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房地產gdp佔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房地產gdp佔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房地產gdp佔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房地產gdp佔比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oe:「每次看外國金融機構對世界各國的財富統計,都會發現,台灣人其實相當富裕,不管是房地產還是金融淨資產,或者消費力,排名都是很前面的,雖然人口相對少,但人均財富很驚人。」 德國Allianz集團的公布2020全球財富報告,提到全球在2019年金融資產成長9.7%,是自2005年以來最強勁的成長...

  • 台灣房地產gdp佔比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5 09:53:57
    有 858 人按讚

    Joe:「每次看外國金融機構對世界各國的財富統計,都會發現,台灣人其實相當富裕,不管是房地產還是金融淨資產,或者消費力,排名都是很前面的,雖然人口相對少,但人均財富很驚人。」

    德國Allianz集團的公布2020全球財富報告,提到全球在2019年金融資產成長9.7%,是自2005年以來最強勁的成長。2019年全球貿易衝突升溫與工業衰退,但在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改變方向,實行寬鬆措施,股市與經濟基本面脫鉤飆升25%,讓金融資產如證券資產等在2019年成長13.7%,進入21世紀之後從沒有如此迅速成長。

    2000年已開發經濟體人均淨金融資產平均比新興市場高87倍,到2016年時降低到16倍,到2019年時逐步回升到22倍,數據顯示富國與窮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再度拉大。但全球財富中產階級人數首度出現下降,2019年估計有8億多人,比2018年的10億多人減少2億人左右。世界仍然非常不平等,全球前10%最富有的人,在2019年擁有全球84%的淨金融資產,平均每人淨金融資產約為24萬歐元,全球前1%最富有的人,擁有全球近44%的淨金融資產,平均每人淨金融資產超過120萬歐元。

    台灣在2019年人均淨金融資產為11萬706歐元,在調查的全球57國當中排名第5,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成長率為10.7%,是過去10年最大成長幅度,主因為股市蓬勃熱絡。但台灣整體家庭債務比率(家庭負債/GDP)在2019年上升到92.6%,主因為房價上漲帶動房貸餘額上升,負債正逐步接近100%或更高的危險地帶。家庭資產包括存款、股票、基金、保單、退休金等,以上所提到的淨金融資產(不含不動產)是資產扣除負債的金額。

    台灣家庭投資組合中,仍以保險和退休基金略受歡迎,佔比約27.1%,在2019年數據中,以人均淨金融資產排列,台灣為11.07萬歐元,年成長11.7%,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的11.66萬歐元;在世界排名則排第五,前四名分別是美國、瑞士、新加坡、荷蘭。以人均總金融資產排列,台灣為13.18萬歐元,年成長10.4%,在亞洲排第二,在全世界排第九。

    另一方面,安聯報告也示警,台灣家庭債務比率(負債佔GDP的百分比)2019年攀升至92.6%新高,僅次於韓國,也遠高於全球平均65%,正逐步接近100%或更高債務的「危險地帶」,主要與房價房貸有關。

    金管會銀行局指出,2020年全年刷卡額達3兆196億元,創歷史次高,較2019年創下最高紀錄的3兆2227億元略幅下滑,不過在疫情影響下,仍守住3兆元大關,主要有保費繳納、節慶消費以及地價稅繳納3因素帶動刷卡額攀高,疫情影響國人出不了國,只好留在國內消費,今年第3季國人在國內消費實質成長率5.09%,創2011年以來單季最高紀錄,台灣人在國內消費實質成長率多在1%至3%之間波動,在國外消費則可達10%以上的成長,2020年因為沒辦法出國,留在國內消費人口增加,又有政府振興方案挹注,使得第3季國人在國內消費成長率一舉衝上5.09%。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5232613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1819065
    https://vibl.fintechgo.com.tw/FinDiary/Article/21987728661928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0300260.aspx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27943

  • 台灣房地產gdp佔比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6 08:52:17
    有 514 人按讚

    520後新內閣上路,時代力量黨團對行政院長蘇貞昌所率領的新內閣提出呼籲,由黨團總召邱顯智、幹事長王婉諭與副總召陳椒華等三位委員,首先針對香港艱難的局勢,呼籲各黨團能同意共同提出立法院朝野黨團共同聲明,接著分從居住正義、關懷兒少與各界關心的《礦業法》,期盼蘇院長在疫情趨緩後,正視國內所面臨迫切的需求。
     
    黨團總召邱顯智委員指出,時代力量所提出立法院朝野黨團共同聲明,有四大重點。其一為「譴責中共撐香港」,對於中共繞過香港立法機構,準備制定「香港版國安法」,嚴重破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的承諾,既然我國總統已經有明確聲明,且國際社會也紛紛表示對中國之譴責,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應該同表關切,並表示譴責。其二為「專案協助助香港」,呼籲政府應依《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十八條及相關法規之規定,研擬專案,提供給被迫害之香港居民庇護與援助。其三則為「政治庇護護港民」,重新審視《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十八條及相關法規之規定內容,明定香港與澳門居民得向我國申請政治庇護之資格條件,最後一點為「緊盯變化顧臺灣」,要求陸委會應每月提出「香港特殊地位檢討報告」,檢視香港政治、經濟、社會面向之獨立性。
     
    針對國人關注高房價之問題,總召邱顯智委員指出,在時代力量所提《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透過囤房稅讓空屋釋出,避免囤房。邱委員指出房屋租金已連續110個月上漲,在房價部分除了雙北之外的四都創新高。根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台灣近幾年房貸與建築貸款的總餘額已經超過GDP百分之五十佔比,遠超過世界認定百分之四十的泡沫化指標,這樣的現象對國內產業及年輕人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希望在擁有第四戶房產之後,能課以較高的稅率,這是一個讓房價正常化相當正當的手段。內政部花敬群次長過去還是教授時說過,把房地產當經濟的火車頭是錯誤的,應該要課以持有稅率,結果現在當了官就打臉過去的花教授。時代力量期望在接下來四年,政府能對高房價有所作為,讓房價回歸到正常水準、並讓空屋有釋出使用的動機。
     
    幹事長王婉諭委員表示,在幾天前 520 蔡總統就職演說中,對照2016年就職時曾提到的托育制度,或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兒童」,在此次演說都未提及。事實上,兒少政策的相關問題仍層出不窮,例如上禮拜台北內湖有一間私立幼兒園被爆出超收高達 82 名學童,卻僅被開罰 3 萬元,根本不痛不癢。還有新竹市某托嬰中心數位保姆對九個月大的嬰兒施以嚴重搖晃、頭部碰撞,甚至導致腦出血及視網膜出血。且不當對待不只是個案,其他 4 名也遭輕重不等的虐待。
     
    不過依照現行法規,幼兒園若有超收違規,只會被罰處新臺幣 3 千以上,3 萬以下罰鍰;而托嬰中心發生虐待情事時,也僅會公布行為人姓名而缺乏該機構名稱。王婉諭強調,時代力量黨團已在今年四月提出修法版本,並呼籲新任內閣應更重視兒童政策,保障孩童安全長大的環境。兒童雖沒有選票,然而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我們仍會持續監督相關政策。
     
    副總召陳椒華委員對蔡英文總統520就職演說中,完全沒有提到有關環境的議題,表達遺憾。因此陳委員對於新內閣的期許,希望將來能儘速推動與落實包含綠色振興經濟、2016年5月20日後違章工廠斷水斷電與即報即拆措施、《環境資源部組織法》立法,以及《礦業法》修法等相關經濟環境議題。
     
    對於國人所關注《礦業法》修法,陳委員指出時代力量已經提出修法版本,主要內容包含刪除第31與47條的霸王條款,因根據現有31與47條規定,已經擁有礦權者,只要提出申請,不須經過任何審議或經過備查,就可以繼續擁有使用礦權,因此需要刪除這兩條不合理的條文。另外則是未曾經過環評的礦業用地,需要經過環評,而未經諮商的礦業,也需要經過原住民族諮商同意,同時展限審查也須納入環評與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礦場關閉時,也需要提出關礦計畫,以確保環境整復與勞工權益。最後,也明訂在過渡期間申請的新礦權或礦權展限,都該依照新修礦業法來審查的規範。

  • 台灣房地產gdp佔比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20 12:47:45
    有 193 人按讚


    【拚經濟、救觀光,誰說只能靠陸客】

    「拚經濟」是全民最關心的事情,到底要怎麼拚,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貨出去、人進來」,特別是要靠陸客來台觀光、買房地產,才能救得了台灣經濟,似乎成為唯一的答案。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在今天的施政總質詢,為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交通部林佳龍部長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

    由於美中貿易大戰等不確定因素,今年外銷出口不容易有表現,拚經濟只能靠拉動內需,要靠民眾多花錢(消費)。但不為人知的是,台灣的消費力跟產業問題一樣,都呈現「出走」、「外移」,導致內需熄火。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內需服務業的GDP佔比從2012年的65.6%一路衰退至2018年的63%。

    (一)台灣消費力出走,外籍旅客花費也萎縮

    台灣只要有超過5天的連假,從臉書上的洗版可以發現,大家喜歡出國到日本、泰國去旅遊。尤其是日本,是台灣民眾最喜歡的旅遊國家,台灣與日本近年來有驚人的觀光逆差,1年高達將近1000億元。2017年台灣人到日本旅遊的人次為456萬,日本人來台灣的人次卻不到200萬,中間有至少250萬人次的差距。

    我們1年流失掉1000億元的消費力,這1000億元如果能留在台灣, GDP成長率可以增加0.4個百分點,讓目前的2.27%預估更樂觀一點,甚至「保3%」是有可能的。

    我們自己的消費力不但出走、外移,外籍旅客在台灣的消費力也衰退,每人的「日均消費金額」從2014年的221美元萎縮到2017年的179美元。

    這種雙重衰退,都指向同一個問題:我們的觀光品質缺乏「服務的創新」,只強調硬體設備,也沒有針對自由行背包客的數位消費趨勢做轉型。

    (二)日客四大優勢,比陸客帶財

    振興觀光市場、帶動內需消費,我們只能夠靠陸客?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真「日客」才是商機含金量最高的客源。

    台灣是日本人最喜歡的旅遊國家,2017年日本團客日均消費為214.05美元,高於陸客的184.38美元,而台日雙方是友好的國家,觀光交流比較穩固,但我們跟對岸卻處於半敵對狀態,觀光交流隨時都受到政治因素影響。

    因此,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強開發「日客」來台的市場。但目前日客在台灣旅遊的情況,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根據觀光局2017年日本旅客最愛台灣景點調查,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台北,中南部的景點都缺席。我覺得很可惜,以台南來說,它是台灣的古都,台南美食也是非常有名,但這些優點特色卻都沒有讓日本旅客充分感受到。

    (三)振興觀光市場「三箭」對策

    所以,我向蘇院長、林部長提出3個訴求:(1)日客來台人次每年至少雙位數成長;(2)增加台日雙邊的二、三線城市航點對飛;(3)地方政府提出吸引日客旅遊方案。

    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帶頭改善旅遊品質,要拿出有新的旅遊產品,讓行政院長幫你賣到日本去,讓觀光局有新東西去日本招商,讓民航局有客源幫你增加航點、航班。

    我認為,地方政府要提出吸引日客來台方案,讓日客「中進中出」、「南進南出」。蘇院長可以舉辦地方政府競賽,讓成績好的縣市獲得較多統籌分配款。

    (四)舉辦地方政府拚觀光競賽

    不只是針對日客,政府也要同步鼓勵國人旅遊消費優惠誘因,推出新一波的旅遊補助,國人與軍公教一體適用。同樣的,蘇院長可以舉辦地方政府刺激觀光消費競賽,績優者給較多統籌分配款,參加的特約商家可享免徵5%營業稅,使用特約信用卡,消費者可享集點優惠等。

    針對我提出的3大訴求,蘇院長、林部長都認同。

    蘇院長表示,包括台中、台南都還有非常多的文化內涵,會受到喜歡深度的日本旅客喜愛,尤其背包客喜歡看不同的景點,我們可以開發多一點適合自由行背包客的景點行程,在吃喝玩樂、購物能夠一再吸引他們。

    蘇院長還說,我們大量與日本締結姊妹縣,釋出降低日方航班在我們二、三線城市的降落費,再加上旅行社提供誘因,讓日本觀光客來我們的中南部旅遊,林部長有地方治理的經驗,可以多加油,做到我提出的目標。

    林部長則說,日客來台觀光面臨一些瓶頸,無法突破200萬人次,跟全球一樣面臨觀光產業「量增價減」的趨勢,但這也是個契機,陸客的消費力已經衰退,改由日本、韓國、東南亞旅客取代。增加二線城市的旅遊涉及到包機、優惠等,我們的旅遊產品能夠更多元、深度體驗,讓日客願意一來再來。

    對於能夠吸引高消費客群的地方縣市,政府能夠給予較多的統籌分配款等獎勵,很高興我的提議,蘇院長也認為這是可行的方法。

    經濟的發展有短期、中期跟長期,我們希望能夠面面俱到,在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也能照顧到更多內需產業,讓台灣民眾安居樂業。

    影片:http://yt1.piee.pw/E6UWV
    簡報:https://pse.is/FG5AQ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