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所有大學校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所有大學校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所有大學校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所有大學校徽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威的ㄧ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大的新衣] 今天看到朋友轉發台灣大學新的國際logo設計。我在網上做了一些research,發現還沒有太多人在討論。所以台灣最具象徵性的學校在品牌形象上做這麼大的更新,將會是一個decade轉換點的突破,還是2020的葫蘆猴呢? 小威個人是覺得⋯國際版logo雖然是在想要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

台灣所有大學校徽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21:23

|日治中期──高等學校男生| ◆蔽衣破帽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 #新生禮 嗎?小編的大學有迎新茶會,朋友的大學則有「扣門禮」:新鮮人穿著學士袍站在門的一端,敲響門,而師長穿著博士袍在門的另一頭迎接,象徵學生入學後開始尋求智慧的旅程。 當然除了學校舉辦的新生禮以外,還有學生們之間傳承的新生...

  • 台灣所有大學校徽 在 小威的ㄧ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1 20:25:52
    有 792 人按讚

    [臺大的新衣]

    今天看到朋友轉發台灣大學新的國際logo設計。我在網上做了一些research,發現還沒有太多人在討論。所以台灣最具象徵性的學校在品牌形象上做這麼大的更新,將會是一個decade轉換點的突破,還是2020的葫蘆猴呢?

    小威個人是覺得⋯國際版logo雖然是在想要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卻沒有呼應舊校徽中任何的元素和概念。兩個標誌原本的用意是要象徵台大不同的面貌,但卻因為沒有任何的連結反而變得有點人格分裂。舊校徽可能過度複雜或老氣,但其中的圖像和細節還是表現出一些歷史和故事,新的Logo相較之下真的非常pedestrian (素人,平庸)

    我看到網上官方發表:

    「台大日前發表全球形象策略和形象識別,以台大建築經典十三溝面磚的簡約線條為元素,呈現台大特色和國際感,台大第一任行銷執行長林俊昇表示,台大形象識別以思辨藍為基底,並用21條線排成校內椰林大道和總圖書館形狀。」

    er.... 與其說圖書館,看起來比較像一個教堂。可能這也是你們的概念之一?讓大家走進學校就想要禱告?然後那21個線條好細,完全沒有份量,讓整個Logo看起來很flimsy. 那個中間挖出來的T也不美,是一個頭非常重的T,比例不對。我在網上找了一個類似的Logo也是用線條組成的T,但就沒有以上敘述的這些問題。你們可以拿它來做參考。

    另外,新的logo lock up裡面logo和字體沒有對話。所有的字體就疊在旁邊like a after thought, 至少舊校徽還有把字體融入到那個圓圈圈裡面。

    而且說真的,現在的設計已經不是簡約和幾何就是流行。那已經是有點九零年代的思維,很多新一代的設計反而開始找回一些decorative(花俏?這我不會翻)的元素。

    看看2008年的時候 Tropicana 柳橙汁做的視覺形象更新。他們花了3000多萬美金把所有的包裝都改得比較"簡約","摩登" 結果在一年之內就虧了2000多萬美金😱成為近代史上最糟糕的設計範例。

    當然台大不是柳橙汁,我這個舉例只是想要證明根據一個過時的對"流行"的刻板印象做Logo更新很有可能會帶來反效果。

    台大的舊校徽這個徽章的look英文又叫做"emblem". 其實我個人還蠻喜歡 emblem,因為他有一種historical (擁有歷史)和royal(貴族)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你看所有美國的常春藤名校校徽也都是持續使用幾百年來傳承的emblem型態。至於臺大的emblem,其實顏色和裡面的圖像的比例也可以update一下。我們可以參考星巴克的商標過去怎麼做修改卻保持原本美人魚的圖像。或是參考Versace的美杜莎,在過去20年中臉都有微微的整形,但還是繼續表現出深遠的品牌故事。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啊那小威你意見這麼多如果叫你來設計你會做得比較好嗎?當然,如果他們有興趣有預算請得起我的話,我絕對樂意效勞👌

    but before that, 還是希望台灣在設計方面可以多加油!

    #台灣國立大學 #臺大 #校徽 #logo設計 #有點弱 #小威的一生

  • 台灣所有大學校徽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30 20:00:38
    有 272 人按讚

    |日中期──高等學校男生|
     
    ◆蔽衣破帽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新生禮嗎?小編的大學有迎新茶會,朋友的大學則有「扣門禮」:新鮮人穿著學士袍站在門的一端,敲響門,而師長穿著博士袍在門的另一頭迎接,象徵學生入學後開始尋求智慧的旅程。
     
      當然除了學校舉辦的新生禮以外,還有學生們之間傳承的新生禮,〈三個傻瓜〉裡就有演過學長把學弟叫出來進行新生禮的橋段,雖然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變成了集體霸凌事件,失去原本的意義。
     
      日本時代台灣的大學,便有一些從日本傳來的,不成文的「新生禮」。
     
      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北高校的楊基銓說:「在中學校唸書時尚被認為是小孩,一旦進入高校,突然受成人一樣的款待,學生可以留髮,不必剃光頭。」,在這樣的基礎上,便發展出了一套名為「敝衣破帽」的儀式。
     
      台語研究學者王育德曾回憶道,剛入學時,同住的三年級學長一邊把玩著他剛買的全新黑絨制帽,臉上慢慢浮現神秘的笑容,一邊說如果沒有經過頂上局部「開封」這一關,就稱不上「獨立自主的高校生」。
     
      接著學長便和同伴使勁的撕破帽頂,之後特意用白線縫上。戴著破帽,把頭髮拉出帽外,腰纏長巾,腳踩木屐,「弊衣破帽」的行頭才算完成。
     
    ◆立領學生服
     
      大家時常在日劇裡面,看見的這種立領的學生服,一般被稱為「詰襟」,但在日本時代大多是高等學校生(相當於如今的大學)在穿著。
     
      雖然中學校(高中)一開始也是詰襟再加上綁腿,但因為之後太平洋戰爭的開打,中學校制服逐漸變成卡其色的制服,因此在繪製上,我們仍是以大學生的穿著參考。
     
    [#角帽+#校徽]
     
      搭配「詰襟」的,還有帽子、西裝褲、皮鞋等等,而帽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配件之一。學生服的分為「正帽」和「略帽」,略帽是草桿帽,是夏天的帽子;正帽則是冬天戴的,通常是黑色的角帽或是海軍帽,正中央鑲飾每個學校的校徽。 
     
      除了圖中全黑的角帽,幾所學校如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醫學大學,在帽緣有縫製有白線,因此大學生戴的帽子也被稱為「白線帽」,是一種知識份子的象徵,當大家看見「白線帽」時,很容易會對你產生敬佩(或是獲得女孩子的芳心XD)。
     
    [#詰襟(つめえり)]
     
      詰襟是一種立領的黑色西裝,現在也可以在許多日劇的男高中生身上看到。詰襟原先是在歐洲被作為軍人和公務員的制服,在明治時代時被引入日本,被作為軍人、官員、警察等制服使用,1880年代陸續被日本普及成中學、大學的制服,而後引入台灣。
     
      詰襟的衣領是立起的,通常會是一個前低後高的狀態,後面的衣襟高度標準在4±0.2公分。
     
      另外在學校教育中要求必須「襟を正す」(端正衣領),也有著「端正個人品格」、「遵從社會秩序」等意義。另外,詰襟下擺的扣子則通常需要扣起來,若敞開會被認為不禮貌。
     
    [#鈕扣]
     
      詰襟上的鈕扣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部份,不只金光閃閃的引人注目,如今也有「第二顆鈕扣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把它送給喜歡的人代表自己的心意」這樣的象徵。
     
      詰襟上的鈕扣大多是金色的,材質多為金銅,也有一部份是鋁製的,有些鈕扣上還會有校徽。除此之外,袖扣是用一種「あきみせ」的方法鑲在袖口的,あきみせ是指袖口的鈕扣是為裝飾用,並非真的可以扣起。
     
    [#西裝褲+#皮鞋]
     
      搭配詰襟的是西服的西裝褲,有些人會露出腳踝,或在一些崇尚「蔽衣破帽」的校園裡,會將褲管捲起搭配木屐,已表示大學生有獨立思想不受體制束縛的象徵。
     
    ◆日本時代的學生運動
     
      日本時代的台灣學運,有一個極大的特色便是「由外而內」,在日本留學的台灣人受到當時大正民主的風氣啟發,進而帶領台灣本島的社運與政治發展。而蔣渭水等人成立的「文化協會」,便是將這種風氣擴展到校園的重要推手之一。
     
      「文化協會」的一千名會員中,大部分皆為仕紳,但仕紳因為年紀與身份的關係,比較沒有時間放在活動與倡議上。這時裡面約佔兩百七十人的學生們,就是一股很重要的能量了。
     
      參與學生運動的學生,又以師範學校(國語學校)的人數最多。學者們認為,除了醫學校以外,國語學校便是最高的學歷,幾乎可以算是台灣的菁英;另一方面,會去唸師範學校者,有不少人是因為家境清寒,無法留學或讀醫,而較為清寒的學生,對於階級問題也比較看重,更有民族意識。
     
      雖然查閱當時的衝突事件,導火線常常會讓現在的大學生感到匪夷所思(比如:畢業旅行地點分歧、學校靠左靠右行走規定不合),但之後往往因為校園裡的警察拔刀威脅,或是台灣學生必須要向日本學生敬禮等長年歧視原因,而演變成大規模的學生抗爭。許多學生在抗爭活動中,遭到退學處分或是面臨刑罰,而文化協會也曾因為報紙攻擊,而使得退出者高達四百多人。
     
      「自由這種事情,沒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就是一直種就對了,因為永遠有人想要剝奪你的自由。」
     
      這句話來自朋友的大學教授,一如這個百年後的今天,雖然已經不用面對日本殖民台灣那種「二等公民」的悲哀了。但社會上不公的事情仍是層出不窮,校園裡仍有許多事情需要發聲。
     
      那時候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需要面對的,願所有公民皆能擁有自我的意識,願所有學生都保有初心。
     
    參考資料:邱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藍博洲《日據時期台灣學生之運動》、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 台灣所有大學校徽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15 11:06:55
    有 149 人按讚

    【摘要:倫敦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學校嚴格規定,只能補發一次。而蔡英文卻拿到兩次補發的博士證書,顯然嚴重違法倫敦大學的規定。蔡有三個證書,三個不同校長簽名。這明顯根本不是倫敦大學的做法,其中必有詐!】

    正文:

    徐永泰:LSE聲明疑點重重

    本報記者/洛杉磯報導 2019年10月14日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史博士、美西華人學會理事長徐永泰9月赴英國倫敦閱覽蔡英文總統論文,寫下讀後感等三篇文章後引發廣泛討論,蔡總統並以公布論文草稿及學位證明等自證;10月8日倫敦政經學院(LSE)官網發出聲明,指蔡總統獲頒法學博士學位。

    不過,徐永泰博士以所進行的研究心得認為,LSE官網聲明不可盡信,並已去函LSE官網監督機構詢問,以澄清心中疑慮,善盡學者研究本分。

    *LSE幾個圖書館從未收到蔡英文論文

    以下是本報書面專訪徐永泰的內容紀要:

    問:LSE官網聲明,蔡英文總統確於1984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也收到,且在1985年所刊出的索引文件裡有紀錄。你對此一聲明的看法為何?

    答:這幾天看到媒體轉述LSE 官方網站的聲明證實蔡總統確實拿到學位和有交論文給Senate House Library和 IALS Library,似乎直接打臉所有質疑蔡總統論文和學位的人。

    我們此時如果再質疑這個官網的聲明,好像雞蛋裡挑骨頭,無事生非。

    可是這個官網聲明還是與學者實地的調查結果,有很大的的差距。LSE 的官網此時聲稱蔡總統有呈交論文給Senate House Library 和IALS Library這兩個圖書館,為什麼我們今年7月前卻在這兩個圖書館找不到蔡總統當年的論文呢?

    LSE幾個圖書館都說他們從未收到蔡英文的論文,也從未說他們將論文弄丟,怎麼又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林環牆教授2019年8月27日做的獨立報告已經說明了這個事實。詳細內容請參閱
    https://www.dropbox.com/s/or5i4l5nwscej1m/Lin_report_27Aug2019.pdf?dl=0
    LSE的官網是屬於大學的,監管LSE官網的單位是The Truth-Trust-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簡稱T3或【真理,信任和科技委員會】,有五位委員,主任委員是Professor Charlie Beckett,他也是公共資訊學系的主任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T3 Commission負責審核所有的資訊,透過最新的網路科技,保證這些資訊的真實,提高閱讀者對LSE官網的信任。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SE有27科系和近200個以上的研究計劃,其中還包括海外招生,頒授各式學位,甚至PhD。每個學系和研究計劃都有自己的最新研究心得,增加的師資和講座內容,和研究計劃的擴展,透過LSE官網將資訊上傳。

    *LSE網站所有資訊並非百分之百正確

    TC3能夠保證LSE網站所有的資訊100%正確嗎?答案是:不能。

    在T3 Commission 的網站上強調,如今網站平台的錯誤消息和非法行為非常嚴重,也舉實例:Google谷歌在歐洲因為設計優先看到其網站上的link,而被重罰24億歐元。所以T3 Commission有這麼一個但書聲明,它雖完全具有LSE官網的資訊監督權,基本上仍無法執行保證所有資訊正確性。請參閱它的聲明:http://www.lse.ac.uk/media-and-communications/truth-trust-and-technology-commission/platform-responsibility
    LSE在10月8日發布的新聞,內容真實性仍待求證,發文時間點和動機可疑,尚未蓋棺論定。

    問:LSE官網聲明有那些問題呢?

    答:A. LSE官網新聞單位不經查證就認定台灣國圖館收錄的是蔡總統的博士論文手稿,並做出電子版,等同背書,這個聲明太粗糙,誤導大家認為只要將可以將私人文件送往國圖館,連LSE都可背書,對千千萬萬認真的學者而言,這是一種輕挑藐視的行為。不過這個聲明說現存在LSE婦女圖書館的蔡總統私人拷貝,是以個人【書】的拷貝(而不是以【論文】登錄的)。這一點,至少LSE 敢於承認,與我們的調查吻合。
    既然要給蔡總統背書,卻又說:“Dr. Tsai recently provided the LSE Library with a facsimile of a personal copy of the thesis.”(蔡總統最近提供LSE圖書館一份個人傳真論文拷貝....),聽起來還真的耐人尋味。等於告訴大家,這不是經過審核通過的論文。

    B. LSE應當說明這個私人版本明明是放在【婦女圖書館閱讀室】卻故意改成【圖書館閱讀室】,像是一個私下漂白的小動作,是沒有擔當的行為。

    C. 這個聲明說Senate House Library確定從IALS圖書館轉交蔡總統的論文拷貝,這個邏輯太蹊蹺了,如果蔡總統1984年通過論文考試,按照LSE PhD Academy規定,論文拷貝需要同時交給Senate House Library,IALS Library和LSE Main Library的,哪裡需要假手IALS再轉交給Senate House Library?

    *聲明論文存圖書館 三館為何都遺失

    D. 蔡總統在國圖館的散頁版上傳時的聲明申說,存放在圖書館不知何故遺失,那麼為什麼會三個圖書館會同時遺失?LSE為什麼不出來澄清到底有沒有遺失?或為遺失學生論文拷貝而道歉?還是裝聾作啞,配合蔡總統的聲明?或是規避責任?

    E. 為什麼要由英國United Kingdom Legal Research中找蔡總統的論文書目索引listing?LSE擁有所有學生考試和論文資料的源頭,何以要到其他網站上去尋找?

    直接前往校方本身負責相關學生口試記錄的單位尋找就得到答案了,不是嗎?LSE這般捨近求遠,邏輯不合。

    F. LSE官網的回答還是沒有涉及重點:也就是1983/84學年間蔡總統的學生記錄,與導師互動的學習過程PhD Log,什麼時候口試?主考官的稱謂,和口試考評的記錄,和口試通過的日期等等重要資訊。如果能把這個博士學位考評的前後六個月歷程的記錄能夠公開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我想所有學者的疑問統統迎刃而解。大家就不會再追查了,是不是?當然如果沒有這些必備資料,硬是要,又能向誰要?

    縱觀LSE的新聞,看不到校方哪一個部門具名出面,避重就輕,話僅說三分,蠻典型的英式隱言隱語(understatement)。另一個可能,就是撰寫這個新聞的人,是轉發別處新聞,利用LSE的官網平台做某種掩護。

    *博士學位證書三個版本 很難釋疑

    問:蔡總統的學位證明、論文稿件及LSE官網聲明等都已陸續釋出,你還是堅信自己的觀點呢?你認為那一部分最可疑?
    答: 除了前述指出的問題,還有一個疑點就是【博士學位證書】:蔡總統曾經在不同時間出示過三個不同版本的博士證書。如果畢業,一個證書就夠了,何必要三個?同時擁有三個不同年代的學校頒發的博士證書,更是不可思議。

    關於畢業證書的說法,和證書產製造室(Diploma Office)和LSE 的公關部門(Media Relation)彼此說法矛盾。應當根據LSE校方畢業證書的辦法條例(https://info.lse.ac.uk/current-students/graduating-from-lse/degree-certificates)非常清楚地規定取得證書的必要手續。畢業典禮當天是不發證書的,需要證書必須繳費申請。如果畢業生希望在畢業典禮當天拿到證書,必須事先辦理繳費和申請手續。申請時必須提供身份證或護照,一般生是如此。為表示慎重,博士畢業證書必須去LSE PhD Academy (博士班管理局)去申請,手續則同。

    分校LSE 于2007/2008年獲得母校University of London授權,自己可以頒發學位,不必再由University of London 統一代發。在2007年之前,LSE 的畢業生的證照是由University of London頒發。因此,畢業證書上面的校徽是University of London;在2007/2008 學年之後,LSE的畢業證照則顯示LSE的校徽,由系主任和Vice Chancellor 同時簽字。

    LSE 2007/2008 學年以前畢業生的畢業證照則另有單獨規定。因為損毀或遺失,可不可以補發?答案:可以。 但是LSE補發畢業證書的手續相當複雜。學校認為畢業證書是一個獨特和非常珍貴文件(A unique and valuable document),所以補發程序特別謹慎,要求特別嚴格。申請補發的理由必須正當。畢業生如果住在英國本地,本人必須去英國國內的地方法院辦理認證手續,填表申訴需要補發理由,如遺失或原證受損等。地方法官(Magistrate)必須在申請書上簽字背書,認證補發理由。如果住在英國以外地區,申請者必須去鄰近英國領事館(British Consulate)辦理認證手續,領事館的領事必須審核遺失或受損證明,經領事館公證後簽字背書。一旦LSE校方通過認證程序後補發,申請人必須親自去校方領取, LSE 校方不允許第三方代領。這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寫在LSE證書補發單位的規定中。尤其補發條款要點第三點非常清楚的說明:申請補發者只能申請一次證書(Only one replacement certificate will ever be issued to an applicant)。 全部內容,請參閱補發規定則根據LSE 畢業證書補發條例(https://info.lse.ac.uk/current-students/graduating-from-lse/assets/documents/replacement-degree-certificate.pdf )我們如何理解蔡總統怎麼能申請到三種不同版本的畢業證書呢?

    問:您有沒有什麼新的證據可以證明您的觀點呢?

    答:我們需要是對倫敦大學的體制概況還需要做進一步的了解。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結構相當複雜,因時空環境歷史背景不斷變遷,不容易馬上理解。它是一個類似聯邦制的大學 (Federated University),屬下有17個大學和學院,學科不盡相同,LSE只是其中一個成員。可是有些倫敦的著名大學如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又不願加入。倫敦大學的17個大學和學院有些各自頒發學位,有些由倫敦大學統一頒發學位。譬如,在某些年代倫敦大學可以代LSE頒發學位,某些年代又由LSE自己頒發。蔡總統的學位究竟是LSE頒發還是倫敦大學頒發的?還待探究。不過可以肯定的,無論頒發單位是什麼,二者只能選一。

    *論文listing當成實體收錄 誤導大眾

    問:你打算怎麼讓大家相信你的研究有所本,蔡總統或相關各方提出的證明不足採信?

    答:蔡總統起先不願面對學者質疑,然後突然於2019年6月以私人身分送論文拷貝到LSE婦女圖書館,同時以作者擁有版權,做出閱讀限制。被學者追查到後,從而將當年論文手稿已轉到台灣的國圖館,打印上傳,等同要國圖館變相背書。如果不是總統身分, 請問一般學者或國民做得到嗎? 顯然不足以服眾。

    另外,網路上很多翻譯LSE新聞的中文版,有意將論文listing(索引listing)當成實體收錄,誤導大眾,請大家還是參照LSE新聞原文為主。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檢驗的態度必須嚴肅。我們必須避開【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只有【動手動腳下功夫,拼圖查文找證據】。這與當今台灣的各派政治立場以及選舉文化無關。這只與一個人的誠信有關,尤其她是一個帶領台灣2300萬人的領袖。我認為這不是用【有學位就有論文】這種簡單邏輯就可以說服人的。

    ——原載美國《世界日報》2019年10月14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561482/article-徐永泰:lse聲明疑點重重/?fbclid=IwAR1eCvSDd1mtg7pSwaS4_eN551nbhQLyX-yTc7Ff4WKRch87fO4oWgXwPF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