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年齡層界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年齡層界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年齡層界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年齡層界定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

  • 台灣年齡層界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1 02:16:54
    有 1,214 人按讚

    「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 台灣年齡層界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07:00:50
    有 288 人按讚

    【精彩文章:讓孩子自己決定決斷的時間】

    上週分享的精彩文章,關於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其實原理與運用範圍可以是所有年齡層的孩子,意思是,不管孩子幾歲,父母尊重孩子的決斷權,是非常重要的。

    三歲的孩子去上幼兒園有分離焦慮時,父母可以等待孩子,讓孩子決定自己走進幼兒園的時間,那麼一歲或兩歲的孩子,也能如此嗎?

    帶過孩子的父母肯定會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個人意識與主張就越來越強大,要他們順從,乖乖去作該作的事,得到的卻是孩子崩潰的哭鬧,父母該怎麼處理?

    如果將這個問題,換個角度觀看,我們也許能看出孩子內心必須面對的掙扎是什麼了。

    如果我們正在打電玩(或者講電話,或者玩手遊,或者在處理一件重要的事)的興頭上,旁人卻催促我們趕快離開你的興頭,我們內在作何感覺?自然覺得不耐煩,覺得不舒服,覺得不開心,覺得生氣。

    因此這類的問題,與如何帶領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方式,那就是提醒孩子該做的事,陪伴孩子等待時機,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去做」的時機。

    要離開正在興頭上的事,對大人而言,是需要極大決斷力與勇氣的,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孩子並沒有學習過決斷的勇氣,因此在面對大人不斷的催促與壓迫時,他能作的只有哭和生氣,這是最自然的反應。

    而我們是如何面對孩子這自然的反應?生氣?責罵?強行拖走?

    這些應對的行為,當然會使孩子出現更高張的情緒反射。

    因此要處理這類幼兒問題的方式,一如要孩子面對分離焦慮一樣,答案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決斷何時執行離開的勇氣。

    一一兩歲時,白天在保母家,晚上才會將之接回,某日我去保母家接一一時,一一正在玩新得到的軌道車玩具。

    我喚一一該回家囉!

    一一大聲的對我說:等一下嘛!我還沒玩完耶!

    我問一一:等兩分鐘可以嗎?

    一一隨口說:好。

    等到兩分鐘過去了,我開口問:兩分鐘到囉!我們該回家了。

    一一為了能延續和新玩具在一起的時間,拚命的拖延時間,我皆給一一兩分鐘的時間等待,最後一一終於自己體認到媽媽是認真的要回家(因為我不停的告訴一一,時間到囉,該回家囉!),搬起新玩具就要回家。

    我同一一說:軌道留在奶奶家,明天再來玩吧,車子帶回去則是可以的。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明白一一整個晚上會因為新玩具,而玩整晚,然而軌道畢竟比較龐大,家裡施展不開,一一肯定會堅持展開來玩,我擔心玩具帶回家再要求孩子不能玩,對孩子而言太過嚴峻,與其這樣,不如在此時就決斷不讓他帶回家。

    一一如我想像,面對我的要求(玩具不能帶回家),立即崩潰大哭,又跳又叫,不停去搶玩具。

    保母奶奶好言好語的相勸,都起不了作用,一一甚至想用腳踢奶奶。

    我告訴一一:不能踢人!

    一一哭的更大聲。

    我蹲下來,看著一一,我說:你很想玩軌道車,是嗎?

    一一彷彿終於被人理解那樣,擦擦眼淚,點著頭說「是」。

    我說:那我們在這裡玩,再玩兩圈,可以嗎?

    一一說:好。

    我說:那我等你,好嗎?

    一一點頭說好。

    軌道立刻展開來,一一在上頭滑著他心愛的車子。

    我觀察著一一,他眼神狀似專注的看著他的軌道車,但我總感覺他彷彿在思考什麼。

    我同一一說:「一一,你玩兩圈,你自己算,兩圈到的時候,請告訴我喔。」

    一一點點頭。

    這時,一旁的奶奶焦急了,她指著給到的一個點說:「一一,車滑到這裡的時候,就是兩圈了喔!要說話算話喔。」

    聽著奶奶的話,我笑了。因為這是由大人界定的兩圈,卻不是我要的兩圈,畢竟要離開心愛玩具的人,是一一,因此我希望是由一一來界定兩圈的定義。這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大人需要學習的一個重大課題,因為孩子一面決斷,一面會增生勇氣,一面作足準備。然而若是由大人來決斷,那責任便會落在大人身上,不在孩子呀。

    我輕聲跟奶奶說:沒關係,我們等一一,因為一一會知道兩圈到了沒,他會告訴我們的,對嗎?一一?

    一一堅定的點著頭。

    果不其然,一一滑著幾圈軌道以後,自己就毅然決然的離開軌道,轉頭跟我說:「好了,我們走了。」

    瞧!這便是孩子的決斷的勇氣,當他作足了準備,他才能決絕的離開,而這也是我想要傳達幼兒教育的重點:「孩子面對決斷的時間,由孩子自己界定」。

    ☞8/25線上講座台灣地區已額滿,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朋友仍可報名 https://reurl.cc/ZGk4bg (請私訊小編)
    ☞講座已全數寄發成功報名通知,若沒收到信件請務必私訊小編
    ☞底下匯款資料若是你的後五碼,請儘速私訊小編:0XX89、6XX11、6XX47、0XX46、4XX87、3XX96(小編有事需要你們協助喔)

  • 台灣年齡層界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07:26:45
    有 3 人按讚

    「我認為,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經營自媒體,要先考量客戶屬性究竟是to B或to C,如果要發展自媒體,客戶還是以to C為主。

    很多企業沒有統計數字的習慣,我都會要求他們先回去抓以前的資料,去統計出來,再來進行分析,流量不夠會有一種策略,如果是轉換率不好、也就是成交率很差,那又是另一種策略。

    要先挑對平台。以社群來說,我會分成FB、IG、抖音三大類,在年齡層上有明顯差異。如果客群在30歲以上,我會以FB為主,因為它的使用者年齡符合這個區間,IG適合20幾歲的客群,抖音年紀更低;換句話說,如果客群是年紀稍長的企業跑去做IG、抖音,那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資源,因為就算撈得到人,也不會是準客戶,他們再喜歡你也不會購買你的商品。

    很多老闆都不願意界定自己客群的年齡層,常常會說出「20歲到90歲的人都可以購買我們商品」這種話,好像自己少說了什麼年齡帶就真的損失什麼一樣,問題是,客戶年齡層的分布比重一定不同嘛,要先抓出「年齡層」這個參數,之後才能把手上資源集中在最有效率的平台。

    另外,員工本身的專長也很重要,如果一個員工喜歡寫字,就適合派去經營FB,因為FB不管圖片、影音、文章,都需要搭配一些文字;如果喜歡照片,又很會修圖,那就去經營IG,因為IG的圖片講求高質感,文字反而只要搭配一兩句標語就好;抖音又不一樣,要製作30秒的短影片,需要很強的創意,還要能夠進行簡單的剪輯,如果這些對員工來說不難,就適合經營抖音。

    不管哪一種平台,要經營自媒體都需要大量、穩定地產出素材,如果沒有一定的天分,那很讓人崩潰,每天都在想要做什麼內容,甚至會比出去找客戶還辛苦,所以好的開始非常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