920年代開始,全世界都吹起了「民族自決」的風潮,而後這波風潮也傳到了台灣來,當時台灣的部分知識份子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開始體認到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不能永遠淪為被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被殖民者,所以決定採取非武裝的方式來對抗日本政府對台灣人的政治箝制。 於...

  • 台灣抗日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0:51:27
    有 11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台灣抗日電影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0:49:28
    有 32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台灣抗日電影 在 柯文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20:00:28
    有 23,580 人按讚

    2021年,臺灣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疫情,幸好疫情已經趨緩,希望今晚團圓賞月不只是小確幸,而是值得珍藏的幸福記憶;這樣的中秋夜,值得來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

    一百年前的臺灣,正遭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蔣渭水、林獻堂等知識份子,在臺北靜修女中禮堂創立了 #臺灣文化協會 ,要用文化啟蒙凝聚台灣人的共識,推動人民自覺、自決精神,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

    當時蔣渭水寫下了《臨床講義》,他將臺灣擬人化,診斷出臺灣罹患了智識營養不良症,「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因為對自身處境不了解,導致內外失調,處於脫離世界文明的停滯狀態,唯一解藥就是大劑量的知識文化。蔣渭水認為臺灣體質大改造後,就能重新充滿活力。於是,文協積極舉辦讀報社、演講、播電影⋯各種方式和人民溝通,演講愈辦愈盛大,引起台灣總督府的關注,總督府乾脆直接派警察監聽或直接中止演講,但思想已經萌燒,文協帶起了風起雲湧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 。

    一百年前臺灣知識貧乏,如今卻是資訊爆炸。我很好奇,如果蔣渭水、林獻堂身處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方?兩位先生的後代:蔣朝根與林承俊先生則告訴我,他們認為當今台灣資訊不平衡,需要更多 #文化維生素 與 #團結疫苗,而在政治上掌握權力者,不要只是嘴上說著相忍為國,要更懂得 #犧牲自我 、謙讓團結,短短幾句回應卻有十足的啟發性,可見文協人物的思想,具有穿越百年的影響力。

    文協創立一百年了,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節點,從本週起,台北市政府會開始一系列活動,希望帶大家回顧百年來的文協足跡,9.25 我會到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繼續跨時代對話交流,臺灣要再度文化啟蒙,再度自覺自信,這樣的中秋,就更完美了。

    #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
    #臺灣是世界的臺灣
    #中秋節快樂

  • 台灣抗日電影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7-07 19:00:00

    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馬共 #中共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3「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廣告段落
    02:26 馬共的成立
    03:45 三面諜萊特
    05:19 英國人重返馬來亞
    07:15 中共與馬共
    08:27 餘生的故事
    09:30 我們的觀點
    10:46 提問
    11:0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關節
    |腳本:關節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Red Star Over Malaya: Resistance and Social Conflict During an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1-1946:https://nus.edu/2V0HvSb
    →何啟才: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探究:https://bit.ly/3qMQPoL
    →于洪君:马来亚共产党及其武装斗争的兴起与沉寂:https://bit.ly/2UplPPB
    →維基百科:馬來亞共產黨:https://bit.ly/3xly6TG
    →許劍虹觀點: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馬共叛亂到改革開放:https://bit.ly/3xkX2L0
    →游击战斗、埋骨青山与和解归来: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03902


    【 延伸閱讀 】

    →紀錄片《不即不離》:https://bit.ly/3xmDKEW
    →電影《波羅蜜》:https://bit.ly/3Ayjl1B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台灣抗日電影 在 說書人Voc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4 19:34:35

    更正:關於神社裡面究竟是不是拜祖靈,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有待證明。


    每週六晚上七點半上片,現在全台國光號客運上也能看到環島系列影片喔!

    感謝在地朋友提供部份以前的空拍素材,也感謝朋友Geo導覽。

    牡丹,這麼美的名字,卻有著非常遺憾的故事,一起來看看這些美景和故事吧!

    前十三集我從基隆出發,去了桃園的後厝港、苗栗的玉清宮、台中、南投橋聳雲天、雲林金光大佛和五年千歲暴龍公園、信仰堡壘北港朝天宮、嘉義的巨大三國英雄神像,試吃知名嘉義火雞肉飯!後來上了阿里山一探廢棄鐵道眠月線、走進廢棄的學校,遇到了台灣特有的動物,也好好的看了奮起湖和神社遺跡,拍了台南麻豆代天府的巨龍和地獄天堂,然後到了高雄帶大家去吃最厲害的義大利麵,去了充滿美景和故事的蓮池潭,還有美的誇張的三鳳宮,探訪了全台唯一參拜戰艦的紅毛港保安堂、以及最後去了潮州綠色隧道、佳冬蕭家夥屋、洋樓,還沒看的話別錯過前十四集喔!


    - 環島系列的由來 -

    你也想過環島嗎?我想了很多次,但是一年拖過一年,擔心這擔心那,也懷疑自己真的能夠自己一個人在外面待那麼久不回家嗎?這一次,我不想再拖了,我是怎麼過這些日子的,影片裡好好一點一點的告訴大家吧!有疑問就留言吧。

    台灣是我們的老家,藏著許多故事和美景,但卻常常被忽略,太可惜了。

    我帶了許多自虐的攝影器材到了那些從小就好奇的城市、遺跡、海洋、山上、建築、信仰,想親自看看到底會遇到什麼樣的風景和人,跟我一起來吧!

    環島共花了近一個月(有些素材則是更之前就拍了),從基隆開始,走桃園、苗栗、台中等一路往南到墾丁再往東,值得去的地方太多,因此很多城市還是無法兼顧,我想以後還會有很多趟吧。


    剪輯&broll調色:維尼
    https://ethanhung3513.carbonmade.com/


    封面文字:寒星
    https://www.instagram.com/zizizizichan/
    hanxxingchan@gmail.com


    英文字幕翻譯:Cathy
    英文字幕製作:Rayjay

    喜歡的話記得留下你的感受和問題喔!你的支持,總是讓我很感動。


    想看更多:

    FB:https://www.facebook.com/XGVocal/ 電競說書人Vocal

    IG:https://www.instagram.com/xgbboyvocal/


    攝影器材:

    機身:Canon EOS R(2019/10)、Osmo action(2020/01)、DJI Mavic MMini、Canon EOS M50、iphone7+(成都、重慶vlog)、

    鏡頭:EF-M 11-22mm F4-5.6 IS、EF-M 22mm F2.0、EF-M 55-200mm F4.5-6.3、Bitplay HD超廣角2代(for iphone)、EF 16-35mm F4 IS L、RF 35mm F1.8 IS

    穩定器:大疆Ronin SC(2019 8 )、智雲Weebill S(2019 11)

    麥克風:Rode VideoMicro


    Vocal與他的暹羅貓阿香:


    Vol.1 接阿香回家 https://youtu.be/dKP-_PS4auU

    Vol.2 同居生活開始 https://youtu.be/UA9xEYmlXzE

    Vol.3 阿香吃雞了! https://youtu.be/yaddB1rO-yo

    Vol.4 貓生低潮! https://youtu.be/iId1DVu6hdw

    Vol.5 陽光小暹羅貓 https://youtu.be/Mcv-CqMh8ZI

    Vol.6 阿香平時喝甚麼? https://youtu.be/q5yQrDx1zPA

    Vol.7 誰在跟蹤本貓?鬼鬼祟祟的!出來喔!https://youtu.be/hCE-x1JfgTI

    Vol.8 小貓的第一次Petree自動廁所(貓砂盆)體驗!再也不用鏟屎啦!https://youtu.be/5XFKUa6qGz0

    Vol.9 為了給貓跟我更好的環境,買了小米空氣清淨機!
    https://youtu.be/UMb5hdFEzRc

    Vol.10 誰說貓就愛吃罐頭的?
    https://youtu.be/awvEPVzRdOk


    人性系列:

    Vol.1 除了加油,你還能怎麼安慰人?
    https://youtu.be/QX3Dr6ThkrI

    Vol.2 朋友?兄弟?閨密?你可以試試在出事的時候找他們看看。 https://youtu.be/ETB8QO8Td0A


    旅行Vlog系列:

    Vol.1 「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台灣人的四川成都風雲大佛之行!錦里吃擔擔麵!
    https://youtu.be/yYcRpbZH2Co

    Vol.2 穿過你家門口的霧都輕軌!台灣人的重慶「黃金甲」、「變形金剛」場景探險,老火鍋不能錯過! https://youtu.be/hZgN-o3FJyI

    Vol.3 警察出來洗地啦!去周星馳拍攝「功夫」場地玩,對比兩個不同年代,三個台灣小夥子的上海旅行!不可錯過的外灘夜景! https://youtu.be/rrnlF6SsRsM

    Vol.4 你受的了嗎?比猛獸還猛的孩子(氣)!三個台灣人的上海旅行最終章,超多汁的豫園小籠包!
    https://youtu.be/-eViCDDNbgI

    Vol.5 外內外跑法之北宜公路靈魂車手Feat小咖!一探隱密千島湖、坪林、基隆中正公園、通堂拉麵~
    https://youtu.be/yy_pUDZMTCI

    Vol.6 滿滿的台灣味就在這片!基隆人的侯硐貓村、九份、基隆廟口美食之旅。
    https://youtu.be/y4LNW-q1qrY

    Vol.7 台灣人的深夜驚悚北京上集,吃到平價但好吃的烤鴨!
    https://youtu.be/6lC8V920Bh4

    Vol.8 終於來到歷史中的帝王神宮紫禁城!三里屯、故宮之旅、懷念老歌金曲之北京下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gjLQ...


    電競解說:

    Vocal的西安TGA吃雞手遊和平精英決賽解說精華
    https://youtu.be/LXF421q1fpM

    華麗登台?你錯了,電競主播(解說)其實是這樣的!跟我來工作一天吧!上集。(PUBG M/吃雞)
    https://youtu.be/MyB3IvnfFBY


    華麗登台?你錯了,電競主播(解說)其實是這樣的!跟我來工作一天吧!下集。 Feat 阿梅、美少女宅宅
    https://youtu.be/gVGhpszvLbY

  • 台灣抗日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8 17:22:41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